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3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docx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

一、病历采集

  

(1)特殊检查

    1)探诊

采用改良握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 一定的顺序检查。

检查时先探颌面再探邻面,然后探颊舌面。

探诊时用力要轻柔,切不可用暴力。

探针小弯可以检查牙齿邻面有无龋坏。

    2)扪诊

检查面部肌肉。

当患者做咬颌运动,以手指触摸咀嚼肌对比两侧肌力。

当患者闭眼后,用手指将上下睑分开,对比两侧肌力。

  颌面部扪诊时,应检查眼框、颧骨、上颌骨、鼻骨、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体。

检查其对称性,有无膨隆、缺陷、压痛。

做唇舌部的双合诊时,以一手的拇、食指分别置于病变的两侧进行扪诊。

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

口底部的双颌诊用双手合诊。

根尖部扪诊,用手指扪压牙龈。

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出,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

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应站在其右方(前或后方),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肌肉松驰便于触诊,术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顺序为:

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

扪诊时应注意肿大的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与健侧对比。

    3)叩诊

检查前应向患者讲明检查过程。

   叩诊应选择有一定重量的平头器械,如金属口镜柄,不能使用一次性器械。

   叩诊方法:

用口镜柄端垂直轻叩牙齿切缘及颌面或从侧方叩打牙齿唇面和舌面。

叩诊时先叩对照牙再叩患牙,每个牙叩击两到三次。

叩诊力量不能超过正常牙的耐受程度。

叩诊力量先轻后重。

垂直叩诊痛提示急性根尖周炎。

水平或侧方叩诊痛提示根侧牙周膜炎。

   根据患者对叩诊的反应以(+-)号表示检查结果:

   (-)无疼痛

    (±)感觉不明确或酸痛

   (+)轻度疼痛

    (++)疼痛介于+--+++之间

    (+++)轻叩即疼痛或统统剧烈

     4)松动度的检查

检查前牙时用镊子夹住切缘晃动,检查后牙时,将镊子并拢后放在牙合面裂沟中央向颊舌(腭)及近远中方向晃动。

临床常用牙松动度记录方法:

①以mm计算松动的幅度:

Ⅰ度松动:

松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

松动幅度在1~2mm以内;

Ⅲ度松动:

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②以牙冠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

颊舌(腭)方向松动;

Ⅱ度松动:

颊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

Ⅲ度松动:

颊舌(腭)方向松动,伴有近远中方向松动及垂直方向松动。

 

(2)特殊检查

A咬合关系检查4分

B牙髓温度检4分

C颞下颌关系检查4分

D牙周探诊4分 

以上抽1题,共4分

1)咬合关系检查  

检查时,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观察前牙,后牙咬合关系以及中线关系正中颌时磨牙咬合关系

①中性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②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

③完全远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恒磨牙第二双尖牙之间

④轻度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⑤完全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正中颌时前牙咬合关系 

覆盖:

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超过者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

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5mm之间者

    Ⅱ度深覆盖:

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5--7mm之间者

    Ⅲ度深覆盖:

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大于7mm者 

覆颌:

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其距离在下前牙的切1/3为正常,超过为深覆颌

     Ⅰ度深覆颌:

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间者

     Ⅱ度深覆颌:

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间者

     Ⅲ度深覆颌:

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间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龈组织上

中线关系正常时两侧上下切牙之间连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当上下中切牙中线偏移时,可以用mm记录上下中切牙中线与面部中线距离,以反映中线偏移程度.此外应注意患者是否反颌,锁颌,牙列拥挤以及牙间隙等.

     2)牙髓温度检查

温度测试法是根据患牙对冷或热水的反应来检查牙髓状态的一种诊断方法。

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

温度测试分为冷诊法和热诊法:

 I冷诊法用冷水、小冰棒、二氧化碳、雪或氯乙烷作为冷刺激。

将被测牙隔湿后,将小冰棒置与牙唇舌面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

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感觉.用冷水进行测验时,要从可疑患牙后面的牙开始,依次向前进行,以免干扰对患牙的判断。

 

II热诊法的刺激源可以是热水、热牙胶或热金属器械,加金属冠的牙也可用橡皮轮打磨生热作牙髓测验。

将被测牙隔离,但注意保持牙面湿润,将牙胶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变软,但不冒烟.放与唇舌面中1/3处。

