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58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docx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

.3.1条汽车荷载

一、汽车荷载以汽车车队表示,分为汽车—10级、汽车—15级、汽车—20级和汽车—超20级四个等级。

车队的纵向排列和横向布置应符合图2.3.1-1和图2.3.1-2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按表2.3.1的规定采用。

图2.3.1—1各级汽车车队的纵向排列

(轴重力单位:

kN;尺寸单位:

m)

图2.3.1—2各级汽车的平面尺寸和横向布置

(尺寸单位:

m)

表2.3.1各级汽车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第2.3.2条汽车冲击力

一、钢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混凝土桥和砖石拱桥等的上部构造以及钢、钢筋混凝土支座、橡胶支座或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台,应计算汽车的冲击力。

二、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50cm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不计冲击力。

三、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桥涵和砖石砌筑的桥涵等的冲击系数μ,可按表2.3.2-1采用。

表2.3.2-1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桥涵和砖石砌桥涵的冲击系数

结构种类

跨径或菏载长度(m)

冲击系数μ

梁、刚构、拱上构造、柱式墩台、涵洞盖板

L≤5

L≥45

0.30

0

拱桥的主拱圈或拱肋

L≤20

L≥70

0.20

0

四、钢桥的冲击系数,可按表2.3.2—2采用。

表2.3.2-2钢桥的冲击系数

结构种类

冲击系数μ

主桁(梁、拱)、联合梁、桥面系、钢墩台等

15/37.5+L

吊桥的主桁、主索或主链、塔架

50/70+L

   注:

①对于简支的主梁、主桁、拱桥的拱圈等主要构件,L为计算跨径长度。

     ②对于悬臂梁、连续梁、刚构、桥面系构件、仅受局部荷载的构件以及墩台等,L为其相应内力影

      响线的荷载长度(即为各荷载区段长度之和)。

     ③当L值在表2.3.2-1所列数值之间时,冲击系数可用直线内插法求得。

五、汽车荷载的冲击力为汽车荷载乘以冲击系数μ。

六、支座的冲击力,按相应的桥梁采用。

第2.3.3条离心力

一、当弯道桥的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计算离心力。

离心力为车辆荷载(不计冲击力)乘以离心力系数C。

离心力系数按下式计算:

  C=V2/127R(2.3.3)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应按桥梁所在路线等级的规定采用(km/h);

R——曲线半径(m)。

第2.3.4条人群荷载

一、设有人行道的桥梁,当用汽车荷载计算时,应同时计入人行道上的人群荷载。

二、人群荷载一般规定为3kN/m2;城市郊区行人密集地区可为3.5kN/m2,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参照所在地区城市桥梁设计的规定确定。

第2.3.5条平板挂车和履带车荷载

一、平板挂车和履带车荷载分为挂车-80、挂车-100、挂车-120和履带-50,其荷载图式和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图2.3.5和表2.3.5的规定。

图2.3.5平板挂车和履带车荷载的纵向排列和横向布置

(重力单位:

kN;尺寸单位:

m)

表2.3.5平板挂车和履带车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指标

单位

履带-50

挂车-80

挂车-100

挂车-120

车辆重力

kN

500

800

1000

1200

履带数或车轴数

2

4

4

4

各条履带压力或每个车轴重力

kN

56kN/m

200

250

300

履带着地长度或纵向轴距

m

4.5

1.2+4.0+1.2

1.2+4.0+1.2

1.2+4.0+1.2

每个车轴的车轮组数目

-

4

4

4

履带或车轮横向中距

m

2.5

3×0.9

3×0.9

3×0.9

履带宽度或每对车轮着地宽和长

m

0.7

0.5×0.2

0.5×0.2

0.5×0.2

二、用平板挂车或履带车荷载验算时,不计冲击力、人群荷载和其它非经常作用在桥涵上的各种外力。

履带车在顺桥方向可多辆布载,但两车间净距不得小于50m;平板挂车在桥梁全长内用一辆布载。

第2.0.4条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所用的砖石及混凝土材料,除气候干旱地区的不受冰冻部位外,应符合表2.0.4的抗冻性指标。

