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95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docx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XXXX年考试保证质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考试参考

一、单选题

1.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指

【】

A.经济建设

B.人民作家作主

C.党的领导

D.依法治国

2.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是指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

B.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

C.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

D.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经历的基本阶段为

【】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4.下列不属于社会结构中垂直方向的等级参数的是

【】

A.收入

B.财富

C.职业

D.权力

5.我国社会管理的一个显着特征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C.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D.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6.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要

【】

A.发动群众

B.关注民生

C.加强制度建设

D.借助道德力量

7.在社会结构的诸多构成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的是

【】

A.阶层结构

B.城乡结构

C.收入分配结构

D.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

8.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关键要

【】

A.发动群众

B.关注民生

C.加强制度建设

D.借助道德力量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

【】

A.舆论引导

B.科技支撑

C.道德力量

D.统筹兼顾

10.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的是

【】

A.政策

B.道德

C.科技

D.法制

二、多选题

1.社会结构中水平方向的类别参数主要包括

【】

A.性别

B.宗教

C.种族

D.职业

E.教育

2.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

B.促成公平公正的社会利益关系

C.化解社会矛盾冲突

D.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构建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

3.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

【】

A.健全法治体系

B.完善政策体系

C.借助道德力量

D.发挥政治优势

E.依靠科技支撑

4.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的是

【】

A.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B.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C.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D.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E.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

5.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

【】

A.坚持党的领导

B.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

D.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E.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6.在“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

【】

A.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B.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C.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

D.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

E.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7.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的领域主要包括

【】

A.扶贫

B.权利保护

C.基本教育

D.卫生

E.人道主义援助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科技支撑

9.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B.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C.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D.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E.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

A.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

B.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C.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

D.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E.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三、判断题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的30年中,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基本细胞是“单位”。

【V】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社会体制改革正式提上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

【X】

3.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利益分化较小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简单阶层结构,已经转化成利益分化较大的、由许多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复杂阶层结构。

【V】

4.新形势下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

【V】

5.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V】

6.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才开始进行社会管理的探索和尝试。

【X】

7.收入分配结构是决定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核心机制。

【X】

8.改革开放以来,衡量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的基尼系数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分配不公现象引起群众不满。

【X】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V】

10.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关键要加强制度建设。

【X】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A2.C3.B4.C5.A6.C7.A8.A9.D10.B

二、多选题答案

1.ABCD2.ABCDE3.ABCDE4.ABCDE5.ABCDE

6.ABCDE7.ABCDE8.ABCD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答案

1.√2.×3.√4.√5.√6.×7.×8.×9.√10.×

第二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一、单选题

1.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关键是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2.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时间是在

【】

A.1958年

B.1964年

C.1976年

D.1978年

3.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是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二、多选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E.科技支撑

2.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

A.许多地方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B.社会管理主体不够多元

C.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理灵活

D.社会管理法规不健全

E.社会管理的硬管理不足

3.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不够的主要表现是

【】

A.缺乏有效的参与平台

B.公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

C.公民意识有待增强

D.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E.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手段单一

4.下列做法属于新形势下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着力点的是

【】

A.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B.制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

C.争取早日完全破除城乡分治格局

D.大力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

E.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5.下列属于30多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是

【】

A.摒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

B.政府职能不断清晰

C.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D.新型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E.从过去所管的“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完全退出

6.下列可以为民众反映诉求的是

【】

A.人大代表

B.政协委员

C.新闻媒体

D.社会组织

E.信访部门

三、判断题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对社会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X】

2.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

【V】

3.基层是社会协同管理的基础。

【V】

4.继续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是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管理格局的先导。

【X】

5.政府职能回归成为当前主流趋势,“有限政府”的理念被普遍接受。

【V】

6.矛盾调处是利益表达的前提和保障。

【X】

7.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获得信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V】

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中,尊重、被尊重比个人的归属更为基本。

【X】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B2.A3.D

二、多选题答案

1.ABCD2.ABCD3.ABCDE4.ABCDE5.ABCD6.ABCDE

三、判断题答案

1.×2.√3.√4.×5.√6.×7.√8.×

第三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一、单选题

1.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是指

【】

A.利益引导机制

B.利益约束机制

C.利益调处机制

D.利益补偿机制

2.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是指

【】

A.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C.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3.建设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指

