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104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科微型课题申报表.doc

附件:

表1:

编号:

北流市实验中学微型课题申报表

一、基本情况:

课题

名称

基于教学目标的数学有效作业的探究

学科

数学

申报时间

2012.11

结题时间

2013.2

负责人

骆建

参与成员

二、研究设计:

(一)改变当前教育现状的需要。

学生的数学作业存在着繁,虚,低的弊端。

所设计的作业脱离实际,这些大量的机械性的重复练习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感到死板乏味,使人觉得学好了在实际生活中也没多大用处。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单一机械式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

(二)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数学教师,他们热爱教育,忠于职守,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设计的书面作业多,实践操作作业少;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作业量大,效率低下等等问题,使学生不堪重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三)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县城和乡镇各占一定比例,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智力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

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差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

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

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另外,新课程标准对数学作业的功能进行了拓展,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共分为课题论证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和课题结题阶段。

1.课题论证阶段(2012年11月)

成果形式:

调查资料、方案、计划

召集本课题组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依据以及保证措施,进行研究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统筹安排。

(负责人:

骆建)

①建立组织,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

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成果形式:

个案、报告、论文、过程性资料

第一阶段:

(2012年11月—2013年3月)中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调查和论证阶段

①召开培训会,对参加课题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学习。

(负责人:

骆建)

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个别谈话等各种方式,进行分析归纳、研究评价。

设计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调查了解目前初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现状,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以便制订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中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现状及成因。

(负责人:

③分析各种数据,汇集各种原始实验材料。

(负责人:

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2月)提高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探究(负责人:

骆建)

①“高中数学作业有效的标准”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研究出可行的作业有效标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负责人:

②“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研讨探究,如何精选作业,精选作业的方法与策略,与全校数学教师一起实施、验证、总结。

③“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并进行个案研究,对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探索出促进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负责任:

④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后期调查,前后对比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负责人:

⑤“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初、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撰写调查报告。

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通过班级实验,一齐研究讨论,探索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2月)(负责人:

骆建)

成果形式:

作业集、论文集、报告

①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②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③迎接验收课题结题。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行动研究法:

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归纳,边总结,不断进行验证、修正,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积累丰富的“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经验,最终探索出一套多元化的“有效作业”设计体系。

3、个案研究法:

教师在班里选择典型个体,进行跟踪考察、记录、分析和研究,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点带面地形成共性策略。

4、实验法:

选择不同的班级或小群体,通过多学科、多层面的实验剖析,综合其特点,运用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探索学科、年级的最佳策略。

5、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几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主要参考文献有: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何捷《作业的革命》《江西教育》2005年11月;王济《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2005年4月;姚秋平《作业训练中减负增效的初探》《化学教学》2008年3月等等。

另外,我们还将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采用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研讨,使本实验的数据具体,可信。

(三)技术路线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情况;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个案研究;促进学生有效作业的方法。

研究过程分阶段进行动态交流,把理论学习与阶段研究的核心问题相结合,及时沟通,探究研究中的热点、重点、难点,不断审视研究中的案例并及时调控。

按照发现问题——学习理论——实验研究——总结反思——再实验——反思形成理论的思路。

(四)研究对象

以现行课改实验教材为内容,以班级学生为对象。

(一)转变教师、学生的作业观念,切实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二)设计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数学学科成绩的“有效”作业模式。

(三)提高教师设计作业,使用作业的能力及研究能力。

(四)能合理恰当地布置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的完成作业为学生自觉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五)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