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92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柳城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

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

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

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

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

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能找到破解的钥匙。

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

“道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

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

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

只有这些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返”。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治其存在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1.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3分)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

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

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

“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

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2.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道德领域的“冰火两重天”是现象,“道德两难”是其本质,经济攀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是当务之急。

B.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路人不救“小悦悦”便是例证。

这是造成“道德两难”困境的原因。

C.道德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所以,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舞的“两全”。

D.“道德两难”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堤岸的时代,不能当着道德问题“积重”了才想去解决,对道德的坚守与建设迫在眉睫。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

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

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公卿议者咸同。

诩闻之,乃说李脩曰:

“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此不可之甚者也。

谚曰: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

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

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育①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

弃之非计。

”脩曰:

“吾意不及此。

微子之言,几败国事。

然则计当安出?

”诩曰:

“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诚宜令四府九卿②,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③,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

”脩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

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

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

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④缝其裾为帜,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

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后羌寇武都,诩迁武都太守。

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

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

羌闻之,乃分抄傍县。

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

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

诩曰:

“虏众多,吾兵少。

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

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

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

“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自此二十余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于天也。

(节选自《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注:

①贲、育:

贲,孟贲;育,夏育。

二人都是秦武王时的壮士。

②四府,四大官府;九卿:

九类官员。

③冗官:

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④采綖:

通“彩线”。

4.下面各句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辟太尉李脩府辟:

征召

B.微子之言,几败国事微:

如果没有

C.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卒:

突然

D.诩为飨会,悉贳其罪贳:

惩治

5.下列各句能具体表现出虞诩的“将才”的一组是

①案法平允,务存宽恕

②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

③于是辟凉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④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⑤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⑥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因为怕耗费军饷想要放弃凉州,虞诩知道后,劝他不要这样做。

因为放弃凉州后三辅将要成为边塞,一则皇室园陵也将暴露在外了,二则尚有守城之勇的凉州百姓被弃置不用,将使局势发生动荡。

B.虞诩到朝歌县做长官,能够因势利导,招募游手好闲之人做壮士,并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反贼作标有记号的衣裳,反贼出入市里的时候便捕捉。

反贼害怕,认为有神灵相助。

C.羌人入侵,虞诩以武都太守的身份率兵抵挡,因敌众我寡,于是审时度势,采用增灶法成功地抑制住了敌人的追兵。

D.虞诩一生刚正不屈,忠心于国,所以在朝歌长任上杀掉数百名叛贼,也是忠于职守的行为,问心无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

(5分)

(2)羌闻之,乃分抄傍县。

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

“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

“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

“怎么啦?

爸爸说:

“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

“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

“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

“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

“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

“一……二……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

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

“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

爸爸说:

“爸爸要让你知道:

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

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

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

分别简析其作用。

(6分)

(4)文中的爸爸先说:

“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

”后来又说:

“爸爸要让你知道:

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4)题。

在康奈尔的玉米地里

文/王波

密苏里大学决定把助理教授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扫地出门。

在院长看来,这个38岁的未婚女人虽然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却是个“制造麻烦的人”。

麦克林托克也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疯狂:

周末到办公室忘带钥匙,她爬上楼边的建筑物,从窗子里钻进去;学校明令禁止晚上11点后学生留在实验室,但她总鼓励学生继续干下去。

同事们也不大喜欢与她相处。

这个女人思路敏捷得让人跟不上,而她又缺乏耐心,不愿跟同事解释和争辩。

这让周围的人觉得麦克林托克“自以为是”。

当然,更让校方难以接受的是,每当她认为学生到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途,就会鼓励他们离开密苏里大学。

这是1940年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

一年前,这位助理教授刚刚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在生物学界名声显赫。

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在密苏里做一名助理教授,这还有赖于朋友的帮助。

院长一年后就对自己的决定追悔莫及。

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

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

那里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圣地,她已经在那里种了一块玉米地。

传言在不久就变成了现实。

1944年,麦克林托克不仅成为院士,还当选遗传学会的主席。

而她那身打扮,几乎不曾改变——宽松的衬衫和裤子——这身男人一样的打扮只是为了方便在地里观察玉米。

“我从来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我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有这种需求。

”晚年,她曾回忆道。

这个短发女人的全部需求,就是从事遗传研究。

1927年,25岁的麦克林托克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

女儿“奇怪的”选择和行为,一度令父母非常犯愁。

几年后,忧愁的父母前往欧洲度假,在船上结识了英国遗传学家克鲁。

他们这才知道小女儿从康奈尔的玉米地里,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此之后的10多年里,她更是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

