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58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doc

设备物资管理评价考核细则

一、管理评价的目的

为充分发挥设备物资管理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公司所属各经营单位规范设备物资管理行为,提高设备物资管理水平,为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二、管理评价对象

公司所属各经营单位。

包括所属经营的分局、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事业部、科研设计院、技工学校、公司直接经营项目。

三、管理评价指标

分局(公司)、直接经营项目序列设备物资管理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并按定性(占权重60%)和定量指标(占权重40%)分别进行设定,对指标的设置及有关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公司每年确定的管控重点、重点任务及各二级单位的管理水平动态调整。

其中:

定性评价主要从组织体系建设、设备物资基础管理、采购管理、使用管理、设备租赁管理、信息化管理及业务培训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一级、二级定性指标见表1。

定量评价主要从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资产净值创效系数、设备物资集中采购率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一级、二级定量指标见表2。

其他序列管理评价主要从设备物资基础管理、使用管理及其他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一级、二级指标分别见表3。

表1分局(公司)、直接经营项目序列管理评价定性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权重(%)

分值

备注

标准分

自评分

考核分

1

机构与制度建设

8

(1)

机构与人员配置

4

评分标准表1

(2)

制度建设

4

评分标准表2

2

设备物资基础管理

15

(1)

内业、报表资料

8

评分标准表3

(2)

固定资产建帐管理

2

评分标准表4

(3)

资源配置管理

5

评分标准表5

3

采购管理

30

(1)

计划管理

6

评分标准表6

(2)

供应商管理

4

评分标准表7

(3)

采购控制

20

评分标准表8

4

租赁设备管理

6

评分标准表9

5

设备物资使用管理

36

(1)

基本要求管理

11

评分标准表10

(2)

安全使用及检查、指导

15

评分标准表11

(3)

技术方案及成本管理

10

评分标准表12

6

信息化管理及业务培训

5

评分标准表13

合计

100

100

表2分局(公司)、直接经营项目序列管理评价定量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权重(%)

分值

备注

标准分

自评分

考核分

1

设备完好率

10

附计算资料

2

设备利用率

10

附计算资料

3

设备资产净值创效系数

40

附计算资料

4

设备集中采购率

20

附计算资料

5

物资集中采购率

20

附计算资料

合计

100

100

表3其他序列管理评价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权重(%)

分值

备注

标准分

自评分

考核分

1

设备物资基础管理

40

评分标准表3~5

2

设备物资使用管理

40

评分标准表10~12

4

其他

20

合计

100

100

四、评价标准及计分规则

(一)定性指标

1、机构与制度建设

(1)机构与人员配置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为满足设备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及相关人员配备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约束各单位按要求设置必要的设备物资管理机构,并满足基本人员配置要求,初步评价各单位对设备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4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1: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明确设备物资管理的主管领导及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的

2

配备人员数量不足,所配人员不符合上岗条件

2

(2)制度建设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贯彻落实公司设备物资管理管理规定,以及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情况等。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在严格执行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4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2: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执行公司有关设备物资管理制度及日常布置的工作者

1

未制订本单位设备物资管理实施细则者

1

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有效性和可行性差

1

未建立有效制度清单,无收发记录或手续不全者

1

2、设备物资基础管理

(1)内业、报表资料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和评价各单位设备物资管理内业资料整理、归档及各类报表编报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设备物资管理相关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保证各类资料和报表详细、完整、真实,并及时报送。

给各级领导和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8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3: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建立设备物资台帐,台帐内容不真实、准确性差,出现帐卡物不一致,且未及时更新者

3

统计报表上报不及时、不完整的

2

上报的计划与统计资料数据不准确、不真实的

3

(2)固定资产建帐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和评价各单位按公司固定资产建帐程序和要求,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建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严格按公司相关要求对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建帐,并按规定计提折旧,保证设备验收、建帐、调拨等做到手续齐全,资料真实完整。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2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4: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按规定及时建帐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者

1

相关验证手续不全或不能一一对应者

1

(3)资源配置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设备物资配置方面所涉及的方案论证、经济性比较及资源调剂等工作开展情况,评价其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引导和促进各单位重视资源配置的方案论证和经济性综合比较工作,积极开展内部资源调剂,努力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5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5: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积极组织资源配置论证及优化工作,造成超标或盲目配置者

3

不积极组织或服从内部调剂者

2

3、采购管理

(1)采购计划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采购计划编制、报送方面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重视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报送工作,努力提高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加强采购策划和提高集中采购率奠定必要的基础。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6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6: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及时收集整理项目相关设备物资需用计划者

2

上报需求计划不规范、签字手续不全者

2

采购计划上报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手续不全者

2

(2)供应商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供应商收集调查、选取及评价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约束各单位积极开展供应商的调查评审、选取及后评价工作,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4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7: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及时组织合格供应方调查、评审并上报有关资料者

2

未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考核或开展年度评审者

1

供方评价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者

1

(3)采购控制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采购申报、采购招标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情况,评价其采购管控能力和水平。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加强采购过程管控,保证采购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提高采购管控能力,降低违规风险。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20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8: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无采购计划或超计划购置者

