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93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之自然地理习题汇编通用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6.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地煤炭和铁矿资源都丰富B.②地有大面积的商品谷物种植

C.③地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发达D.④地是小麦和林牧业区

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化”。

7.关于五地说法正确的是()

A.a为北极圈B.c为北极点

C.d为北极圈至北极点间某地D.e为赤道

8.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A.abcdeB.decbaC.abcedD.badce

图中MON表示晨昏线(O为其中间点),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D.NO为晨线

10.此时()

A.北半球为夏至日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D.珠海日出东北

我国K冰川沿山谷分布。

某科考队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发现:

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下图);

以夜雨为主,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该时段,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

A.2时前后B.8时前后C.13时前后D.15时前后

12.K冰川

A.西北高,东南低B.西南高,东北低C.东南高,西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

13.该时段,K冰川末端7月10日降水量最大。

该日

A.冰川消融量较少B.西北风风速较大C.太阳辐射量较弱D.气温日较差较小

14.读图,回答题。

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A.AB.BC.CD.D

哈素海(下图所示)地处阴山南麓,原是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积水洼地,平均水深不超过2m,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

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

15.哈素海应为()

A.河成湖B.断陷湖C.冰蚀湖D.海迹湖

16.早期哈素海面积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下渗D.蒸发

17.目前哈素海明水区面积显著缩小,可能预示该湖()

A.盐碱化B.集水功能增强C.沼泽化D.生态环境优化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

19.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20.图中汾河流域地形成因是

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地堑成谷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地下水C.湖泊水D.人工提水

2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B.5~9月C.8~12月D.11~次年4月

23.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 )

A.甘蔗B.油菜C.棉花D.花生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关于德温特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冰期,没有冰雪融水补给B.流量稳定,含沙量小,有大量冰雪融水补给

C.河流有冰期,汛期主要在夏季D.河流含沙量大,无冰期

25.土壤肥力是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则图中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土壤厚度小于N地,肥力大于N地B.M地土壤厚度和肥力都小于N地

C.M地土壤厚度大于N地,肥力小于N地D.M地土壤厚度和肥力都大于N地

26.图中霍巴特港是各国南极科考征程中重要的补给站,下列关于在该港口补给物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所有南极科考补给港口中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港口

B.当地丰富的温带水果和反季节蔬菜是重要补给物资

C.补给物资的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前后,物资补给和人员短暂休整后往南极考察

D.补给物资的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物资补给和人员短暂休整后往南极考察

 

读某河谷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该河谷()

A.河水湍急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D.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28.图中序号代表的岩层及沉积物,按形成的先后顺序应为()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中游龙门至潼关的干流河道(见下图),全长132.5km,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穿梭于汾、渭地堑谷凹地区。

“揭河底”是小北干流特殊的水文现象,即当高含沙洪水通过时,会对河床产生剧烈的集中冲刷,河底淤积物成块、成片地被高含沙水流掀起露出水面,随后被流水冲散带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小北干流两岸抗冲刷能力最强的河段位于

A.①—②断面B.②—③断面C.③—④断面D.④—⑤断面

30.有利于小北干流“揭河底”现象发生的条件有

①河床淤积较高②夏季降水集中③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小北干流段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B.河水含沙量季节差异大

C.凌汛现象时常发生D.结冰期随水流方向变长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下图示意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

32.图中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断层D.河谷

33.推断甲乙丙三地岩石的形成年代最久的是

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

34.乙河流阶地上河流沉积物较厚,说明乙地在古地质时期

A.地壳下降,河流流速较快B.地壳抬升,河流流速快

C.地壳稳定,河流流速较慢D.地壳运动剧烈,河流流速变化大

二、我爱做综合题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北印度洋上的岛国(下左图),属熬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下右图),有明显的早季和雨季。

斯里兰卡自古以来就有“宝石王国”之称,其90%的土地含有宝石及半宝石类的石头,其种类占到世界的一半。

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随地亮运动隆起上升到达地表,现普遍富集于冲积层(即河谷地带)中,埋藏浅。

在斯里兰卡,大部分宝石从挖掘、淘洗到筛选均由人工进行,宝石开采、加工和销售大多以家庭为单位

(1)绘制右图中甲-乙之间的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并描述斯里兰卡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一年内斯里兰卡开采宝石的最佳季节并说明原因。

(3)说明制约斯里兰卡宝石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

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而成的沟谷。

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

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沙山沟特大高架桥铁路穿行于沟谷之中,但风沙对其影响较小。

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该区域春夏季盛行偏北风,秋冬季盛行偏南风,且偏角较小。

(1)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2)指出沙山沟内表层砾石的来源。

(3)分析沙山沟内的风沙对高架桥铁路影响较小的原因。

(4)为保护敦格铁路行车安全,请判断图中甲处和乙处哪个更需要建立风沙防护体系,并说明理由。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我国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

在该河流某河漫滩附近及两岸坡地上出现了数量众多、不同类型的流动沙丘。

研究表明,甲地沙丘的物质与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基本一致,并顺风向在河谷两侧延伸;

乙地沙丘的出露与黄土层破坏有关。

该地年均降水量514mm,主要集中在5-9月份,旱季风力较强。

当地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指出甲地沙丘的物质来源,并说明理由。

(2)说明两岸坡地上黄土层的地理意义。

(3)分析乙地沙丘的形成过程。

(4)为防止甲、乙两地沙丘的进一步扩大,指出当地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B2.C3.D4.B5.D6.C7.D8.B9.D10.D11.D12.A13.B14.B15.A16.B17.C18.C19.B20.D21.C

22.D23.B24.A25.D26.C27.B28.C29.B30.D31.B32.B33.A34.C

35.

(1)作图;

图中需要显示纵坐标数值、名称及单位、曲线(体现左缓右陡)。

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或者从西南部向北、东、东南递减)。

(2)旱季矿石多富集于河谷地带(冲积层),雨季河流流量大,所携带的矿石在河床(和中下游)沉积,旱季水位下降,河床裸露便于采掘。

(3)生产过程多由人工完成,技术水平落后;

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相互之间缺少合作,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生产过程粗放,容易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

36.

(1)阿尔金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后,裸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

(2)两侧沙山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岩屑掉落;

阿尔金山季节性洪水搬运的砾石在此堆积。

(3)沙层厚度较小,且沙源少;

盛行风向与铁路走向大致相同,利于疏导风沙;

受沟谷“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沙子不易沉积在铁轨上;

沟内沙丘低矮,采取高架桥形式,减少风沙掩埋危险。

(4)甲处。

原因:

甲处为沙漠区,地势平坦,沙源充足,易受风沙危害;

乙处属于戈壁砾石滩,沙源供给缺乏,风沙活动对铁路影响小。

37.

(1)河漫滩。

沙丘在河漫滩下风向,沙丘物质与附近河漫滩相似。

(2)覆盖阶地及古沙丘沉积物,保护了当地相对稳定;

为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提供较为适宜的土壤和场所;

为研究该地区环境的变化提供科研依据。

(3)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原有河漫滩及沙丘成为阶地及古沙丘;

环境演变,阶地和古沙丘表面覆盖黄土层成为保护层;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黄士层遭流水侵蚀,古沙丘出露地表。

(4)甲;

设置挡沙墙(防沙网、在沙丘表面覆盖碎石)、建设防护林等;

乙;

减少人类活动,保护与恢复植被(避免原有的黄土层遭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