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80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徐州市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徐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20年5月22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1日共同举办首个“国际茶日”线上庆祝活动。

来自中国、俄罗斯、埃及等20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近200位嘉宾“云聚一堂”。

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致辞说,茶产业关系减贫、消除饥饿、气候行动及提升包容性等第74届联大关注的重点领域,是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第74届联大2019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充分肯定了茶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珍贵价值,为深化茶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茶赋予了新生命、新活力。

茶产业虽然也受到了疫情冲击,但如果有效应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必将为恢复世界经济增添动力。

(摘编自新华社《联合国举办线上活动庆祝首个“国际茶日”》)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

相传,神农氏在野外以釜煮水,刚好几片叶子飘进了釜中,神农氏发现煮好的“水”饮之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

《神农•食经》中有记载:

“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另一说法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氏后将这些叶子称作“荼”唐代茶学家陆羽在《茶经》写道: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也是茶史研究中关于饮茶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时,巴蜀先民已开始将茶作为贡品上供;汉代时,茶叶开始了商品化进程;唐代制售茶业日趋兴盛,初创了茶马贸易,陆羽在《茶经》中一改中唐前以“荼”表茶的用法,确定了“茶”的字形、字音、字义并沿用至今。

及至宋代,茶肆遍布大街小巷,斗茶、赐茶、贡茶等“茶”风盛行。

搬家时邻居要“献茶”,客人来要敬“元宝茶”,订婚要“下茶”;结婚要“定茶”。

北宋蔡襄写下了茶学专著《茶录》,提出“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

藏之得法,泡之得宜”,从茶叶采制、保存方式、烹饮方法一直讲到下篇的烹茶器具,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唐代以前,人们往往采集生茶叶蒸熟捣碾,再加上米、姜、盐、葱、陈皮、香料、生奶、油脂等配料一同煎煮,类似于喝蔬菜汤,因而饮茶被称为“吃茶”,茶汤本身被称为“茗粥”。

直到陆羽的《茶经》立下“规矩”,茶叶才脱离了那些“重口味”配料,只需添加少许盐以平衡苦涩。

茶饼经过烤制和研磨,再在煎制中经历三次沸煮,带着细腻茶沫的茶便煎好了,此为陆羽所推崇的“煎茶法”。

宋代流行通过“点茶法”来斗茶,以此评定茶叶之优劣、技艺之高下。

点茶时,茶人将干茶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再用茶芜快速击拂,使之产生沫淳。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点茶对技艺水平的要求非常之高。

点好的茶汤沫淳上可以写字、作画,这类茶艺被称为“茶百戏”。

唐代煎茶,宋代点茶,与现代饮茶方法相似的“泡茶法”直到明代废团茶、制散茶后才成为主流。

我国是世界上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仅我国现代生产的、有茶名的茶叶就有1100余种。

根据制作工艺主要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

(摘编自《喜报!

爱茶之人有了自己的节日》)

材料三:

洞庭山碧螺春从唐朝以来就享有盛名,2002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是原产地保护区。

2011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初,洞庭山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洞庭山碧螺春由此成为江苏省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

如今,原产地保护区的茶农却挖了老茶树换种外地茶.据估算,目前洞庭山东山、西山3万亩茶地中,外地茶在80%以上,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已不到20%。

这些年原有的小叶种碧螺春老茶树,大部分都被茶农砍挖掉换种了外地茶.有些树的树龄有七八十、甚至一百多年。

茶农说,引进的外地小山种芽头爆出来,条子齐整,一釆一把,人工省。

同时,因为上市早,可卖一千多元一斤。

而本地老茶树是小叶种的晚茶,采摘费工夫,上市晚,卖不出好价钱。

本地的小叶碧螺春要到三月底才能开采,集中上市要到清明前后,那时候,一斤能卖上千元的很少,清明后就四五百元一斤.

