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785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目标: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

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

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

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课后反思:

 

《拉德斯基进行曲》【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

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

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

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

(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

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

提问:

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

(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

问:

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

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总第3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3、欠干态度与价值观:

《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

(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

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

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

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

“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

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备知识点:

源头:

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

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

(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

京口:

镇江。

一水:

长江。

数重山:

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总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

(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乐)

3、知识拓展:

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

(略)

1)、知识拓展:

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

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

(重点与难点)

3)、老师作小结。

(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

《童声合唱》(录音)

1)、知识拓展:

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

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

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

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

2)、提出问题:

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

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

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

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

(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

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

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

(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

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

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

“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

”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

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

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

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6、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青春舞曲》(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

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

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由小组讨论完成)

(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

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

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

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

(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

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

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

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

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

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

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 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

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

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

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

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

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

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

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

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

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

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五.教学反思: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

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过程与方法:

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重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

出示课题。

同学们好!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

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情如何?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

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段。

(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

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

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五.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

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型:

欣赏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

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

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

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

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红河谷》(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3.过程与方法:

聆听,示范,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