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11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docx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翟河贵

 

目录

一、新闻的基本概念

二、新闻的基本体裁

三、新闻写作方法

四、目前新闻写作中的常见毛病

五、宝剑锋自磨砺出

 

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培训班

2012年9月28日

 

在当今信息社会,对信息的获取与占有,成为人们更新观念、把控机遇、迎接挑战、创新人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天发生与报道的各类大量新闻,就是这林林总总的信息集合。

人,生活在新闻的包围圈里,其身边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异彩纷呈的新闻。

新闻便以其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新闻无时不在发生,新闻无时不需报道,报道必需新闻写手,写手必备新闻知识。

一、新闻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新闻

简单并通俗地说,新闻就是最近最新发生的所见闻的事情。

或者说,新闻就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能引起广大读者或听众感兴趣的事情事件的报道。

就字面而言,新闻泛指新近发生的让人感兴趣的事情。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新闻,是特指通过一定传媒对这种事情的报道。

这特指的新闻,有两个必备构件,一是新闻事实,二是传媒报道。

具体对新闻本义的认知与评定,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而有不同的见解与答案。

达纳在1869至1897年主管《纽约太阳报》时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1882年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也就是说,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1943年9月陆定一(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提出: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对新闻作了新的定义: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现媒体通行的说法是: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2、价值评定

新闻的关键词:

新近发生,社会意义,广泛兴趣。

于是,能不能引起广泛兴趣便是新闻价值的首选;社会意义是重要甚至决定因素;新近发生是前提。

是不是有价值,首先看能不能引起作者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引起身边人的关心与关注,其兴趣程度和关心关注的程度,就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和份量。

兴趣愈烈,价值愈高,反之,没有价值。

其评定价值时,要考虑普世价值和群团价值以及个别价值的参量。

如仅仅是少数甚至个别人感兴趣和关心关注,那么这新闻的价值并不高。

在肯定自己感兴趣的同时,更为重要的要揣摸编辑和受众的兴趣,是不是有相同的兴趣与兴奋点。

即使是能引起自己和大众广泛兴趣的新闻,但因为会引起不好的社会反响,就是再有价值也不能传播。

我们通常说的负面新闻,就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擅行其事。

3、时效因素

新闻的生命在于新;新闻的价值也在于新。

距离发生时间越近,就越鲜活,越有吸力,越拥有受众。

不新,不是新闻,充其量只是故事与往事。

时效,是新闻与故事分界线。

抢抓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是赢得受众的第一要诀;记者当如此,通讯员更就如此,尤其是生活在基层第一线的通讯员,就更是拥有抢抓和占有第一时间的先机与条件,务必切实把握。

4、载体形式

新闻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载体(媒体),不同的物质载体赋予了新闻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载体形式,直接决定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和互动程度,并体现出新闻的不同价值。

目前,基本的新闻载体有如下几种:

第一,民间口传。

第二,报刊,主要是日报(含晚报与早报)。

第三,广播电视。

第四,互联网,包括新闻网站和论坛、博客、微博等。

第五,通信工具,手机报。

第六,公文,主要是和各单位部门的信息类“工作简报”、“工作通讯”与“内参”等。

二、新闻的基本体裁

新闻的基本体裁主要有四种: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和新闻评论。

其实,我们公文中的“简报”,也是一种新闻体裁,仅仅是它传播的范围较固定与特殊。

新闻的基本表现方式有三类:

客观直录类、多手法表现类、评述论说类。

(一)消息

1、消息的定义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最新鲜最为人关注的事实,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迅速传递给受众。

2、消息的特征

主题突出,篇幅短小,文字简练,客观真实,时效迅速。

3、消息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种类

动态消息

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现场消息

现场消息也是动态消息的一种,因其表现手法相对灵活,在面孔上显得更生动些。

如记者专访和现场写真等,给受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窗外片片雪花冷车内人人心肠热/返乡农民工汉子动情洒泪放声大哭》。

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如罗厚裕刚刚发在《武陵周刊》的《扮靓新农村画卷》。

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

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如龙文娟、汪承宏和罗厚裕采写的《打好招商“组合拳”——我县推动招商工作科学发展纪实》。

(二)通讯

1、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报道价值的人和事的真实而详尽并且富有感染力的记叙,以迅速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它是新闻媒体的基本体裁之一,也是读者、听众较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

2、通讯的特征

第一,新闻性:

迅速地、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第二,真实性:

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得虚构。

第三,生动性:

采用生动具体事例、合理安排场面和调度情节、烘托环境氛围。

第四,形象性:

将典型人物在特定环境活动,表现言行举止,升华人物性格和思想境界。

通讯,一般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拥有较为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用较为娴熟的写作技巧,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方法,使之形象丰满、内容生动、贴近生活、真实可信。