2

采购审批手续不全或委托采购授权证明不完备者

2

未认真执行招标采购的相关规定,规范地开展采购招标工作者

4

采购过程签批手续不定期完善,相关资料留存不齐全者

4

未进行采购合同评审或流程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全者

2

未建立采购合同台帐并及时更新者

2

未进行采购验收、相关资料不全者

2

未建立内部价格信息平台,并对项目采购价格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者

2

4、设备租赁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设备租赁管理的执行情况,评价其租赁过程管控能力。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约束各单位加强设备租赁管理,严格执行公司设备租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降低违规风险。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6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9: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根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或明确内部租赁设备管理规定者

1

未按程序完善租赁审批手续并留存相关资料者

2

对临时租赁无相关管理规定并留存相关记录者

1

未建立租赁设备管理台帐并及时更新者

1

未及时进行相关设备租赁价格调查、分析者

1

5、设备物资使用管理

(1)基本要求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认真按设备物资使用管理基本要求,对现场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引导各单位重视设备物资现场使用基础管理工作,为加强现场使用管理工作奠定基本的保障。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11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10: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制定和完善相关使用管理要求,或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者

5

现场维修、保养不到位、未正确地使用设备物资者

4

未按程序完善废旧设备物资处理审批手续并规范组织实施者,或余料未清理回收退库造成浪费的

2

(2)安全使用及检查、指导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认真按设备物资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对现场安全使用相关检查、指导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引导各单位重视设备物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物资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15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11: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制定或明确设备安全使用、维护定期检查要求,并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指挥、操作人员均得到相应安全教育、培训者

2

未对大型、重点设备开展定期设备物资安全检查、专项整治等活动,并完善相关检查记录者,无解决措施或未及时整改者

4

特种设备报检不及时、未取得有效使用许可证件即擅自使用或相关检验报告收集存档不完整者,未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台帐、证件不齐或无效者

3

未制定有效的应急专项预案,并积极组织演练者

2

未将外租设备纳入统一监管范围,且出租设备单位资质、设备操作人员证件不符合要求者

2

对设备物资事故处理不及时、记录缺失或不全者

2

(3)技术方案及成本管理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组织大型、重点设备技术方案(包括安拆、转场运输、施工方案)论证评审,以及加强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加强现场设备使用技术方案论证及使用成本分析等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物资在安全有效使用的同时,努力降低使用成本。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10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12: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未积极组织大型、重点设备技术方案(包括安拆、转场运输、施工方案)评审工作,技术方案粗糙,审批手续不齐者

4

相关技术资料缺失、管理混乱者

2

未积极开展定期成本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者

4

6、信息化及业务培训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设备物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及相关业务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情况。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规范和促进各单位加强设备物资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通过积极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

3.计分规则

该指标标准分为5分,每发生一次不符合项扣0.5~1分,最低得分为0分。

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13:

评价标准

扣分标准

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不积极,系统数据录入不完整或不按要求及时更新者

3

未积极有效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工作,培训资料缺失或不完整

2

(二)定量指标

(1)设备完好率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设备在报告期内的完好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完好率=

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中的完好台日数

×100%

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促进各单位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目标值设定

设定90%为目标值

4.计分规则

该指标的标准分为10分。

各单位达到目标值的,考核得分为标准分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1%,扣1分,最低得分为0分。

(2)设备利用率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设备在报告期内的利用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率=

报告期内实作台日数(包括加班台日数)

×100%

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加班台日数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促进各单位积极盘活设备资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目标值设定

设定65%为目标值

4.计分规则

该指标的标准分为10分。

各单位达到目标值的,考核得分为标准分10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1%,扣1分,最低得分为0分。

(3)设备资产净值创效系数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在报告期内设备资产的运用及创效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净值创效系数=

报告期内建筑业或制造业营业利润

×100%

报告期内设备平均资产净值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促进各单位优化设备资源的配置、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

3.目标值设定

设定0.35为目标值

4.计分规则

该指标的标准分为40分。

各单位达到目标值的,考核得分为标准分40分;0~目标值之间按照内插法确定,负值为零分.

(4)设备集中采购率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设备集中采购的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集中采购率=

报告期内设备集中采购总额

×100%

报告期内设备采购总额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促进各单位加强采购管理,发挥设备集中采购的效益和效率。

3.目标值设定

设定80%为目标值

4.计分规则

该指标的标准分为20分。

各单位达到目标值的,考核得分为标准分20分;低于50%得零分。

50%~80%之间按照内插法确定。

(5)物资集中采购率

1.指标定义

主要是考核各单位设备集中采购的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物资集中采购率=

报告期内物资集中采购总额

×100%

报告期内物资采购总额

2.主要作用

通过该指标来促进各单位加强采购管理,发挥设备集中采购的效益和效率。

3.目标值设定

设定60%为目标值

4.计分规则

该指标的标准分为20分。

各单位达到目标值的,考核得分为标准分20分;低于50%得零分。

50%~60%之间按照内插法确定。

(三)其他

主要指各单位经营管理基础工作、公司重大经济活动及临时性工作安排,如采购专项治理、设备物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内部经济纠纷、专项课题研究等。

根据经营单位活动开展情况及完成效果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得分。

五、评价工作程序

各基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由考核对象提供,公司资产产权部负责审核考核对象指标完成情况,在评价完成后提交公司业绩考核办公室。

六、本细则由公司资产产权部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