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34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8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docx

围护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青浦20071313地块(御澜湾苑)项目

建设单位:

上海仁杰河滨园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思筑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

上海龙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分包单位: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建筑概况

工程主要由29幢多层层住宅、1座2层会所(含游泳池)、1座地下车库及其他辅助设施(配电房、垃圾房、门卫等)组成。

本工程的±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的4.900米,拟建场地的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4.300米。

2.地理位置

上海市青浦区淀山湖大道与支三十一路交界处,

3.地质情况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较单一。

拟建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青浦区淀山湖大道及支三十一路交界处(临近漕盈路),本场地属泻湖沼泽平原地貌类型。

地形特点:

拟建场地原为农田及村庄,现以为空地为主;拟建场地内有明浜、暗浜分布,局部地段有堆土;场地地面标高一般在3.06~4.87m。

周围环境:

拟建工程场地西北侧为淀山湖大道、东北侧为支三十一路(规划道路),勘察期间周边规划道路工程正在施工,拟建场地中央南北向穿越明浜也已回填。

本场地的地层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第①1层杂色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夹含碎石、碎砖及植物根茎等杂质,土质松散且不均匀。

表层有部分为近期人工堆填。

局部底部有少量泥炭质土。

第①2层灰~灰黑色浜填土,含有机质及腐植物,土质松散,有腐臭味。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局部区域底部夹淤泥质土,土质具有随深度增加逐渐变软的特点。

呈可塑~软塑状态,属中等压缩性,土质尚可。

第②2层兰灰~灰色粉质粘土,含有机质条纹,局部夹少量粉性土。

呈软塑状态,属高等压缩性,土质较软弱。

第④1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层底夹少量粉性土,土质较均匀。

呈硬塑~可塑状态,属中等压缩性,土性较好。

第④2层草黄色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局部夹粉性土,土质不均匀。

呈可塑状态,属中等压缩性,土性较好。

第⑤1层灰色粉质粘土,含云母、腐殖物,夹薄层粉砂,土质不均匀。

呈软塑状态,属中~高等压缩性。

基坑开挖的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涉及第①1层杂色填土、第①2层灰~灰黑色浜填土、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第②2层兰灰~灰色粉质粘土、第④1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

基坑设计、施工的岩土参数

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

重度

(KN/m3)

抗剪强度峰值

渗透系数

(cm/s)

C(kPa)

φ(°)

②1

粉质粘土

18.3

13

18.0

5.0×10-7

②2

粉质粘土

18.5

17

14.0

1.0×10-7

④1

粉质粘土

19.5

42

15.5

1.0×10-7

4.围护概况

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

号房为3.2m,地下车库为5.8m,局部的集水坑位1.0—1.3m,

基坑东边距离红线的距离为13.4—33m,红线外侧为规划道路;基坑南侧距离红线的距离为14.12—31.47m,红线外侧规划河道;基坑西侧距离红线的距离为14.21—36.42m,红线外侧为规划道路;基坑北边离红线16.31—18.11m,红线外为规划道路及河道。

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周边的情况及土层特性,围护设计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的复合土钉墙形式围护(搅拌桩长度为10.8m,土钉5排)。

现场施工搅拌桩遇到粉质粘土层,钻进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场地允许的地方进行放坡处理,按照放坡的剖面2`—2`进行施工,具体的围护形式见图纸。

本基坑位于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第②2层兰灰~灰色粉质粘土、第④1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均为1.0×10-7,土质较好,不需要进行降水,在开往过程中,遇到积水时,可以采用明排水沟的形式将水汇集到一处,用水泵抽离基坑。

5.工程难点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5.1工程难点

A.基坑面积大、基坑深,拐角地方较多

该地下车库的基坑面积约为36667㎡,基坑的周长达到2582m(其中外圈周长为1464m,内圈周长为1118m),开挖深度在5.8m;基坑拐角的地方有100个以上。

B.第④1层土层,搅拌桩钻进有困难。

第④1层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呈硬塑~可塑状态,该土层的粘聚力为42kPa,

C.场地内部有暗浜、明浜分布

拟建场地原为农地,场地分布有多条明浜。

地质报告显示,场地内暗浜主要为南北走向及近东西走向各一条,贯穿拟建场地,表层填土层一般厚度在1.0~2.0m左右,明浜回填处最深达4.60m,局部分布有浜填土。

5.2.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A.施工时遵循“整体围护,分块开挖,先深后浅”的原则,围护桩在接缝的位置,可适当增加水泥的掺量,必要的时候进行压密注浆,达到整体的效果;土方开挖采取分区、分段开挖的顺序,按照设计方案的顺序,基坑开挖后加紧垫层、底板的施工;

在土方开挖拐角的地段时,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指挥,严禁挖机碰撞围护墙体,适当的方慢土方的开挖速度;机械挖土应和围护桩间留有不小于35cm左右的空隙,挖斗不得碰撞围护桩,用人工清除桩面土体。

