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63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 课后演练新人教版.docx

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文言虚词课后演练新人教版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训练检测:

第二部分专题五第二讲 文言虚词课后演练(新人教版)

演练17: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

[时间60分钟 满分66分]

一、(2011·青岛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

“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

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

迁侍中。

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

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群犬惊吠,勉叹曰:

“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

“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

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

患脚转剧,久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

“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莫能贬夺       夺:

改变

B.尝与门人夜集集:

举行宴会

C.久阙朝觐阙:

宫殿

D.及卒,帝闻而流涕涕:

眼泪

解析:

阙:

通“缺”,缺少。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A项,介词,跟、同/动词,结交、亲附;B项,副词,才/副词,竟;C项,均为介词,因、由于;D项,介词,被/介词,给。

答案:

C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3分)(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D.③④⑤

解析:

①表现徐勉的“勤学”;②表现徐勉的“称职”;④表现徐勉的“为官才能”。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梁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梁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

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宽容。

D.面对门客、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

“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解析:

“宽容”错,应是对他的“器重”。

答案:

C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得分点:

“祭酒王俭每见〈之〉”是省略句;“目”,名词作状语,用目光;非常,古今异义词,“非”译为“不是”,“常〈器〉”译为“普通〈人〉”)

(2)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

(得分点:

居,担任;闲,通“娴”,熟习;尺牍,书信)

(3)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得分点:

畜积,积蓄;奉,通“俸”,俸禄;“贫乏者”是后置定语)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自我勉励,恪守高洁的节操。

六岁时,恰逢连绵大雨,家人祈祷放晴,徐勉随意写了一篇祷文,竟被有名望有学问的老人称道。

年龄稍大后喜爱学习,同族人徐孝嗣见到他赞叹说:

“这就是所说的人中的骏马,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啊。

”十八岁时,被召为国子生,他就闭门苦读,专攻学业,精力很好,不知疲倦。

同辈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祭酒王俭每次见到他,都用目光送他离去,说:

“这个人不是普通人。

”常称赞他有宰辅的气度。

考试取士时入选甲科,被授予王国侍郎的官职,又补为太学博士。

那时每当有事要商定,徐勉就依据当时社会认可的情理判断事情正误,严明而恰当,没有谁能够加以批评使之改变,一同为官的人都效法他。

起初,徐勉跟长沙宣武王交好,梁武帝很器重赏识他。

等到梁武帝即位,徐勉被授予中书侍郎的职位,又晋升而被授予中书通事舍人的官职,在内省当值。

掌管国家法令以后,督察举发的事情很多,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称职。

天监三年,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与掌管吏部选官。

后迁任侍中。

当时,梁军正入侵魏国,候坞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

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劳累,常常几十天才回一次家。

回家时群狗惊叫,徐勉叹息说:

“我忧国忘家,才到了这地步。

”天监六年,被授官为给事中、五兵尚书,迁任吏部尚书。

徐勉担任选官,办事符合常道,有条有理。

既熟习文辞,又擅长辞令,虽然公文案卷堆积,宾客满座,但他应对自如,手不停笔。

他曾经跟门客夜间举行宴会,有个叫虞皓的门客请求做詹事五官。

徐勉端庄严肃地回答说:

“今晚只可谈风月,不应说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无私。

又被任命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

徐勉因为旧恩,先后升任重要职位,他尽心为国,知晓的没有不去做的。

不久又担任中书令,徐勉因病请求卸去朝廷中的重任和要职,皇帝下诏不允。

(后来徐勉)脚疾加重,很久没能朝见君王,(于是)坚决陈奏请求解任,皇帝下诏允许他病愈后返归台省。

徐勉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积蓄,他将俸禄分送出去以供养穷困的亲族。

门客、老友有人随口进言,徐勉就回答说:

“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我把清白留给他们。

子孙如果有才,就会自己取得财物;如果没有才,财产终究要为他人所有。

”等到他去世,皇帝听说后流泪痛哭。

谥号为简肃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

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

以父任入官。

丁母忧,哀毁骨立。

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十一月壬申,金主①率大军临采石,而别以兵争瓜洲。

朝命成闵代锜、李显忠代权,锜②、权③皆召。

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

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显忠未来,敌骑充斥。

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

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

“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

”众曰:

“今既有主,请死战。

”或曰:

“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

”允文叱之曰:

“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至江滨,见江北已筑高台,对植绛旗二、绣旗二,中建黄屋,亮踞坐其下。

谍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马祭天,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予黄金一两。

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

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

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

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

“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

”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

中流官军亦以海

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

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

又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之,僵尸凡四千余,杀万户二人,俘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

(选自《宋史·虞允文传》,有删改)

[注] ①金主:

完颜亮。

②锜:

刘锜。

③权:

王权。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   权:

掌权

B.解鞍束甲坐道旁束:

卷起

C.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任:

承担

D.与众盟,以明日济江济:

解析:

这里的“权”是“暂时”的意思。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依靠”;后一个“以”是介词,“用”。

B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有人”;后一个“之”是助词,“的”。

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代黄屋;后一个“其”是副词,“难道”。

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答案:

D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虞允文敢担重任的一组是(3分)(  )

①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 ②丙子,允文至采石,权已去 ③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 ④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⑤与众盟,以明日济江 ⑥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⑥

解析:

①表明虞允文少时聪明好学,②介绍的是允文的经历,⑤讲的是完颜亮。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允文幼时聪明好学,六岁就能背《九经》,七岁便能写文章。

他是个孝子,遭遇母亲的丧事时,他因哀痛过度以致非常消瘦。

B.十一月壬申这一天,金军进兵南宋,朝廷让成闵代替刘锜,让李显忠代替王权,刘、王二人也留在军中参战。

C.虞允文奉命去采石犒劳军队,他到采石时,王权已经走了,而李显忠还没有到,敌人的骑兵到处可见。

D.在宋军稍稍后退后,虞允文到阵中激励时俊出战,时俊立即挥动双刀出阵,士卒们也殊死搏战。

解析:

刘、王二人没有留在军中参战,而是被召回。

答案:

B

10.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有溃军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奉命犒劳部队,并不曾受命督战,别人做错了事,难道由您承担这个罪过吗?

(关键词:

受、坏、任)

(2)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敌军已经杀声大作,完颜亮拿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战船横渡大江而来。

(关键词:

部分、麾、绝)

(3)正好这时有一支溃败的宋军从光州来到这儿,虞允文把旗鼓交给他们,让他们从山后转出来,敌人怀疑宋军的援兵来了,这才开始逃跑。

(关键词:

溃军、至、援、遁)

参考译文:

虞允文字彬甫,是隆州仁寿人。

六岁便能背《九经》,七岁便能写文章。

依靠父任做官。

遭逢母亲的丧事,哀痛过度以致非常消瘦。

父亲去世后,于绍兴二十三年才考中进士,任彭州通判,暂代黎州、渠州知州。

十一月壬申这一天,金国国君率领大军抵达采石,同时另外派兵去夺取瓜洲。

朝廷让成闵代替刘锜,让李显忠代替王权,刘锜、王权都被召回。

义问接受旨意,命令虞允文去芜湖催促李显忠接管王权的军队,并且到采石去犒劳军队,当时王权的军队还在采石。

丙子这天,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离开,李显忠还没有到,敌人的骑兵到处可见,而我方军队则三五成群,星散分布,解下马鞍,卷起铠甲,坐在道旁,都是王权部队的败兵。

虞允文认为坐等李显忠就会耽误国事,就立即召集各位将领,用忠义来激励他们,说:

“金帛、诰命都在这里,只等着赐给有功之人。

”众将领说:

“现在既然有了主将,我们请求与敌人决一死战。

”有人说:

“您奉命犒劳部队,并不曾受命督战,别人做错了事,难道由您承担这个罪过吗?

”虞允文大声呵斥道:

“在危及国家的关头,我难道还能逃避责任吗?

