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8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2=4s,走的距离s2=64cm,

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

补充表格如下:

路程S/cm

64

90

2

6

13

16

(2)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故答案为:

(1)

刻度尺、秒表;

(2)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补充表格如上.

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3.2

5.3

6.8

9.2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

(1)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

(2)先算出从10m处到20m处所用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

(3)同理先算出从20m处到40m处所用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

(4)先算出全程所用的时间,行驶的总路程,再由速度公式就会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2)从10m处到20m处所用的时间为t′=5.3s-3.2s=2.1s,

那么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3)从20m处到40m处所用的时间为t″=9.2s-5.3s=3.9s,

那么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答案为:

3.125;

4.76;

5.13;

4.35.

4、某同学为测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他在400 

m的跑道的起点处从10:

10开始计时,走到终点时,表针指到10:

20,则该同学在此段的平均速度是(  )

A.12m/min

B.20m/min

C.40m/min

D.80m/min

【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步行距离s=400m,步行时间t=10min,

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

,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5、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l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_________,VAC=_________.

【分析】从图中读出AB和AC各段的路程和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他们的平均速度.

【解答】由图可知:

(1)AB段的路程:

sAB=36.50cm-6.50cm=30.00cm=0.3m,

小球从A到B的时间:

tAB=10h30min5s-10h29min55s=10s,

则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

(2)AC段的路程:

sAC=66.50cm-6.50cm=60.00cm=0.6m,

小球从A到C的时间:

tAC=10h30min20s-10h29min55s=25s,

则小球从A到C的平均速度:

0.03m/s;

0.024m/s.

6、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min20s,跑后500m路程用的时间为2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____m/s.

【分析】知道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路程和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是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前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t1=1min20s=80s,

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后半路程的用的时间:

t2=2min=120s,

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v1>v2,

即:

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稍快;

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稍快,5.

1.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这是通过比较

_______的方法来判断的;

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这是通过比较______来判定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1、相等时间比路程;

2、相等路程比时间.

【解答】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是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兔子比龟跑的路程长;

“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是因为龟兔跑完相同的路程,兔子用的时间比龟用的时间多.

故分别填: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2.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

“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

”这位女士反驳说:

“不可能的!

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

”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大小无关,所以选项B、C都不正确.

速度与质量没有关系,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

3.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越短,速度越大

D.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

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解答】A、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B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B错误;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错误;

D、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越快表示速度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最大的是(  )

A.褐海燕飞行速度可达每分钟飞行5km

B.奔跑中的猎豹,速度达144km/h

C.海中的旗鱼,每秒能游30m

D.宁德到福州的动车速度可达260km/h

【分析】将4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分别计算出速度的大小然后即可比较出其大小.

【解答】A、褐海燕飞行速度:

B、奔跑中的猎豹可达144km/h;

C、海中的旗鱼,每秒能游30m,所以此时旗鱼的速度:

D、动车速度:

260km/h;

显然褐燕的速度最大.

5.足球比赛罚点球时,点球位置距球门9.15m,球速可达到108km/h,则点球飞到球门需要约 

_______s.守门员扑点球时,我们往往看到球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这说明足球到达球门的时间要 

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人的反应时间.

【分析】利用公式

可求到达的时间,判断失误说明人的反应时间要比球到达的时间大.

【解答】速度V=108km/h=30m/s,

点球飞到球门需要

守门员判断失误证明人的反应慢.

0.3;

小于.

6.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到北京的路程约为270km,则(  )

A.该车行驶的速度是80m/s

B.该车行驶的速度是80m/h

C.该车行驶的速度是80km/s

D.该车只用3.5h就可以到达北京

【分析】从汽车上的速度表可知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由公式

可求得从石家庄到北京所需要的时间.

由汽车的速度表可知车的行驶速度为v=80km/h,故A、B、C都不正确.

已知从石家庄到北京的路程s=270km,

从石家庄到北京的时间:

,所以用3.5h可以到达北京.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分析】本题由对速度意义和速度公式

的理解来解决.

【解答】A、物体的路程s=vt,即距离是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的,不知时间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

B、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速度和距离决定,不能只说速度大,时间就短,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

D、路程长短取决于速度和时间,不知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D错误.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28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7m/s

B.5m/s

C.3.5m/s

D.无法确定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

已知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物体的速度

9.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___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

【分析】此题是根据两幅图片填空.频闪照相两个球之间时间间隔相同,S=V×

T,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两个小球间的间隔相同.速度越来越快的小球,两个球之间间隔越来越大.

