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84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1~75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腹部触诊见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其病证是

  A、痰饮

  B、水臌

  C、气胀

  D、内痈

  E、积聚

  答案:

C

  2、望神观察重点是

  A、面色

  B、神情

  C、形体

  D、两目

  E、姿态

  答案:

D

  3、在舌诊中,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

  A、舌多瘀斑

  B、舌色晦暗

  C、舌脉粗长

  D、舌色青紫

  E、舌紫肿胀

  答案:

E

  4、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者,多属

  A、精血不足

  B、肾虚或血热

  C、血虚受风

  D、疳积

  E、脾胃虚损

  答案:

B

  5、八纲中的“寒热”指的是

  A、辨病位的纲领

  B、辨病因的纲领

  C、辨虚实的纲领

  D、辨病性的纲领

  E、辨标本的纲领

  答案:

D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标准答案:

c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标准答案:

a

  解  析:

补充一些医史方面的知识: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较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后经过晋代医家王叔和的整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的纲领,并为后世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

书中记载了113方,使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形成了理、法、方、药的体系。

《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类,记载了四十多种病,并发展了病因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

该书共收载药物365种,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个等级。

它系统总结了秦汉时期民间用药的知识和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晋代王叔和总结了前人的脉学知识,著成了《脉经》,对脉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晋代的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最早的针灸专著。

  随代巢源方等人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第一部病理学专著。

  唐代的苏敬等人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著作,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综合性的医学参考书,书中收集大量的医疗方法和有效的方剂。

  宋代陈自明编著的《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内容丰富总结性的妇产科专著。

  儿科方面,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

  金元时期,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刘完素、李杲、张从正和朱震亨,后人尊之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发展了《内经》的病机和运气学说,提出了“火热论”,认为百病多生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他为“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凡病皆因“邪”而生,极力主张治疗以驱邪为主,反对滥用补药,称之为“攻下派”。

  李杲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补益脾胃为主,被誉为“补土派”或“脾胃派”。

  朱震亨提出“郁证”和“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思想,治疗比较推崇解郁和养阴类药物,后世医家尊之为“养阴派”。

  明代张景岳提出了温补脾肾的主张,慎用寒凉药物,称之为“温补派”。

  明清时期,治疗外感热病有了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温病学派”。

明代医家吴又可写成的《温疫论》提出了“疠气”学说,首先对传染性热病的病因学及治疗方法提出了较完整的学术见解,为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三焦辨证),薛生白著《湿热病篇》,以及王孟英著《温热经纬》等,系统地总结了明清时期有关外感传染性热病的发病规律,创立了温热病辨证论治法则。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是对16世纪前的中国药物学的全面总结,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朱肃等人编纂的〈普济方〉,广收博采,载方61139首,是研究方剂学的宝贵资料之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集成性医学著作。

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吴谦的〈医宗金鉴〉等,这一综合集成趋势,是对历代医学各领域诸多进展总结归纳所促成的。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c

  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a

  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生殖之精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d

  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标准答案:

e

  7、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d

  解  析:

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

“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

得其相生之脉,则疾已矣。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如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预后不良;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预后良好。

  五行五脏五脉

  木肝弦

  火心洪

  土脾缓

  金肺浮

  水肾沉

  8、主要体现按五行学说确立抑强扶弱兼用治则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a

  解  析: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治疗原则,主要为“抑强扶弱”。

抑强可用于相克太过。

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克土,以疏肝平肝为主。

或者木本克土,反为土克,称为反克,亦叫反侮,如脾胃湿热或寒湿壅滞,影响肝的条达,当以运脾和胃为主。

抑制其强者,则被克者的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可用于相克不及,如肝之虚,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以加强双方的机能。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方法有: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注意:

这一考题在这里是单选题,A为最佳答案。

如果是多选题,可以选ABCD。

  9、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

  标准答案:

c

  解  析: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是内经的原话。

注意在考试中会有一些经典的内容。

  10、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标准答案:

e

  解  析:

中医的整体观包括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相统一。

人体自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基于两种基本观点:

一是“五脏一体观”,即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络六腑、五体、五官等,将人体联结为一个结构上的统一体;而精、气、血、津液贮藏和运行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不但作为营养物质支持了它们的功能活动,并作为中介物质加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是“形神一体观”,即认为形体产生精神,精神主宰形体,形神合一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11、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

  标准答案:

b

  解  析:

本题的考点是阴阳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阳上半身背部肢体外侧体表气腑心肺心阳

  阴下半身腹部肢体内侧体内血津液脏肝脾肾心阴

  另外:

五脏还可分阴阳

  心肺肝脾肾

  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阴

  12、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c

  13、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标准答案:

d

  14、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b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标准答案:

a

  1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标准答案:

a

  17、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标准答案:

a

  18、“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标准答案:

d

  19、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B、调气机畅

  C、运行血液

  D、消化功能

  E、疏通水道

  标准答案:

b

  20、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

  A、卫阳

  B、肺气

  C、心阳

  D、胃气

  E、肾阳

  标准答案:

e

  21、“水火之宅”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标准答案:

e

  22、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

  A、感受了外邪

  B、阴阳失调

  C、先天禀赋不足

  D、正气虚衰

  E、生理功能衰减

  标准答案:

b

  23、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a

  24、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的最主要因素是

  A、肺的宣发肃降失职

  B、脾的运化功能失健

  C、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D、肾的主水功能失调

  E、三焦疏通水道不利

  标准答案:

b

  25、下述哪一点不属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

  A、唇甲色淡

  B、肌肤甲错

  C、刺痛拒按

  D、出血,紫绀

  E、肿块固定

  标准答案:

a

  26、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气血互用方面

  B、气机升降方面

  C、血液运行方面

  D、精神互养方面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a

  27、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

  B、扶正祛邪同时并重

  C、以扶正为主,益顾祛邪

  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d

  28、以下那一种属于从治法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以补开塞

  D、以补治虚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c

  29、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

  A、正气的强弱

  B、正邪的消长

  C、阴阳的盛衰

  D、气血的盛衰

  E、气机的失调

  标准答案:

b

  30、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

  A、发病的时间

  B、病邪的性质

  C、正气的强弱

  D、病变的部位

  E、治疗的方法

  标准答案:

c

  31、《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下列那一种治法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E、通因通用

  标准答案:

d

  32、某男,56岁。

睾丸坠胀冷痛,右侧少腹时痛,痛引会阴部,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弦有力。

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固证

  C、寒滞肝脉证

  D、肝气郁结证

  E、寒湿下注证

  标准答案:

c

  33、某男,8岁。

每晚遗尿,面白神疲,形体瘦小,舌淡嫩苔少,脉弱。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阳虚证

  B、肾阴虚证

  C、肾气不固证

  D、肾不纳气证

  E、肾精不足证

  标准答案:

c

  34、某男,23岁。

面目一身俱黄,色鲜如桔色,纳呆、恶心,脘胀、胁痛、胁下有痞块,小便黄少,大便溏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湿热蕴脾证

  B、肝胆湿热证

  C、寒湿困脾证

  D、大肠湿热证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b

  35、某女,18岁。

半年前失恋后精神抑郁,时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多胸闷,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诊断最有可能是

  A、痰迷心窍证

  B、肝气郁结证

  C、心火亢盛证

  D、痰火扰心证

  E、胆郁痰扰证

  标准答案:

a

  36、某男,42岁。

胃痛已十余年,多在受凉或吃冷食后发作,疼痛较剧烈,喜按喜热,食欲尚好,大便正常,舌淡苔白润,脉沉弦,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胃寒证

  B、脾阳虚证

  C、脾气虚证

  D、寒湿困脾证

  E、胃气虚证

  标准答案:

a

  37、某男,35岁。

长期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白,神疲乏力,近日伴见鼻流清涕,微热,恶风。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实中夹虚证

  B、虚中夹实证

  C、虚实并重证

  D、里虚证

  E、里实证

  标准答案:

b

  38、某女,52岁。

患过敏性鼻炎已近十年,每遇气温变化即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平素怕冷,面白,气短、自汗,舌淡苔白,脉沉细。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肾阳虚证

  B、肺气虚证

  C、肺肾气虚证

  D、风寒犯肺证

  E、以上全都不是

  标准答案:

b

  39、某男,29岁。

脘闷不舒,纳呆恶心,时吐痰涎,头晕目眩,苔腻,脉滑,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饮停于胃证

  B、痰阻于胃证

  C、痰迷心窍证

  D、痰停经络证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b

  40、某男,70岁。

患有"冠心病"十年。

今上午突然心痛剧作,面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心阳虚证

  B、心脉痹阻证

  C、心气虚证

  D、亡阳证

  E、心阳暴脱证

  标准答案:

e

  41、某男,65岁。

肝硬化已三年,现腹胀如鼓,四肢消瘦,神疲乏力。

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虚中夹实证

  B、实中夹虚证

  C、虚实并重证

  D、里实证

  E、里虚证

  标准答案:

c

  二、匹配题()

  42、A、体质因素

  B、精神刺激

  C、工作环境

  D、气候因素

  E、精神状态

  1、"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指出与防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2、"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

"其中指出与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标准答案:

E,A

  43、A、风

  B、寒

  C、湿

  D、燥

  E、火

  1、易致肿疡的邪气是

  2、易阻遏气机的邪气是

  标准答案:

E,C

  44、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维脉

  1、与女子妊娠关系密切,主胞胎的是

  2、与妇女月经关系密切的是

  标准答案:

B,C

  45、A、脏腑病机

  B、经络病机

  C、内生五邪

  D、气血失常

  E、阴阳失调

  1、由于经气升降逆乱,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陷下而致病,此病机属于

  2、由于经气不利,影响气血的运行,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此病机属于

  标准答案:

B,B

  46、A、表寒证

  B、真寒假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亡阳证

  1、脘腹冷痛拒按,大便秘结,多见于

  2、脘腹冷痛喜按,大便溏软,多见于

  标准答案:

D,C

  47、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真实假虚

  D、真虚假实

  E、不虚不实

  1、热结肠胃,痰食壅积,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致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此为

  2、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致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涩等,此为

  标准答案:

C,D

  48、A、风淫证

  B、暑淫证

  C、寒淫证

  D、湿淫证

  E、火淫证

  1、发热、汗出,口渴,疲乏,舌红,脉虚数,多见于

  2、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多见于

  标准答案:

B,C

  49、A、表寒里热证

  B、表热里寒证

  C、上寒下热证

  D、上热下寒证

  E、真寒假热证

  1、胃脘冷痛,牙龈红肿热痛,多见于

  2、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门,面赤口渴,多见于

  标准答案:

D,E

  50、A、表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亡阴证

  1、发热,烦渴,热汗淋漓,脉疾无力,多见于

  2、发热,烦渴、大汗出,脉洪数有力,多见于

  标准答案:

E,D

  51、A、痿软

  B、强硬

  C、吐弄

  D、短缩

  E、胖舌

  1、热盛伤津动风多见

  2、心脾有热,多见

  标准答案:

D,C

  52、A、整体观念

  B、望闻问切

  C、四诊合参

  D、同病异治

  E、三因论治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有

  2、同一病人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应用的治疗原则是

  标准答案:

A,D

  53、A、小肠

  B、大肠

  C、膀胱

  D、胆

  E、胃

  1、与肝互为表里的是

  2、与心互为表里的是

  3、与脾互为表里的是

  4、与肺互为表里的是

  5、与肾互为表里的是

  标准答案:

D,A,E,B,C

  54、A、血虚气亏

  B、气随血脱

  C、气虚血滞

  D、气不摄血

  E、气虚血少

  1、气不能生血则会出现

  2、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则会出现

  3、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会出现

  4、大出血时则会出现少气乏力的表现是由于

  标准答案:

E,C,D,B

  55、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1、气短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见于感受

  2、“肝风内动”可见于感受

  3、风疹可见于感受

  4、下肢水肿明显可见于感受

  5、肢体屈伸不利可见于感受

  标准答案:

C,E,A,D,B

  56、A、损其有余

  B、热者寒之

  C、阳中求阴

  D、补其不足

  E、阳病治阴

  1、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

  2、阴阳偏衰的原则是

  3、实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4、虚热证的治疗原则是

  标准答案:

A,D,B,E

  57、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后天之本”指的是

  2、“先天之本”指的是

  3、“气之主”为

  标准答案:

C,E,D

  58、A、头

  B、足

  C、手

  D、背

  E、胸腹

  1、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

  2、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相交于

  3、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相交于

  标准答案:

A,C,E

  59、A、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痛

  B、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C、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D、喉中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E、肠鸣沥沥有声

  1、饮留胸胁则见

  2、饮在胸膈则见

  3、饮留肠间则见

  4、饮溢肌肤则见

  标准答案:

B,C,E,A

  60、A、肝

  B、心

  C、脾

  D、肾

  E、胃

  1、“喜燥而恶湿”的脏腑是

  2、“喜润而恶燥”的脏腑是

  标准答案:

C,E

  61、A、气滞

  B、气闭

  C、气脱

  D、气陷

  E、气逆

  1、气的外出受阻称之为

  2、气的流通障碍称之为

  3、气的上升运动过强或下降运动不及称之为

  4、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称之为

  标准答案:

B,A,E,D

  62、A、气化作用

  B、固摄作用

  C、防御作用

  D、温煦作用

  E、推动作用

  1、人体正常体温的恒定靠气的

  2、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是气的何种功能

  3、患者病后,机体能早日康复是与气的何种功能有关

  4、使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等正常分泌和排泄的气的功能

  标准答案:

D,A,C,B

  一、单选题

  1、中医外科全生派的代表医家是:

  A、陈实功

  B、王维德

  C、高锦庭

  D、危亦林

  E、王怀隐

  标准答案:

b

  2、《外科正宗》的作者是:

  A、高锦庭

  B、龚庆宣

  C、陈实功

  D、王怀隐

  E、葛洪

  标准答案:

c

  3、有头疽湿热壅滞型宜选用的方剂是:

  A、五味消毒饮

  B、竹叶黄芪汤

  C、黄连解毒汤

  D、仙方活命饮

  E、普济消毒饮

  标准答案:

d

  4、疮疡脓已成时表现最重要的是:

  A、疼痛剧烈

  B、皮肤灼热

  C、按之应指

  D、肿块柔软

  E、局部红甚

  标准答案:

c

  5、极易引起走黄的疗疮是:

  A、手部疗疮

  B、足部疗疮

  C、颜面疗疮

  D、红丝疗

  E、蛀节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