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68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1.3主要产品和技术经济指标

1.3.1主要产品

1)项目建设二年后可向社会提供蓝莓优质种苗20万株/年;

2)蓝莓种植四年后可向社会提供鲜、冻果品500吨/年。

1.3.2主要经济指标

杭州市余杭区蓝莓丰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单位:

万元

序号

指标类别

数量

1

总投资及构成指标

1.1

项目总投资

400

1.2

工程建设及其他投资

383

1.3

基本预备费

17

2

财务指标

2.1

示范基地四年后生产期产品销售收入

2000

2.2

示范基地生产期年均上缴税费

免税

2.3

示范基地盛果期年均利润

1600

1.4研究结论

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投向,符合当前林业发展趋势和适应余杭生产及环境的实际。

项目区是余杭黄土缓坡、丘陵较为集中区域,交通方便、建设条件和生产条件优越;项目立项条件充分,主要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实用,目标产品市场需求紧缺,竞争优势明显。

项目以示范基地为模式,有利于构建新型特色经济林产业化技术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利于区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优质项目。

可行性研究结论是,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十分迫切的,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审批立项。

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蓝莓(Blueberry,又称蓝浆果,越橘),原产于北美,是具有较高保健价值,鲜食、加工皆宜的新兴果树,被誉为“世界水果之王”。

其野生果实被采摘食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驯化栽培的历史不长,美国的育种学家于1908年率先从事蓝浆果的选育工作,此后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蓝浆果开始进入商业性栽培,到2000年止,蓝浆果野生资源的蕴藏量和利用量仍占蓝浆果总产量的40%。

目前全世界栽培面积已达12万公顷,其中北美占90%左右。

产量由1970年的4.54万吨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3.5万吨以上。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蓝浆果的引种和人工栽培。

包括荷兰、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苏格兰、芬兰、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苏联、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法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

目前在这些引种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栽培面积都不大,现在各国均在寻找适合的地区以扩大生产。

蓝莓生产在过去10年间,种植面积增加了30.38%,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10.13%、31.21%和126.42%。

世界总产量增加了68.48%,而美国、加拿大、欧洲分别增加了55.44%、58.13%和150.72%。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蓝莓的保健作用已被证实并广泛接受。

现已经证实蓝莓中的抗氧化能力和有特殊作用的化合物能够防御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对心脏病、癌症、关节炎、皱纹、眼睛疾病、帕金森病和阿耳茨海默早老性痴呆症等均有预防作用,被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列为5大健康食品之一。

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普及蓝莓列为全民健康保障的一种措施,所以蓝莓的社会需求量迅速增长,产量缺口与日俱增。

目前蓝莓国际市场的鲜果价格一般在10美元/公斤以上。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蓝莓认识的增加,蓝莓的国内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

因国内蓝莓发展刚刚起步,总产量微乎其微,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蓝莓市场主要靠进口货源,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中国对蓝莓的引种栽培研究较早的有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1983年)和南方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6年)。

前者主要围绕北方的适栽种类进行,后者以南方适栽种类为主。

近几年先后有山东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始开展蓝莓的引种工作。

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在江苏的溧水、苏州、镇江,浙江的萧山、湖州、温州,江西的吉水,贵州的麻江等地小规模试种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明: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兔眼蓝莓的适应性较好,产量和品质与美国原产地相当,甚至高于原产地。

我国引进蓝莓虽然已有近二十年,但均以小规模种植为主,国内种植总面积不过几千亩,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栽培还未见报道。

目前,在我国真正制约蓝莓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在于栽培环节,一是未能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二是尚未形成与大规模生产相配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苗木生产技术受限制是蓝莓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真正较好地掌握快速育苗技术的单位很少。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掌握了优质苗木的快速生产技术,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具备年产20万株优质苗木生产能力,但离该所4年内推广2万亩蓝莓基地的目标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育苗技术,建立生产能力更大的现代育苗基地,早日实现发展目标。

国外蓝莓栽培起步较早,目前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技术通常掌握在大型种植企业手中,关键技术并不对外公开。

我国蓝莓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原产地比相对落后,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迫切需要建立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种植业水平,为蓝莓产业化的大力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反过来推动蓝莓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蓝莓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已经过中小规模的试验推广,但大规模推广尚无经验,迫切需要扩大技术示范范围,进一步完善现有技术。

在充分了解蓝莓在全球的产量、需求量和在我国南方大力发展的优势的基础上,杭州天都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了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蓝莓的综合开发。

