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31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学笔记.docx

广播电视学笔记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

•发展与现状

•青铜纵目人面具

•(古蜀佚名)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诞生

•一、广播的诞生

•广播是在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有线电声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发明的基础上发明和产生的

•1、有线广播

•2、无线广播

•1、有线广播

•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有线电话机

•1880年,俄国奥霍罗维奇研制成功导线传输的播音设备

•`

•1890年夏,美国萨拉托加大联盟旅馆,800人通过电话欣赏在梅蒂逊广场花园举行的音乐会

•1893年,匈牙利西奥多普斯卡在布达佩斯把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电话报纸”。

有线广播诞生

•2、无线广播(无线电广播)

(1)无线电波的发现

•1819年,丹麦基尔大学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博士发现电与磁的“缘份”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电磁感应定律

•1873年,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电磁论》“无线电之父“

•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赫兹波”

(2)无线电通讯的实现

•1895年,俄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和意大利发明家卡格列模.马可尼同时分别发明无线电收发报机

•`

•(3)无线电波负载声波的成功

•1906年,美国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广播,

•美国“无线电之父”李德福雷斯特“三极真空管”

•1916年,戴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收音机)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性电台,首次广播新闻

•1920年,11月2日,美国KDKAD电台正式开始播音,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

•矿石收音机

•二、电视的诞生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化学元素硒

•1865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硒元素有光电作用特性,1973年,正式发表硒元素“光电效应”报告

•/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柯发明机械式无线电图像扫描盘(“尼普柯圆盘”)

•1906年,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特里埃本设计出放大的电子管

•1907年,俄国教授罗津格获得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子接收机的特许权。

1911年,成功利用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显示了一幅静止的电视图像

•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华伊金获得光电摄像的专利权

•1925年10月2日,“电视之父”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圆盘成功完成播送和接收电视画面。

1926年在伦敦公开表演。

制造出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表明电视真正诞生

•电视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尼普柯圆盘

•2、机械电视

•3、电子电视

•4、遥控电视

•—

•5、数字电视

电视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尼普柯圆盘

2、机械电视

3、电子电视

4、遥控电视

5、数字电视

电视事业

1928年

三、当代广播电视概况

'

第二节我国广播电视的诞生

一、我国早期广播发展简史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电视业的产生

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验播出,次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播出;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

中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

电视工业的发展与电视机的普及

广播电视台(站)的建立

卫星电视的建立与发展

教育电视事业的发展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建立与发展

有线电视广播(CableTV)

提高节目质量,增大节目容量,增设专业频道

付费电视

卫星电视广播

极大地扩展了电视节目的覆盖面

^

高清晰度电视(HDTV)

显著地提高电视图像质量

交互电视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图声处理、贮存与传输

……

摄像机

(镜头、摄像机本身、取景器、底座设备)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况

一、什么是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广播

按照传播信号分:

电台广播和电视广播

按照传输方式分:

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

按照覆盖范围分:

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按照技术标准分:

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征

1、对象广泛

2、时效性强

3、丰富直观

4、接受随意

5、顺序接收

~

6、转瞬即逝

三、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1、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2、彩色电视的制式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与分配

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广播分为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

电视频道分为甚高频和超高频

彩色电视的制式:

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NTSC、PAL、SECAM。

{

电视制式

NTSC制(美国)

(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

PAL制(德国)

(PhaseAlternationLion)

SECAM制(法国)

(Séquenntialcouleuràmémoire)

NTSC制(美国全国电视委员会的英文缩写)

(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

`

1953年启用于美国

优点:

电视机成本低、兼容性能好。

缺点:

彩色不稳定。

PAL制(“逐行倒相”的英文缩写)

(PhaseAlternationLion)

1962年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研制成功并使用

优点:

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好。

缺点:

彩色不稳定。

SECAM制(“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的法文缩写)

(Séquenntialcouleuràmémoire)

|

1966年以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研制成功

优点:

电视机较NTSC制的效果好,但不及PAL制。

缺点:

成本较高,兼容性能差。

世界各国使用的彩色电视制式

三种制式的产生,是20世纪60年代美、德、法三国在技术上激烈竞争的结果,三种制式并存,给节目交流带来一定困难。

三种制式都不能适应卫星和电缆所提供的新的传播方式而将被淘汰。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收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流动。