表2.0.4砖石及混凝土材料抗冻性指标

结构物部位

大、中桥

小桥及涵洞

镶面或表层砖石及混凝土

50

25

  注:

①抗冻性指标,系指材料在含水饱和状态下经过-15℃的冻结与融化的循环次数。

试验后的材料应无明显损伤(裂缝、脱层),其强度不低于试验前的0.75倍。

第2.0.5条各种材料及砌体的各项极限强度规定如下:

石料极限强度按表2.0.5-1采用;

表2.0.5-1石料极限强度(MPa)

强度类别

石料标号

30

40

50

60

80

100

抗压Rja

21.6

28.8

36.0

43.2

57.6

72.0

弯曲抗拉Rjwl

1.8

2.4

3.0

3.6

4.8

6.0

混凝土极限强度按表2.0.5—2采用;

表2.0.5-2混凝土极限强度(MPa)

强度类别

混凝土标号

10

15

20

25

30

抗压Rja

7.0

10.5

14.0

17.5

21.0

直接抗剪Rjj

1.9

2.6

3.3

4.2

4.7

弯曲抗拉Rjwl

1.6

1.9

2.5

2.8

3.2

注:

矩形及圆形截面其弯曲抗拉极限强度按表列数值乘以1.15。

砖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抗压极限强度按表2.0.5—3采用

表2.0.5—3砖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抗压极限强度(MPa)

砌体种类

砖石或混凝土预制块标号

砂浆标号

12.5

10.0

7.5

5.0

2.5

片石砌体:

厚度不小于15cm的石料,砌筑时敲去其尖锐凸出部分,放置平稳,用小石块填塞空隙

100

7.2

6.6

5.8

4.9

3.7

80

6.4

5.8

5.1

4.3

3.3

60

5.5

4.9

4.4

3.7

2.7

50

5.0

4.5

3.9

3.3

2.5

40

4.4

4.0

3.5

2.9

2.2

30

3.8

3.4

3.0

2.5

1.8

25

3.4

3.1

2.7

2.2

1.6

块石砌体:

厚度20~30cm的石料,形状大致方正,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每层石料高度大致一律,并错缝砌筑

100

14.8

13.8

12.6

11.5

10.1

80

12.3

11.3

10.5

9.5

8.3

60

9.8

9.0

8.3

7.3

6.5

50

8.5

7.8

7.0

6.3

5.5

40

7.3

6.5

6.0

5.3

4.5

30

5.8

5.3

4.8

4.3

3.5

25

5.0

4.5

4.0

3.7

3.0

粗料石砌体:

厚度20~30cm的石料,宽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为厚度的2.5~4.0倍,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2cm,外形方正的六面体,错缝砌筑,缝宽不大于2cm

100

17.3

16.5

15.8

15.0

13.8

80

14.5

13.8

13.3

12.3

11.3

60

11.5

11.0

10.3

9.8

8.8

50

10.0

9.5

9.0

8.3

7.5

40

8.3

8.0

7.5

7.0

6.3

30

6.8

6.3

6.0

5.5

4.8

25

5.8

5.5

5.3

4.8

4.3

混凝土预制块砌体:

同粗料石砌体,但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宽度不大于1cm

30

9.5

9.0

8.5

7.8

7.0

25

8.5

8.0

7.5

7.0

6.0

20

7.3

6.8

6.3

5.8

5.0

15

5.8

5.5

5.0

4.7

4.0

10

4.5

4.0

3.8

3.3

2.8

标准砖砌体:

砌缝宽度不大于1cm

20

5.3

5.0

4.5

4.0

3.5

15

4.5

4.3

3.8

3.5

3.0

10

3.8

3.5

3.0

2.8

2.3

7.5

3.3

3.0

2.8

2.5

2.0

  注:

①砌体龄期为28d;

    ②块石、粗料石或混凝土预制块厚度为30—40cm者,抗压极限强度乘以1.25;大于40cm者

     乘以1.45;拱波砌体抗压极限强度不提高;干砌片、块石砌体的极限强度为2.5号砂浆砌

     体的0.5倍;