来到江边,只见江北已筑起高台,高台两边立着两面红旗、两面五彩旗,中间立着黄色车盖,完颜亮傲慢地坐在车盖之下。

探子说,前一天完颜亮杀了白马黑马祭天,与众将士盟誓,将在第二天渡江,早晨将到玉麟堂吃饭,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

当时敌兵实际上有四十万人,马匹的数量还要多出一倍,而宋军才一万八千人。

虞允文于是命令各位将领摆好大阵不动,把戈船分为五队,两队沿东西江岸前行;一队停在江中,戈船里藏着精锐部队等待作战;两队隐匿在小港湾里,以备不测。

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敌军已经杀声大作,完颜亮拿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战船横渡大江而来,瞬间,抵达南岸的战船就有七十艘,直逼宋军,宋军稍稍后退。

虞允文来到阵中,拍着时俊的背说:

“你的胆略名闻四方,倘若今日站在阵后,那就不是英雄,而是小儿女子了。

”时俊立即挥动双刀出阵,士卒们殊死作战。

江中的官军也用海

船冲击敌船,不少敌船都受创渐渐沉没江中。

敌军一半被打死,另一半仍在作战,直到日暮兵仍未退。

正好这时有一支溃败的宋军从光州来到这儿,虞允文把旗鼓交给他们,让他们从山后转出来,敌人怀疑宋军的援兵来了,这才开始逃跑。

虞允文又命令士兵用劲弓在敌军后面追射,大败金军,金军共留下死尸四千多具,宋军还杀死万户两人,俘虏千户五人以及女真人五百多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2分)

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之后也。

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

祖斌,以都督镇高平,因家焉。

父文保,早卒,及穆贵,赠司空。

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周太祖首建义旗,穆便委质,释褐统军。

永熙末,奉迎魏武帝,授都督,邑三百户。

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太祖临阵堕马,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授以从骑,溃围俱出。

贼见其轻侮,谓太祖非贵人,遂缓之。

以故得免。

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

“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擢授武卫将军。

初,芒山之败,穆以骢马授太祖。

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封穆姊妹皆为郡县君,宗从舅氏,颁赐各有差。

转太仆。

从于谨破江陵,增邑千户,进位大将军。

击曲沔蛮,破之,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为仪同三司。

宇文护执政,穆兄远及其子植俱被诛,穆当从坐。

先是,穆知植非保家之主,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

及远临刑,泣谓穆曰:

“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

”穆以此获免,除名为民,及其子弟亦免官。

植弟淅州刺史基,当坐戮,穆请以二子代基之命,护义而两释焉。

未几,拜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复爵安武郡公。

武成中,子弟免官爵者悉复之。

高祖作相,尉迥之作乱也,遣使招穆。

穆锁其使,上其书。

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盖天子之服也。

穆寻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

高祖既受禅。

上素嫌台城制度迮小,又宫内多鬼妖,苏威尝劝迁,上不纳。

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至是,省穆表,上曰:

“天道聪明,已有徵应,太师民望,复抗此请,则可矣。

”遂从之。

(选自《隋书·李穆传》,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穆贵,赠司空      及:

等到

B.击曲沔蛮,破之破:

攻克,打败

C.每劝远除之,远不能用用:

任用

D.穆锁其使,上其书锁:

扣留

解析:

用:

听从,奉行。

答案: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汉骑都尉陵之后也/太祖于是厩内骢马尽以赐之

B.累以军功进爵为伯/以故得免

C.从太祖击齐师于芒山/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

D.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护义而两释焉

解析:

A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李穆;B项,这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于”是介词“向、给”;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因果。

答案:

B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李穆“智勇双全”的一组是(3分)(  )

①又领乡兵,累以军功进爵为伯 ②穆风神警俊,倜傥有奇节 ③穆突围而进,以马策击太祖而詈之 ④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定 ⑤穆深拒之,乃奉十三环金带于高祖 ⑥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

②是写李穆的风度和气节,⑤是写李穆的忠义,⑥是写皇上看了太史的奏状后内心的反应。

答案:

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穆自称是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其父亲李文保在李穆富贵后,被追赠为司空。

