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87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docx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一D卷

黑龙江省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

(一)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2016高二上·厦门期中)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籀文(zhòu)  戕害(qiānɡ)  不着边际(zhuó)   缠绵悱恻(fěi)

B.叱咤(zhà)   作揖(jī)     天高地迥(jiǒnɡ)  屏息以待(bǐnɡ)

C.炽烈(chì)   症结(zhènɡ)  味同嚼蜡(jiáo)   毁家纾难(chù)

D.桎梏(kù)    菲薄(fěi)    长歌当哭(dànɡ)   前仆后继(pū)

2.(2分)(2019高二下·天津期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________《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_______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_____了4年。

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    

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3.(2分)(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C.建设智慧城市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

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

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_______。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35分)

5.(11分)(2017高二下·鸡西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

“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

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

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

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

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

”疏奏,太宗甚嘉之。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

“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传》曰:

‘臣闻爱子教以义方。

’忠、孝、恭、俭,义方之谓。

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

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

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

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

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

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

”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当今国家何事最急”?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曰:

“养百姓最急。

”黄门侍郎刘洎曰:

“抚四夷急。

”中书侍郎岑文本曰:

“《传》称: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由斯而言,礼义为急。

”谏议大夫褚遂良曰:

“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

”太宗曰:

“此言是也。

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且官人事王,不宜岁久。

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今过四考。

节选自《贞观政要·子诸王定分》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B.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C.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D.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2)下列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官吏进呈上级或帝王的陈述请求或者建议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B.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

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采用。

C.出警入跸:

帝王出称警,入称跸。

跸,读作bì,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后常用其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D.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议大夫褚遂良列举窦太后不明尊卑,不用礼义来教导梁孝王,娇宠他,以致于梁孝王骄纵奢侈,不可一世。

最后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的例子来告诫唐太宗。

B.侍御史马周以昔时陈王为例上疏,劝谏太宗应该唯贤而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C.唐太宗认为选拔辅佐太子和诸王的贤德的官员是大事情,不过侍奉的官员,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久就会加深情感。

引发王室祸乱。

所以,诸王府的官员,不要让他们的任期超过四年。

D.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侍御史马周都向唐太宗进谏,太子身为皇室继承人,将来必定君临天下,统治万民。

因此,君王应早日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确立太子崇高的地位,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发生兄弟间争权夺势的惨剧,这也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

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②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6.(8分)(2017·唐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

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

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②《周易·系辞上》:

“乐天知命,故不忧。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

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仕宦不达。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和庄周不一样,但是却想着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露泣”两句刻画冷露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心烦意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

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2)

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7.(16分)(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

(4)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

(6)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

(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

(8)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9)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10)孟子主张兴办教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1)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比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更深刻、生动、凝练、富有诗意,具有“点铁成金”之妙。

(12)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

8.(10分)(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自然在反抗

(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

“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

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

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

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

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

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

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

“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

”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

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

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

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

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

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

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

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

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

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

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

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

“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

”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

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

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

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第三段中“不可能的事情”的一项是()

A.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

B.人类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C.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卷土重来了。

D.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世界上的昆虫种类已经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环境本身就有一道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但由于人类滥用化学物质,这道天然防线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

B.大自然的平衡原本对人类是有利的,但平衡一旦遭受人类影响破坏过于频繁时,就总是变得对人不利了。

C.文章多次引用了一些科学家的话来印证作者观点,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又丰富了文章内容。

D.文章运用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尤其注重以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激烈反抗。

E.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是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优秀科普文章。

(3)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9.(12分)(2019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

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

“真走运啊!

”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

”她问,“真的有?

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

”我说。

“是啊!

是啊!

”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

“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

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疲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了“我”与女店主的交往。

“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而“怂恿”一事让“我”日后心生愧意。

B.“我”听说女店主居然是一个下肢瘫痪者时感到非常意外、吃惊,此处情节的陡转为下文深化文章的主题作了铺垫。

C.本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历尽沧桑的香樟树反衬出女店主的明媚阳光。

D.本文的景物描写对女主人的形象有烘托作用,也含蓄表达了“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

请说明理由。

10.(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是否在培训班学习过”调查情况        家长对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支出意愿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

今年“两会”,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成为一个热点。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显示了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据3月10日《吉林日报》报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发挥补充学校教育、丰富教育类型、促进个性成长的功能,成为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笔,以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充分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

日前,某机构负责人称,要将内容研发作为重中之重,以“能力”“素养”为目标,坚决避免超纲和超前,并表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精准辅导,通过科技和互联网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家长的经济负担。

“科技减负”的愿景虽然很动听,但是,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也需要继续观察。

(摘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学生减负问题今年“两会”期间成为一个热词。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

”陈宝生说,为学生“减负”要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方式、老师教学、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进行。

他指出,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改变、完善考试评价方式和学业考试办法,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炒作高考状元;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

“这些年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

”陈宝生说,“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摘自2018年3月17日《新京报》)

材料四:

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此进行专项治理,本次专项治理行动是全面治理的开端,下一步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研究制订促进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的意见,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摘自201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有过在课外培训机构学习的经历,可见课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源头。

B.从材料一看有绝大部分家长对课外培训机构还是认可的,愿意为孩子掏钱,这也成为近几年课外培训机构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

C.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D.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超出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负担,这些内容必须减掉。

(3)校外培训机构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1.(4分)(2017高三下·台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

[乙]到底谁是“诗人”呢?

穷愁的寒士,还是高贵的艺术家?

这个问题本无答案。

对它的追问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史。

[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诗人固穷”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永恒依赖:

“诗人高贵”的观念,体现了士大夫对政治的自觉疏离。

纯粹艺术气质的“诗人”形象在南宋诗歌中的普遍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一一他们不只追求官僚、学者、文人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士大夫气象,而是安然并合理地追求某一种身份,自觉地塑造某一类人格。

这种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1)

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绵延    

B.不只    

C.蔚然成风    

D.分庭抗礼    

(2)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12.(3分)扩展文段的下句,要求用三个比喻描写出野花的情状,字数50字以内。

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