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883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doc

四川省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培训提纲

一、督导评估的主要文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

4、《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12]217号);

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川府发[2011]35号);

7、《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8、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川财综[2012]50号);

9、《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川教督【2013】1号)。

这个文件包含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程序、准备工作、评估要求、评估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县区、各学校要认真研读。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程序

这次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与上次省对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有些不同,这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是认定性评估,主要以上报的数据和现场检查的情况认定是否达标还是不达标(按评估细则得分、问卷调查满意度、对学校检查的办学基本条件得分均应达到85分或85%以上以上才视为达标),要求非常严格。

评估的程序是:

1、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查;

2、市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相关人员复核;

3、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专家督导评估;

4、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将督导评估结果(文字和表册)报国家教育部。

5、国家教育督导团在省上评估后,次年组织国家督学到已评估县(市、区)区复检认定(简称“国检”)。

四、迎检准备工作

1、县区人民政府准备(具体由县区教育局负责):

(1)对照《四川省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细则》以及档案资料准备清单准备档案(23卷);

(2)对应办学条件的L1—L10指标准备10个专卷;

(3)对应《工作评估细则》写出自查报告;

(4)本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5)向市州人民政府打请示报告申请市州复核;

(6)编印反映义务教育成果的汇编一、二……;

(7)写好县(市、区)人民政府汇报材料(页面控制在6至8页以内,数据要准确、亮点要突出,语言要精练);

(8)指导义务教育学校准备相应的档案资料和数据;

(9)按督导评估要求核实核准相关数据后填好各种报表,每张表上的数据非常重要,一定要准确无误;

(10)市上复核认定后,以县区人民政府文件向省政府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请示报告。

2、义务教育学校准备

(1)对照《评估细则》,按照档案资料准备清单从B8—B23准备16卷档案和1卷涉及办学条件打分的L1—L10项的数据资料;

(2)对办学的基本条件进行清理并建立台帐,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反映存在的问题,争取得到较好解决;

(3)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校园环境管理(力求做到:

校园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办公及教学用房管理、功能用房(小学的功能用房起码要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微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简称“四室”]以及与之配套的保管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初中的功能用房起码要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简称“六室”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用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有多媒体教室、各种特长教室)及设备设施管理、学生生活用房及生活设施管理、公用经费管理、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有制度、措施,力争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4)配合做好督导评估期间的相关工作。

3、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准备

(1)与教育相关的党委、政府部门要写出近三年关心支持教育的自查报告书面材料交迎检办;

(2)财政部门负责:

按照督导评估要求核准核实本县区财政经常性收入数据和教育经费安排数据,达不到督导评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及时补拨;

(3)税务部门负责:

国税、地税提供两项附加的税基、应征数、实征数和入库数据;

4、市州人民政府准备(具体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负责):

(1)对县区人民政府的准备工作进行指导;

(2)收到县区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后组织相关人员复核;

(3)复核后形成复核意见和相关资料报市州人民政府审定,代市州人民政府草拟复核报告以市州人民政府文件与县区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同时报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

(4)配合县区人民政府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级督导评估的相关工作。

(5)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委托,对600份问卷调查写出分析报告。

五、省级督导评估的工作程序

对县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的人员为10人左右,其中省督学担任组长,专家6-8人。

评估组先不分组,到了县区再安排主要负责的板块,到学校进行全方位检查。

督导评估安排两天时间。

具体为:

到被评估县后,下午或晚饭后督导评估组召开预备会。

预备会后组长和秘书以及省上领导与县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领导确定分片区检查学校名单和跑面检查的学校名单(点、面检查的学校不得少于15所)。

点查分3个组,每个组第一天下午检查两所学校,第二天上午检查两所学校,每个组要检查初中两所,小学两所。

正式督导评估的第一天安排是:

上午9点召开汇报会。

汇报会由督导评估组带队领导主持,介绍督导评估组组成人员;被评估县区的领导介绍市州参会领导、县区参会领导及其他参会人员。

会议议程有5项(如有市州领导要讲话,议程再增加1项):

1、县区委书记致辞;

2、县区人民政府的县区长汇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3、督导评估组组长主持分片区抽签检查的学校;