B.在遇到第④1层土层时,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电压,低于360V时,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电压;遇到用电高峰的时段,和相应施工单位进行交涉,互相协调使得电压不低于360V。

C.在基坑围护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暗浜等不利位置,或者和地质报告不符的情况时,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确保围护结构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A.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文件

B.《青浦20071313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0-G-021)

C.《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D.《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E.《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F.《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G.《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

H.《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I.《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三、施工部署

1.施工总体部署

总施工进度须满足相关施工需要等因素(实际时以甲方、监理批准的时间节点考虑),在进行施工场地内临时设施、施工道路、材料堆场的规划、施工机械的布置、施工部署、施工方法的确定时,将以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不和相关单位发生冲突并且积极配合为原则,同时做到施工合理、经济、安全且利于文明施工管理,以此进行施工场地的总体合理规划。

为合理组织施工,缩短工期,为后序施工提供操作面,拟将整个工程划分为若干区段施工,分别组织结构验收工作。

我们按照总包的土方开挖“分区施工,统筹管理”的原则,对围护流程作如下安排:

第一批的施工范围是:

4#、13#、18#、17#以北;剩余的为第二批施工范围。

1#桩机,29#→28#→27#→17#→18#→19#→20#→21#→22#→23#→24#→25#、26#进行施工,施工范围为车库和车库的高低差之间的围护桩;2#桩机,16#→1#→2#→3#→4#→15#→14#→13#→12#→11#→10#→9#→8#→7#→6#→5#进行围护施工。

在围护施工、土方开挖等施工阶段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分区,各分区交错、流水作业。

特别是在土方开挖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阶段,在各个划定的施工区域内分段分层开挖,减少对坑外土体变形产生的影响。

确保“限时”施工的实现,以完全达到对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目的,也达到材料、设备、劳动力均衡使用的目的。

2.施工管理

2.1.管理目标

确保基坑支护工程边坡不倾覆,不渗漏

确保基坑底无流砂和管涌发生

确保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安全

确保基坑施工期间人身安全

确保基坑围护施工进度符合业主、监理的审批要求

确保基坑围护文明施工,规范施工

2.2.管理网络

图1施工现场管理机构网络图

2.3管理人员岗位责任

A.项目经理:

◆主持编制、签发质量计划,策划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完善和项目质量持续改进。

◆主持确立项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并组织考核,保证目标实现。

◆确保依据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进行施工和过程控制。

◆组织竣工验收,安排、组织移交事宜。

◆按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确立培训方针,监督落实。

◆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成本核算等全权负责,负责协调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的关系,服从现场管理。

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B.现场负责:

◆协助项目经理主持日常管理工作。

◆负责质量体系管理,采购和产品控制的相关工作。

◆协助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施工控制工作。

◆落实对项目竣工验收前准备工作。

◆协助落实组织竣工验收手续,并安排组织移交事宜。

◆协助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本管理全面负责,协调解决施工现场一切问题。

C.技术员:

负责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复核,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负责;负责落实各工种施工人员按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

D.施工员:

负责生产调度、文明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安排进度等工作。

E.质量员:

负责工程质量预控,检测,质量检查,质量评定,隐蔽验收及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

F.安全员: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动态管理及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工作。

G.材料员:

负责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材料计划、组织各类材料的采购、验收,并在技术组的指导下,及时将材料送去质检,现场材料的保管,发放,及时的统计材料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施工准备

3.1.施工技术准备

A.组织施工员、质量员、技术员及班组长熟悉围护的工图。

B.基坑围护施工方案的内容向所有管理人员交代清楚,由“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C.组织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让大家明白规范是工程的唯一验收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D.仔细编制施工预算,合情、合理、合法地向业主报价,在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造价控制成本核算。

3.2.施工机械准备

A.对准备投入工程的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维修和保养,其它报审资料及时向监理报审,机械设备安装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B.备机、备件和油的入库,准备就绪。

C.临时施工用水管道、水龙头和放水软管安装到位。

临时施工用电线路安装就绪,接地、接零,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完毕,报验合格。

3.3.施工材料准备

A.水泥库房按“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图布置要求和标准搭设,验收合格;钢筋等材料,按不同规格堆放整齐,搅拌桶按“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图要求布置,验收合格。

B.水泥、钢筋等材料入库后立即让监理见证,取样送检。

3.4.施工人员准备

A.各机组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操作技工,开工前二天进入施工现场。

B.各机组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杂务工,开工前一天进场。

C.对操作技工和杂务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在开工前一天进行,并做好记录和签字等手续。

