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644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x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病理废弃标本及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和环境安全。

2、使用范围病理科。

3、废弃标本的处理

(1)处理制度:

1)病理标本在取材后标明日期,放于标本柜内(冷藏更好)。

2)按行业规范,报告发出2周后由专人负责处理(本科室4周)。

3)按生物标本处理要求,废弃标本经火化处理。

(2)处理流程:

1)医师取好材后将标本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2)将装好标本的黄色垃圾袋放入专用盒内盖上盖子并贴上取材人姓名和日期的标签。

3)将装好标本的专用组织盒放入标本储藏室柜内。

4)工人一般每月检查一次标本箱,清理到期的标本。

5)将到期废弃标本运至后勤指定地点,与管理人员签字交接。

6)管理人员通知殡仪馆,将废弃标本作火化处理。

4、医疗废物的处理

(1)处理制度:

1)医疗废物必须放入贴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

2)放置医疗废物的专用垃圾筒内必须使用黄色垃圾袋。

3)医疗废物由病理科工人负责收集。

4)收集后的医疗废物由工人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

5)公司派专人收取,并作焚烧处理。

(2)处理流程:

1)工人将装有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袋口扎紧,用封条贴住袋口。

2)每天上午7:

00与下午4:

00运送到后勤指定地点(医技楼后面)的接收人员交接,放入其提供的黄色医疗废物运输箱内,贴上封条,最后签名确认。

二、病理科化学危险品保管和使用制度

1.目的建立规范的危险品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程序,确保危险品使用的安全。

2.范围病理科技术室。

3.责任人病理科技术室全体工作人员。

4.危险品的进货、保管、领用和使用制度

(1)熟悉各种危险品的化学性质,遵守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条例,根据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保管和使用。

(2)病理科危险品仓库由指定的专人(双人双锁)负责保管,少量领出也需要领出者放入小型防爆(安全)柜内上锁保管。

(3)危险品管理员负责化学危险品的请购、接收、清点、检验及储存保管。

(4)易燃物品要定量统一购置,存放于危险品仓库防火防爆柜内。

有毒有害试剂应放于专门的安全柜内。

腐蚀化学品(酸、碱)应分别储存于放置耐腐蚀的塑料盘的安全柜内,不得存放于水槽下,防止潮解。

注意不能再同一区域内存放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试剂分开储存。

剧毒物品应放入保险柜内(必须双人双锁管理)。

存放危险品的房间必须单独、密封并安装防火门。

安全柜、防火柜必须有通风管道,将可能产生的气体排出室外。

(5)危险品存放柜和门上都应该张贴反映存放的危险品性质的标识以及危险品的名称。

(6)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使用指定托盘。

(7)配制危险品时应做好防护措施,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帽子、手套。

(8)配制人员需请保管人员打开防火防爆柜,取出药品,每次必须对使用量、剩余量进行记录并签名。

(9)配制人员将领出的危险品放入临时小型防爆柜内,贴上打开日期、有效期(乙醇、二甲苯、丙酮、甲醇打开后有效期为1年,如果出现沉淀,就不能再使用)和经手人,然后上锁。

(10)在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之前,安排好处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的容器。

(11)在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12)在配制强氧化性酸或强碱时必须使用广口烧杯,以防止溶液产生大量热量或气体,待配制溶液稳定后方可放入溶液瓶中。