数字电视可以通过卫星、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系统、宽带这四种方式接入

数字电视的制式

数字电视制式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

目前主要存在3种比较成熟的制式: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

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制式。

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制式。

中国数字电视制式

自主研制的DMB-TH标准:

中国在2006年8月18日确定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名称则为DMB-TH,为清华同方推进的DMB-T与上海交大的ADTB-T融合方案。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2007年8月1日强制实施

2015年全面停播模拟电视

各国关闭模拟电视时间表:

美国2009年;英国2010年;日本2011年。

我国2015年全面停播模拟电视。

第四节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一、国家拥有和经营型

二、公共机构经营型

三、私有商营型

国家拥有和经营型(政府经营型)

这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特点是:

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拥有。

国家经营广播电视事业,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具体而言,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等筹措经费。

公共机构经营型(公共事业型)

这一类广播电视媒介的特点是:

`

广播电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

公营电视台的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执照费或电视收看费,各种民间、私人和企业捐助,及其部分财政拨款。

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不播放商业广告,有一些允许少量的商业广告或是赞助商的企业形象,但明确规定赞助不得影响节目内容。

私有商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

这类广播电视媒体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

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

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

第五节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

@

2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

3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

4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第五节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

二、广播电视的一般功能

1、传播新闻、提供信息

2、进行宣传、舆论监督

3、传授知识、提供服务

4、提供娱乐、愉悦身心

三、电视传播与“地球村”:

1、“地球村”的概念最早由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2、电视传播的负面功能:

A电视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导致了社会麻醉

C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量,但同时也混沌了社会风气

D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又可能导致文化沉沦。

E电视虽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有关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相关案例

1、、“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的强大威力

2、客厅里的民主—电视和当代政治

~

3、“电视的一代”—电视与青少年社会化

第二章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

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

*

一、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信息与时效

1、广播电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1)、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2)、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

信息的定义:

根据所指范围不同,可以分成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三大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一般)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信息最基本的特点:

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信息的一般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

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相对性。

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当代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事前有预测报道,事发时有动态报道和追踪报道,事后有反馈总结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

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

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

4)加强全方位报道。

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的"全息"报道。

2、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

(1)广播电视传播时效性强。

(2)传播覆盖面广。

(3)受众层次分布丰富、面广。

(4)传播接受方便。

(5)传播的“搭车”效果好。

(6)传播的容量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念

三、大信息量和快节奏——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

1、新闻直播

2、滚动播出

3、“大新闻”架构

4、增强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

1、新闻直播

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2、滚动播出

是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3、“大新闻”架构

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

(1)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

(2)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

(3)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4、增强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

四、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与时效观念

1、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要坚持质与量的统一

2、要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

3、要把高时效建立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

第二节现代社会的分群化

及广播电视“窄播化”趋势

一、自主化、分群化社会的形成

二、广播电视应积极满足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的受众需要

1、广播电视要提高满足受众需要的自觉性

2、满足受众的主要需求内容

3、正确把握受众需要的个性、共性特征

三、系列台与专业频道——广播电视的“窄播化”趋势

1、系列广播电台(频率)

2、专业电视频道

第三节广播电视传播功能的拓展——服务与娱乐

一、广播电视的主功能与多功能

{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

四、积极拓展广播电视多功能,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的

栏目化、板块化与节目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的

栏目化、板块化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新闻、文化、教育、文艺、娱乐、服务等各类型节目竞相以板块型结构来重新进行节目定位。

大板块、杂志型节目成为当今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流。

一、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定义及特点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

板块式节目结构方式的特点:

1、

2、

3、

板块式节目结构方式的特点:

1、

2、

3、

#

二、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

1、内容集约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

3、混合模式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方式

1、传统个体式节目编排

2、传统及板块混合式编排

3、亚板块式节目编排

4、大板块节目编排方式

确定节目编排方式的基本原则:

.