D.参加本项目的所有劳务人员的用工合同及安全协议书在开工前一天生效,装订成册、备查。

E.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3.5.其他准备

3.5.1.施工用的仪器、设备年签年审,齐全有效,及时报审。

3.5.2.基坑周边检测方案,检测方案报审通过。

检测内容:

A.围护坝体侧向变形监测;

B.基坑外土体沉降变形监测;

C.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D.基坑底部隆起监测;

E周围环境、市政道路,各种地下管线的变形与位移监测。

四、主要施工方案

(一)、测量施工方案

1.测量控制网建立布置原则

A.施工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应考虑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B.本工程的规模巨大,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应互相贯通,形成统一的系统。

C.在基准点位置挖土浇捣一个混凝土基础块,在板上刻十字丝基准点,并在周围用钢管搭设一个保护围栏,做上醒目标志。

2控制网建立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在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

2.1.首级控制网

A由于本工程项目巨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

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B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

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C本工程首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

2.2.二级控制网

A.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围护施工阶段的测量,具有短期使用性质。

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

B.二级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在现场布置于相应的位置。

因此网点位置可利用施工便道等区域。

3.测量控制

A.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

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点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

B.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

C.将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核无误后,及时办好签证手续。

D.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

E.根据定位图上提供的坐标和桩位图上的控制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控制点和测站控制点,并将控制点的方向标记投测到周围的建筑物或围墙上。

F.测设出建筑物的边轴线与主要控制点(测站点),在点位处打下木桩,桩头涂上红油漆,钉上小铁钉,并在周围建筑物或围墙上用油漆及时做好控制方向,架仪器于控制点,整平、对中,后视零方向,按施工单上的数据对桩位进行测放。

G.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

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

H.现场水准点靠周边围墙或建筑物布置三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定时复核。

(二)、搅拌桩施工方案

1.设计参数

A.围护桩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搭接200mm,水泥渗透系数≤1×10^-7cm/s;

B.桩身采用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采用1.5~1.8,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3min;

C.搅拌桩的垂直度偏差≤1%,桩位偏差≤20mm;

D.钻头下沉速度:

0.8m/min;提升速度:

1.5m/min;

E.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应大于12h,如果超过12h,则在第二根桩施工时增加水泥掺量,进行补强;或者在设计认可的情况下,采取补桩、注浆措施;

F.水泥浆制备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为了防止水泥浆发生离析,在灰浆机中不停搅拌,待压降前缓慢倒入集料斗中。

3.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应根据施工场地大小、周围环境等因素,同时施工时不得出现冷缝,合理设计施工流程,确保安全、优质完成施工。

如下图所示:

三轴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3.施工工艺

3.1测量放线

A.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总包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同时做好护桩。

B.根据已知坐标进行土体加固范围和加固平移轴线的交线定位,并提请总包、监理进行放线复核。

3.2开沟槽

根据放样出的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掘工作沟槽,沟槽宽度根据围护结构宽度确定,槽宽约1.0m,深度约0.8m~1.2m。

遇有地下障碍物时,利用镐头机将地下障碍物破除干净,如破除后产生过大的空洞,则需回填压实,重新开挖沟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3桩机就位

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

3.4定位线

挖沟槽前划定三轴机动力头加固中心线到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线上做好每一幅三轴机施工加固的定位标记(可用短钢筋打入土中定位)。

3.3.5水泥土配合比

◆据围护施工的特点,水泥土配比的技术要求如下:

◆设计合理的水泥浆液及水灰比,使其确保水泥土的强度。

◆水泥掺入比的设计,必须确保水泥土强度,降低土体置换率,减轻施工时对环境的扰动影响。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拟订此次三轴搅拌桩的水泥浆液配合比为:

Ø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P.O.42.5级;

Ø水灰比为1.5—1.8;(可视现场土层情况适当调整)

Ø止水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20%,即每立方米搅拌桩体中水泥掺量360kg;

Ø桩身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

Ø搅拌桩施工时按每台班抽查1根桩,做标准模水泥土试块,应采用标准养护,28天后测定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块送检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3.3.6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布置自动搅拌站及水泥桶,在开机前按要求进行水泥浆液的搅制。

将配制好的水泥浆送入贮浆桶内备用。

◆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

注浆时通过注浆泵注入。

注浆压力宜大于3.0~6.0MPa。

搅拌桩用双头同时注浆,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均为1.5—1.8,

3.3.7钻进搅拌

三轴搅拌桩桩身采用一次搅拌工艺(带气下沉搅拌喷浆→关闭气体提升搅拌喷浆→完成一幅桩施工),水泥浆和原状土须均匀搅拌,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为注浆搅拌,为了使水泥浆与土体均匀搅拌,下沉喷浆时由空压机送气切割土体,促使均匀搅拌,也为了防止桩体内产生气泡,密实度降低,提升时采用关闭气体喷浆。

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

●下沉速度为1.0m/min;

●提升速度为1.0~1.5m/min;

