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27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5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docx

药物分析试验武汉大学药学院

 

药物分析实验

 

武汉大学药学院

2008.2.21

目录

第一章药物分析实验须知-2-

第一节药物分析实验的性质和基本要求-2-

第二节实验室安全知识-32-

第三节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5-

第四节实验考核方式-5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6-

实验一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65-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12-

实验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五种无机杂质的检查-13-

实验三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残留溶剂的检查-18-

实验四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色谱分析法检查药物中的有关物质-22-

第四章药物制剂的常规检查-27-

实验五药物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27-

第五章药物的含量测定-36-

实验六双相滴定法测定水溶性有机酸盐类药物的含量-37-

实验七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芳伯氨基药物的含量-39-

实验八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化学原料药含量-42-

实验九旋光法、折光法和剩余滴定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含量-44-

实验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嘧啶片含量-50-

实验十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54-

实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胶丸含量-60-

第六章综合性实验-63-

实验十三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全质量检验-63-

实验十四中药制剂的全质量检验-68-

第七章设计性实验-72-

实验十五药物制剂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验证-72-

实验十六药物制剂的毛细管电泳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与验证-74-

实验十七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76-

实验十八血浆或尿液中药物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76-

参考文献-83-

第一章药物分析实验须知

第一节药物分析实验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1.药物分析实验的性质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要实验课程之一,独立设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对药物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正确掌握药物分析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全面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具备独立开展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建立药物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要求

(1)进入实验室应穿白色工作服,保持实验室安静及室内卫生和整洁,不得将与实验无关的任何物品带入实验室。

不迟到、不早退。

(2)实验室禁止吃东西、吸烟。

(3)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熟悉原理和操作要点,预先安排好实验进程,估计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4)认真掌握操作技术,细心观察实验现象。

在严格按实验规程操作、虚心接受教师指导的同时,鼓励大胆创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5)为防止试剂、药品污染,取用时应仔细观察标签和取用工具上的标志,杜绝错盖瓶盖或不随手加盖的现象发生。

当不慎发生试剂污染时,应及时报告任课教师。

公用试剂、药品应在指定位置取用。

取出的试剂、药品不能再倒回原瓶。

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实验室任何物品。

(6)爱护仪器和公物,节约试剂、药品和水电;破损仪器应及时登记报损、补发。

使用精密仪器,需经教师同意,用毕登记签名。

(7)可回收利用的废溶剂应回收至指定的容器中;有毒、腐蚀性等物质,按教师要求存放,不可任意丢弃;滤纸、火柴棒、碎玻璃等应投入废物篓,切勿丢入水池内。

(8)实验完毕应认真清理实验台,仪器洗净后放回原处,擦净台面,晾好抹布、毛刷、放齐凳子、锁好柜子,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值日生还应负责整理公用试剂台、打扫地面卫生、清除垃圾及废液篓中污物,并检查水、电、门、窗等安全事宜。

(9)认真处理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

(10)各组及同学之间应相互协作,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后续工作。

第二节实验室安全知识

在药物分析实验中常接触到有腐蚀性、毒性、易燃烧或易爆炸的化学试剂和药品,以及各种电器设备,如使用不慎易发生危险。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操作前应对各种药品、试剂的性质、仪器的性能和正确操作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熟悉一般安全知识;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种安全操作守则。

要时刻注意防火、防爆,发现事故苗头及时报告,不懂时不要擅自动手处理。

下面介绍一般实验室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及预防处理措施。

1.防火

实验室中失火原因通常是使用或蒸馏易燃液体不谨慎或电器电线有故障。

下面是预防失火的措施:

(1)易燃烧物质不宜大量存放于实验室中,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并放于阴凉处。

(2)加热低沸点或中等沸点等易燃液体,例如乙醚、二硫化碳、丙酮、苯、酒精等最好是用水蒸气加热,至少用水浴加热,并时时察看检查,不得离开操作岗位。

切不能用直火或油浴加热,因为它们的蒸气极易着火。

(3)在实验中使用或倾倒易燃物质时,注意要远离火源。

(4)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质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火源。

