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32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docx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

中西节日风俗比较

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就是春节。

相传:

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去了,好心的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放的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在春节之前,中国家庭都会做很多准备,清理房子,做专门的食物。

红色的卷轴被挂在墙上,中国人相信卷轴的字会为他们带来健康,长寿与幸福。

不仅如此,世界上所有中国人都非常喜欢春节里的秧歌和鞭炮。

这也是一年中人们最闲的时候,人们常利用这段时间走亲访友,并相互赠送新春的问候,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

”。

每逢中国的春节,美国许多地方的华人,尤其是华人最集中的华埠(唐人街),都会举行各种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的活动。

舞龙、舞狮、贴对联、包饺子、煮元宵、放鞭炮;华人较多的大学也举办春节联欢会,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自然地体现出来。

英美最隆重的节日是圣诞节,每当圣诞节来临,全家会相聚在一起相互说一声“MerryChristmas!

”;传说在圣诞前夜,圣诞老人会降临人间,给人们送上各种礼物。

那天也是英国孩子最开心的日子,他们常常睡觉前在床头放一只长筒袜子,第二天醒来时,袜子里便装满了各种礼物。

圣诞节时,每家都会在卧室里放一棵高大的圣诞树,并用各种灯装饰它,圣诞树上常挂满各种礼物。

在圣诞树的顶端,人们常放一颗闪亮的星星,传说是为天使指路的灯。

它不仅是虔诚的教徒们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一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

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为了这个节日,在西方许多家庭往往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和圣诞食物及礼品等。

在12月24日这天晚上,全家人一般都要相聚在一起举行圣诞晚餐。

餐宴餐桌上的食品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

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的晚餐就算不上是圣诞晚餐。

有时,圣诞晚餐还要为“主的使者”设一席之位。

圣诞晚餐之后,人们还要上礼拜堂报告佳音,并为唱诗班预备糖果点心等。

有些西方人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只烤乳猪,英美等国的人们还往往喜欢在猪的嘴里放一只苹果,据说这个习惯源于一些大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便纷纷效仿。

晚餐后的甜食一般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馅饼等,英美等国人认为,吃过这几种食物之后会大吉大利、福星高照。

中西婚礼习俗比较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

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

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

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

痰盂,又称子孙桶:

花瓶,寓意花开富贵:

鞋,寓意白头偕老:

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一般是由神父来主持,这些据说是源于北欧的古代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面纱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

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婚礼

  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

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

婚礼习俗

  头饰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婚礼习俗

  新娘礼服的颜色

  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

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

婚礼

  花束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婚礼习俗

  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婚礼习俗

  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

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

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婚礼

  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

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婚礼习俗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婚礼习俗

  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来源时尚婚庆)

中西葬礼习俗差异

葬礼礼仪算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下面说的这些礼仪应该在岚山区后村镇比较通俗流行的一种礼仪。

  

 纸幡,有丧事的人家,要用烧纸粘贴剪在木杖上,放置灵堂前面,木杖应该使用柳树(木杖上沾上烧纸是什么含义?

),门扇上贴一烧纸,代表家中有人去世(应该是男的逝世贴烧纸,女的贴白纸)。

重孝子不能自由出入家门,所有外事活动都必须停止。

(对于这些,问了很多人,他们也都不懂,欢迎懂的人指正)  

灵堂,灵堂是为逝世的人搭建的临时住宅,临时供后人或者晚辈参拜供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在城市遗体一般不在放在家中,(农村还是大多放在家中的。

)在一方桌前放

葬礼

一遗像即可,遗像前树一灵位,用白字折叠,上写某某什么什么多少岁而卒等等。

桌子必须用方桌,然后摆上四样,这四样是“鱼”“肉”“鸡蛋”“面条”,还要有水果,但是水果中不能有桃子(四样菜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桃子不能上桌?

)。

最前面是香一炉,长明灯一盏(灯要用一碟子自制,先找一碟子,里面倒上花生油,然后用棉花搓一细长灯芯,点燃,棉花灯芯要够燃烧三天),香和长明灯在点燃那时起,就不能灭,只有遗体挪出去或者把灵位带走的时候才能灭,不能用人灭,自燃自灭。

桌子前放一罐,叫聚宝盆(还有个比较粗俗的名字,叫老盆),所有烧的“钱”都放在这个罐中,在出殡的时候打碎,详细时间是在“举重”抬起棺材的瞬间摔碎。

  送盘场(音义,个人认为应该是送盘缠。

),在逝世后第二天傍晚,(也有第三天,一般不超过三天),送行时,长子抱灵位,直属男丁拿一拐杖(就是前文说的那沾烧纸的木仗)做老人走路状(一定要双手拄着拐杖,拱腰前行。

