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89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0.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土保持培训班讲义Word下载.docx

第二条原则是根据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出来的,是实现第一条原则的手段。

第三条原则是对一些有企业文化要求的单位绿化,树种选择不但美观、适用,而且从树种名称上让业主感到喜悦,满足其心理需求。

此外,在选择造林树种时,还应考虑种苗来源是否充足;

栽培技术上有无困难;

当地有无此树种造林经验和习惯以及造林成本等因素。

因此,最好在以往已经造林成功的树种中或乡土树种中,选择造林价值高的树种或无性系进行造林。

在当地缺乏适当的造林树种,或需要更理想的造林树种时,可以考虑从与造林地区气候十分相似的地区选择和引进树种,但必须进行栽培或造林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最后的选择,特别是从国外引进树种时。

二、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不同的林种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目的,效益也不相同,所以在营造各种林种时,要格按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反复选择对比,加以确定。

(一)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防护林树种一般应具备生长快、郁闭早、寿命长、防护作用持久、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等特性。

由于防护对象不同,对树种选择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农田防护林以防止害风、保护农田增加产量为主要目的,树种选择时应着重考虑抗风力强、树形高大、枝叶繁茂、根系分布深、与农作物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

水土保持林主要用来减少地表径流、涵蓄水分、固结土壤,所以应选择树冠浓度、落叶丰富且易分解、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适应强的树种;

固沙林因主要用于防止沙地风蚀、控制沙粒移动、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树种应选择那些根系发达、根蘖力强、抗风蚀、耐沙埋、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耐盐碱的树种。

(二)特种用途林的树种选择

特种用途林的树种选择应根据不同的造林目的进行。

实验林和母树林可根据实验和采种的需要分别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造林树种。

下面着重介绍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树种的选择。

疗养区围营造以保健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最好选用能挥发具有杀菌物质的净化环境的树种,大部分松属和柏属的树种都具有这种性能。

厂矿围,特别是能产生有毒气体(SO2、HF、Cl2等)的厂矿围,要注意选择抗污染性能强又能吸收污染气体的树种,如抗SO2较强的树种有臭椿、榆树、国槐、毛白、桃桃、木槿、珍株梅、丁香等;

抗氯及氟化氢较强的树种有柽柳、木槿、合欢、榆树、紫荆、国槐、紫藤、紫穗槐等。

在城市附近建立森林公园及市郊绿化,除了树种的保健性能外,还要考虑净化的要求及娱乐和休息的需要。

除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常绿树种外,落叶树种中应选择发芽早、落叶晚、落叶期短、树形美观、色彩鲜明(如秋季的红叶树种:

槭树、黄栌、枫香、美国紫叶矮樱等),花果艳丽等特性的树种。

所有环境风景林的树种,除具备以上特性外,还应具备较大的经济价值,使园林绿化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三)四旁绿化的树种选择

四旁绿化只是形式上与成片造林不同,而在目的上是一致的。

城镇的四旁绿化,实际上是环保风景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四旁绿化往往纳入统一的防护林体系。

平原区的四旁绿化,在主要起防护作用的同时,必须强调它的生产性能。

另一面,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多种速生树种生长,生产潜力很大。

所以规划将华北及中原平原,通过四旁绿化及在有条件的地成片造林,形成我国第二个速生用材林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造林树种时,必须强调因地制宜。

例如,路旁应选择树体高大、干直枝密的树种;

水旁植树应选择喜湿、耐淹、速生优质的树种;

村旁、宅旁面积小,经营条件好,应选择一些对立地条件要求格的树种(如泡桐、国槐、楸树等)。

综上所述,根据林种选择树种,其效益往往是多面的,如在山地营造用材林也可起到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的作用;

选择各种防护林树种时,也应考虑经济效益,但要分清主次,以免影响选择树种的主要目的。

(四)庭院绿化的树种选择

在编制水土保持案时,经常会对工厂区、道路和办公区、生活区进行绿化设计,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类绿化连接起来,使居民上班工作,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有利于居住区的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保护路面,以及美化街景,以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的覆盖面积。

居住区道路不仅是交通、职工上下班的通道,往往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

用绿色植物形成环形绿化,这也是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使保护对象形成良好的背景,创造适宜于人的良好环境,减缓建筑物之间的不协调,还能遮挡有碍观瞻的建筑设施。

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上,遵循东西向道路宜种落叶树种,夏天可遮荫,深秋树叶飘落,让洒满大地,有利于积雪融化,南北向以常绿树为主。

有的选择“行道树之”悬铃木作为行道树,这种树树形雄伟端正,叶大荫浓,树冠广阔,适应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烟、抗尘能力,速生。

在办公区和生活小区 的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择乔木及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的树种,叶色有变化的树种,如合欢、栾树、千头椿、国槐等等。