3、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介乎于消息与报告文学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与二者具有较多共同点,但又有其区别。

第一,消息主要是写事;通讯则偏重写人,尤其是人物通讯主要是揭示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

第二,消息中的事情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事件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要求写得详尽细致一些。

第三,消息一般只写事件经络;通讯则往往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有相当丰富的材料。

写比较多的人或事。

第四,消息是客观实录,直截了当,不表述作者观点与情感;而通讯则往往有更多的形象描写、细节穿插和作者的议论。

4、通讯的种类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生动、形象的手法、刻划和描绘所写人物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思想风貌和工作、学习、生活事实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如《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指报道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的通讯。

它既可以是反映现实生活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是从某一新闻事件中裁取片断,予以细致与详细的描述,以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抢救里根总统记》等。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指反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做法与成绩,总结实际工作巾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

如我采写的《件件有着落人人有答复/玉屏县信访工作九年无积案》。

小故事

小故事即篇幅较为短小而又有一定情节或事例的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

由于往往只写一件事或一个片断,形成容量小、篇幅短、情节单一的结构,故称小故事。

如我写的《深夜智擒女犯》等。

(三)报告文学

1、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或者说,报告文学是用形象化的文学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新闻事实或新闻人物的新闻报道。

2、报告文学的特征

纪实性、文学性、论说性。

报告文学介乎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

3、报告文学的种类

人物报告文学

人物报告文学是指侧重于描绘典型的人物形象,刻画其性格,表现其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的报告文学。

它是报告文学的主体类型。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

既然冠以文学之名,那作品重点自然就以反映、表现、刻画人物为中心与重心,事情、事件、情节、细节都服从服务与人的主题表现表达。

如高尔基的《列宁》、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

事件报告文学

事件报告文学指重在反映重大、典型的社会事件,并揭示其意义和影响的报告文学。

美国记者J.里德描写十月革命的《震撼世界的十天》、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等。

问题报告文学

问题报告文学指侧重于反映具有重要性、典型性,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报告文学。

如夏衍的《包身工》等。

(四)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趋势等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2、新闻评论的特征

有的放矢,观点鲜明、紧扣现实、面向读者。

3、新闻评论的作用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把新闻事实信息转化为观点信息,直接告知受众事情的真相、本质,以便受众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关注,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新闻媒介正是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代表舆论主体即社会公众,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个体,“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有违于党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规范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舆论监督。

由此可见,新闻评论是媒体实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媒体没有评论,就如人没有思想。

3、新闻评论的种类

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漫谈等。

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

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其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五)简报

1、简报的定义

简报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公文文体,是机关团体内当前工作情况与信息的简明报道,是一种特定范围内的新闻形式。

2、简报的特征

新闻性、专业性、规范性、局限性。

3、简报的作用

向上汇报工作,传递工作信息,反映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工作经验;与同级交流业务与沟通交往;向下传达精神与意图,督促工作开展与推进进程。

4、简报的种类

信息简报、专题工作简报、综合工作简报。

三、新闻写作方法

新闻因其快速、真实、简练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写作与表现方式上的简洁与实在,形成了独有的外在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形式。

因新闻的体裁不同,其结构布局与表现手法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以致可以这样说,在新闻写作的阵营里,能够同时拥有默默无闻的初入门者和鼎鼎大名的大作家。

这里,就消息与通讯写作谈谈一般写作方法。

(一)消息写作的基本格式

消息是新闻媒体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新闻形式,占据了媒体大部篇幅,是受众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在所有新闻体裁中,消息是相对简单而又有固定格式的文体,最便学习与把握。

1、标题

消息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副题之分。

正题,又称主题、母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称眉题、肩题。

位置在正题上方,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位置在正题下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最常用的是“倒金字塔”式。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

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

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许多重要新闻需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因战争或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

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新闻尤其是消息特有的体裁形式。

它主要有:

叙述式,提问式,描写式,评论式,引用式等。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在短消息中,通常在主体的前部。

5、结尾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短消息,不必苛求有独立的结尾文字。

(二)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写作方法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种技巧。

娴熟的写作技巧,能使文章流金溢彩,引人如胜,对突出与提高文章的价值很有作用。

当然,它虽非一日之功能,但多读、多看、多写,也会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想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画龙点睛的标题,轻重得当的布局,行云流水的思路,洗练生动的文笔。

l、千锤百炼标题

新闻标题之于文章,相当于眼睛之于人的脸庞。

美不美,看脸嘴,神不神,看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消息的标题,直接决定了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恶又决定了取舍的意愿。

夸张一点说,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标题决定稿件的生死。

通常说的“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就是对此的精妙注解。

标题成为了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同时,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

对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好的标题,就是一块敲门砖。

取了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标题是什么?