测试时先测对照牙(对照牙首选同颌同名牙,其次对颌同名牙,再其次同组牙.)注意:

避免在有病损部位以及修复体(金属或非金属)上测试,热测法应保持牙面湿润,防止牙面上沾上牙胶,保护软组织避免烫伤,隔离被测试牙

温度测试的临床意义:

Ⅰ正常:

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

 Ⅱ敏感:

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

Ⅲ迟缓性痛:

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

Ⅳ迟钝:

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

Ⅴ无反应:

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

急性牙髓炎为快速而剧烈的疼痛;

慢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的,有时冷刺激可缓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疼痛反应。

     3)颞下颌关节检查:

   关节动度检查:

    ①耳屏前扪诊:

以双手示指分置于两侧耳屏前,髁突的外侧

面,请患者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状突的活动度,有时并或感到弹响与磨擦。

    ②外耳道指诊法:

用两手小指末端伸进两侧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进行触诊,请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和侧向运动,以了解髁突的活动度及冲击感。

   咀嚼肌检查:

依顺序扪压颞肌,咬肌等有无压痛

   下颌运动检查:

主要通过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下颌前伸运动、侧颌运动来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是否正常,重点检查内容是:

关节有无疼痛、弹响或杂音,对疼痛要明确疼痛的部位、出现时间和性质,对弹响和杂音要明确发生时间、性质、次数和响度,两侧关节动度是否一致,有无偏斜,开口度和开口型是否正常,在开闭口运动时是否出现关节绞锁等异常现象。

   临床上张口受限分度:

①轻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两横指,约2~2.5㎝左右;

②中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仅可置入一横指,约1~2㎝左右;

③重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到一横指,约1㎝以内;

④完全张口受限:

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4)牙周探诊

(改良握笔法)探诊时要有支点,口内或口外支点,探针应与牙体长轴平行,顶端紧贴牙面,避开牙石,直达袋底,探入力要轻,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

二、口腔基本技术

 测试项目4项

A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25分   B龈上洁治术(一区段)25分 

C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25分  D上、下牙列取模25分

以上四项抽取一项,共25分

    1)开髓术:

A操作程度;握持及支点 7分B开口位置及洞形 5分C目的

a充分暴露根管口5分 b髓室顶干净5分c 髓室底完整3分

注意事项:

前磨牙防止侧穿,后牙防止穿底,要先暴露髓角

开髓的注意事项:

有支点,不加力,要伴有喷水冷却(可使视野开阔,防止穿髓时钻针嵌顿、折断),在设计形态范围内移动,在最高的髓角处穿透髓室顶进入髓腔,有落空感。

揭髓顶,用小圆钻“提拉式”去净髓角部位的髓室顶。

要求根管钻或光滑针可以直线通入各根管深部。

  上颌前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长椭圆形,似亚铃形,颊舌径为颊舌三角嵴中点之间的距离,宽度为咬合面近远中径的1/3。

  ②在咬合面中央下钻,至牙本质深层后,向颊舌侧扩展至颊舌三角嵴的中点处。

穿通颊侧或舌侧髓角,揭净髓室顶(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

  下颌前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椭圆或卵圆形,位于咬合面颊尖三角嵴中下部。

②在咬合面中央近颊尖处下钻,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一直穿透髓腔,然后根据根管粗细,去净髓室顶,形成洞形。

  上颌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洞形为一钝圆的三角形。

②用裂钻在中央窝处下钻,钻至牙本质深层时,向颊舌扩展形成一偏近中的颊舌径较长的钝圆三角形的深洞,在近中舌尖处穿通髓角,沿洞口形态揭净髓室顶。

  下颌磨牙开髓步骤:

①开髓窝洞外形为钝圆角的长方形,位于咬合面近远中径的中1/3偏颊侧部分,洞形近中边稍长,远中边稍短,颊侧洞缘在颊尖的舌斜面上,舌侧洞缘在中央沟处。

②在颌面中央窝下钻,钻至牙本质深层向近远中及颊侧方向,形成比髓室顶略小的长方形窝洞,然后穿通远中或近中髓角,揭净髓室顶。

(用球钻提拉式方法揭净髓室顶)开髓洞形的位置在颊舌向中线的颊侧才能暴露髓腔。

   2)龈上洁治

A医生体位3分B器械选择,握持及支点 10分

C操作方法 8分D洁治效果

a牙龈无菌斑b牙龈无严重损伤  4分

龈上洁治步骤:

   ①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血液病史、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全身情况,必要时进行化验,确定患者是否适于洁治治疗。

   ②洁治上颌牙时,病人上颌颌平面与地面成45度角。

洁治下颌牙时,病人下颌颌平面与地面平行。

患者操作面与医生肘部平行。

术者一般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有时也在右后方、正后方、左后方。

根据所洁治区域移至最适宜位置。

   ③选择适宜洁治器,(镰形器分前后牙,有效刃口是前端的两侧刃口,适宜刮除牙齿各个面包括邻面。

前牙镰形器可分为直角形和大弯形。

大弯可用于唇舌面大块牙石的刮除;后牙镰形器左右成对,适用于后牙邻面,也称牛角形洁治器;锄形器左右成对,锐角置于牙石侧龈沟内,刮除龈上/浅层龈下牙石)洁治时要有稳固的支点。

根据不同的牙使用不同的洁治器械,使用改良握笔法握持洁治器.中指或中指和无名指紧贴作为支点,口内支点尽量靠近洁治区.支点要稳固,用力时不要滑脱.洁治器放与牙石根部,洁治器工作面与牙面呈45-90度,最好80度.洁治器刃1/3紧贴牙面,不得刺伤牙龈.洁治器刃部从侧方压向牙龈,使其紧贴牙面,腕及前臂转动产生爆发力,用用拉力,撬力有时用推力.用力时向冠方用力,也可向颊舌水平方向用力,但不可以向牙龈方向用力.洁治幅度要小,控制在2mm以内一定不能超过颌面.洁治要有连续性(叠瓦式),工作尖端随牙面而移动。

   ④洁治分区段进行,避免频繁换体位及器械.全口牙分六个区,有计划的逐个区段进行洁治,避免遗漏,避免频繁换器械和移动体位。

   ⑤洁治时随时保持视野清楚。

完成操作后请患者漱口,仔细检查有无残留牙石,牙龈有无损伤及渗血。

然后抛光牙面,用3%双氧水冲洗或擦洗创面,并与龈沟内上药。

   ⑥复诊时应检查上次洁治部位,若因牙龈红肿减轻而使原位于龈下的牙石又显露出来,应再行洁治,彻底清除牙石

   龈上洁治的基本操作重点:

①改良握笔法握持洁治器。

②以中指或无名指贴紧一起共作支点或以中指作支点,将指腹支放在邻牙上做支点。

③将洁治器尖端1~2mm的工作刃紧贴在牙面,放入牙石的根方,洁治器面与牙面角应小于90°,大于45°,以80°左右为宜。

工作刃的尖端紧贴牙面,避免损伤牙龈。

④用力方向一般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水平方向的拉推,用力方式主要是前臂━腕部转动发力,必要时可辅助使用推力。

⑤全口牙分上、下颌的前牙及后牙左右侧六个区段,逐区进行洁治。

 

    3)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①注射标志:

一般以上颌第2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为进针点,在上颌第2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1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为进针点,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员,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②注射方法:

患者采取坐位,头微后仰,上颌牙咬合面与地平面呈45°角,半张口,医生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拉,以显露进针点。

注射针与上颌牙的咬合面,呈45°角,向上、后、内方刺入,针尖沿上颌结节的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约1.5~2ml。

③麻醉区域:

同侧上颌磨牙,牙槽突及颊侧的牙髓牙周膜、骨膜、龈粘膜(上颌第1磨牙的近中颊根除外。

因上颌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由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又称卵圆孔注射法):

①注射标志:

,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

②注射方法:

用21号长注射针套上消毒橡皮片,以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中点为刺入点,与皮肤垂直进针,直抵翼外板,将橡皮片固定于距皮肤1cm处,计录深度,然后将针退至皮下,重新使针向后、上内偏斜15°,推进至标记的深度,针尖即达颞下窝上壁后内份卵圆孔附近,回抽无血,注射麻药3~4ml。

③麻醉区域:

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颌肌群和颞部皮肤等。

麻醉效果:

注射5~10分钟后,同侧下唇、口角、舌尖出现麻木,肿胀和灼烧感,表示麻醉显效,一般可维持2小时左右。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①注射标志:

颊脂垫尖或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

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员,可在大张口时,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点线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5cm处。

②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头后仰.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嘱患者大张口.以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5mm,注射针放于对侧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呈45度角.注射针就高于下颌颌平面1cm并与之平行。

自注射标志点刺入,推进2.5cm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下颌神经沟),回吸无血注入麻药1---1.5ml。

③麻醉区域:

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

麻醉效果:

约5min后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如超过10min仍不出现麻醉征,可能是注射部位不准确,就重新注射。

注意:

下颌支宽度愈大,下颌孔到下颌支前缘的距离愈大,进针深度应增加;

下颌骨弓愈宽,注射针针筒应尽量往对侧的磨牙区后靠,即加大与中线所成的夹角,以避开下颌骨内斜嵴的阻挡,容易到达下颌孔;

下颌角的角度愈大,下颌孔的位置相应变高,注射时进针点应适当上移:

 4)上、下牙列印模制取

上牙列印模制取:

患者取坐位,上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患者的上颌与医生的肘部相平或稍高。

术者应站在病人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

左手将上唇、左颊组织向前、下方牵动。

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用右手作右侧肌功能修整。

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示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

下牙列印模制取:

 患者取坐位,下颌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医生上臂中份与患者下颌大致相平.医生右手持托盘,左手将患者口角拉开,将盛有印模材的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放入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就位后保持托盘稳定,在印模硬固前进行唇,颊,舌的功能修整。

.印模完全硬固后,取出印模时,先取后部,再引牙长轴方向取下.,取出方向与牙长轴方向一致,不应上下搬动,切不可使用暴力取出.印模质量,印模覆盖义齿修复需要的所有区域,系带切迹清楚到位,边缘伸张适度,印模清晰无气泡,无脱模.

材料的选择:

藻酸钠印模材,取模清晰、准确、价廉。

 氧化锌是取终印模的一种衬层印模材料,流动性大,可形成厚约1~2mm的薄膜,能复制出口腔组织的细微结构,凝固后体积改变小,但无弹性,不能准确复制倒凹区。

硅像胶印模材性能良好,有高粘、低粘度两种类型,可分别取初印模和终模,表面光滑清晰,体积变化小,效果良好,但较贵。

三、基本急救技术

测试项目4项

A血压(共15分)  B吸氧术(共15分)

C人工呼吸(共15分)D胸外心脏按压(共15分) 

以上抽一题,共15分

1) 血压

A 测量方法7分  B血压判断8分

    ①病人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以消除紧张疲劳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②卷袖、露臂、手掌向上。

开启汞槽开关,驱尽袖带内余气,被检手臂应放在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平腋中线,并外展45°,将气袖展平,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肘窝2~3㎝,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不可过紧或过松。

    ③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肱动脉上(用手指触及肱动脉搏动后方可放置听诊器,不要接触气袖,不能塞在气袖下)然后向气袖打气,待肱动脉脉搏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出气袖的空气,使汞柱缓慢下降(以2mm/s为宜),

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压力值显收缩压,动脉消失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理想血压:

<120/80mmHg        正常血压:

<130/85mmHg

        低血压:

<90/60mmHg        高血压:

>140/90mmHg

2) 吸氧

A  吸氧指征3分 B 物品准备2分 

C 操作方法 8分 D 注意事项  2分

指征:

①通气不足,弥散功能障碍,肺源性疾病.②脉速③心源性疾病

物品准备:

盛有冷开水的治疗碗、输氧管、鼻导管、平镊、棉签、氧气表(压力表、流量表、湿化瓶、减压器、安全阀)、扳手、胶布、弯盘、氧所记录卡、氧气筒(150kg/cm2)操作方法:

1、打开氧气筒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并迅速关闭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或2/3蒸馏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输氧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用棉签清洁鼻孔;

6、调节氧气流量表,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7、将鼻导管沾水湿润后自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长度是鼻尖至耳垂的2/3;

8、用胶布固定鼻导管在鼻翼的两侧;

9、记录用氧时间,并签全名'

10、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鼻导管,并拭净病人面部;