开花灌木最好花期要长,如月季、百日红(也能培育为小乔木),也有用常绿的灌木,如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大叶黄等。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树种选择要求各不相同,由于对水土保持案用处不大,省略。

三、适地适树的标准、途径和法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即达到该立地上,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这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地和树是矛盾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能动的,不可能有绝对的融洽,也不可能实现永恒的平衡。

这对矛盾的竟争贯穿于整个人工林培育的始终。

我们要求的“地”、“树”相适,是指它们之间在林木培育的主要过程中是相适应的,是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的。

当然,它们之间还存在某些矛盾,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解决。

(一)适地适树的标准

衡量适地适树应当有一个客观标准。

这个标准要根据造林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对于用材林来讲,起码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灾害性的因素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从成材这一基本要求出发,衡量的数量指标有两个。

1.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立地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产间的关系。

通过调查计算,可以进行不同立地条件下同一树种或同一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立地指数的比较,从而为适地适树提供客观依据。

例如在渭北黄土高原,在立地指数小于6米(基准年龄12年)的立地上,就不适于营造刺槐林。

但立地指数不能直接说明人工林的产量水平。

2.某树种的平均材积生产量

相当于农业上的单产指标。

在应用这一指标时要注意,只有在能达到高产的密度围之,才能对不同经营水平条件下立地条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作出评价。

因为一个树种达到成熟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不仅取决于立地条件,也取决于密度围及经营技术水平。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

适地适树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

或按树种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其生长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

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征,使它们能适应于造林地立地。

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抗寒性、耐旱性以适应在寒冷、干旱的造林地上生长。

3.改地适树

即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生树种的生长要求。

如通过排灌洗盐,能使一些不太抗盐的速生树在盐碱地上顺利成林。

在采矿区植被恢复时,就需要客土。

在灰含量很高的地造林,需要挖大穴换土。

在一些土壤酸度较大的地,需要放入一些灰进行中和,降低酸度。

(三)造林树种选择法

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适地适树规律的主要法。

它可通过以下法来完成:

1.单因子对比法

即在其它立地因子均相同,而只有一个立地因子不同的情况下,调查对比相同树种人工林的生长效应法,也是常用的简单法。

但在应用这种法时,因只考虑单个立地因子的影响,加上选择合适的人工林标准地、并使之有一定量的重复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工作中容易掺入主观成份。

2.立地类型对比法

采用分类型对比调查人工林生长效益的法。

应用这种法要求划分的立地条件类型比较可靠,否则研究结果只能得出树种生长与综合立地因子的关系,而不能揭示树种生长与各个立地因子之间的联系。

(四)造林树种选择案的确定

1.主要造林树种的确定

造林树种的最后确定是要把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在一个经营单位,同一种立地类型可能有几个适生的树种,同一树种又可能适生于几种立地类型。

要经过比较,将最适生(适生面最广)、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列为该单位的主要造林树种。

而将其它树种如经济价值高,但要求条件过高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低的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其经营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有少数几个树种。

但同时也应注意,一个单位树种不要过于单调,要适当的栽培一些珍贵树种,广开财路。

2.造林地的安排

在安排造林地时,要把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优先留给经济价值高而且对立地条件要求格的树种;

把立地差的造林地留给适应性较强而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

对同一树种有不同要求时,应分配不同的造林地。

如培育刺槐的速生矿柱林,就要提供较好的造林地,而刺槐的水土保持林或薪炭林可安排在一般造林地上。

第三节 良种壮苗与细致整地

一、苗木有关的主要问题

(一)良种壮苗与苗木种类

良种:

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比较优良的种子(繁殖材料)。

壮苗,生长健壮的苗木。

苗木按繁殖材料分为实生苗、营养繁殖苗、野生苗。

实生苗:

是用种子播种培育的苗木。

营养繁殖苗又叫无性繁殖苗,用林木的营养器官繁殖的苗木。

如插条苗、嫁接苗、埋条苗、插根苗、根蘖苗和压条苗等。

野生苗是指在野外由母树天然下种或由根萌蘖自生的苗木。

(二)造林苗木设计指标

1、苗龄:

指苗木的年龄。

从种子发芽并经过一个完整生长季叫一年生苗。

2、苗高:

指从地径处至苗木顶端的高度,单位用m表示。

3、地径:

多苗木高度较低,粗度用地径表示,即地皮处的直径,单位用cm。

4、胸径:

指距地面1.3m处的直径。

5、冠幅:

对于以树冠大小为标准的树木,测量冠幅,并以此论价。

如黄球、火棘球。

另外,有的要求主侧根条数和长度,顶芽饱满。

对于一些难于成活的树种,还要带土球,规定土球直径。

二、造林整地

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主要是土壤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挖穴)两个面。