(5)易燃液体的废液应倒入专用贮存器,不得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燃烧、爆炸等事故。

(6)磷与空气接触,易自发着火,宜贮存在水中;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能自发着火,与水能起猛烈反应着火,应贮存于煤油中。

2.防爆

(1)乙醚在室温时的蒸气压很高,乙醚和空气或氧气混合时能产生爆炸性极强的过氧化物,在蒸馏乙醚时应特别小心,切勿蒸干。

(2)无水过氯酸与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爆炸,无水过氯酸也能自发爆炸,常用的60%~70%浓度的过氯酸的水溶液,则没有危险。

(3)下列物质混合,都可能发生爆炸。

①金属钠或钾与水;②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硫磺或甘油;

③过氯酸与乙醇;④过氯酸盐或氯酸盐与浓硫酸;

⑤硝酸钾与醋酸钠;⑥氧化汞与硫磺;

⑦磷与硝酸、硝酸盐、氯酸盐。

(4)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

(5)使用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乙炔等作为仪器的气源时,气瓶及仪器管道的接头处不能漏气,以免漏气后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3.有腐蚀性、毒性的试剂和药品

(1)硫酸、盐酸、硝酸、冰醋酸、氢氟酸等酸类物质腐蚀性很强,能烫伤皮肤产生剧烈的疼痛,甚至发炎腐烂,酸也能损坏衣物。

应特别注意勿使酸溅入眼中,严重的能使眼睛失明。

盐酸、硝酸、氢氟酸的蒸气对呼吸道粘膜及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倾倒上述酸类时应在毒气橱中进行,或戴上经水或苏打溶液浸湿的口罩及防护眼镜。

稀释硫酸时,应谨慎地将浓硫酸渐渐倾注水中,切不可把水倾注浓硫酸中。

被酸烫伤时可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0%苏打溶液洗拭。

被氢氟酸烫伤时,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后用5%苏打溶液洗拭,再以甘油与氧化镁糊(2∶1)的湿纱布包扎或到医院处理。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类物质,均能腐蚀皮肤及衣服,浓氨水的蒸气能严重刺激粘膜及伤害眼睛,使流泪并可能引发各种眼疾。

被碱类烫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2%硼酸或醋酸溶液冲洗。

(3)浓过氧化氢能引起烫伤,可用热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敷治。

苯酚有腐蚀性,使皮肤呈白色烫伤,应立即将其除去,否则引起局部糜烂,治愈极慢。

(4)溴能刺激呼吸道、眼睛及烧伤皮肤。

烧伤处用25%氨溶液-松节油-95%乙醇(1∶1∶10)的混合液涂敷处理。

(5)氰化钾、三氧化二砷、升汞、黄磷或白磷皆有剧毒,应严格按毒剧物有关规定保存、取用,切勿误入口中,使用后应及时洗手。

4.用电安全

实验室中由于电线、电气设备损坏,或线路安装不妥,或使用不慎,或实验人员缺少用电常识,易发生触电事故或火灾。

实验室用电一般应注意:

(1)定期检查电线、电器设备有无损坏,绝缘是否良好,电线和接头有无损坏。

(2)使用电器时,先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明确使用方法,不可盲目地接入电源。

(3)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制温度装置的可靠性,同时还需人工定时监测温度。

(4)不要将电器放在潮湿处,禁止湿手或沾有食盐溶液和无机酸的手接触电器,也不宜站在潮湿的地方使用电器。

(5)正确操作闸刀开关,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造成漏电。

禁止将电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5.玻璃仪器

洗涤玻璃器皿,应注意安全,以防划伤;破损的玻璃器皿和碎片应放入安全的地方,切勿乱丢乱放。

第三节原始记录与实验报告

进入实验室要随身携带一本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用于及时、完整、确切地记录原始实验数据和现象,称为“原始记录”。

实验过程中应尊重实验事实,应直接将原始记录记于实验记录本上,绝不允许记于纸条上、手上或其他地方再誉写,也不允许暂记在脑子里等下一个数据一起记录。

原始记录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尊重原始记录是必要的科学作风。

记录本不准撕页,如记录有误,只能将写错处用双线划去(但要求仍能看清原来写错的数值),在其旁写上正确数据,千万不得涂改,涂改的原始记录无效。

记录内容一般包括供试药品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外观性状、包装情况、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等。