同时大力发展配套加工技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使蓝莓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当地乃至全国蓝莓产业的发展。

建设单位现已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蓝莓花青素提取工艺分析”、“真空冻干蓝浆果对鲜果外形和营养成分的损伤比较”和“蓝莓果酒无酵母工艺”等课题的研究;就销售问题已经与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形成《蓝莓产品供销框架合同》,而且根据市场需求现状和趋势,不断开发产品深加工以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销售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本项目还将充分利用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资金优势和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技术积累,着手解决蓝莓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带动整个蓝莓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以苹果、柑橘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果,以猕猴桃、草莓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果,市场已渐趋饱和,部分品种已出现“卖果难”问题。

蓝莓果肉细腻,甜酸适口,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已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但由于蓝莓对土壤酸度的要求比较高,全球蓝莓的种植面积十分有限,长期以来集中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

蓝莓各个品种成熟期并不一致,通过贮藏,可长时间供应市场,满足人们对水果多样化及绿色果品的需求。

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和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需求量极大,且售价昂贵,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国际市场价格:

  

  鲜果销售:

美国:

10-20美元/公斤;日本:

15-25美元/公斤。

鲜果出口:

美国:

8-15美元/公斤;智利:

12-25美元/公斤;波兰5-8美元/公斤。

  

  速冻果:

2600-4000美元/吨 。

 

  冻干果:

35000-40000美元/吨 

浓缩果汁:

3.0-4.0万美元/吨。

  

  蓝莓色素:

380-450美元/公斤(大于25%)。

蓝莓不仅可以鲜食,由于蓝莓特殊的保健价值,产品的深加工市场同样广阔。

以日本为例,蓝莓的加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

主要有蓝莓果酱、蓝莓果糖、蓝莓酒、蓝莓浓缩汁等;

(2)保健品。

蓝莓眼保健产品、蓝莓老年保健产品等;

(3)蓝莓花青素等。

从国外市场来看,目前仅美国需从加拿大进口7300吨/年的野生蓝浆果,从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等国进口几千吨/年栽培鲜果;日本蓝莓销售量近4~5万吨/年,而本国产量不足全国消费量的4%。

从全球看,目前约有30多个国家栽培蓝莓,总面积约12万公顷,产量仅能满足需求量的40~50%,发展蓝莓有着巨大国际市场空间,前景诱人。

从国内市场来看  ,我国民众目前对蓝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市场上的蓝莓及其蓝莓制品较少。

国内一些大城市的高级酒店内出售的蓝莓鲜果,多数是从欧美进口,零售价格高达每千克近百元人民币。

2006年,国内蓝莓苗木供货价最低在15元/株、最高在35元以上/株;蓝莓鲜果收购价最低在16元/公斤、最高在30元/公斤,货源少而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信不远的将来蓝莓及其产品一定会走进普通百姓之家。

随着对蓝莓保健价值的新发现和人们对这种新兴果品认识的增加,蓝莓在全球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有助于丰富我国果品、饮料产品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证实:

维生素在到达起效部位之前就因被氧化而部分失去活性;花青素则能保持并增强维生素在人体内的活性、并成为维生素的增效剂。

据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等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人经常食用蓝莓制品,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营养皮肤、延缓脑神经衰老、对由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有较好治疗作用、并能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奇特效果。

正是由于蓝莓的奇特营养及药用功能,被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在美国,蓝莓花青素作为一种抗氧化功能食品,已经正式进入美国有机食品消费市场。

实验应用证明:

目前已发现花青素对近100多种疾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治疗作用;花青素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血清免疫球蛋白免受自由基的侵害;并能激活巨噬细胞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由此,在国际水果市场中,含酸量高的野生蓝莓等水果的市场消费量大,且价格昂贵、货源十分紧俏。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果汁饮料产品市场不断得以快速发展。

其中各类小浆果品种果汁,特别是野生、珍稀小浆果果汁产品,在国内外饮料消费市场中倍受消费者的垂青。

中国饮料行业协会预测,在2005年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饮料市场的主流产品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是野生小浆果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按照销售总量排序,蓝莓小浆果果汁饮料将位居第一。

项目建设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果品、饮料产品市场,更将为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2.3.2有利于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

长期以来,林农受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对科技兴林工作的认识较低,对新技术接受慢、应用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兴林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开展蓝莓示范基地等特色林业的产业化经营,既是实现科技兴林,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的迫切要求。

本项目作为杭州市余杭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蓝莓开发子项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区计划分四年种植蓝莓2万亩,其中以公司农场形式经营种植1万亩;以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形式,发展农户种植1万亩。

