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280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docx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注意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

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准备幻灯片学生预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

“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

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欧洲古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实践。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了解这些重要的原则在近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普及。

而这些近代政治原则的确立和普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开端始于英国,源于一场革命的发生、一部法案的颁布和一种制度的确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

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中,议会是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其两大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民主共和制,一是君主立宪制,他们是当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而英国便是君主立宪制的典型代表。

君主立宪制:

用议会控制下的法律限制王权,又称为有限君主制!

它又两层含义,第一层,它仍然是以世袭的君主做为国王,另一个方面,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和宪法的制约。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议会权利的确立(《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影响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过渡:

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我们先要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事实,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背景。

我们先了解革命的背景,大家先阅读教材第一、二段,然后从经济、政治三方面来归纳背景。

等一下我请个同学来归纳!

1、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第一点在经济上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基础),出现了两个新兴的阶级,就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基础)。

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个阶级。

特别是新贵族实质保留了贵族头衔但是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一群人。

第二点就是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的厉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根本原因)。

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上记号!

第三点背景就是英国早期议会的形成,为革命提供了一个可能(革命可能)!

因为在以后,议会成了反对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关于英国早期议会,同学们可以看到书本36页的历史纵横。

上面有简单的介绍。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商讨国家大事。

这可以说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之后英国议会逐渐演化为上下两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因此被称为贵族院;而下议院有乡绅和平民组成,因此被称为平民院。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了议会特别是下议院,而这时候国王还是厉行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

于是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加深!

而1638年爆发的苏格兰人民起义,则使二者的矛盾加剧,最终引发了这场革命。

(2)、苏格兰起义是这场革命的一个导火索!

(板书)

其实苏格兰起义并不可能直接触动英国的封建统治,但是却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国王要镇压起义,就要增加军费于是要增加税收!

但是在英国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教材36页历史纵横中最后一句话: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

所以国王不得不在1640年召开议会!

但是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双方相持不下,矛盾激化,引发了革命!

(3)、经过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我们就简单的回顾一下。

首先是1640年革命的爆发(板书),到了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了初步胜利,因为这一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且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板书)。

这就使得革命发展到了高峰!

但是共和国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到1660年使得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板书),所以这第三阶段就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复辟之后,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继续厉行专制,企图恢复昔日的王权。

这当然引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不满,于是代表这两个阶级利益的英国议会就在1688年发动了一场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次政变,英国议会不损一兵一卒,不流一血一汗,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政变,故此,被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过渡:

光荣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议会的权力日益增大,国王的权力日益受到限制,但是议会想要以法律的形式把这一成果巩固下来,于是有了1869年的《权利法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议会权利的确立

师: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制定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王权。

其中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

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这部法案的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师:

这条内容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除法律。

请大家注意:

在原文中,使用了“僭越”一词。

有人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吗?

生:

师:

“僭越”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物品。

例如,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季孙氏在祭祖时竟用了周天子的礼仪──八佾之舞,极其重视“礼”的孔子怒不可遏,说:

“八佾之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为按照周礼,大夫祭祖只能用四佾之舞。

冒用周天子的八佾之舞,在孔子看来就是“僭越”。

可见,僭越一词,有以下犯上之意。

请同学们注意:

这个词在《权利法案》中被用来形容什么行为?

生:

国王不经议会同意废除法律就是僭越。

师:

可见,法权是高于王权的。

在本课学习之初,我们就明确了近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政治原则,还记得吗?

生:

法治取代人治。

师:

正确。

王权是封建特权的最高级表现,而现在王权都要受到法权的制约,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一位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这样说过“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英国王室的没落和议会权力的强大。

)可见,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已经开始向近代国家过渡了。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这两条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生:

军事权和财政税收权。

师:

正确。

在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们就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而且在议会斗争失败后,查理一世利用手中的兵权悍然挑起内战。

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权利法案》做了以上规定。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这两条规定的用意何在?

生:

师:

在英国革命中,曾经发生国王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搜捕议员的情况。

为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根据这两条规定,议员在议会中有活动的自由,国王不得干涉。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这条规定又是为了什么?

生:

师:

国王不能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就是说,要处于议会的监督和限制之下。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用意(作用)何在?

生:

师:

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而所谓“君权神授”的原则被否定。

这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专制君主制的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过渡我们中国有句俗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即使同为资产阶级,他们内部也也有不同集团的利益之争,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与纷争呢?