种的卖的是外地茶,打的还是地产碧螺春牌子。

洞庭东山、西山独特的气候及土壤,孕育了洞庭山碧螺春群体小叶树种。

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茶味清香扑鼻,品时有回甘,茶叶一般要到春分后才开采。

汹涌的制假售假潮,给洞庭山碧螺春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保护洞庭山碧螺春,吴中区市相关部门2019年发放了22.5万枚原产地保护标志,2020年发放27万枚。

但目前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检测和监管,保护力度大打折扣。

“把老茶树保住,原汁原味,才能保住原有品质。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认为,“进入全面小康后,人的消费习惯向传统回归,这是社会的必然。

洞庭山碧螺春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乡土地域农产品,一定要保护好,将来必定会升值;

(摘编自《洞庭山碧螺春,不能挖没了“根”》)

1.关于“茶”的说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关于茶起源的两种传说都于神农氏有关。

B.《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茶史研究中关于饮茶起源最为普遍的说法。

C.陆羽纠正了中唐前以“荼”表茶的错误用法,确定了“茶”的音形义并沿用至今。

D.我国是茶叶品种最多的国家,绿茶、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的分类根据是制作工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

B.中国古代制茶法为唐煎宋点明泡,宋代用“点茶法”斗茶,以评定茶之优劣、技之高下。

C.蔡襄的《茶录》记录了茶叶釆制、保存方式、烹饮方法等内容,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内涵。

D.茶饼经过烤制和研磨,再在煎制中经历三次沸煮,茶沫细腻,这是陆羽发明的“煎茶法”。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产业关系减贫、消除饥饿、气候行动等重点领域,是中国等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B.进入全面小康后,人的消费习惯向传统回归;据专家判断,洞庭山碧螺春将来必定会升值。

C.洞庭山碧螺春特点是茶树与枇杷、杨梅等果树间种,也是我国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

D.江苏洞庭山茶区种的卖的是外地茶,打的还是地产碧螺春牌子,可见市场上的碧螺春品牌都是假的。

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2020年我国茶产业面临的喜和忧。

(4分)

5.根据材料,请就“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保护问题,给苏州市政府提出几条建议。

(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且将蚕豆伴青梅.

钟芳

①宋人舒岳祥在《小酌送春》中写道:

“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

”描绘的是古人用蚕豆伴青梅,煮酒咏诗的情景。

手捧一碗香蚕豆,一颗一颗纳入口中,绵软甜爽的感觉在味蕾弥散,让人回味隽永绵长。

②蚕豆是一种有灵气的庄稼。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

“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

”孩童时的乡村,成排成行的蚕豆苗漫生在墙角沟边、田间垄上。

疏密的叶片间,悄悄地绽开白底黑边的小花,近看好似无数睁开的眼睛闪着清澈的光芒,远看仿佛千万只漂亮的蝴蝶飞舞在藤蔓间,令人赏心悦目。

花开数天凋谢后结出一串串青青的豆荚,像青蕉,似佛手,煞是可爱。

此时的蚕豆最为鲜嫩,大诗人杨万里曾写道: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

”翠嫩如碧玉的蚕豆用来炒菜最为适宜,入口酥绵,鲜嫩清甜,别有风味。

③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挎上篮子跟着母亲去摘蚕豆。

轻轻抓住蚕豆秧,朝着豆荚生长的反方向顺手一拉,便能轻松掰下蚕豆荚。

新鲜的蚕豆又嫩又脆,那可是孩子们的天然美食.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摘下一角蚕豆,撕开荚皮,往嘴里一丢,那清甜的气息立刻在舌尖弥漫.正如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那样:

“只一掰就断了,两三粒翠玉般的嫩蚕豆舒适地躺在软白的海绵里,正呼呼大睡,一挤也就出来了,直接扔入口中,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新嫩莫名回到家,母亲剥好蚕豆,用井水淘洗干净,放入锅中蒸煮,煮熟后的蚕豆甜中带糯.母亲用细线把一颗颗熟豆串起来,呈佛珠的样子,长的是项链,短的是手链。

我常常把蚕豆项链挂在脖子上,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地比着谁的蚕豆项链长、豆子大.想吃时就你拽我一粒,我摘你一颗,放进嘴里解馋晚上睡觉时我也不肯把蚕豆项链拿下来,第二天早上起床,蚕豆被压扁了也舍不得扔,继续吃.如今回想起来,仍然齿舌生香,美好的滋味荡漾在心间.