应该在通风设备良好的操作台上配制。

(13)保管人员根据危险品使用剩余量进货,严格控制实验室内危险品的总量,一般存量控制在3周左右。

(14)进货后检查合格证及试剂瓶的完好性,登记并分类放置危险品(放入防火防爆柜内),上锁。

(15)为确保购置试剂质量的稳定性,必须选择国内知名、质量稳定的生产厂家。

每个不同批次的试剂必须检查合格证书、登记并作质量反馈。

(16)如所使用的试剂、化学药品含潜在的致癌物、致畸物,应该进行明确标识。

科主任应告知员工,在接触有潜在致癌物、致畸物试剂或化学药品时应做好防护。

(17)易燃、易爆液体配制或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

(18)更换出的废液根据废液处理流程处理。

5.使用化学危险品的注意事项

(1)不允许用嘴吸取任何试剂。

(2)在不清楚试剂间的相容性时,不要将它们混合。

(3)在使用新试剂前,先阅读MSDS或向相关负责人咨询。

(4)稀释时应将酸注入水中,而不能将水注入酸中。

(5)所有化学试剂在倾注时要缓慢,以防飞溅。

(6)如果试剂或化学品被允许排放入下水道中,要用清水彻底冲洗管道中的残留,避免丢弃的化学品之间发生有害的化学反应。

(7)使用玻璃器皿前徐检查诸如爆裂、破碎等明显的受压或损坏痕迹。

把上述损坏的玻璃器皿丢于耐扎的利器盒内。

(8)将玻璃器皿放到清洁区前务必测地漂洗消毒。

例如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或者可能是传染性物质,必须保证它们放到清洁区以前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消毒。

(9)任何在未贴标签的容器中发现的试剂都因该向部门主管报告,并作废液处理。

(10)医疗场所不准抽烟,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不允许喝饮料、吃东西以及使用化妆品。

(11)不允许使用实验室的设备和器具来准备食物和饮料。

(12)处理实验室标本时不要用水接触脸部、嘴以及眼镜。

(13)每次离开污染区时,或处理完标本、化学试剂、污染或毒性物质,接触实验室设备后都要洗手。

(14)在接触化学试剂时,不要将食物、口香糖以及香烟放在口袋中,毒性化学物质的蒸气可以吸附在这些物品的表面。

(15)不要将食物储藏在实验室的橱柜或冰箱中。

(16)在使用电话、门把手等物品时务必脱掉手套,以防止可能性的污染。

(17)养成良好的日常工作习惯,使用完以后,所有的试剂盒仪器都要归位。

(18)对于在工作环境下可能遇到的不同危险品,采用不同类型的个人防护设备。

个人防护设备包括:

1)手套:

用于保护手免受烧伤、割伤、化学品腐蚀、磨损、电击伤。

不同类型的危险品需要不同材料的手套,如磨损用棉质或皮质手套,化学危险品用不可渗透的手套。

2)护目镜和面罩:

用于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飞溅、紫外线和毒性化学物品的伤害。

3)防护衣:

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化学或者腐蚀性液体的伤害。

4)安全鞋和靴:

用于保护双脚免受腐蚀性化学物品的伤害。

5)其他:

必须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溢出包和喷淋、洗眼器等设备。

(19)发生事故、紧急事件或损伤时,立刻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负责人,并参照相关制度进行汇报和救治。

(20)任何操作步骤或设备、仪器发生问题,对医疗安全产生影响时都要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上报医院质管科。

三、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和处理新鲜标本(如手术中需要做冰冻的标本、体液或穿刺细胞学标本和尸体解剖等工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标本等工作均涉及到有关人员的防护,实验器具、工作台面和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及废弃标本、纱布、棉签、注射器、刀片和针头等的处理及一些传染病的申报。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成立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由病理科主管医疗的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技术组主管和医疗秘书等。

2.定期举行管理小组会议,讨论科室生物安全问题,监督相关规则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医院感染和感染防护和控制意识。

4.组织取材室、细胞技术室及手术冰冻切片室等属污染空间,均安装空气消毒机,取材工作台安装紫外线。

5.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院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类废物的标识、存放和处理,有完备的标本接收登记程序和纸质记录,并有专人负责。

常见的四种医疗废物处理如下:

1)病理性废物:

由医院工人负责清运至特定地点进行焚化处理;

2)福尔马林等液体行化学废物均使用专门容器储存并标记,由具有相关废物处理资质单位进行收集并处理;

3)废酒精和二甲苯经回收设备进行回收处理后的残余固体性废物装袋、结扎和标记,由医院工人收集和处理;

4)损伤性废物存放于损伤性废物专用容器内,由医院专人收集和处理;

5)感染性废物用有标记的专用袋盛装、结扎和标记,当日下午有医院工人收集,同一处理。

6)每日取材后、制片后申请单放入消毒柜内进行臭氧消毒。

6.传染病疫情申报:

主要是院外会诊病例中经我科确诊的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出的必须申报的各类法定传染病病种。

1)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脑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0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