●在桩底部分重复搅拌注浆。

3.3.5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

A.根据设计所标深度,钻机在钻孔和提升全过程中,保持螺杆匀速转动,匀速下钻,匀速提升,同时根据下钻和提升二种不同的速度,注入不同掺量的水泥浆液,并采取高压喷气在孔内使水泥土翻搅拌和,在桩底部分必须重复搅拌注浆,保证整桩搅拌充分,均匀,确保搅拌桩的质量。

B.搅拌时间——下沉、提升关系示意图:

施工时间

(1)

下沉搅拌注浆1M/min

深(3)

度提升搅拌注浆1-1.5M/min

(2)桩底部1M处重复搅拌1M/min

3.3.6施工记录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填写施工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桩位编号、桩长、断面面积、下沉(提升)的时间及深度、水泥用量、水泥掺入比、水灰比、顶标高、长度、垂直度。

3.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4.1对周围局部区域管线的保护措施:

A.施工前对管线:

拟建项目周边的管线,特别是大口径压力管线的埋设深度、路径与围护的距离调查清楚,并设立监测点,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控。

B.施工期间,管线位移出现报警时,应立即采用控制搅拌桩的施工速度,调整工艺参数等有效措旋。

C.搅拌桩体养护期间,要认真仔细的检查水泥土搅拌桩的桩体及搭接质量,对于出现的薄弱区段和冷缝,要采取加桩补强、压密注浆或高压旋喷加固,确保围护桩的止水效果。

3.4.2.成桩施工期的质量控制

A.认真做好各施工班组作业人员分层次技术交底,以及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持证上岗,确保岗位工作质量。

B.材料供应部门在材料送至现场时,应同时提交材料质保单.水泥要做安定性试验,测试报告应在正式施工前完成,确保使用设计强度等级的水泥,进场水泥及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C.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良好,施工时及时维护,对压浆泵进行每分钟压浆量检测,准备应急备用压浆泵一套,从而确保喷浆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D.成桩期间,每天每台机械要求做一组规格为7.07×7.07×7.07cm的试块,试块宜取自最后一次搅拌钻头提升出来的附于钻头上的水泥土,试块制作好后进行编号、记录、养护,及时送实验室。

E.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处理障碍物、机械设备坏修、断电等意外情况发生而造成施工时间过长时,需在相邻两幅桩外侧进行补桩。

F.加强上述施工质量点的全面管理,项目部实现24小时岗位值班制度,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每根桩施工必须有钻头下钻深度及提升高度等一系列质量指标全过程记录,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桩位编号、桩长、断面面积、下沉(提升)的时间及深度、水泥用量、水泥掺入比、水灰比等施工数据。

3.4.3.开挖前养护期的质量控制

A.按500T水泥为一个检验批散装(袋装为200T),及时将水泥送实验室进行28天水泥检测。

B.搅拌桩试块及时送室验室做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测得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强度。

3.4.4.基坑开挖期的质量控制

A.主要通过直观检验开挖面桩体质量以及墙体和坑底渗漏水情况,我司将和总包、土方开挖单位紧密配合,24小时严密监控,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基坑围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B.基坑开挖后,为防止基坑变形过大,坑周外3米范围内不得堆载及走重车。

C.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我公司将组织专业堵漏小组在施工现场进行值班,一旦发现渗漏现象,立即组织施工。

如发现小渗漏,用早强水泥墙内堵漏;视堵漏效果,必要时可在围护墙体外侧采用双液注浆进行堵漏。

D密切注意桩体质量,墙体和坑底有无渗漏情况,发现和设计要求不符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补强措施,防止出现工程事故。

E.严格执行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重视时空效应,控制基坑过大的变形。

(三)、土钉墙施工方案

a)设计参数

A.土钉墙施工必须与挖土相配合,分层分段开挖。

沿内边线挖槽宽6m;

B.土钉墙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喷射强度不小于C20,喷射混凝土最大粒径小于12mm;

C.土钉与联系筋、网片焊接,焊接必须牢固可靠。

D.土钉上设置注浆孔,孔口不小于10mm,呈梅花型布置,孔口处设置倒刺;

E.土钉内注浆量必须足够,浆液配比为:

水泥:

水=1:

0.5

F.钻孔定位误差小于50mm,孔斜误差小于1%。

G.锚杆采用φ48×3mm的钢管,锚杆水平间距1.0m,喷锚网片采用φ6.5@200×200间距,水平联系筋为2φ12,土钉与水平面夹角为10度

b)施工流程

1施工流程图:

 

2施工工艺

A.土方开挖:

根据土钉支护的工艺要求,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必须在上排土钉注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即48小时后方可施工下一层排土钉;

B.土钉制作:

按设计要求,支护所采用的土钉均为4~12m,长φ48普通钢管制作,靠孔底的一侧制作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