【解答】频闪照相两个球的图象之间时间间隔相同,根据S=V×

T,甲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相同,应为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象,两个小球图象间的间隔越来越大,说明该小球速度越来越快.

答:

甲;

10.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

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关系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只有③

D.只有④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速度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

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

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答】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

在相同时间内,乙跑的路程长,所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故在速度时间图象上,乙图象应该在甲图象的上方,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

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该图象不正确;

④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该图象正确.

故选B.

12.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

(已知声速为

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本题为利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实际小明已经跑了一段时间,可以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求出.

(2)当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小明已经运动的时间:

(1)小明的平均速度7.14m/s;

(2)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0.15s.

13如图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______;

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1)已知路程和时间,用速度公式

的变形公式

求时间;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结果的描述不同.

(1)根据公式

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

(2)选列车或列车内相对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是向后运动的,

0.55h(或33min或1980s)、列车(或自己或座椅).

14.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

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

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用控制变量法.即:

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

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则是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有的时间都计算在内)

【解答】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

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

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

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

D.

 

难题

1.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行驶了80m,该汽车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途中经过一座大桥,从桥头驶到桥尾共用5min,这座桥长为______km.

【分析】已知路程与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

已知速度与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汽车的路程.

【解答】汽车的速度

∴桥长s′=vt′=8m/s×

300s=2400m=2.4km;

8;

2.4.

2.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

C.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

【分析】A、甲和乙路程、时间的图象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了甲和乙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分别找出甲和乙运动1s的路程,再根据

求出甲和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

B、根据S=Vt求出甲和乙三秒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进行计算;

C、甲和乙是同时出发的,相遇时甲和乙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距离Q点的距离也是相等的,乙是从Q点出发的,根据S=Vt就是乙运动的路程就行,乙的速度在A中已经计算出来了,运动的时间可以根据V甲t-V乙t=12m求出;

D、甲从P点出发,运动到Q点,运动的路程是12m,根据

求出甲的运动时间;

相同的时间内,根据S=Vt求出乙运动的路程,乙是从Q点出发的,原来相距P点的距离12m,加上运动的路程就行.

【解答】A、甲和乙的运动图象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和乙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甲在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3m,速度

,乙在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2m,速度

,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3s,甲的运动路程S甲=V甲t=3m/s×

3s=9m,乙的运动路程S乙=V乙t=2m/s×

3s=6m,甲比乙多运动了3m;

原来甲和乙相距12m,现在甲赶上了3m,甲和乙此时相距12m-3m=9m;

C、设甲、乙从开始到相距的时间为t,则V甲t-V乙t=12m,代入数据得到3m/s×

t-2m/s×

t=12m,解方程得知t=12s;

甲和乙相遇时,它们到Q点的距离是相等的,乙从Q点出发,运动的路程S乙=V乙t=2m/s×

12s=24m,所以甲和乙相距Q点的距离为24m;

D、甲到达Q点,甲是从P点出发的,甲的运动路程为12m,运动的时间

乙和甲是同时出发的,乙的运动时间和甲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乙的运动路程S乙=V乙t=2m/s×

4s=8m,乙是从Q点开始出发的,Q点距P点12m,乙又运动了8m,所以乙距离P点是12m+8m=20m.

3.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

27

B.在8:

23~8:

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

20~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

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

27.故A正确.

在8:

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

从图象可知,在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低速度为40千米/时,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C正确,D错误.

4.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______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cm,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

,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答】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12.00,0.15.

5.小明和小红多次进行百米赛跑,但每次小明总比小红提前10m到达终点.现在让小明后退起点l0m,小红仍在起点赛跑,则(  )

A.小明先到达终点

B.小红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

【分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

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

小红的速度为

第2次比赛时,s1′=100m+10m=110m,s2′=100m,

因为速度不变,

小明用时:

小红用时:

因为1.1t<

所以t1′<t2′,因此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

6.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机车运行速度.已知机车长度是s,测算的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_______(填字母).

A.记下机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_______. 

D.利用v=s/t计算出机车运行的速度.

E.记下机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分析】已知车身的长度,先选择一个固定的点,记下车头到达的时刻,再记下车尾通过的时刻,计算出列车通过的时间,根据公式

可求列车运行的速度.

【解答】第一步先选择一个观测点,作为固定的地点,第二步记录车头到达的时刻,第三步记录车尾到达的时刻,第四步算出整个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