【】

A.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B.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C.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基点是指

【】

A.科学把握工作主动权

B.着力创新工作思路

C.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D.着力建立反映民意表达与矛盾化解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多选题

1.矛盾调处过程中督办的原则主要包括

【】

A.实事求是

B.注重时效

C.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

D.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

E.党政督办与业务部门督办相结合

2.矛盾调处过程中有效的督办方式主要包括

【】

A.电话督办

B.书面督办

C.会议督办

D.调研督办

E.联合督办

3.科学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主要包括

【】

A.利益协调机制

B.诉求表达机制

C.矛盾调处机制

D.权益保障机制

E.舆论监督机制

4.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

【】

A.就业权保障机制

B.健康权保障机制

C.受教育权保障机制

D.受救助权保障机制

E.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保障机制

5.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需要我们做到

【】

A.建立健全超前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B.建立健全矛盾发生时的合力化解机制

C.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矛盾的利益协调机制

D.建立健全矛盾调处中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E.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6.下列属于“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是

【】

A.健全社会规范体系

B.完善政府决策机制

C.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D.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E.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

7.下列属于当前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突出问题的是

【】

A.征地拆迁

B.住房保障

C.食品药品安全

D.环境保护

E.安全生产

8.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不断开拓专项治理的新途径

B.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的新举措

C.以民间评议为载体,不断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

D.以源头防治为着眼点,不断完善预防不正之风的新机制

E.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不断取得纠风工作的新成效

9.利益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多元化利益观念引导

B.利益获取行为的规范约束

C.与时俱进的利益调节

D.适度的利益补偿

E.一元化的利益格局

10.切实提高党和政府维护和发展群众权益的能力的主要做法包括

【】

A.强化分析预测能力

B.强化制度约束功能

C.强化反腐倡廉能力

D.强化能力提升功能

E.强化权力寻租能力

三、判断题

1.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V】

2.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是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

【X】

3.群众权益本质上是利益问题。

【V】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无差别的社会。

【X】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B2.C3.B4.A

二、多选题答案

1.ABCDE2.ABCDE3.ABCD4.ABCDE5.ABCDE

6.ABCDE7.ABCDE8.ABCDE9.ABCD10.ABCD

三、判断题答案

1.√2.×3.√4.×

第四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

一、单选题

1.首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发布的时间是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2.西安、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等中西部中心城市,位列未来我国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3.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

【】

A.八千万左右

B.一亿左右

C.一亿五千万左右

D.两亿左右

4.下列哪个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被称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

【】

A.北京市

B.重庆市

C.深圳市

D.长沙市

5.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指

【】

A.社会医疗体系和就业体系

B.社会养老体系和服务体系

C.社会救济体系和就业体系

D.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6.为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码

B.以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基础

C.全员人口库和流动人口库分离

D.制定源头信息采集规范

7.为保证全员信息采集的准确和全面,实行推进的方式是

【】

A.重点式

B.垂直式

C.地毯式

D.跳跃式

8.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户籍制度改革,关键是坚持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全面协调

D.可持续发展

9.我国率先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领域是

【】

A.就业

B.教育

C.住房

D.计划生育

10.在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规定残疾儿童可以免费实施抢救性康复的年龄界定在

【】

A.5岁以下

B.6岁以下

C.8岁以下

D.10岁以下

二、多选题

1.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主要体现在

【】

A.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B.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有所提高

C.大多数人未婚

D.成长及心理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E.工作耐受力强

2.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工资水平低,而城市房价居高不下

B.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落后

C.子女教育难以满足

D.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E.感情相对孤独

3.人口信息数据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信息量大

B.阶段性展开

C.业务变化多

D.系统应用类型繁多

E.维护压力大

4.人口基础信息库的作用主要包括

【】

A.有利于整合资源

B.有利于科学决策

C.有利于服务民生

D.有利于改进考评

E.有利于反腐倡廉

5.首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指出人口流动将呈现的基本态势是

【】

A.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处于“孤岛”状态

B.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增速放缓

C.经济危机促进人口重新分布

D.未来我国流动人口将呈现三层格局

E.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6.下列省份实行了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的是

