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899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超全.docx

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实行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ABCD)。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正确理解是(ACD)。

A、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C、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D、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还有一定的主权

4、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要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但终未如愿。

原因有(ABCD)。

A、中国长期是一个统一大国B、中国人民一直顽强持久反抗

C、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矛盾无法协调D、任何一个列强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

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AB)。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主要地位

6、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BCD)。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7、近代中国的新兴阶级是(B、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破产失业农民B、手工业者D、城市贫民)。

9、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有(A、买办B、商人C、地主D、官僚)。

10、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B、经济技术落后D、社会制度腐败)。

12、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是(AB)。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3、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在于(AC)。

A、帝国主义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C、封建势力不会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

14、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等领域,取得过许多卓越成就。

尤其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

15、在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理解是(ACD)。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C、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D、只有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侵略的手段主要有(ACD)。

A、发动战争,屠杀人民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D、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晚清时期,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其中鸦片战争期间有(BC)等。

B、关天培C、陈化成

3、俄国主要通过(ABCD),侵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公里。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勘分西北界约记》D、《改订伊犁条约》

4、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C、1898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及香港对岸的新界D、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海面

5、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德国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B、沙俄以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

C、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D、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6、含有赔款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有(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家除了俄、日、英、法、美外,还有(A、奥地利B、意大利D、德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方式有(ABCD)等。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B、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9、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方式有(ABC)等。

A、垄断近代工业B、设立银行C、控制现代交通运输业

10、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B、王韬薛福成C、马建忠郑观应)。

11、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BC)。

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B、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C、摧毁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2、19世纪70-80年代,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主要表现为(ABCD)等。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B、英国从缅甸入侵云南C、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D、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13、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形式为(B、租借港湾D、划分势力范围)。

15、列强最终没有瓜分中国的原因是(A、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B、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属太平天国政权提出的社会发展方案是(B、《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CD)。

A、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C、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

D、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

3、属于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的是(B、李秀成C、洪仁玕D、陈玉成)。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有(ABCD)。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B、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是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5、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在于(ABCD)。

A、他们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D、他们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和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6、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说明了(ABC)。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C、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势力的重任

7、下列人物,属于洋务派的有(A、奕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

8、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事业有(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洋务运动具有(A、依赖性B、封建性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等特点。

10、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于(ABC)。

A、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积极作用。

B、开始了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C、有利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1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A、爱国救亡运动B、政治改良运动D、思想启蒙运动)。

12、戊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有(A、康有为B、谭嗣同D、梁启超)。

13、顽固派和维新派论战的焦点是(ACD)。

A、要不要变法C、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4、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主张的行动主要有(A、向皇帝上书B、着书立说C、办学会D、设学堂)。

15、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害怕人民群众)。

1.陈独秀指出: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ABCD)。

A.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B.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C.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D.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

2.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BCD)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C.促进中国的富强D.敢于向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自觉挑战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A.《新青年》杂志D.北京大学)

4.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BCD)

B.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

5.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显着区别是(ABCD

A.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D.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6.下列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BCD

A.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C.是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7.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ABCD)

A.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B.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8.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有(ABCD)。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拥有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9.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有(ABC)。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B.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0.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有(ABCD)。

A.《劳动界》B.《劳动音》C.《工人月刊》D.《济南劳动月刊》

1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2.中共“二大”制定的当前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包括(ABD)。

A.打倒军阀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3.“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

”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BCD)。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C.希望改组国民党

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1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得以实现的条件有(ABCD)。

A.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B.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C.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5.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C.群众基础扩大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16.下列对国民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B.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民所接受

C.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D.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17.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中共在思想理论方面不成熟B.中共领导人的错误思想

C.中共缺乏阶级斗争的经验D.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1、中国革命要推翻的三座大山是(A、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2、1928年6月国民党政府与西方列强“重订新约”的主要内容是(A、关税自主C、废除领事裁判权)。

3、国民党政府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直接掠夺农民的方式主要有(A、田税B、盐税C、杂税D、服劳役)。

4、中国革命要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

5、中国近代史上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BC)。

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6、在中国近代,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他们剥削农民的方式主要有(AC)。

A、地租C、高利贷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

其阻碍主要来自(ABCD)。

A、外国资本的压迫B、官僚资本的排挤C、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D、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8、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是(ABD)。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9、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的原因主要是(ABCD)。

A、力量过于软弱B、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D、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

10.1942年元旦,由(A.美国B.英国C.中国D.苏联)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11.中国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涉及(ABCD)等。

A.开办金融业B.发行“法币”C.发行内债D.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主要具有了以下几个特点:

(ABCD)

A.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主要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C.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D.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主要任务(ABC)

A.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B.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4.战后的世界政治形势(ABCD)

A.战胜国英、法实力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帝国主义霸主B.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首领

C.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D.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有新的发展

1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特征是(ABC)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C.军事上的软弱性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B、加强特务统治C、推行保甲制度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

A、地主阶级B、大资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着名武装起义有(ABC)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

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着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B、农村根据地建设C、武装斗争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

C、《井冈山土地法》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毛泽东B、周恩来C、王稼祥)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

A、红一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B、湘鄂赣根据地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

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着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1、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议批判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是(ABC)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C、只讲联合不讲斗争

2、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的爱国将领是(A、佟麟阁B、赵登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ABCD)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4、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ABCD)

A、忻口会战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5、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BC)

B、1937年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

6、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的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是(ABCD)

A、敌强我弱B、敌小国我大国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

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8、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着作的(BCD)

B、《<共产党人>的发刊词》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9、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整风所作的报告是(ABC)

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

10、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CD)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ABD)

A、民族资产阶级B、开明绅士D、地主实力派

12、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ABC)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3、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的条件是(ACD)

A、共产党必须有充足的力量C、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D、必须同顽固派作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ABD)

A、政治纲领B、经济纲领D、文化纲领

1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BC)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主要对立阵营是(CD)。

C.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建国方案主要是(ACD)。

A.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C.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BCD)。

B.和平C.民主D.团结

4.1947年南京、北平等国统区爱国学生爆发五二○运动时提出的的斗争口号是(ABCD)。

A.反饥饿B.反内战C.反迫害D.反独裁

5.对1946年政协会议协议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BD)。

A.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B.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D.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

6.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D)。

A.对陕北的重点进攻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ABCD)

A.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B.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C.如果谈判不成,即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D.考虑到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国内确实需要和平与稳定

8.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

9.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ABC)。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10.在领导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成员中,除了担任书记的邓小平外还包括(ABCD)。

A.刘伯承B.谭震林C.陈毅D.粟裕

11.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ABCD)。

A.规定了全国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