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79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复习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3.陆蠡(1908—1942),字圣泉,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

原籍浙江天台。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译著主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4.《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

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诗经》章法特点: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5.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

离通“罹”,遭遇;骚:

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6.《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乐府诗:

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

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少数继承四言,大多采用杂言。

杂言体句式自由,长短不拘;五言则更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7.《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

五言诗:

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8.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9.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

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

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10.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世称“王右军”。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说“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

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

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1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关于“赋”

(1)“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2)赋的来源与发展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诗经)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3)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本文属于“文赋”。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于是叫做“文赋”。

1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评)。

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

封荆国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13.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

1898年,弃官从教。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14.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

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享年39岁。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15.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