4、督导评估组组长宣布抽签结果和专家分组情况以及负责的板块;

5、督导评估组组长宣读督导评估纪律。

汇报会10点左右结束。

专家赓即分成5个组(保障机制组、入学机会组、教师队伍组、质量与管理组、办学条件组)查核档案(5个组要安排好熟悉板块业务和数据资料的同志陪同专家查找资料数据)。

组长和秘书组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

下午分3个点查组各检查两所学校,组长和秘书跑面检查学校。

督导评估第二天的安排是:

上午各组继续检查两所学校,组长和秘书继续跑面检查学校。

下午2:

00-4:

00汇总情况,完善评估打分。

4点左右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意见反馈会。

会议仍由督导评估组带队领导主持。

会议议程主要有2项(如有市州领导要讲话,议程再增加1项):

1、由督导评估组组长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意见;

2、县区人民政府县区长作表态讲话。

(市上的复核流程与省上督导评估相同)

六、到学校检查的内容

到学校检查与省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不同的是不专门听取乡镇政府汇报,主要到学校实地检查。

学校把准备好的书面汇报材料(打印材料或单页彩版即可)交给各组专家就行了。

1、实地检查学校的校容校貌,先重点检查各年级的班额情况、课程是否开齐开足、学校实验室、设备实施配备和实验开出率情况、图书管理及借阅情况、危化实验药品保管、音体美等功能用房、运动场馆、校园文化、乡村少年宫(或社团活动)建设情况,学生宿舍管理、食堂及留样情况等。

再到学校会议室查看档案,核实相关数据,填表打分。

2、每个组检查的4所学校中要召开两个座谈会,定一所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师10名),定一所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10名)。

两个座谈会都要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有21项内容,前20项为选择题,第21项为写建议(没有建议就不写)。

由每个组汇总问卷调查的满意度。

3、到学校检查要填2个表:

第一个表是由督导评估组专家填写被检查学校核查的落实情况;第二个表是**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表(给学校评分),这2个表非常重要(专家打分必须达到85分以上才视为达标),涉及学校的各项指标达不达标问题,学校一定要安排熟悉数据和相关资料的专人配合专家打分。

此外,县(市、区)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的《工作指南》。

各项指标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到学校检查的10项指标及评分标准(专家持有专门的评分标准)

L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根据学校规模,小学3.63-5.42平方米;初中4.10-5.33平方米。

生均教辅用房面积低于标准值的,每低10%扣1分(不足10%不扣分)

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根据学校规模,小学6.93-16.03平方米:

初中9.28-12.38平方米。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低于标准值的,每低10%扣1分(不足10%不扣);没有运动场地且没有跑道的扣10分。

L3、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

种(类)和件数必须达到90%以上才不扣分;只达85%-89%(含85%)之间,扣4分:

80%-84%(含80%),扣8分;不足80%,不得分。

(核查中,对无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纳入计算,药品不纳入计算)

L4、音体美器材配备达标率:

种(类)和件数必须达到90%以上才不扣分;扣分同L3。

(核查中,对无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纳入计算)

L5、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小学6台;初中8台;九年一贯制8台。

达到100%不扣分;90%—99%,扣4分;80%—89%,扣8分;不足80%,该项不得分。

L6、生均图书册数:

小学15册;初中25册;九年一贯制25册。

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生均25册以上,不扣分;小学、初中生均每少1册扣4分,每少2册扣8分;低于13册,该项不得分。

L7、教师编制配备:

学校要提供县区编制管理部门下达的编制文件,编制空缺率控制在1%以内。

超过1%,视为有编不补。

生师比高于省定编制上限的,每高于0.1个点扣0.1分。

有编不补的,空编5%—9%扣1分;空编10%—15%扣2分;空编16%以上扣3分。

L8、教师岗位设置:

学校的岗位设置符合省定标准和原则,各学科教师配套,管理岗位不空缺。

(小学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45%;初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0%-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45%)小学、初中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岗位人员只达30%—34%的扣1分;只达25%—29%的扣2分;低于24%的扣3分。

