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仪征市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江苏省仪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
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
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
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行省制
3.钱穆先生认为: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4.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
“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
不放心把政权分散。
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某朝”指
A.西周B.西汉C.唐朝D.元朝
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6.《通志》载:
“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
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7.“(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
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
8.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
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
泄密。
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B.有很强的保密性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D.是中央决策机构
9.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令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军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1.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
“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
一个人口达3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战争斗争的结果。
”“这场斗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某时期政治形势的漫画,这一局面的出现始自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3.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
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1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
“太后进屋一把抓住
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
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16.“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这一条款应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
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
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
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
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18.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新提法主要基于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19.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
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字样的标语。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坚定
C.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20.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6分)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
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
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4分)
(2)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唐代政治运行机制指的是什么?
(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分
)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2分)
22.(11分)“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
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
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
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
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4分)
(2)据
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6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1分)
23.(11分)阅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
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士总之”。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
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
……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
……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
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康有为遗稿》
材料四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
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
……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康有为遗稿》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
又有哪些保留?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2分)
24.(11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
材料二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作的《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
《理想国》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张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
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会背景。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是什么?
为什么说柏拉
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乌托邦方案”?
(4分)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
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设计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
25.(11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
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
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
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
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
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作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
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
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
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
(7分)
2016—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
4月15日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
《通志•氏族略》记载:
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
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
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行省制
3.钱穆先生认为: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4.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
“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
不放心把政权分散。
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某朝”指
A.西周B.西汉C.唐朝D.元朝
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6.《通志》载:
“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
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7.“(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
8.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
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
泄密。
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B.有很强的保密性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D.是中央决策机构
9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令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军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1.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
“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
一个人口达3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战争斗争的结果。
”“这场斗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某时期政治形势的漫画,这一局面的出现始自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3.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
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
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1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
“太后进屋一把抓住
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
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16.“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
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这一条款应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
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
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
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
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18.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新提法主要基于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19.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
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字样的标语。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坚定
C.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20.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
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6分)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
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
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4分)
举措: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3分)
理解: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1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1分)太尉掌管军务,(1分)共同对皇帝负责。
(1分)
(2)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唐代政治运行机制指的是什么?
(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分)
三省六部制(2分)
理解:
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提高行政效率。
(3分)(如回答“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也可得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2分)
“其专在下”:
地方权势过大。
(1分)
“其专在上”:
君主专制。
(1分)
认识:
正确处理好君主与臣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分)
22.(11分)“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
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
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