在女人被歧视的年代里,这可以给麦克林托克带来赞扬和尊敬,却不能带来一份稳定的工作。

只有在冷泉港的玉米地里,她还可以安静地做研究。

偶尔她会和实验室的人打网球。

一次与她打球的人叫谈家桢。

她当时发现了玉米的“跳跃基因”,这个中国年轻人则发现了瓢虫色斑镶嵌显性现象。

据说麦克林托克对谈家桢的发现极感兴趣,还向他提出了可供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假说方案。

然而,在1951年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麦克林托克与人分享她的发现时,发现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台下听众漠视。

很多人根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高声抱怨:

“这个女人在忙些什么呢?

这些后来被人评价为“表达准确而优雅”的论文,当时被一些遗传学家视为“发疯”之作。

这个遗传学界最耀眼的女人,开始被学界主流所不解和抛弃。

只有她自己在坚持。

“我知道我是对的。

”麦克林托克后来回忆说。

也正因为如此,在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将自己的发现作了一次介绍。

这一次,换来的是比5年前更多的蔑视。

委婉一点的同行称她“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一位著名的遗传学家则直接称她为“冷泉港闲置了多年的旧手提包”。

这也是麦克林托克一生中最孤立的时刻。

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还具有对科学的洞察力。

麦克林托克在此时保持了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文章。

而她对玉米的研究,一刻也不曾停止。

直到几年后,法国科学家在细菌中也发现“跳跃基因”并获得1965年诺贝尔奖。

固执的麦克林托克才再次赢来人们的赞扬。

18年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决定将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1岁的麦克林托克。

评委会评价她“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

一个人坚持战斗的老人,此时不再觉得孤立,而是感觉“一下子被关注得太多了”。

坐在一屋子记者面前,她感到“非常不自在”,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出名,只想躲进实验室的一个僻静角落里”。

(选自《视野》)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麦克林托克作为一位遗传学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她的特立独行和自以为是让院长和同事难以接受,他的父母也不理解她。

B.因为在玉米遗传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麦克林托克不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遗传学会的主席,还得到了到冷泉港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C.麦克林托克选择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进行玉米的遗传研究,主要是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安静地做研究,并能够得到赞扬和尊敬。

D.本文通过对麦克林托克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热爱科学、坚持真理、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

E.在冷泉港学术讨论会上遗传学界的专家们虽然认为麦克林托克走到时代的前头去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她的研究成果。

(2)麦克林托克虽然被朋友和同事疏远,长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但在科学研究方面她却毫不自私自利,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6分)

(3)文章详细叙述了两次学术讨论会上遗传专家们的表现,这些事实对人物形象的凸显有什么作用?

(6分)

(4)有人认为麦克林托克的行为是疯狂而不可理想的,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她专注于事业的体现和她的不同寻常之处,你如何看待这些评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三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魔术师刘谦不孚众望,今年表演《幻镜》后再度引起魔术热,人们纷纷猜测刘谦魔术后面的秘密或学习小魔术。

B.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的消息后引起一片哗然,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此消息并非空谷足音,情况属实。

C.春节期间访日的中国游客能让日本百货业零售额比平时增加10%以上。

中国游

客的到来引得商家纷纷别出机杼,“商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D.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或好或坏的事情出现,泥沙俱下,

政府应维护公信力底线,维护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

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

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做植脂末的原料。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今,我们应提倡一种道德化的生活。

,;

,。

认识生命,诠释生命,不仅仅是科学家或现代医学的任务,更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责任。

1道与德不符

2德者,人之道也,是人事兴亡替易的道理

3德与道相悖

4道者,天之道也,是宇宙万物生发运化的总规律

5生活就会走向荒谬,身体也自会有报应

6天人不能相应

A.①③⑥⑤④②B.②④⑥①③⑤

C.③⑤①⑥④②D.④②①⑥③⑤

16.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①是机遇,②是挑战,③是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将④严峻。

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⑤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6分)

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不是唱歌就表示快乐,不是哭泣就表示痛苦,有时忧伤是最美的体验,有时凄凉是最感人的乐章。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它可以指人的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也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13.D。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使用正确。

(A,不合语境。

不孚众望,孚:

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B,不合语境。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C,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