小学设置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为零的扣1分。

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只达5%—9%的扣1分;只达3%—4%的扣2分;低于2%的扣3分。

L9、教师学历:

小学要求中师(高中)以上学历,初中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学校要有提高学历的培训计划,小学的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要占一定比例,初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要占一定比例。

检查时要翻看教师花名册或工资花名册。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未达到99%的,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未达97%的,此项不得分。

L10、校长任职资格:

提供县区教育局的校长任职通知和参加各种培训的培训证书。

校长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经历,未达的扣2分;校长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要求且职称达到要求,未达的扣2分;新任校长应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校长每满5年应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的扣4分。

以上10项指标是硬指标,每项应得分10分,共计100分。

10项合计得分在85分以上才能达标。

二、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差异系数)

小学和初中都有8项指标计算差异系数(省教科所有专门软件)。

计算方式是:

各项指标先求得全县平均值,将不同规模学校的指标输入软件即得到每项指标的差异系数,8项差异系数加起来的总和除以8,均得到全县的综合差异系数L9。

如果求得的差异系数小学大于0.65,初中大于0.55均视为不均衡。

求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是:

L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L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L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013年全省生均小学仪器设备值为1000元左右,初中为1300元左右,供参考):

L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L5、生均图书册数;

L6、师生比;

L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L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三、填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及文字材料。

构成汇总数据的基础数据要真实可信,经得起推敲,提供数据的各部门要准确回答专家的提问。

县区教育局计财股(科)、教育(股)科、人事(股)科、电教馆教仪站提供的数据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检验,切忌各报各的数据,数据不一致。

表IV和表VII自查和总结的文字表述要精练准确,自扣了分的指标要说明扣分理由。

这些表和文字材料是:

表I:

**县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基本情况

表II-1:

**县区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表II-2:

**县区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分学校,建议在学校名称后增加两栏数据,一栏是班数,一栏是在学校生数便于按规模核实是否达标)

表III:

**县区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差异系数)

表IV:

**县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自查评分)

表V:

**县区义务教育经费情况(先填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相关数据核实情况表,做到心中有数)

表VI:

**县区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600份问卷调查省上委托市上做这项工作,但实际上是由县区自己搞,县区要进行满意度汇总。

表VII:

**县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表VIII:

**县区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条件主要指标达标情况打分表(分学校)

四、教育投入的关键指标

1、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必须实事求是地填报,省政府文件是2012年就要求达到18%以上;四年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增长比例必须依法高于本级财政当年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年人均教师工资、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2013年小学为520元以上,2014年为620元以上;2013年初中为740元以上,2014年为840元以上)一定要做到逐年增长。

涉及表V的数据要由县区财政局和县区教育局计财(股)科的同志共同完成,填报的数据来自每年的财政总决算报表和教育部门的总决算报表。

财政经常性收入一定要按口径进行核实核准。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使用县区财政局要提供上级下拨资金的文件,安排教育的比例一定要达到45%以上并做到逐年增长。

2、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征收,地方教育附加费从2011年2月1日起按三税的2%征收。

国税、地税部门要提供三税的征收基数、按基数计算的应征数、实征数、入财政金库数;财政的年度总决算报表的两项附加的收入数、安排数、实际预算安排数;教育部门要提供项目安排使用情况。

3、土地出让金净结余的10%必须足额安排教育。

严格按川财综(2012)50号文件进行计算土地出让金。

4、参考资料。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检查的15项内容:

(1)是否存在D级危房;

(2)是否每名学生都有课桌凳;(3)寄宿制学生是否一人一床位;(4)是否有安全饮用水;(5)食堂是否满足学生就餐需要;(6)厕所是否满足师生需要;(7)教室和寝室门窗是否完好;(8)学校是否具备必要的取暖条件;(9)学生上下学是否存在突出安全隐患;(1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校是否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1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是否享受生活补贴;(12)是否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13)是否按规定拨足公用经费;(14)是否开齐国家规定课程;(15)教职工编制是否符合省定标准,是否按编制配齐配足师资。

教育信息化工作:

是否推进了“3211”建设计划,即:

三通工程: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两个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一批试点:

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和试点学校。

一批基地:

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