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835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课外文言文.docx

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

(一)阎敞还钱

原文:

汉阎敞,字子张。

为郡五官掾。

太守第五常被征。

以俸钱百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

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

闻常曾说有钱三十万寄敞。

及长,求之。

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

孙曰:

“祖惟言三十万,无百三十万。

”敞曰:

“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寄

(2)及(3)惟(4)勿

2.给“/”文中划线的文字断句。

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后常举家病死,惟孤孙方九岁独存。

敞见之,悲喜不胜,即取钱还之。

4.第五常家族举家病死,可谓不幸,幸运的是幸存一孙。

而更可喜是遇到阎敞这样的人。

阎敞在这件事上最值得人敬佩的做法是什么?

5.第五常为什么告诉孙子寄钱“三十万”,你认为除了阎敞的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二)廷式守约

原文: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

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

归乡闾访邻翁。

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

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曰:

“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使

(2)申(3)辞(4)卒21*cnjy*com

2.给“/”文中划线的文字断句。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而邻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

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4.读完本文,你感觉到文廷式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你从本文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

(三)舜躬亲友

原文: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

父瞽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

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

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

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

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顽

(2)益(3)畔(4)率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

(2)滨之陶者,器不苦窳。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舜是个怎样的人?

5.从短文看,你认为舜的孝顺最难得的是什么?

(四)李密侍奉祖母

原文:

李密,西晋武阳人,字令伯。

早孤母再适祖母刘氏养之。

少仕蜀,蜀亡,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不受命。

或疑其不欲归晋,武帝遣人再三趣之,乃上书,其文曰: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氏之日短。

其言诚而凄。

帝悯之。

刘氏卒,遂至京师任职。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仕

(2)趣(3)悯(4)卒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早孤母再适祖母刘氏养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不受命。

(2)刘氏卒,遂至京师任职。

4.你认为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欧阳修少时

原文: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游

(2)故(3)发(4)涯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徒见其浩然无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因乞李氏以归。

(2)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4.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六)刘宣苦读成才

原文: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语

(2)讶(3)作(4)及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的相同的两项()

 A.师惊异之B.使乃优遇之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D.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3.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5.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七)怀慎清俭

原文:

唐卢怀慎,仕至吏部尚书,清俭不营资产。

虽贵,妻子犹饥寒。

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所居环堵萧然,敝箦单籍,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宴设食,蒸豆两器而已。

及治丧,家无留储。

诏赐其家绢百段,米二百斛,官为立碑。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仕

(2)属(3)障(4)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贵,妻子犹饥寒。

(2)及治丧,家无留储。

4.“清俭”二字最能概括卢怀慎的优秀品质,文中哪些具体内容最能表现这一点?

5.据史料记载,卢怀慎的儿子卢奂为人也非常清廉,较有成就。

对此你有何感受?

(八)郭曜献赐

原文:

唐郭曜,性孝友廉谨。

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

诸弟争筑池馆,盛其车服。

曜以俭朴自处,累迁至太子宾客。

建中初,子仪罢兵柄,乃遍加诸子官,以曜为太子少保。

子仪薨,曜遵遗命,四朝所赐名马珍玩,悉皆上献。

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盛

(2)累(3)薨(4)悉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曜以俭朴自处,累迁至太子宾客。

(2)德宗复赐之,曜乃散诸昆弟。

4.郭曜是郭子仪的次子,后人评价他“而次子曜,独能廉谨俭朴,矫矫出群”,文中哪些事能表现出郭曜的“廉谨俭朴”,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5.本文在刻画郭曜的美德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九)代友远行

原文: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

“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

“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使(3)贻(4)诣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2)因谓曰:

“吾等独无愧耶。

4.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十)康海救友

原文:

康海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之通。

瑾拘梦阳狱,必死之。

客曰:

“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

“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

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

“德涵救我,惟德涵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

“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

”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亲

(2)累(3)致(4)明日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且德涵必不屈瑾。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之通。

(2)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4.为什么李梦阳的门客会说“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康海是个怎样的人?

(十一)李绂

原文:

李侍郎绂,性聪慧。

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少

(2)贷(3)识(4)对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2)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4.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二)张溥嗜学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

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钞

(2)始(3)沃(4)名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两项是( )( )

A.钞已,朗读一过            B.如是者六七始已

C.死而后已                D.待君久不至,已去

3.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钞已朗读一过。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从小在学习上就____________(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_____________”(用一句名言回答),文中能印证张溥“名高一时”的内容是:

6.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三)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

古国名。

②折:

调头。

旋:

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

突然。

犯:

碰到。

⑤柁:

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翻译: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十四)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①屦:

麻鞋。

②缟:

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

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五)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尝与人佣耕。

B今以柴与汝/甚矣,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系向牛头充炭直D我有死而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3.翻译“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十六)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注解:

樊重:

人名。

梓漆:

梓树和漆树。

1.解释加点的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对你有何启示?

(十七)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②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

①中山:

地名②盍:

何不③垣墉:

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

“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

()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十八)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入则羞对其家室()

(2)其所以不得之故()

(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阎敞还钱

1.

(1)寄存

(2)等到(3)只(4)不要

2.府君病困模糊耳/郎君勿疑。

3.

(1)后来第五常全家的人,都生了病死了,只剩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年纪九岁的孙子。

(2)阎敞见了第五常的孙子长大成人,不禁又悲伤又欢喜。

4.