④蚕豆是一种大众美食,不管是婀炒炸看,样样皆宜。

如把外面的一层皮剝掉,里面的青青的豆瓣更加水嫩,可与鸡蛋、韭菜、蒜苗、成菜、火腿、笋片等或烧或炒,也可做汤,吃进嘴里一股清香,是妙不可言的美味。

.清代饮食名谱《随园食单》中记载:

“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佳。

⑤鲁迅先生在《社戏》里,一群小伙伴搭船去邻村看社戏,夜半船过六一公公的蚕豆地,孩子们纷纷上岸偷摘蚕豆,然后就在船上生火,用河里的清水将蚕豆煮熟,用手夹着撮盐吃。

在先生的心目中,这盐撮清水蚕豆的味道胜过母亲下厨炒的蚕豆。

相比较,我最喜欢的是母亲的葱花蚕豆,热锅下油,倒入蚕豆翻炒,抓一把葱花扔进去,翻两下,直到豆皮起皱才出锅。

炒出的蚕豆,碧嫩鲜香,入口酥软,是极有特色的家常下饭菜。

⑥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大多短暂,鲜蚕豆吃不几天,就会渐渐老去,正如《蚕豆谣》所云:

“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

”这时的蚕豆另有一番风味,可以做炒豆子。

把蚕豆放进大铁锅里不停地翻炒,炒到外皮黄黄的,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即止,嚼起来,嚙喘作响,香脆无比。

更有手巧的,还将蚕豆泡了,拿剪刀,很细致地一一剪花,做成油炸兰花豆,味道更胜一筹,是不少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⑦“田家豆熟逢蚕月,小荚丛生竟类蚕。

熟后香葆千颗脱,餐来茧果十分甘。

”如今每到蚕豆飘香的时节,我总要抽时间回故乡看看。

母亲也总忘不了要我带些新鲜碧绿的蚕豆回城,让我在喧哗的都市也能享受到这原生态的乡野美味。

(有删改)

6.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蚕豆的观赏价值写到其实用价值,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蚕豆的深情。

B.本文大量引用诗文名句及《本草纲目》等文献,增添了文章典雅的韵味。

C.第⑤段回忆母亲做葱花蚕豆,采用动作描写、视嗅味多感官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

D.本文标题极富意蕴,借蚕豆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隐喻作者对人生短暂的理性思考。

7.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8.文章借写蚕豆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缜含义本加以探究。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

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

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刺史惊问状。

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

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

易于视诏曰:

“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知厚其赋以毒民乎!

”命吏铲去。

吏争曰:

“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

”易于曰:

“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

亦不使罪蔓尔曹。

”即自纵火焚之。

观察使闻其状,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

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

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

“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

”樵曰:

“易于督赋如何?

”曰:

“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督役如何?

”曰:

“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

”“馈给往来权势如何?

”曰:

“传符外一无所与。

”“擒盗如何?

”曰:

“无盗。

”樵曰:

“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

问其政,则曰:

‘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

’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

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

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有删节)

注:

①榷(què)管:

专管专卖。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B.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C.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D.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笏是大臣朝见时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明府是唐时对观察使的尊称,也泛称府州级的主官,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劾可以指审理判决案件,也可以指检举揭发他人的罪状,文中指后者。

D.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

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

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愤慨地烧掉茶树。

C.何易于一芯为民,不求名利。

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

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

亦不使罪蔓尔曹。

(4分)

(2)上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岀粟帛。

(4分)

13.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

请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官定后戏赠

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①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②。

注释:

①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改任右卫率府的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的差使。

②飙:

暴风,疾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奔走趋奉,体现了傲岸的人格和归隐的愿望。

B.“耽酒须微禄”一句表达了诗人为了饮酒的嗜好,不得不指望这份微薄的俸禄,反映了诗人生活的潦倒。

C.前三联紧扣一“戏”字,看似洒脱、旷达,实则暗含了诗人身居闲职的自嘲和志不得伸的无奈。

D.“托圣朝”是为自己的“狂歌”找一个借口,是自身纵酒狂放,无所顾忌的托词,暗藏了久困不遇的牢骚。

15.尾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情感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突出了蜀道上高下险的特点。

(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除“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外,还有“▲,▲”。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我宽慰之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

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

等,都是挥洒自如,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样▲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B.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C.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八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适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李密《陈情表》)(2分)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石钟山记》)(2分)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2分)

四、写作(66分)

21.微写作(6分)

《枉凝眉》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内容如下二一个是因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

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关于曲中所写的人物,有人认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人认为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周汝昌认为是史湘云和贾宝玉,刘心武认为是史湘云和妙玉。