标题就是主题的凝炼,是主题的精练显现,是主题的文字浓缩。

提练不出消息的主题,凝炼不出主题的标题,结果就只会是文不对题,就是牛头对马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标题,原则上应有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鲜明。

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题就知文章内容要反映什么。

第二,新颖。

如《鲜花开在牛屎上》,人们都知“鲜花插在牛屎上”的含义,但此变一个字,就达到反其意而用之的效果。

第三,扣题。

如《抢救里根总统记》直接揭示文章内容。

这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就是给人一个“一见钟情”的感觉,见到便有多看几眼或看个究竟的欲望。

有的文章内容很好,但标题不好,就容易在编辑那里被见题生厌或引不起注意,弃之一旁。

如果我们的通讯员发表的稿件,只要达到60%以上数目的标题不被改动,那拟制标题就算及格了,或者说不错了。

实题与虚题。

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

实题是指标题是文章内容的实在浓缩,内容就是标题的展开。

如《焦裕禄》、《总统》。

虚题是指标题是内容的意境升华或比喻,内容不是标题的展开。

如《鲜花》写的不是真实的鲜花开放在牛屎上,而是将人将成绩比喻成鲜花,牛屎暗示工作和生活环境。

实题与虚题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看文章内容,需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更好一些。

二者各有千秋。

正题与副题。

文章都有其标题,但通讯在很多时候既有正题,又有副题。

正题,通常揭示文章主题。

副题,是正题的补充,常划定某个范围或作某种揭示。

如《总统》就只有正题,因为这里的正题已说得相当明白,勿需副题来画蛇添足。

如《鲜花》发表在《经济信息时报》上,编辑就按惯例加了个副题“—一记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们”。

这就限定了范围并予以揭示,这篇通讯写的是朱家场工商所的年轻人,既不是写花,也不是写哪一个人。

一般来说。

现在中篇人物通讯,多有副题,短通讯即小故事,通常不用副题。

2、别出心裁布局

写作的金科玉律三点式:

凤头、熊肚(猪肚)、豹尾。

最精采的呈现在开头,最打眼的妆点在开头,最关键的浓缩在开头,最震撼的推出在开头。

使人一见动心,欲罢不能。

最厚重的在中间,最充实的在中间,最丰满的在中间,最信服的在中间。

容天纳地,精采纷呈;事实胜于雄辩。

最隽永的回味在收笔,最揪心的牵挂在收笔,最警醒的拷问在收笔,最振奋的激情在收笔。

掩卷击节,拍案称绝。

通常而言,这三点式是所有作文的通则,但消息因其特殊体裁而略有不同,就动态消息来说,常常是重要的放在前边,越靠后就越是可有可无,甚至不要,也不影响读者对消息的知悉度。

如果有人留心便不难发现,大型会议的报道,最后常常罗列非顶级的长串领导名录。

当然,长消息与经验消息综合消息,就要认真布局,尤其“肚子”,要厚实与丰满,逻辑关系一定要相互关联与照应,不能顾此失彼,互不相干。

布局上力戒平铺直叙,起伏迭宕方见奇。

开篇。

对文章成败有较大关系,有的文章有专门的章节或段落。

如引子或序言之类,有的则没有。

不管有无,但开头都必需精彩、引人。

清人李渔说过: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开头写得好,就能“逼”着读下去。

如枯燥干巴、乏味,则难以吊读者的胃口,引起他们的兴趣。

《鲜花》是这样开头的:

“鲜花插在牛屎上,历来是一个贬意语,然而‘鲜花绽开牛屎上’,却是一方父老的口碑。

”为何反其意而成为口碑呢?

欲知详情如何,那就请看下文分解,达到以俗变新,诱人下看的目的。

主体。

这是文章的全部内容所在,背景、因果、经过、人和事、环境等,全在这里,这是文章全部价值的彰显之所,同样又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可以说,文章的成功与否,系于主体。

《鲜花》的四大部分“潇洒人生”、“服务上帝“、“拳拳爱心”和“造福一方”,都在主体部分。

这四部分分别表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表现他们的职业忠诚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行为;表现他们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和厚爱之心;表现他们汗水换来的山区经济的发展。

通过四个方面刻画,使读者相信,这的的确确是一束鲜花,是值得人们口碑的。

结尾。

是文章的结束部分,也是呼应开篇、呵成一体的重笔之处。

结尾,往往以议论或抒情作为结束语,以达到昭示、震撼、警醒、呼唤、反省、回味之目的。

形式有恬淡或浓郁、轻盈或凝重、隽永或豪迈、飘逸或苍劲等等不一而足。

结尾,有的文章有尾声等章节,但篇幅不长的通常无此必要。

《鲜花》以“奋进吧,年轻人!