11、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后开闭流量表;

12、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全名。

3)人工呼吸

A 急救指征 3分 B 急救准备 5分C  操作方法 7分

人工呼吸是抢救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病人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常用的人工呼吸有:

①口对口呼吸;②口对鼻呼吸;③口对气管套管呼吸法;④仰压式呼吸法;⑤俯压式呼吸法;⑥举臂压胸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适用于呼吸停止、呼吸衰竭及心脏骤停的抢救。

  口对口呼吸法:

  ①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下颌并尽量使其头后仰,用托下颌的手拇指张开病人的口唇,以利吹气,在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支手捏住病人鼻孔防止漏气。

  ②术者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密封,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直至见病人的胸廓升起为止。

吹气完毕之后,术者稍抬头,并侧转,松开捏鼻的手,让病人胸廓及肺依其弹性自动回缩,出现呼气动作,让肺内的二氧化碳等自行排出体外。

  ③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20次。

  人工呼吸的有效指症:

  1:

患者的胸应上举不落。

  2:

术者吹气时应感到气道有阻力。

  3听到或感觉到患者有呼出的气流  4患者乏氧发绀情况有所改善

  4)胸外心脏按压

    A 急救指征 3分    B 急救准备3分

    C  操作方法 9分

  胸外心脏按压适用于呼吸停止、呼吸衰竭及心脏骤停的抢救。

  ①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部位为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处。

  ②抢救者站立或跪于患者一侧,将左手手掌根部与病人胸骨长轴平行,右手手掌重叠放在左手手背上,手指相互扣锁或伸展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5~13岁3㎝,婴幼儿2㎝),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③按压频率,传统惯用每分钟80~100次,小儿每分钟90~10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0.6~0.4。

与人工呼吸比例为,单人操作时,胸外心按压15次,吹气2次(15:

2),双人操作时按5次吹1次(5:

1)。

吹气时停止胸外心按压,按压停歇时间不要超过10秒。

四、辅助检查结果

(一) 牙髓活力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一项

温度测试(2分)

  1、无反应:

提示牙髓已坏死。

但在下列情况下出现假阴性的反应:

牙髓过度钙化;根尖也尚未完全形成;近期受外伤的患牙;患者在检查前使用过了止痛药或麻醉药;

  2、出现短暂的轻度或中度的不适或疼痛,表示牙髓正常。

  3、产生疼痛但去除刺激后即刻消失,表明可复性牙髓炎的存在。

  4、疼痛反应在去除刺激后仍然持续一定时间,表示牙髓存着不可复性炎症。

  一般情况下,急性牙髓炎表现为快速而剧烈的疼痛;慢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迟缓且不严重的疼痛。

此外,有时冷刺激可缓解急性化脓性牙髓炎的疼痛反应。

(二) X线片

测试项目3项(3分)

1、正常牙片

    1牙釉质:

X线上影像密度最高。

后牙咬颌面,前牙切缘最厚。

由咬颌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似帽状被覆在牙冠部牙本质表面。

    2牙本质:

围绕牙髓构成牙齿的主体,形状与牙外形一致。

牙本质中矿物质的含量比牙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较牙釉质稍低。

    3牙骨质:

被覆于牙根表面,为一层很薄的组织,又因所含矿物质与牙本质相差不太多,故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别。

    4牙髓腔:

牙髓腔在牙齿的中央,除根尖孔外,完全为牙本质所包围。

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和根部的根管。

髓腔内含牙髓软组织。

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

    5牙槽骨:

X线片上牙槽骨所显示的密度较牙齿低。

上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的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牙颈部。

    6牙周膜:

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

牙周膜的厚度不同的人和同一人的不同牙齿均不一样,一般在0.15-0.38mm之间,其宽度还可随其功能不同而有差异,功能越大者牙周膜越宽:

反之,则比较薄。

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不断的密度低的线条状影像,其宽度均匀一致。

    7骨硬板:

即固有牙槽骨,是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骨质致密而薄。

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不断是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

2、根尖周病牙片

    1慢性根尖周炎:

        A慢性根尖脓肿:

患牙根尖区有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根尖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越近根尖端密度越低。

        B根尖肉芽肿:

患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密度不均匀。

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

病变周围的骨质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