记录实验数据时,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应和所用仪器的准确程度相适应。

学生结束实验时,应向教师出示有关实验结果和原始记录,教师在原始记录本上签字认可后,实验才能真正完毕。

应根据原始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及结果、问题及讨论、结论等。

第四节实验考核方式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

(1)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大胆创新和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

(2)团结协作精神;(3)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4)数据处理与文字表达能力。

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平时成绩根据多元素给定,包括实验素养、实验预习、实验前回答问题、原始记录、实验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口试、实际操作,采取学生随机抽取实验内容,当堂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当堂公布评分标准和实验成绩的方式。

具体实施细则可参考《武汉大学药学院实验课考核规定》。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它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药物鉴别无误的前提下,药物的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才有意义。

中国药典和世界各国药典所收载的各药品项下的鉴别方法,均是用于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标签所标示的药物,而不是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分析。

药物的鉴别试验项目包括性状、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些类别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为依据。

根据其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药物真伪的鉴别,以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而专属鉴别试验,则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来鉴别药物,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认药物真伪的目的。

药物的鉴别方法可以分为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前两者最为常用,化学法主要包括呈色反应、沉淀生成反应、荧光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鉴别方法,而光谱法常用的是紫外光谱鉴别法和红外光谱鉴别法。

常常采用化学法与光谱法相结合来同时鉴别药物。

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相互取长补短。

 

实验一典型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药物鉴别试验的目的和特点。

2.掌握药物的常用化学鉴别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紫外光谱鉴别法和红外光谱鉴别法。

4.判断有标签容器中的苯巴比妥、对氨基水杨酸钠、维生素B1片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的真伪。

二、基本原理

(一)苯巴比妥的化学鉴别

1.银盐反应:

巴比妥类药物在适当的碱性溶液中,遇过量硝酸银试液,即产生白色的二银盐沉淀。

2.铜盐反应:

因巴比妥类药物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基因,可互变异构成烯醇型,与铜盐在碱性溶液中作用,产生类似双缩脲的颜色反应。

与硫酸铜、吡啶的反应式如下:

3.亚硝酸钠-硫酸反应:

含芳环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后,显橙黄色,其反应原理,可能是苯环上的亚硝基化反应。

4.甲醛-硫酸反应:

含芳环取代基的本类药物,与甲醛-硫酸反应显玫瑰红色,其反应产物不明。

(二)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化学鉴别

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溶液加稀盐酸酸化后,在中性或弱酸性(pH4~6)条件下能与三氯化铁反应而显紫红色。

(三)维生素B1的化学鉴别

硫色素反应为维生素B1所特有的专属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四)硫酸链霉素的化学鉴别

1.坂口反应:

系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征反应。

硫酸链霉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解生成链霉胍;链霉胍、8-羟基喹啉分别与次溴酸钠的反应产物缩合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2.麦芽酚反应:

系硫酸链霉素的特征反应。

链霉素在碱性溶液中,链霉糖经分子重排形成六元环后,消除N-甲基-L-葡萄糖胺及链霉胍生成麦芽酚(α-甲基-β-羟基-γ-吡喃酮),麦芽酚与三价铁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形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链霉素麦芽酚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五)影响化学鉴别的因素

影响化学鉴别反应的因素主要有溶液的浓度、试剂的用量、溶液的温度、溶液的酸碱度、反应时间等,溶液的浓度主要是指被鉴别药物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和各种试剂的用量一般是过量的。

溶液的酸碱度应使各反应物有足够的浓度处于反应活化状态,使反应生成物处于稳定和易于观测的状态。

一般,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会增加,但也可使生成物分解,导致实验现象变得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阳性结果。

有机反应的反应速度一般较慢,因此为使鉴别反应完成,需要一定时间。

(六)紫外光谱鉴别法

不同的有机药物由于含有能吸收不同紫外光的基团而显示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UV鉴别法简便,但UV光谱的波长范围较窄、光谱简单、平坦,曲线形状变化不大,尤其是有机分子的吸收波长和强度主要取决于分子中的发色团、助色团及其共轭情况,与精细结构无关。

