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x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

  爱岗敬业是从教者的职责,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技能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

从教中,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现就将自己的进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半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

  3、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本年度外出听课4节,在校内听课70节。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

  1、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

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

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思想常抓不懈,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素质,不断更新观念,发扬创新精神,使教学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

  今天提前给孩子们上了李商隐先生的《马嵬》,为什么说提前呢?

因为珠海市新教师培训需要上交老师的讲课视频,我本来上学期在新教师汇报课上已经录过视频了,可是昨晚接到“噩耗”,说上次给我录的视频没声音,要重录,于是从昨天下午第八节和整个晚自习都用来准备今天的视频录制内容。

  当然,首先是选讲课内容,纵观还没有讲到的课文,只有《李商隐诗二首》中的诗歌可以一节课讲完一节,但是《锦瑟》主旨历来都有争论,况且意境很难捉摸,用来做录制可能在课堂上会出现问题,于是只剩下《马嵬》了。

《马嵬》其实还是挺适合的,因为“马嵬之变”这个故事讲得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而且学生应该比较熟悉、比较好奇此段故事,所以,我想《马嵬》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此诗的主题比较明确,但也可以作其他方面的探索。

基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懂这首诗,我选择课它。

  经过参看《唐诗鉴赏词典》中霍松林老先生(他可是我们陕西师范大学宝贝级的教授了,在全国古典文学这一块可以说名声在外了)对《马嵬》一诗的鉴赏及其他名家对这首诗的鉴赏,我设计了对本诗歌的讲解思路,制作了自认为还是比较精美的课件,于是就准备登台了。

课程开始的时候,气氛比较闷一些,远没有平时课堂的活跃,主要出现背诵此诗的时候,过了有近30多秒没人敢试一试,最后终于有学生能够背诵全诗了,气氛应该是在这里开始好转的吧?

随着课程的进展,诗歌的故事内容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们也越踊跃了。

当说到玄宗诗歌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其中不乏学生大喊“玄宗是个大色狼”,我一听无语了,虽然玄宗因为贵妃而误国,可是玄宗后半生最爱的或者说唯一爱的也只有贵妃吧,只有花心的人才能称之为色狼吧?

玄宗可不花心,反而很痴情。

课文中还有很多模仿情节,这些情节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上课看到学生表情激动才临时想出来得,比如,假如诗人和玄宗见面了,用指责的语气模仿一下诗人对唐玄宗的说的话,另外,想想一下假如当时玄宗没有赐死贵妃的话,结局又会怎么样呢?

用这些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歌的内涵。

课堂进行的还算如人意,可是存在的问题不少:

  1、板书没有设计好,在汇报课上课前也是板书经过师傅的指导,才改好的,这次板书过少原因在于,平时讲课板书的内容少,多半在课件上,自己没有再往黑板上写了,以后要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板书了,这还是在于平时注重细节。

  2、上课讲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思考时间不多,上课时讲到了兴头,就一不小心自己代劳了,这在以后要注意,我不是在演讲,而是给学生讲解课文,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些许收获。

  至于优点嘛,“课堂灵活一些了”,这是师傅的评价!

师傅一语中的,语文嘛,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3

  高中语文组

  自己从教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精力经验最好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的毛病,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经验轻研究。

  我总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较好了,对课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总想以不变应万变,轻视了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读,到底学生整体如何,个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举一反三甚至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这些意识我都有点忽视了。

我觉得我个人应该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重新学习,相互学习,加强创新意识,更加的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第二,拖懒推影响工作热情。

  人啊,自觉不自觉中总会出现一些拖懒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镜,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会更加严重。

我就是这样,由于俗务过多,自己的想法过多,对工作出现了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点摆老资格,耍脾气。

  第三,门前雪影响大局意识

  我们学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师都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组的合力,科研思想,“传帮带”的意识不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我也是一样!

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别人怎样,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糊涂至极。

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识和远见的思想,仿佛自己进入了老龄之年。

  第四,新教改要有新创新

  我们这一届是广西第三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届,前面已经有了两届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这一届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既要向先驱者们学习,认真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态,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

总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懒懒而独好兮,我如浮萍以终生。

  以此自勉!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4

  众所周知:

语文教育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冲击,再有“语文费时又费力,学也无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约,后有“不懂英语与计算机是现代文盲”的观念打击。

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

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

“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

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由此,我常在想:

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

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

症结究竟在哪里?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

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

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

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

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

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

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

“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

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

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

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高再明老师曾向我推荐过一篇__《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

在__中,周国平先生说:

“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

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

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

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

好多年啦!

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

再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实事求是的说:

老师有点空就讲、学生有点空就练,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坚守的确实不牢、不死。

当前,山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极力倡导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能力还给学生。

我觉得实施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特别有利:

以前,学生“两眼一睁,就开始竞争”,丝毫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自然而然阅读的时间也会多起来。

“既然留得阅读在,学生就莫怕作文难啦!

”。

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

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

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

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

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

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打开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

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

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

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

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5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

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

有一定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内容和写作训练方法。

  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

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

  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

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

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6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

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

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

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

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__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

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

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

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

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

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

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

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

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

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

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

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

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

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

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

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

没有储备,怎能应战?

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

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