(1)不仅守信寄存好一百三十万钱,而且当第五常的孙子说是三十万钱的时候,毫无贪欲地归还实际的数目。

5.

(1)可能是用余下的钱表达对阎敞的酬谢。

(2)也可能是难以预料那些钱会不会为阎敞所用。

廷式守约

1.

(1)派遣

(2)申述,说明(3)推辞,谢绝(4)最终,终于

2.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3.

(1)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

(2)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

4.刘廷式是信守诺言,不计贫富之人。

5.示例:

要坚守信用,做人要有良心,好人终会好报。

舜躬亲友

1.

(1)愚昧、顽固

(2)更加(3)田界(4)带领、率领

2.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

3.

(1)舜亲自从事耕田、播种、制陶、捕鱼等工作,孝敬父母,爱护兄弟。

(2)在黄河边制陶,岸边的陶匠制作的陶器没有质量不好的。

4.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有仁德。

5.面对后母、弟弟的排斥、刁难,他没有抱怨,反而反思自己,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好,从而更加孝顺。

李密侍奉祖母

1.

(1)做官

(2)同“促”,催促(3)同情(4)死、死亡

2.早孤/母再适/祖母刘氏养之。

3.

(1)晋武帝征召他为侍陪皇太子读书的官员,他不接受命令。

(2)刘氏死后,才到京城担任职务。

4.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孝顺老人的人。

欧阳修少时

1.

(1)交往、游玩

(2)旧、旧的,原来的,过去的(3)打开(4)边际

2.徒见/其浩然无涯。

3.

(1)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

(2)但我还年轻,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

4.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5.示例:

(1)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却这样刻苦好学,今天我的我们生活优越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2)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之扥我们学习。

刘宣苦读成才

1.

(1)告诉

(2)对....感到惊讶(3)作品(4)等到

2.CD(解析:

A代刘宣的才学;B代刘宣;C和D,的)

3.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

4.

(1)刘宣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当初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2)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5.

(1)刘宣:

苦读成才。

(2)卫使:

爱惜人才。

(3)刘铉:

慧眼识才。

6.示例:

文中的刘宣昼夜在马厩里读书,正是因为这一份勤奋刻苦造就了他日后令人惊叹的才华。

这让我懂得了只有经过不懈地勤学苦练,才会拥有属于做自己的成功。

怀慎清俭

1.

(1)做官

(2)近时,近来(3)遮拦(4)等到

2.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3.

(1)刘官职虽然很大了,家里的妻子还是忍着饥饿,受着寒冻。

(2)等到后来他死了,治丧事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些留下的钱财和物品。

4.

(1)官位高,但没有资产,家里人生活困苦;

(2)外出办事只带一个行囊,简单朴素,所居住的环境简陋无比;(3)办理丧事时,竟然没有丝毫留存的财富。

6.示例:

良好的家风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或:

应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再多的财富都不重要。

 

郭曜献赐

1.

(1)装饰

(2)多次(3)死,去世(4)全,都

2.父子仪出征/每留曜治家/少长千人/皆得其所。

 

3.

(1)唯独郭曜以很俭朴的生活作风对待自己,因功累次升迁做到了太子宾客。

(2)唐德宗皇帝仍旧把这些宝贝重新赐回给了郭曜,于是郭曜就都分散发给了自己的众位弟弟们。

4.

(1)父亲外出,由他管理家事,井井有条;

(2)其余兄弟攀比炫耀,只有他坚持俭朴之行;(3)遵从父亲遗命,宝物上献;(4)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兄弟。

5.

(1)正面直接描述来表现;

(2)与兄弟们的行为对比衬托。

代友远行

1、

(1)担任

(2)派往、出使(3)留下(4)到……去

2、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

3、

(1)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

“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4、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5、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康海救友

1.

(1)接近

(2)连累(3)转达(4)第二天

2.且/德涵/必不屈瑾。

3、

(1)刘瑾因为康海的文章名气很大,想与他拉关系,可是康海不理他。

(2)我想除非康德涵,没有哪个可以救李梦阳的。

4、

(1)因为康海何太监刘瑾是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

(2)知道康海是一个重义之人。

5、是一个藐视权贵、洁身自好、重视情义、乐于助人的人。

李绂

1.

(1)年轻

(2)借(3)记住(4)回答

2.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

(1)每翻开任何书的一页,没有不会背诵。

(2)他的同事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考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世人都感到惊讶。

4、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

“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张溥嗜学

1.

(1)抄

(2)才(3)洗(4)命名

2.BC(BC停止A完了D已经)

3.钞已/朗读一过。

 

4、

(1)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2)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5、一丝不苟天才出于勤奋四方征索 

6.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成就。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

古国名。

②折:

调头。

旋:

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

突然。

犯:

碰到。

⑤柁:

同“舵”。

1.

(1)其始折旋疾徐(慢)

(2)乃四顾胆落(看)

2.翻译: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附译文: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

麻鞋。

②缟:

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

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有人)

(2)以子之长(凭)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附译文:

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

“为什么?

”(回答)说:

“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尝与人佣耕甚矣,B今以柴与汝/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系向牛头充炭直D我有死而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给

(2)农夫涕泣 眼泪(3)不取直而归通“值”价值(4)遂殴宦官就

3.翻译“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附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