他们最终选择了和平方式,不断进行议会改革,这些改革,有效地避免了暴力冲突,不断的完善着君主立宪制。

时至今日,依然为后世人所称道,下面,就让我列举一二吧!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史渊源:

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会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在一个小房子里开会,这种会议称为内阁会议,这种内阁会议可以说是责任制内阁的雏形,不过到18世纪,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

后来到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中许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并且也不否决内阁的决议。

但是这时候国王不参加会议,并不表示他对国事不闻不问,所以内阁的重要的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

于是主持会议的内阁大臣的位置日益突出,渐渐就成了我们熟悉的首相!

而教材中的那幅图上的就是:

英国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首相沃尔波尔。

从1721开始,沃尔波尔就主持内阁会议,但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问政务,沃尔波尔实际上控制了议会和内阁,而他在1734年正式出任首相!

英国责任制内阁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了!

大家记住沃尔波尔这个人,同时要注意沃尔波尔的身份是下院多数党领袖,在以后的英国政治中,下院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也成为传统!

这一传统沿用至今。

(2)内阁的组成:

内阁由首相以及内阁成员组成!

关于首相、内阁、议会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关系图就清楚了!

首先,看一下议会和首相的关系,首相是由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的,这也是前面说的那个传统!

而名义上首相还是要经过国王任命的,所以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却是对议会负责的!

而首相产生之后,他就有权提名各部大臣,组阁之后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的,所以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而议会可以监督内阁。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

当然首相也能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总结

特点:

①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

②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③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影响:

①资产阶级的议会政党制发展起来

②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首相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他既可以组阁,掌握行政大权;同时他又是多数党领袖,掌握着立法权!

所以,在英国首相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教师现实追踪:

2007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在6月27日辞职,舆论公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其执政10年的最大“败笔”2003年的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选择了追随布什出兵伊拉克。

教师设问1:

布莱尔辞职其内阁成员是否随其一起辞职,为什么?

         (一起辞职。

因为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教师设问2: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撤兵?

为什么?

         (不会。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教师设问3:

如果2003年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B、1832年议会改革

其二,还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1832年的选举改革,因为刚刚完成的那场众所皆知的工业革命,在资产阶级的队伍里,凸现了一匹黑马,他,就是工业资产阶级,还是那句话,钱有了,权也该给我了,这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真正突围而出!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

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四、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影响

教师向学生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一个从萌芽到巩固的过程,然后由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概括:

①13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的萌芽;②1688年“光荣革命”事实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④1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不断增强,是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时期;

19世纪中期以来逐渐保守、定型。

1、特点:

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指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内容,特别是《权利法案》的内容归纳,然后补充整理:

A.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产物;

B.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

C.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2、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第一点,使英国从封建制度走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点,使英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第三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就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四点,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引领世界潮流,西方国家仿效。

(为各国提供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发展的一种模式)

实践与探究

上网查一查,当今世界各国除英国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西班牙、荷兰、瑞典、丹麦、比利时、卢森堡、泰国、柬埔寨等。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并且深入了解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议会权利得到确立,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体现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近代民主发展的历程,即大体上经历了“争取民主——确立民主——完善民主”(“争取民主”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历史事件,“确立民主”主要是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实行,“完善民主”主要指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和日趋发展。

这三个阶段,英国一步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这就是英国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艰辛历程,我们要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巩固练习】

1、英国的“光荣革命”是由哪一矛盾直接激化而爆发的

A、阶级矛盾B、宗教矛盾C、民族矛盾D、国际矛盾

2、“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权

C、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且发生质变

D、革命只改形式未变本质

3、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为一体的混合物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④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

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

A、阻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B、限制国王的权力

C、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D、废除君主制

5、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

A、国王B、首相C、上院D、下院

6、穷人的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西方法治主义的奠基人洛克(1632-1704)有一句经典名言:

穷人的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意思是说,风可以吹进穷人的房子,雨也可以打进这间房子,房子甚至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不能随意踏进这间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踏进这间门槛早已磨损的破房子。

  探究思考: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大家自由讨论一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知识点考核: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限制国王权力,约束国王行为,它以法律形式把革命成果巩固下来,议会权力开始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案例解析:

这句话诠释了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中也可以对抗国王的权威。

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公共舆论,都对私有财产怀有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极端的仇视心态。

“抄家”就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一大恶俗。

【板书设计】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君主立宪制:

用法律限制王权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背景: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根本原因、革命可能(早期议会,形成:

13世纪,发展:

14世纪,分上院和下院(限制王权)

革命过程:

1640开始——1649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光荣革命(结果:

颁布《权利法案》)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权利的确立

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历史渊源

组成

特点:

①责任内阁为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

②责任内阁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③首相是国家权力核心

B、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原因:

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结果:

加强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国王“统而不治”;

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

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树立了一种模式,即君主立宪制度。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