愿牛屎上的鲜花绽开得更加绚丽夺目”作为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厚望,与开篇呼应,浑然一体。

3、酣畅淋漓思路

清晰畅达,行云流水,迭宕起伏,圆润柔滑。

力避脱节、冲突、重复、离心。

消息的思路,相当于人的血脉、经络。

血脉与经络淤滞不畅,人必将元气耗失,萎靡不振,沉疴在身,病体奄奄。

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何来美感,何以打人。

思路决定成败。

再好的新闻,思路搭铁短路,懵懂迷糊,不能辨其价值,或不能表现价值,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独家新闻好写,不是独家新闻,就得拓开思路,另取角度,另寻视点,见人之所不见,写人之所不写,即古人说的,人人心中均有,个个笔下皆无。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标题凝炼得穿越时空成为永恒,成为志愿军甚至是此后解放军的代名词。

国内大量的战地记者写了数不清的战斗故事与战斗英雄,而魏巍另取角度,另寻视角,从三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提炼出了代表整个志愿军对祖国对朝鲜人民忠与爱和对侵略者恨与狠的本质精神。

(牺牲战士嘴里的耳朵;炮兵要求改步兵;雪拌炒面的回答:

怎么不苦,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怪物。

)真实真情与独特的视角,成为永恒经典。

思路最显心力的是主体架构。

主体结构的形式,通常有顺序式、倒序式、并列式、花朵式等几种。

4、栩栩如生文笔

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妙笔生辉,辉映锦绣。

妙笔的底线是真实,迭破真实的底线,妙笔就是杀人的刀,一是杀他人,二是杀自己。

消息的要害是鲜活灵动,是带着朝露的嫩绿,富有勃勃的生机。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平实口语,少堆砌华丽辞藻;多用短句,少写冗长繁语。

用洗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人物与事件的鲜活,切忌枯燥死寂。

娴熟的文笔,是驾驭文章的前提与条件。

没有好文笔,写不出好文章,同样也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消息。

通讯,不仅要娴熟的文笔,还需斐然的文采;文采,让文章容光焕发,使作品熠熠生辉。

写作中,尽量避免学生腔与无病呻吟,学生作文的痕迹不可避免地在初学者的文章中显露。

不要追求太时髦与太滥的书面语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如法制类消息,只要是犯罪嫌疑人一落网,90%的都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耳朵生茧,听而翻胃。

动词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能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

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

“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三)通讯写作的基本技巧

通讯写作最见功力的,是人物通讯。

只有赋予人物思想与情感,让人物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作品中的人物才能被读者认可与接受,才能感染与打动读者,才能完成作品的使命。

就我采写的人物通讯《鲜花开在牛屎上》,谈谈通讯写作的基本技巧。

这篇通讯曾获全国工商好作品三等奖,也被贵大教授作为授课的范文讲评。

1、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故事情节,增强感染力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社会在矛盾作用下前进。

写通讯,就要将人物与事件在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表现出来。

背景是什么,矛盾焦点在哪里,情节发展如何,都必须考虑,依据如此诸多因素,造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环境氛围,掀起情节发展的波峰浪谷,张驰有度,轻重有节,提起一个又一个悬念。

常言讲的“文章似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为突出矛盾、突出情节的起伏,就必须戒除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应对素材有所取舍,当繁则繁,当简则简,有的要浓墨重彩,有的只一笔带过,以轻衬重,以次托主。

《鲜花》首先介绍了环境的跟苦,而这些文化素质都较高的年轻人们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面对起伏不定的市场效益,他们又是怎样作为的呢?

一个个悬念都在迭宕起伏的情节中,在矛盾的变化中消失了。

这样,文章的感染力也就得到增强。

2、利用典型事例烘托,增强说服力

典型事例,最具说服力。

离开典型事例,就显苍白,也就没有通讯。

典型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特定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例。

较之普通不同的独有“个别”,是一篇作品产生的成因。

只有写好了典型,文章才有说服力。

《鲜花》在特定环境中,写了四件典型事例,并辅之以若干小事。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通过典型事例,就由衷说服了读者。

3、让人物充分活动,增强生命力

人物,是通讯的核心,没有人也同样不存在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

为此,必须调动一切因素,刻画好人物,肖像刻画、语言刻画、心理刻画、行为刻画,立体综合表现,着力把握好对主要人物的刻画,让其用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表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活人来。

《鲜花》在心理刻画方面。

其中有这样一段:

“四头牛价值13000元,牛贩要求必须由工商担保,而且要在五天内给钱。

长沙人有身份证和介绍信,身份真实,诈是不会的,只是等他们回去再寄钱来,至少也要半月。

江所长面对—边恳求的眼光,一边慷慨的配合……”他到底会怎么样?

这个中风险如何?

这诈与不诈怎样界定?

这五天期限又如何实现?

究竟应采用何种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