进入盛产期后,年产鲜蓝莓可达2~3万吨。

按每一农户种植10亩计算,将有1000户农民每户每年收益超过10万元。

本项目以建设一个集生产、示范、推广、兼有科研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小浆果经济林产业化基地为目标,项目的建成,对于建设效益林业、实现兴林富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3.3有利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是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土地开发利用内涵空间,挖掘土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选址区域为黄土丘陵,土壤酸性较重、地力瘠薄,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

本项目建设以蓝莓种植、加工为主体,是开发低山丘陵酸化土壤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它可以缓解当地土地供给紧张状况,增加对农村的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4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蓝莓栽培简单,结果期早,经济效益高,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

同时,由于蓝莓果实采摘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利用我国目前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开发蓝莓引种栽植,不仅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它对于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资源条件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

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1220余平方公里。

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市中心城区,东西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交通便利,沪杭、宣杭铁路穿境而过,104、302国道相近,基地紧靠15省道,临近沪杭、沪宁高速公路。

项目建设区域主要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长岗农场。

该项目建设区域及周边地区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土壤弱酸性,接近蓝莓所需要的PH4.5~5.5,一年内7.2℃以下低温在400小时以上,能够满足蓝莓对低温的需求,适合蓝莓栽培的需要。

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储量的水库,可储存天然雨水满足灌溉用水。

该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种植蓝莓较为理想的场所。

项目区累年气象资料见表3-1。

表3-1 项目区累年气象资料一览表

月份

要素

十一

十二

最高气温

22.4

28.2

31.6

34.2

36.6

38.3

40.7

39.9

38.6

34.5

29.6

20.5

40.7

最低气温

-9.8

-7.5

-3.8

-0.4

7.3

12.9

18.7

17.9

9.5

1.9

-5.5

-9.6

-9.8

平均气温

3.8

5.9

10.2

16.0

21.4

24.6

28.5

27.5

23.2

17.7

11.3

5.8

16.3

雨量

86.1

63.5

121.

105

122.6

257.5

146.6

210.1

57.3

80.7

61.7

62.8

1375

雨日

12

11

16

16

13

14

12

16

10

9

9

11

149

日照时数

121.1

109.9

126.0

129.4

157.5

138.1

197.3

169.0

162.6

152.5

128.0

118.7

1710

注:

近三年平均气温低于7.2℃天气有68天约1500小时。

3.2资源利用程度

3.2.1蓝莓资源利用

浙江无野生蓝莓资源可资利用。

蓝莓在浙江的引种栽培也仅有数年历史。

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全省最早引种栽培蓝莓的企业,除该公司设于浙江安吉的生产基地有数十亩蓝莓刚刚投产外,迄今为止,浙江尚未见有其他企业、农户引种栽培。

3.2.2土地资源利用

项目建设区域以低丘缓坡酸性土壤为主,且地力瘠薄,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下。

蓝莓喜酸性土壤,本身为灌木,根系较浅,对土层深度要求不高。

因此,本项目建设开发蓝莓种植与深加工,对充分利用低山丘陵、荒山荒地的酸化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贫瘠土地由低产量变高产量、低产值变高产值的有效途径,它对于促进和发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重要作用。

本项目以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化经营强度高,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达到优质、丰产、高效的科技示范基地为基础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为推动周边省区乃至全国的蓝莓产业发展,树立了示范典型。

它不仅对周边区域有较大示范推广空间,而且通过低丘缓坡贫瘠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让当地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杭州天都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加拿大桑尼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注册地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成立于2006年6月,总投资1250万美元。

先期注册资金500万美元,注册资金全额到位。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果树(蓝莓为主)的研究和开发,农副产品及包装的进出口业务;小浆果技术的咨询和推广。

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杭州市余杭区长岗农场的1170亩基地正在建设中,拥有年产20万株蓝莓优质苗的育苗能力;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吉林农大小浆果研究所、加拿大加利旺蓝莓农场建立了稳固的信息、技术共享机制。

该公司已被余杭区政府列为本区农业龙头企业。

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拥有杭州市区公元大厦南楼16层办公楼360平米,果实化学成分分析室1个。

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研究员(博导)1名,副研究员2名,高级技师2名,农艺师6名,经济师2名,会计师2名,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8名。

2006年度该公司财务数据见表3-2。

 表3-2 浙江贝莱特蓝莓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度财务数据

                     单位:

万元

项 目

2006年度

销售收入

752.3

毛利润

219.5

纯利润

100.3

总资产

1760

总负债

639

净资产

1121

负债率

36.3%

净资产收益率

10.2%

本项目建设单位作为余杭区农业龙头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技术力量强。

根据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低,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公司具备了本项目的建设能力。

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负责对该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实施到位,使项目按照可行性方案最终顺利完成。

3.4科技支撑条件

本项目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之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自1986年以来一直坚持从事蓝莓引种栽培及产业化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获得并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主要有⑴新经济植物蓝浆果的引种(江苏省科技厅1987~1989年);⑵新经济植物(蓝浆果)筛选和开发利用研究(南京市科委1990~1992年);⑶美国蓝浆果的引种推广和开发利用(江苏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996~2000年);⑷越桔、黑莓等小果类的开发利用(中科院重点项目1997~2000年);⑸农业部948项目“美国蓝浆果优良种质资源和新优品种的引进”研究成果(1999~2001年)。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选育出适合各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掌握了优质苗木的培育技术,高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采后处理和初步加工技术,并拥有年产20万株生产能力的育苗基地。

同时,已经在贵州麻江、江苏溧水、浙江安吉等地成功地进行了试种,取得预期效果,证明技术是成熟的,现在完全有能力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和示范栽培。

中科院湖州蓝浆果研发中心是本项目另一个技术合作主要成员。

该中心是中科院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研究机构,专题研究蓝莓的开发、应用、推广上的技术难点和项目创新。

至今已成功地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多项合作研究,技术力量雄厚。

4建设方案

4.1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1.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基本目标,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积极推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兴林富民。

4.1.2建设原则

4.1.2.1坚持合理开发资源,营造特色产业的原则。

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快蓝莓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创汇农业,拓展蓝莓产品的综合效益。

4.1.2.2坚持以效益为目标,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

项目开发的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偿资金按时回收。

同时,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带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4.2.2.3坚持大力加强产业化龙头扶持力度的原则。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4.2.2.4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原则。

大力推广蓝莓优质高产经营技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4.2.2.5坚持体制创新的原则。

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参与蓝莓经营,通过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实施规模经营。

4.2建设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杭州市余杭区长岗农场,面积1170亩。

该区域紧靠15省道,离余杭镇仅8公里,离杭州文一西路10公里,离杭州绕城公路入口仅23公里,交通便利。

项目用地租用余杭区长岗农场土地2000亩,首期租地1170亩,土地原属性如下:

水田347.119亩;园地346.586亩;竹园72.677亩;旱地30.263亩;山林169.829亩;水塘157.093亩;草地7.736亩;其它39亩。

租用地块周边无风景名胜、保护小区。

项目建成后,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3建设目标与任务

1)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优质、丰产、高效蓝莓示范基地1170亩,其中核心连片优质丰产示范园500亩以上;建立配套设施良好、具备年产优质苗木20万株以上能力的蓝莓繁育圃;

2)通过建设期,研究获取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先进土壤管理技术、高效病虫害控制技术;

3)实现在丘陵坡地条件下3年生果树株高1.3米以上,冠幅1米以上,4年生果树优质鲜果产量达到800~1000公斤/亩,5年生进入盛产期,产量达到1500公斤/亩;

4)通过实验完善制定各项技术指标并形成完整的技术报告;

5)在扦插繁殖、栽培管理、土壤分析和叶分析以及其他技术方面至少培养1名技术人员。

6)适时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4.4建设期限与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1年,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其中:

2008年1月至6月:

开展道路、排水泵房、水渠、喷灌和滴灌设施、土地平整及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建设核心示范基地500亩,按有关技术规范栽培种植、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

2008年7月至12月:

扩展建设示范基地670亩;架设钢架大棚5280平方米,建设优质苗木繁殖园4500平方米,扦插苗床2000平方米。

新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向周边农户推广种植,辐射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

5主要建设内容00000000000000000

本项目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建设优质、丰产、高效蓝莓示范基地1170亩(其中核心连片优质丰产示范园500亩以上);建立年产蓝莓优质苗木20万株以上的繁育圃1个;完成示范基地土壤改良、道路、给排水、喷灌与滴灌及其他相关设备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1栽培品种确定

依据农业部“948”项目蓝浆果研究成果,对筛选出的12个优先推广品种(powderblue粉蓝、delite巨丰、gardenblue园蓝、centurion森吐里昂、tifblue梯芙蓝、brightwell灿烂、climax顶峰、premier杰兔、woodard乌达德、choice精华、baldwin芭尔德温、bluebelle蓝美人)中确定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