【】

A.广东省

B.浙江省

C.福建省

D.湖南省

E.江苏省

7.新生代农民工具有的群体性特征主要包括

【】

A.时代性

B.发展性

C.双重性

D.边缘性

E.稳定性

8.下列属于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的是

【】

A.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B.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C.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

D.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

E.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9.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

A.体系不完备

B.覆盖面较窄

C.城乡区域差别较大

D.投入不足

E.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匮乏

10.促进归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要重点解决好归正人员的

【】

A.隐私权问题

B.生存问题

C.受教育问题

D.就业问题

E.社会保障问题

三、判断题

1.人口信息是社会最基本的信息。

【V】

2.“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进城务工的“70后”和“80后”的农村劳动力。

【X】

3.未来我国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

【V】

4.未来我国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仍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

【X】

5.目前户籍管理的主要功能仅仅限于人口统计。

【X】

6.为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须努力做到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码。

【V】

7.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刚刚达到了一亿。

【X】

8.赚钱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唯一目的,他们开始谋求个人的发展。

【V】

9.在法律领域中特殊人群主要指:

外来人员、涉毒人员、归正人员和被关爱对象。

【V】

10.归正人员,仍不可以回归社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也不能享有公民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X】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C2.C3.B4.B5.D

6.C7.C8.A9.D10.B

二、多选题答案

1.ABCD2.ABCDE3.ABCDE4.ABCD5.BCDE

6.ABCDE7.ABCD8.ABCDE9.ABCDE10.ABCDE

三、判断题答案

1.√2.×3.√4.×5.×

6.√7.×8.√9.√10.×

第五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单选题

1.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指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2.城市社区建设的总抓手是指

【】

A.社区党建

B.城市管理

C.政府公共服务

D.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3.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是指

【】

A.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B.创新体制机制

C.社区党组织

D.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

二、多选题

1.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经验主要包括

【】

A.基层社会管理基础建设的可贵探索

B.发扬我党的政治优势,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

C.将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D.加强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

E.加强社会秩序管理制度创新,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

2.强化城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的主要做法是

【】

A.宣教为先,倡导共同价值

B.服务为本,满足共同需求

C.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D.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创新,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E.党建为魂,打造共同核心

3.社区的显着特征主要包括

【】

A.共同的利益需求

B.共同的价值认同

C.共同的秩序规范

D.共同的组织结构

E.共同的地域空间

4.社区设置形式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包括

【】

A.地域相近

B.规模适度

C.群众自愿

D.便于管理服务

E.优化资源配置

5.目前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包括

【】

A.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B.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扩展

C.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D.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

E.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式

6.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

A.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

B.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

C.社区服务人才短缺

D.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

E.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单一

7.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做法主要包括

【】

A.找准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牢牢把握住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

C.坚持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针

D.发挥好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

E.坚固社区建设的基础保证

8.下列属于社区建设基本目标和方向的是

【】

A.管理有序

B.服务完善

C.文明祥和

D.权力集中

E.层级节制

三、判断题

1.加强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

【V】

2.社会管理仅仅是一个管理控制的问题。

【X】

3.社区是城市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衔接点和接合部。

【V】

4.社会学范畴的社区是同质人口形成的守望相助、出入为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V】

5.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X】

6.村规模较大但自然村分散、人口较多的村,将按照“几村一社区”的要求,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X】

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B2.A3.B

二、多选题答案

1.ABCDE2.ABCDE3.ABC4.ABCDE5.ABCDE

6.ABCDE7.ABCDE8.ABC

三、判断题答案

1.√2.×3.√4.√5.×

6.×

第六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安全监管模式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分级抓

B.分时做

C.分层管

D.分类查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成为关系群众健康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的是

【】

A.安全生产

B.社会治安

C.保健品安全

D.食品药品安全

3.预防与控制社区犯罪的基础是指

【】

A.充分发挥社区自身的功能作用,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B.大力挖掘社区潜在资源,构建严密、有效的社区防范体系

C.开展社区矫正活动,促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