(一)造林地的整地式与法

整地的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全垦)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带垦)和块状整地(块垦)。

1、全面整地。

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

这种整地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大,清除灌木、杂草彻底,便于机械化作业及实行林粮间作,幼林生长比采用局部整地的效果好。

但全面整地用工量大,投资大,成本高。

并且在雨季易造林水土流失,在山区不提倡使用。

2、局部整地。

(1)带状整地 是呈长条状地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法有:

水平带、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

在山区带状整地时,带的向应沿等高线保持水平;

带宽可根据整地目的和植被条件等确定,一般为1米左右,变化幅度为0.5-3米。

(2)块状整地 是呈块状地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法。

块状整地灵活性大,能适用各种造林地条件,较省工,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

山地应用块状整地的主要法有:

穴状(圆形)、块状(形)、鱼鳞坑等。

在水保案编制中,多用块状整地。

设计时要说明穴状或块状整地的规格,即穴的大小。

一般规律是小苗穴也小,大苗穴要大。

如刺槐0.5×

0.5×

0.5米即可,而树一般要0.6-0.8米见。

要是栽植常绿大树,至少要1-1.5米见。

假如栽植小紫穗槐苗,有0.3×

0.3×

0.3米也就可以了。

第四节  合理密度与适当混交

一、合理密度

造林密度或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

(一)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密度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作用规律是确定造林密度的理论根据,但是密度对人工林的作用规律还因其它条件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面:

1、经营目的:

经营目的具体反应在林种和材种,林种和材种不同,在林分培育过程中要求形成的群体结构不同。

用材林要求速生、优质、丰产,因此密度不能太大。

用材林还可因培育的材种不同而异。

培育大径材应稀,或先密后稀。

培育中小径材密度要大些,而薪炭材更应密植。

防护林也有多种,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造林,应尽快郁闭遮盖林地,林下能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因此应密植。

以防风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带要根据林带结构对防风效益进行考虑,一般认为疏透结构较为有例,树干的枝下高要低些,树冠稀些为好。

从这个角度出发,造林密度不宜太大。

以挡风防止灰尘扩散为主的防风林带,应密植,并营造混交林带,形成紧密结构,在小围形成弱风区,增强防尘效果。

2、树种与造林密度:

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光照条件等各面的要求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各树种的造林密度不应该是一样的。

例如树,生长迅速,密度过大显著影响生长量。

生长速度快、阳性树种宜稀植,慢生、耐阴的树种应密植。

3、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的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最基本的条件。

一般认为,好的立地条件生长快,宜稀植。

较差的产地条件生长慢,郁闭晚,宜密植。

4、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

主要是对用材林而言,在交通便、经营条件好的地,可以间伐利用小径材,因此,初植密度可以大些,而在闭塞、劳力少地地,密度应小些。

5、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

加强造林技术措施,一面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初植密度最大限度地接近幼林郁闭时的应有株数,这就无需增加造林密度。

另一面,由于造林技术措施的加强,可以显著改善林木生长环境,造林密度也可以小些。

(二)种植点的配置

所谓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造林地上种植点的配置通常采用的有正形、长形和三角形配置形式。

营造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往往采用三角形配置形式,有利于树冠的均匀生长及起防护作用。

对于小区(工厂区),为了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园林树木种植形式按种植的平面关系可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

二、合理混交

(一)树种间关系的实质:

任两个以上的树种接触时,都同时表现为有利(互助)和有害(竞争)两面关系。

有利和有害作用的强化程度决定于树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一般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差别大(如极喜肥和极耐贫瘠、极喜光和极耐阴)或要求都不高(如均耐贫瘠、均耐阴),这种关系以互助为主;

相反,当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都高(如均喜光、均喜肥),种间关系常表现为以竞争为主。

(二)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

1、主要树种:

是做为人们主要培育对象的树种。

主要树种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林种不同,或侧重于收获木材、林产品,或侧重于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

2、伴生树种:

是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伴生,并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

不是培育的目的树种,而是次要树种。

它们在林风的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

3、灌木树种:

是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

灌木树种一般树冠大,多分枝,叶量丰富,根系密集,侧须根发达,而且较耐干旱、瘠薄,有些还有较强的萌芽能力,可以很好地遮蔽地表,抑制杂草滋生;

可以分散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

大量的枯枝落叶和根系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灌木树种主要作用是护土和改良土壤。

(三)树种的混交类型

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

如树林带下种植紫穗槐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混交

(四)混交法

1、株间混交:

又称行混交、隔株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隔株种植两个以上的树种。

2、行间混交:

又称隔行混交,是一行某树种与另一行其他树种的混交法。

适用于乔灌木混交或阴阳性树种混交。

3、带状混交:

是一个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法。

4、块状混交:

又叫团状混交。

是把某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法。

5、植生组混交:

是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就是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块状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法。

(五)混交图式

混交图式是营造混交林时为一定立地条件所设计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图面表达形式。

混交图式的容包括造林地的产地条件、株行距、混交类型、树种组成、混交比例和混交法等。

第五节 认真栽植与幼林科学管理

一、认真栽植

(一)造林法的选定

1、播种造林法,又叫直播造林。

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法。

适用条件有两点:

第一,适用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例如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

第二,要求造林地的土壤水份充足(但并不过多),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

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更适宜。

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

是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法。

植苗造林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法。

3、分殖造林法。

又称分生造林。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蘖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法。

要求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特别是土壤湿润、疏松,以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这种法主要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杉木、树、柳树、泡桐及竹子等。

(二)植苗造林

1、苗木种类、年龄和规格: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实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营造防护林用移植苗较多,特别是城市和四旁绿化一般需大苗,常用移植苗,甚至用经过几次移植的大苗。

苗木年龄大小,关系到它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苗龄过小或过大,成活率都低。

苗龄小,育苗年限少,苗木运输和栽植简单,节约经费,起苗伤根少,造林后缓苗期短。

苗龄大,则苗木健壮生长快,对杂草、干旱等不良环境抗性强,但大苗地上部分消耗水份多,在根系尚未恢复吸收功能前,如不能维持水份平衡,则易遭致死亡。

我省树造林多用1年生扦插苗(表示法1-0)或2年根1年干苗平茬苗(表示法1

(2)-0,短线后面的0表示未进行过移植)。

速生树苗规格:

一级苗高度≥4.5米,地径≥4.5厘米,二级苗高3.5-4.5米,地径3.5-4.5厘米。

紫穗槐苗用1年生播种苗,地径>0.5厘米,根系长度20厘米,>5厘米的1级侧根数7条。

每个树种要求不一。

目前通用标准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中华人民国标准GB6000--19999)。

2、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主要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

造林所需的苗木从起苗到定植,要经过选苗、分级、包装、运输、假植和造林前的修剪等各种处理,要保护苗木不失水过多,就要进行密的保护。

造林时最好是随起苗随造林,组织流水作业,尽量缩短时间,重要的是保持苗根湿润,不受风吹日晒。

在造林时,为了防止苗根失水,可用装苗容器装苗,或用塑料布包扎,常绿树种多带土球起苗并用草绳或塑料袋包装。

对于裸根苗,为了提高成活率,提倡用泥浆蘸根(泥浆用粘土、壤土加少量盐水调制。

须根多的苗木不应沾泥浆以防根系不舒展),或用50ppm ABT生根粉溶液浸根30秒钟。

对于远途运来的树苗,可将苗根浸在清水中48-72小时,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在运输途中,用塑料布盖好。

为了防止大量枝叶蒸腾影响成活率,对常绿阔叶树应进行修枝或剪叶。

3、造林季节:

春季是植物开始生长的的大好时期,因此,多数树种都可在春季造林。

必须在树树芽未萌发前造林,此时尚在休眠期,因此,宜早不宜晚,从二月至三月中旬最好,、柳萌芽早的树种先栽,槐、椿等萌芽晚的树种后栽。

地区3月底以后现宜再造林,否则成活率太低。

对于春季易旱和风沙大的地,以及春季劳力不易组织的地,也可开展秋季造林,秋季是指在树木基本落叶或刚落叶完毕,此时地温较高,有利于根系形成癒合组织,来年正常恢复生长,提高成活率。

4、人工植苗造林法:

植苗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厘米,在沙土地和干旱地区还可再深些,达5-10厘米。

为提高成活率并促进幼林生长,栽植时切记不窝根,必须使苗根舒展,防窝根。

穴大而深能使苗木根系发达,利于地上部分生长,原则上说,穴的上部直径与下部直径要相同,人工挖穴时要把表土和心土分开放在穴旁。

  栽苗时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根展开,填土时先填湿润表土埋苗根,当填到三分之二左右,把苗木向上略提,一则使苗根向下,二则使苗木达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后,要踩实。

再填土到穴满,再踩,最后在植穴表面覆一层松土以防土壤水份蒸发。

这就是所谓“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技术。

二、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

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容主要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树的竞争(专门营造的乔灌结合除外)。

抚育的另一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个别树种)、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1、松土、除草: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份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松土。

除草松土的年限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郁闭为止,大约需3-5年。

但在土壤水份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到幼树高度超过草层高度时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幼树发育特点综合考虑确定,要生物和经济效果兼顾。

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

我省一般第一年3次,第二年和第三年各2次,有些生长慢的树种第四年再进行1次。

抚育季节在夏季,5-9月份进行,1-2个月进行一次。

2、灌溉:

灌溉是人为地改变造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空气湿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对某些水份不足及水份状况不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