(1)、

(2)、

(3)、

四、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

1、

2、

3、

五、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板块化

我国广播节目三种有代表性的广播节目模式:

1、中央台模式

#

2、珠江经济台模式

3、东广模式

电视节目的杂志化、板块化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

1995年4月午间档《新闻30分》开播

1996年10点档《晚间新闻》改版

六、板块式、杂志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景展望

1、

2、

3、

4、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

所谓“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化”,是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的一种方法。

即:

“将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予以播放。

”其目的是“使节目的内容、类型系统化,时间长度规范化,节目编排条理化,有利于组织节目制作与播出安排,便于受众定期、定时收听、收看。

节目栏目化有利于培养受众的视听习惯,使节目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基本听众、观众群。

”(《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第31页)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一、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动因

@

1、

2、

二、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传播优势

1、

2、

3、

4、

三、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

我国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1958-1978)

?

2、从《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1978-1987)

3、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创办(1987-1992)

4、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的创办(1993-至今)

目前,电视栏目可以分为3种类型:

一是集纳型,类似《新闻联播》、《世界报道》,主要用于报道动态消息;二是杂志型,如《东方时空》、《走遍中国》等,由几个不同内容的小板块构成,这些小板块又称为“子栏目”;三是单一型,如《焦点访谈》、《军事天地》,或是单一主题的谈话或是独立成章的纪录片或专题片。

由此可见,栏目是节目播出的重要形式,它通常有固定的片头、名称、内容、周期和长度,有相对稳定的播音员或主持人,有相对统一的风格。

综合性栏目为板块自然过渡的需要,内部常设有“子栏目”。

有的栏目是由一个或若干节目构成的,有的栏目是由若干包容某些共性内容节目的子栏目构成的,总之,节目是播出的“基本单位”。

沿着“栏目—子栏目—节目”这样一个路线图,概念外延大小的顺序就符合逻辑了。

现在,实践已迫使广播、电视到了统一概念的时候了,进而修订辞典。

不然,概念的混乱,语义的模糊,会影响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深入。

栏目创新的几个原则

在电视竞争已经进入品牌时代的今天,有人又提出“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口号,以全面提升电视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一个电视台如果没有几个主要频道支撑,不但谈不上影响力,恐怕连生存都会成问题。

而一个频道如果没有两三个定位准确、收视率较高的品牌栏目作骨干,也会默默无闻。

品牌是媒体竞争的核心战区,谁取得品牌的控制权,谁就意味着制胜。

如何将一般栏目提升为品牌栏目,如何把品牌栏目提升为名牌栏目,是媒体经营者朝思暮想的问题。

第三节广播电视双向传播与

热线电话的介入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参与

1、受众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1)受众点播节目

(2)受众电话参与节目

(3)受众现场参与节目

[

2、受众参与节目对于传播者的要求

二、热线电话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1、采访报道类

2、公共事务谈话、讨论类节目

3、情感倾诉类节目

4、综艺、游戏类节目

5、服务类节目

三、热线直播节目的作用与意义

1、

2、

·

3、

4、

四、热线直播节目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节目定位与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和利用

一、节目定位与节目意识的形成

二、非黄金时间的开发与利用

黄金时段的形成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该时段内的节目质量

2、媒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3、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

第四章广播电视

新闻性节目的主导性

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主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新闻性节目占据主导地位,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介的主功能;二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的影响力日渐加强,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广播电视获取新闻信息。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传播

现场性与时效性的高度结合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概念

广播电视新闻定义:

广播电视新闻就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1、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

广播新闻传播的优势:

(1)突破时空限制。

(2)抗灾害能力强。

(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

广播新闻传播的弱点:

(1)线性顺序播出,接受选择性差。

(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理解。

2、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弱点与广播有不少相同处,同时还有其特有的传播特点:

(1)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

(2)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性和时效性

现场与时效的极致结合—现场同步直播

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同步直播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1、实验期(20世纪80年代)

2、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

第二节“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崛起

一、广播电视向报纸深度报道的借鉴

二、“焦点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出现

三、对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认识

1、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体裁,而是一种报道的综合方式

2、广播电视传播优势的新发展

3、报道深度体现于对事件背后的揭示和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

4、深度报道同样要以时效性和现场性取胜

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在

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一、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广播电视的主功能

二、广播电视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三个体现

1、信息传递

2、舆论导向

3、文化交流

第四节新技术发展与

广播电视新闻的主导性

一、技术进步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二、技术进步与观念革新

{

三、广播电视媒体新科技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

主要节目类型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

是其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应有特定的名称、主题和一定的时间长度。

通常广播电视节目可分为四大类:

一、新闻节目

二、娱乐节目

三、教育节目

四、广告

第二节谈话节目概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