    ③对于具有两个大致的平行面的片石(大面片石)砌筑的砌体,其抗压极限强度按片石砌体

     的1.5倍采用。

砖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极限强度按表2.0.5-4采用;

表2.0.5—4砖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极限强度(MPa)

强度类别

截面

砌体种类

砂浆标号

12.5

10.0

7.5

5.0

2.5

直接抗剪Rjj

通缝

各种砌体

0.36

0.33

0.27

0.24

0.15

齿缝

片石砌体

规则块材砌体

0.72

见注③

0.66

见注③

0.54

见注③

0.48

见注③

0.30

见注③

抗拉Rjj

齿缝

片石砌体

规则块材砌体

0.33

0.33

0.27

0.24

0.18

0.48

0.45

0.39

0.36

0.27

弯曲抗拉Rjwl

通缝

各种砌体

0.54

0.48

0.42

0.33

0.24

齿缝

片石砌体

规则块材砌体

0.63

0.60

0.54

0.45

0.36

0.90

0.84

0.75

0.66

0.51

   注:

①砌体龄期为28d;

     ②规则块材砌体包括:

块石砌体、粗料石砌体、混凝土预制块砌体、砖砌体;

     ③规则块材砌体在齿缝方向受剪时,系通过块材和灰缝剪破,如图2.0.5b),此时,不计灰缝

      抗剪作用,由块材抗剪强度承受,计算时不计人灰缝面积。

块材直接抗剪极限强度按表2.0.5-5采用。

图2.0.5砌体直接受剪及弯曲受拉示意图

规则块材直接抗剪极限强度按表2.0.5—5采用;

表2.0.5—5规则块材直接抗剪极限强度(MPa)

块材标号

≥20

15

10

7.5

直接抗剪Rjj

2.64

2.16

1.68

1.44

小石子混凝土砌片、块石砌体极限强度按表2.0.5-6采用;

表2.0.5-6小石子混凝土砌片、块石砌体极限强度(MPa)

强度类别

砌体种类

石料标号

小石子混凝土标号

20

15

10

5

抗压Rja

片石砌体

100

14.4

12.3

10.2

7.5

80

12.9

11.1

9.3

6.6

60

8.1

7.5

6.3

4.2

50

7.2

6.3

5.4

3.9

40

6.3

5.7

4.8

3.6

30

5.4

4.8

4.2

3.3

25

5.1

4.5

3.9

3.0

块石砌体

100

20.5

18.5

15.3

11.0

80

16.8

14.8

12.3

9.0

60

12.3

10.8

9.0

6.5

50

10.5

9.3

7.8

5.8

40

9.3

8.5

7.3

5.0

30

7.8

7.3

6.3

4.8

25

7.3

6.5

5.8

4.5

直接抗剪Rjj

片、块石砌体通缝

0.42

0.36

0.30

0.21

片石砌体齿缝

0.72

0.60

0.48

0.42

弯曲抗拉(齿缝)Rjwl

0.72

0.72

0.72

0.48

   注:

①砌体龄期为28d

     ②小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cm;

     ③低标号小石子混凝土在配制时应加适量塑化剂或石灰,以增加和易性和保水性;

     ④通缝弯曲抗拉极限强度按表2.0.5—4内相应砂浆标号采用。

对于标号大于10号的小石子

      混凝土,按12.5号砂浆标号采用。

规则块石砌体齿缝直接抗剪极限强度见表2.0.5-5。

片石混凝土砌体极限强度按表2.0.5—7采用。

表2.0.5-7片石混凝土砌体极限强度(MPa)

强度类别

混凝土标号

10

15

20

抗压Rja

7.2

8.4

9.6

直接抗剪Rjj

0.60

0.66

0.72

弯曲抗拉Rjwl

0.54

0.60

0.66

  注:

①片石混凝土砌体是在混凝土中分层铺入片石,片石含量为砌体体积的50%-60%,石块净距为4-6cm;

    ②如用震捣器震捣时,极限强度可乘以1.15;

    ③片石标号不得低于30号。

第3.0.1条构件采用分项安全系数的极限状态设计,其设计原则是:

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效应的设计值。

以方程式表示为:

(3.0.1)

式中:

Sd--荷载效应函数;

Q——荷载在结构上产生的效应;

γso--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当计算跨径径<50m时,γso=1.00;当50m

≤L≤100m时,γso=1.03;当L>100m时,γso=1.05;

γs1—荷载安全系数,对于结构自重,当其产生的效应与汽车(或挂

车或履带车)产生的效应同号时,γs1=1.2;异号时,则γs1=

0.9;对于其他荷载γs1=1.4;

φ——荷载组合系数,按表3.0.1-1采用;

Rd--结构抗力效应函数;

Rj——材料或砌体的极限强度,见第2.0.5条的规定;

γm——材料或砌体的安全系数,按表3.0.1—2采用;

αk——结构的几何尺寸。

表3.0.1-1荷载组合系数Ψ值

荷载组合

φ

组合I

1.00

组合II、III、IV

0.80

组合V

0.77

注:

当荷载组合I中考虑了水的浮力或基础变位影响力时,则应采用荷载组合Ⅱ中的φ值。

表3.0.1-2γm值

砌体种类

受力情况

受压

受弯、受拉和受剪

石料

1.85

2.31

片石砌体、片石混凝土砌体

2.31

2.31

块石砌体、粗料石砌体

混凝土预制块砌体、砖砌体

1.92

2.31

混凝土

1.54

2.31

 

1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

第1.0.5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以塑性理论为基础。

设计的原则是:

荷载效应不利

组合的设计值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效应的设计值,以方程式表示为:

Sd(γgG;γq∑Q)≤γbγd(Rc/γc;Rs/γs)

式中:

G——永久荷载(结构重力);

γg--永久荷载(结构重力)安全系数;

Q——可变荷载及永久荷载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力、基础变位影响力;

γq--荷载Q的安全系数;

Sd--荷载效应函数;

Rc——混凝土强度设计采用值;

γc--在混凝土强度设计采用值基础上的混凝土安全系数;

Rs——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采用值;

γs--在钢筋强度设计采用值基础上的钢筋安全系数;

Rd--结构抗力函数;

γb——结构工作条件系数。

第2.1.2条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列于表2.1.2。

表2.1.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MPa)

强度种类

符号

混凝土标号

15

20

25

30

40

50

60

设计强度

轴心抗压

Ra

8.5

11.0

14.5

17.5

23.0

28.5

32.5

抗拉

R1

1.05

1.30

1.55

1.75

2.15

2.45

2.65

标准强度

轴心抗压

Rba

10.5

14.0

17.5

21.0

28.0

35.0

42.0

抗拉

Rb1

1.30

1.60

1.90

2.10

2.60

3.00

3.40

  注:

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cm表中混凝土的强度应乘以系数0.8。

第2.2.2条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按表2.2.2-1、表2.2.2-2采用。

表2.2.2-1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MPa)

   注:

①Ⅱ级钢筋当其直径等于或大于28mm时,其设计强度应取320MPa;

     ②在钢筋混凝土桥梁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强度大于340MPa时,仍应

      取用340MPa;其他构件的受拉钢筋强度大于380MPa时,仍应按380MPa取用;

     ③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采用各自的设计强度。

表2.2.2-2钢丝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MPa)

钢丝种类

符号

钢丝抗拉

设计强度

Ry

钢丝抗压

设计强度

R'y

钢丝标准强度

Rby

碳素钢丝

φ2.5

φ3.0

φ4.0

φ5.0

φs

1520

1440

1360

1280

400

1900

1800

1700

1600

刻痕钢丝

φ2.5

φ3.0

φ4.0

φ5.0

φk

I组II组

15201280

14401200

13601120

12801040

400

I组II组

19001600

18001500

17001400

16001300

钢绞线

7.5(7φ2.5)

9.0(7φ3.0)

12.0(7φ4.0)

15.0(7φ5.0)

φj

1440

1360

1280

1200

380

1800

1700

1600

1500

  注:

刻痕钢丝组别应在订货合同中注明,未注明时,钢厂按Ⅱ组供应。

第4.1.2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组合及荷载安全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当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与汽车(或挂车或履带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同号时:

1.2SG+1.4S'Q1(4.1.2—1)

或1.2SG+1.1S″Q1(4.1.2—2)

或1.1SG+1.3S'Q1+1.3SQ2(4.1.2—3)

式(4.1.2-1)和(4.1.2-3)中SG和S'Q1的系数按以下情况提高:

汽车荷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5%及以上时,提高5%;33%及以上时,提高3%;50%及以上,不再提高。

式(4.1.2-2)中SG和S″Q1的系数按以下情况提高:

挂车或履带车荷载效应占总荷载效应100%及以下时,提高3%;60%及以下时,提高2%;45%及以下,不再提高。

式中:

SG--永久荷载中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

S′Q1—基本可变荷载中汽车(包括冲击力)、人群产生的效应;

S″Q1—基本可变荷载中平板挂车或履带车产生的效应;

SQ2—其他可变荷载中的温度影响力和永久荷载中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力及基础变位影响力的一种或几种产生的效应。

二、当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与汽车(或挂车或履带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异号时:

0.9SG+1.4S′Q1(4.1.2—4)

或0.9SG+1.1S″Q1(4.1.2—5)

或0.8SG+1.3S′Q1+1.3SQ2(4.1.2—6)

第4.2.6条在一般正常大气(不带高浓度侵蚀性气体)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组合I作用下,算得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2mm;在荷载组合Ⅱ或组合Ⅲ作用下,不应超过0.25mm。

处于严重暴露情况(有侵蚀性气体或海洋大气)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容许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1mm。

第5.1.2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按第四章第4.1.2条的规定采用。

第5.2.21条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法向压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荷载组合Iσha≤0.5Rba:

(5.2.21—1)

荷载组合Ⅱ或组合IIIσha≤0.6Rba:

(5.2.21—2)

第5.2.22条在使用荷载(组合I)作用下,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的法向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于除下面两类结构外的其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截面受拉边缘由预加力引起的预压应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由使用荷载引起的拉应力,即σh≥σ0。

第5.2.23条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受弯构件的法向拉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应符合下列规定:

荷载组合Iσh1≤0.8Rb1(5.2.23—1)

荷载组合Ⅱ或组合IIIσh1≤0.9Rb1(5.2.23—2)

第5.2.24条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计算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荷载组合Iσzl≤0.8Rb1(5.2.24—1)

σza≤0.6Rba(5.2.24—2)

荷载组合Ⅱ或组合IIIσzl≤0.9Rb1(5.2.24—3)

σza≤0.65Rba(5.2.24—4)

第5.2.32条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B类构件的裂缝宽度限值规定如表5.2.32。

表5.2.32裂缝宽度限值(mm)

暴露情况

结构重力

钢丝、钢绞线

粗钢筋

荷载组合I

荷载组合II或组合III

荷载组合I

荷载组合II或组合III

正常

(不得消压)

0.10

0.15

0.20

0.25

严重

(不得消压)

(不采用B类构件)

(不采用B类构件)

0.10

0.10

   注:

①正常暴露情况系指不带高浓度侵蚀性气体的城乡恶劣气候及一般流动水的条件;

     ②严重暴露情况系指有侵蚀性气体、海洋大气或侵蚀性水、海水等。

第6.1.3条板的主钢筋与板缘间的净距应不小于2cm。

设置钢筋网时,上、下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cm。

第6.2.1条多梁式桥,应采取措施保证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在支承处和悬臂端必须设置梁间横隔梁,并视梁的跨径大小,在跨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梁间横隔梁。

第6.2.5条各种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表6.2.5。

表6.2.5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项目

I级钢筋

(光圆)

II级钢筋

(螺纹)

III级钢筋

(螺纹)

受压钢筋

受拉构件钢筋

10d+半圆钩

30d+半圆钩

20d

35d

25d

40d

受弯构件及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

锚于受压区

锚于受拉区

10d+半圆钩

20d+半圆钩

20d

30d

25d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