B.李穆随从于谨攻破江陵,进攻曲沔蛮,并攻克了它,被授予原州刺史一职,并被封为仪同三司。

C.宇文护执政时李穆被贬为庶民,他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免了官职。

武成年间,他的儿子们被免去的官职爵位又都恢复了。

D.皇帝嫌弃台城规模狭小,且宫内多鬼妖,苏威曾经劝皇帝迁都,皇上没有批准。

李穆上奏,获得批准。

解析:

并不是李穆被封为仪同三司,而是李穆的长子李惇被封为仪同三司。

答案:

B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而与穆相对泣,顾谓左右曰:

“成我事者,其此人乎!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远临刑,泣谓穆曰:

“显庆,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事后李穆和太祖相对流泪,太祖对属下说:

“成就我大事的,大概就是这个人吧!

”(关键词:

既而、左右、成)

(2)等到李远将要上刑场时,他哭泣着对李穆说:

“显庆,我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以致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这可怎么办呀!

”(关键词:

临刑、泣、用、奈何)

(3)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守的地方有国家精锐的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

(关键词:

以、精兵、阴)

参考译文:

李穆字显庆,自己说是陇西成纪人,汉朝骑都尉李陵的后代。

李陵沉陷于匈奴,子孙,后代居住在北狄,后来随魏南迁,又回到汧、陇一带。

祖父李斌,以都督的官职镇守高平,于是在那里安家。

父亲李文保,早亡,李穆富贵后,追赠李文保为司空。

李穆风度机警俊敏,倜傥而有节操。

周太祖首先立起义旗,李穆便投身于太祖,脱掉粗布衣服做了统军。

永熙末年,奉旨迎接魏武帝。

被授予都督一职,食邑三百户。

又统领乡兵,因为多次立军功而进爵为伯。

随从太祖在芒山攻击齐军,太祖在阵中坠落马下,李穆突围奔向太祖,用马鞭抽打太祖并痛骂他,把随从的马给了太祖,最后都突破重围。

敌军见李穆轻视侮辱太祖,以为太祖并不是重要人物,就不再急追不舍了。

太祖因此才免遭灾难。

事后李穆和太祖相对流泪,太祖对属下说:

“成就我大事的,大概就是这个人吧!

”于是命令李穆安抚关中,(李穆)所到之处都能顺利平定,被提升为武卫将军。

从前在芒山战败时,李穆把骢马送给太祖。

太祖便把厩内骢马都赏赐给李穆,李穆的姐妹都被封为郡县君,本宗和母舅家,也获得了不同的赏赐。

改任太仆。

随从于谨攻破江陵,增加食邑一千户,晋升为大将军。

进攻曲沔蛮,并攻克了那里,被授予原州刺史一职,李穆的长子李惇被封为仪同三司。

宇文护执政,李穆的兄长李远和李远的儿子李植都被杀死,李穆应当连坐。

在此之前,李穆知道李植不是保家的人,常常劝李远改掉李植的劣行,李远没有采用李穆的意见。

等到李远将要上刑场时,他哭泣着对李穆说:

“显庆,我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以致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这可怎么办呀!

”李穆因此得以免死,被贬为庶民,他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免了官职。

李植的弟弟是淅州刺史李基,当连坐被处死,李穆请求用两个儿子代李基受刑,宇文护认为他很仁义,就把三人都释放了。

不久,他又担任开府仪同三司、直州刺史,恢复安武郡公的爵位。

武成年间,他的儿子们被免去的官职爵位也都恢复了。

高祖担任丞相时,尉迥叛乱,派遣使者招降李穆。

李穆扣留使者,把来信上交给朝廷。

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守的地方有国家精锐的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

李穆坚决反对,把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进奉给高祖,此金带是天子的服饰。

李穆不久后又以天命所在为由,秘密上表劝高祖登基。

高祖接受了禅让。

皇帝一直嫌弃台城规模狭小,而且宫内多鬼妖,苏威曾经劝皇帝迁都,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见太史奏状,心里头对此疑惑。

现在,仔细看了李穆的奏章,皇上回复说:

“天道圣明,早有祥瑞的预示,太师在民众中有威望,又敢于抗旨作此请求,应该可行。

”于是听从了李穆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