以上四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不少于150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最近,昵称为钟美美的13岁学生凭借模仿老师而走红网络.面对“少年网红”现象,有人说:

过早成为网红,会让孩子沉迷娱乐,影响成长;有网友说:

少年成为网红,可以让孩子发挥特长,增强自信……

对此,你们班准备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纠正了……错误”有误,原文为:

一改中唐前以“荼”表茶的用法,确定了“茶”的字形、字音、字义并沿用至今)

2.(3分)D(“煎茶法”不是陆羽发明的,文中说,此为陆羽所推崇的“煎茶法”)

3.(3分)B(A项,中国不是以茶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也不是最不发达的国家;C项洞庭山碧螺春是“江苏省”唯一荣获国家级“双遗”的农产品;D项市场上的碧螺春品牌“都是假的”太绝对)

4.(4分)①喜:

举办“国际茶日”线上活动,很多国家参与,为茶产业带来新活力。

②忧:

受到疫情冲击,需要有效应对。

评分建议: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5.(6分)①采用适当奖惩措施,禁砍老树;②采取有效手段对洞庭碧螺春进行检测和监管;③加大打假力度,遏制制假售假。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6.(3分)D(标题隐喻人生短暂,有误。

7.(6分)①记叙了摘蚕豆、做蚕豆、吃蚕豆的往事;②表现了蚕豆脆嫩清甜的美味;③承接上文杨万里的诗句;④引出下文进一步写蚕豆是一种大众美食。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6分)①蚕豆味美:

对蚕豆的喜爱;②童年趣事: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③故乡生活:

对故乡的眷恋;④母亲陪伴:

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⑤惦记蚕豆:

对原生态乡野美味的向往。

评分建议: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只写情感没结合文本的,扣一半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9.(3分)A

10.(3分)B(明府是对县令的尊称。

此处指何易于。

故选B)

11.(3分)C(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来往的达官显贵不为他不进言是因为何易于没有讨好他们。

故选C)

12.

(1)(4分)我岂能吝惜自己而损害全乡的百姓呢?

也不使罪祸牵连到你们。

评分建议:

①宁,岂、难道;②爱,吝惜,译为爱惜、顾惜亦可;③蔓,牵连到、延及;④尔曹,你们。

每点1分,共4分。

(2)(4分)向上级请求放宽(缴纳赋税的)期限,不想逼迫百姓,使他们低价卖出粮食和丝绸。

评分建议:

①上,向上级;②贷,放宽、宽免;③紧绳,逼迫;④出,卖。

每点1分,共4分。

括号内的“缴纳赋税的”可以不写。

13.(3分)①抒发对何易于的赞美;②表达对何易于考核中上的不平;③体现对考绩制度不公平的不满;④呼吁掌权者知人善任;⑤希望何易于名垂青史。

评分建议:

第①点答赞美、景仰亦可;第②点答同情亦可;第③点答指责亦可。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任益昌县令。

县城距州刺史驻地四十里。

刺史崔朴,曾趁春光从上游坐船东下,径直来到益昌城旁。

到后就索要民夫拉纤,何易于就把笏插在腰里,拉着船跑上跑下。

刺史崔朴惊异地问他为何这样,何易于说:

“正当春天,百姓不是种田便是养蚕,一点时间也不能耽误。

我是您手下的县令,正值无事,可以充当劳役。

”剌史与宾客跳下了船,一齐骑马回去了。

益昌百姓多数就着山种茶树,得利私自归己。

恰好盐铁官上奏皇帝请求重视专卖管理,诏书通知各地不准给老百姓隐瞒。

何易于看了诏书后说:

“益昌不征茶税,百姓还活不下去,何况增加赋税损害人民呢!

”他命令小吏铲掉茶树。

小吏提议说:

“天子下诏各地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掉,罪行愈加深重。

小吏仅得一死,您难道能免除被流放荒远的海边吗?

”何易于说:

“我岂能吝惜自己而损害全乡的百姓呢?

也不会使罪祸牵连到你们。

”随即亲自放火烧掉了它。

观察使听说这种情况后,认为何易于挺身为人民,最终没有弹劾他。

县里百姓死亡,孩子弱小、家业破败不能下葬的,何易于就拿出俸禄,派小吏代为办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