),(如逝世着为男性长辈,女性长辈或者晚辈,不知礼仪如何)其余后人跟随其后,小声祷告,喊其逝世之人前去拿钱,送至十字路口,在烧钱后,画一圈,表明以示财不外溢。

焚烧完毕,众亲属哭着走回家中。

回灵堂后,对其遗像和灵位,继续哭,这个时候,一般男子在屋内,女子在屋外。

后继续到刚才的十字路口,焚烧纸马,(男性长辈烧纸马,女性长辈烧纸牛,晚辈不知道烧什么?

)后伏地痛哭,然后按照来时顺序,再回灵堂。

 

 跪拜,在灵堂内跪拜一般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般是长孙代为谢礼,直属男性和直属女性。

)。

不知道别的地方磕几个头,有三个的还有四的,那里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棚,不是灵堂。

也可以不搭建,地方一般比较固定,每个村落都有固定的地方。

),磕头是九个,这个时候去磕头的一般是逝世者的女婿跟逝世者亲家后辈,这个时候是一作揖一叩拜,磕头四个,是四勤,而逝世者子女也随着叩拜之人作揖叩拜(一般是孙子,侄子代谢。

),然后上前三步,再一叩拜,先举香在空中转一圈,然后敬酒三杯(女性不知是否这样。

),再后退三步,一作揖四叩拜,磕头四个,是四懒。

前后一共是九个,符合三拜九叩首的说法。

在别人前去叩拜的时候,儿子跟孙子在旁边回礼,女儿一般在桌子旁边痛哭。

四勤的含义为一作揖一叩拜,四懒为一作揖四叩拜,中间搀杂一顿隔,日照说法叫四勤四懒一顿隔。

  孝衣,孝衣分重孝和轻孝,重孝就是直属子女,儿子,女儿,孙子等,重孝为男丁一筒白大褂、白鞋,女性为白上衣带白裤子、白鞋,孙子、儿子如果未结婚,只需要缠头就可以了,如果结婚,那需要穿一筒白大褂,重孝。

轻孝就是女婿,外戚,只需要一白布缠腰即可。

 

 缠头,缠头也十分讲究,如果去世的是男丁,打结就在左边,如果是女丁,那么打结就是右边,前提是还有一个长辈在世,比如爷爷、奶奶,爷爷去世而奶奶还在世,那么打结就在左边,如果以后奶奶也去世了,那么就不需要打左边了,直接打结在额头上,正中间。

懂行的人一般一看孝衣和打结就明白去世的是谁,家中还有什么人。

  送殡,儿子女儿孙子在前,原来是抱灵位,现在一般抱照片,走在前面,后面是抬棺材的人,孝子,孝女,孝孙前行一会就转身,向棺材磕一个头,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谢葬,古时候谢葬很隆重,现在好像说法就不是很多了,一般逝世者子女或者家属在家或者在饭店摆上几桌就可以了。

举重,就是抬棺材的人,一般这些人是不要报酬的,只要在谢葬的时候一起请他们喝个酒就可以了。

 

 圆坟,在逝世着入土第三日,早上早早起来,前去圆坟,把坟重新修整一下,因为入土哪天,一般把洞口添上就可以了。

三日坟要早,所谓早三日,晚七日(为什么要早三日和晚七日呢?

)。

  圈坟,就是在长子的带领下,所有人围着坟,拿着钩担,左转三圈,由转三圈,大体含义为为逝世者圈围墙。

  送殡,谢丧,圆坟,圈坟,很多礼仪不是很懂,欢迎指正和给于参考。

希望大家指正。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西方丧礼中比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

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

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殡葬礼仪。

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

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

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

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

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

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

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

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

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

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

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

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参加葬礼的人由招待人员指定座位就坐,一般至交坐在前面席位上。

按照风俗,参加葬礼的人都穿黑色的或深色的衣服,除鲜花外,不送其它礼品。

  葬礼上人们倾向于不流露悲伤,以此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悼念,充满对逝者一生亲切的追忆。

这与中国的逝者亲属号啕大哭表达悲伤的风俗大有不同。

  参加葬礼人员避免流露过度悲痛而引起逝者亲属的伤感。

没有必要和逝者亲属谈话,碰巧距离很近,可握一下手或说一两句安慰和同情的话就够了。

目不转睛盯着逝者亲属是不礼貌的。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

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

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

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

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