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73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docx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特点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限制性词语有

1、限定时间:

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

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

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篇二: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种题型:

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

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

“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

【答案】“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

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答题模式讲解:

1不能。

2因为?

?

(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

?

的意思,不符合实际,“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

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答:

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向沙漠进军》

答:

【答案】

(1)不能;

(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第三种题型: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方法讲解。

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

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答题模式讲解。

(1)举例句;

(2)分析。

(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3、例题讲解。

(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

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四)第四种题型:

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

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

1不可以;

(2)因为原词表达?

?

意思,换了就变成?

?

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

(1)不能;

(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

【答案】

(1)不能。

(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

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

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

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

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

软、硬、

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

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

准确、形象、生动。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

(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

(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

●●答题模式:

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

?

(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3)表现(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4)句式:

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

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

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复习指导》p.42)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

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

答:

篇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例如:

准确地使用了“?

?

不但?

?

而?

?

”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

?

的优越性。

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

?

这一实用效果。

}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

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

2.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

(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

各段的说明对象,“面”:

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

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什么。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3.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

某个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

?

,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

【知识导学】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

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

一、整体感悟。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

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

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

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

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

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

即析“景、物”入“情”。

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

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

”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

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的作用是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增强联想,营造气氛;借代的作用是以实代虚,以奇代正,以事代情;设问的作用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增加行文变化;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力量和感情;对偶的作用是便于吟诵,便于记忆,有音乐美,抒情酣畅;排比的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当然,这些作用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不要过于死板。

八下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名著导读篇

《海底底万里》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书中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学家阿罗纳斯,他和同伴康塞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鹦鹉螺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探险。

“鹦鹉螺号”的

《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种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方式也是本书的精妙这处。

他的小说由于具有科学科学而令人信服,因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

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2、《海底两万里》是(国家)的作品,他被誉为“”。

3、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

《名人传》

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者痛感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名人传》。

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阅读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相应练习:

1、我国先哲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要求写出人命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2、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

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改造社会。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传记。

其中,__________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要抓好下面几个环节:

高分作文注意事项:

题记式:

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这样的句子称为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