因此,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有完全相同的吸收光谱,而吸收光谱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同一个化合物。

UV鉴别法的专属性远不如IR鉴别法,不能单独使用,应与其他方法配合,才能对药物的真伪做出鉴别。

常用的UV鉴别方法有:

1.测定λmax或/和λmin

2.规定一定浓度供试液在λmax处的吸收度

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

4.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

5.经化学处理后,测定产物的UV特性

(七)红外光谱鉴别法

不同的有机药物由于含有能吸收不同红外光的基团而显示特征红外吸收光谱,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IR光谱特征性强,专属性高,凡化学结构明确、组分单一的有机原料药物都可用IR鉴别,尤其是适合于结构复杂、且结构非常相似的药物的区别。

中国药典和英国药典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美国药典采用对照品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条件选用其中任一种方法。

三、实验方法

(一)苯巴比妥的鉴别

1.取供试品约50mg,加碳酸钠试液0.5ml与水5ml,振摇2min,滤过(如不浑浊可不必滤过),滤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振摇,沉淀即溶解,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

2.取供试品约50mg,加吡啶溶液(1→10)5ml,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1ml,即显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

3.取本品约10mg,加硫酸2滴与亚硝酸钠约5mg,混合,即显橙黄色,随即转橙红色。

4.取本品约50mg,置试管中,加甲醛试液1ml,加热煮沸,冷却,沿管壁缓缓加硫酸0.5ml,使成两液层,置水浴中加热,接界面显玫瑰红色。

5.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应与对照图谱一致。

(二)对氨基水杨酸钠的鉴别

1.取本品约10mg,加水10ml溶解后,加稀盐酸2滴使成酸性,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应显紫红色。

2.本品250mg,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精密吸取该液5ml置于内含12.5ml磷酸盐缓冲液(pH7)的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以相同的缓冲液为空白溶液,测定UV,分别在265nm和299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A265/A299比值应在1.50~1.56之间。

3.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应与对照图谱一致。

(三)维生素B1片的鉴别

1.取相当于5mg维生素B1的本品细粉适量,加水搅拌,滤过,滤液蒸干后,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溶解,再加铁氰化钾试液0.5ml与正丁醇5ml,强力振摇2min,放置使分层,上面的醇层显强烈的蓝色荧光;加酸使成酸性,荧光即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荧光又重现。

2.取相当于5mg维生素B1的本品细粉适量,加水搅拌,滤过,滤液蒸干后,先加氨试液使成碱性,将析出的沉淀滤过除去。

取滤液,加稀硝酸使成酸性后,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复生成。

(四)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的鉴别

1.取本品约0.5mg,加水4ml溶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与0.1%8-羟基喹啉的乙醇溶液1m1,放冷至约15℃,加次溴酸钠试液3滴,即呈橙红色。

2.取本品约20mg,加水5ml溶解后,加氢氧化钠试液0.3ml,置水浴上加热5min,加硫酸铁铵溶液(取硫酸铁铵0.1g,加0.5mol/L硫酸溶液5m1使溶解)0.5ml,即呈紫红色。

3.本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应与对照图谱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1)取本品水溶液,滴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BaSO4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2)取供试品溶液,滴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PbSO4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四、实验指导

1.苯巴比妥的铜盐反应中,样品量要足够50mg。

亚硝酸钠-硫酸反应中,应采用干燥试管或白色点滴板。

甲醛-硫酸反应中,操作须细心,滴加硫酸时要慢,并且沿管壁加入,方能成两液层;然后放入刚煮沸过的水浴中,静置加热,时间应足够(约1~2min),则可得界面玫瑰红色。

2.UV鉴别法的注意事项:

(1)由于常需采用规定波长、吸收度、吸收系数等的比对,故测定时应注意仪器的波长、吸光度精度须符合要求。

(2)对于吸收带很窄的药物,应考虑仪器狭缝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根据药物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不溶于水的药物常采用甲醇、乙醇或水-醇混合溶剂;当采用有机溶剂时,要注意溶剂的吸收波长是否对该鉴别波长产生干扰。

(4)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稳定性,或需要其在一定pH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特征吸收,常常在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酸、碱或缓冲液。

3.IR鉴别法的注意事项:

(1)样品的纯度应大于98%,应不含水分。

(2)空白片光谱图的基线应大于75%透光率;除在3440cm

及1630cm

附近因残留或附着水而呈现一定吸收峰外,其他区域不应出现大于基线3%透光率的吸收谱带。

(3)有机碱盐酸盐采用溴化钾压片时,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HCl+KBr→B·HBr+KCl),此时可采用氯化钾压片,并比较氯化钾压片和溴化钾压片法的光谱,若二者没有区别,则仍使用溴化钾压片。

(4)供试品研磨应适度,以粒度2~5μm为宜。

过度研磨可能导致晶格结构被破坏或晶型转化。

粒度不够细则易引起光散射能量损失,整个光谱基线倾斜,甚至严重变形。

(5)压片法制成的片厚宜在0.5mm以下,否则可观察到干涉条纹,干扰供试品光谱。

(6)样品扫描速度应与波长校正的条件一致,因为快速扫描将使波长滞后。

制成图谱的最强吸收峰透光率应在10%以下。

(7)药物制剂采用IR法鉴别时,应对供试品进行前处理,以除去辅料的干扰。

五、思考题

1.药物鉴别试验的目的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2.影响化学鉴别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紫外光谱鉴别法、红外光谱鉴别法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药物的检查包括四大方面,分别是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和纯度要求。

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净程度,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物纯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药物的纯度检查即是指药物的杂质检查。

根据药物中杂质存在的广泛程度可分为一般杂质检查及特殊杂质检查。

一般杂质是在大多数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都容易引入的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残留溶剂等,而特殊杂质是各个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副反应产物等,是该药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引入的仅属该药特有的一些杂质。

对于药物中所存在的杂质,在不影响疗效、不产生毒性和保证药物质量的前提下,允许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

杂质的限量一般根据杂质的安全性、生产的可行性、产品的稳定性等综合考虑而定。

药物中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一般分两种:

一种为限量检查法(limittest),另一种是对杂质进行含量测定。

限量检查法通常不要求测定其准确含量,只需检查杂质是否超过限量。

进行限量检查时,多数采用标准溶液对照法,此外,还可采用灵敏度法和比较法。

标准溶液对照法系指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比较结果,以确定杂质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由于供试品(S)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可以通过杂质标准溶液的浓度(C)和体积(V)的乘积表达,所以,杂质限量(L)的计算公式为:

采用对照法须注意平行操作原则,即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

灵敏度法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阳性结果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该法不需用杂质标准品溶液对比。

如乳酸(lacticacid)中枸橼酸、草酸、磷酸或酒石酸的检查:

取本品0.5g加水适量使成5ml,混匀,用氨试液调至微碱性,加氯化钙试液1ml,至水浴中加热5min,不得产生浑浊。

比较法系指取供试品一定量依法检查,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特征参数(如:

吸光度等)与规定的限量比较,不得更大。

如利巴韦林(ribovirin)中吸光度的检查:

取本品1.0g,加水25ml溶解后,在43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02。

又如维生素B2中检查感光黄素,利用维生素B2几乎不溶于氯仿,而感光黄素溶于氯仿的性质,用无醇氯仿提取供试品中的感光黄素,在440nm波长处测定氯仿液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016。

 

实验二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五种无机杂质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和砷盐限量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杂质的限量计算方法。

3.了解无机杂质检查的意义。

二、基本原理

无机杂质可能来源于生产过程,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原料、干燥试剂、过滤辅助器,反应试剂、催化剂、助滤剂、活性炭等,它们一般是已知的和确定的。

由于许多无机杂质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可反映生产工艺本身的情况,了解药品中无机杂质的存在状况对评价药品的生产工艺、保证药品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氯化物检查

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的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Cl-/ml)与硝酸银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程度相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2.硫酸盐检查

药物中微量的硫酸盐在稀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微粒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100μgSO42-/ml)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硫酸钡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硫酸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3.铁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