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34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频考点及习题演练

科技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经济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文化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地理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历史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法律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国情社情

高频考点

习题演练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科技常识高频考点

(1)自然科学:

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

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大约出现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

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

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

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

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

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

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

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

(8)穷竭法:

是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在计算圆面积和螺线所围面积时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微积分方法的先声。

中国三国时魏人刘徽也曾用穷竭法算得圆周率.

(9)本轮-—均轮模型:

是古希腊的伊巴谷所建立的天体模型。

他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他设想恒星都在远离地球的天球之上,日月和行星则沿着各自的圆形轨道(本轮)匀速运行,而它们的本轮的圆心又在围绕地球的不同的圆形轨道(均轮)上匀速运行。

(10)四体液说:

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创立的医学观点。

他认为人体和生命的基本元素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四种体液调和即为健康状态,不调和便是生病。

这显然是元素说思想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

(11)三灵气说:

是古罗马时期著名医学家盖伦创立的医学学说.他认为人的静脉血带着从食物营养中来的“自然灵气”,与空气接触后变成带有“生命灵气"的动脉血,再流经大脑变成“动物灵气",动物灵气通过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感觉和运动。

他的学说直到16世纪才被人们抛弃。

(12)阴阳说:

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

阴阳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

所谓“阴”指的是柔弱、安静、消极等性质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

“阳”指的是刚健、活泼、积极等性质以及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任何事物内部,阴阳的矛盾无所不在。

阴阳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某阳性事物内部亦有阴阳之别,反之亦然。

阴阳的对立统一,便是万物之所以产生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

(13)五行说:

是我国商周之际出现的自然观。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古人曾认为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因此五行与元素的概念有相似之处。

世上万物的属性都可以用五行来区分,五行之间又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后人主要是以五行的观念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事物的构成。

(14)元气说:

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观点.元气是人眼所不能见的原始物质,它无所不在,不生不灭,并且永远运动和变化;元气的凝聚就成为可以感觉到的实物,元气弥散就是人们所说的空间;世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元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元气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阴阳两种属性的相互作用。

(15)熔炼法:

根据考古发现,是我国春秋时期即己掌握的一种冶铁方法。

熔炼法与块炼法相比,需要有较高的炉温,又要配用适当的炉料,技术上复杂得多,以此法炼成的铁成铁水状态沉于炉底流出,冷凝后即为生铁.应用此法炼铁,炼炉可长时间地连续生产,铁的质量也好得多。

现代普遍应用。

(16)《九章算术》:

是我国汉代成书的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史上的名著。

载有246个应用问题及其题解,涉及到算术、几何、代数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例如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17)炼丹术:

其用意是寻找使普通金属转变成贵重金属,或者是炼出使人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法,这当然不可能,古代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这种活动,它也使人们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物质和认识到许多化学变化。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

(18)《黄帝内经》:

是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术.它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了研究人体生理和疾病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19)《伤寒杂病论》:

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书。

其中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为中医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基础。

(20)15、16世纪的远洋探险三成就:

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进行了远洋探险,取得了三项成就: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达。

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些成就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修正了人们对世界已有的认识,对欧洲的繁荣和强大影响深远,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条件。

(21)文艺复兴运动:

是伴随着欧洲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展开的一场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旗帜的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在于摆脱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格、爱人和人性至上的人文主义思想。

它是对封建势力和基督教会思想统治的公开反叛,为自然科学的解放扫除了精神障碍;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重现于欧洲的古希腊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其中理性主义精髓又给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至为宝贵的学术营养。

(22)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

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的观点。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指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天球上恒星位置每年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它从根本上纠正了自古流传并为基督教会所支持的地心和地静说的错误,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23)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运动的大循环。

他指出:

血液在人体是沿着心脏—-动脉—-静脉——心脏这样的路线循环流动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心脏的脉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房、室并不直接沟通。

哈维的学说彻底推翻了盖伦的观点,同时给了教会的神学说教沉重打击,为科学的生理学奠定了基础。

(24)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

物体从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是一种匀加速运动,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经历的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其经历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即自由落体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两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应同时到达地面,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从而彻底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25)惯性运动:

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物体具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即惯性运动。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外力才能维持物体运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26)开普勒第一定律:

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轨道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

行星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它们围绕各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运行,而这些焦点又都重合在一起,那就是太阳之所在。

(27)开普勒第二定律:

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面积定律。

它指出:

在相等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28)开普勒第三定律:

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发现的行星运动三条定律之一,亦称行星运动周期定律。

它指出:

任何两颗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29)万有引力:

是牛顿揭示出来的力学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机成正比,与两物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0)运动第一定律:

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又称惯性定律。

它指出:

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将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1)运动第二定律:

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指出:

碰撞运动中作用于一物体的外力与它的运动量的变化成正比。

(32)运动第三定律:

是牛顿最终揭示出来的力学基本定律。

指出:

当物体A施力于物体B时,物体B同时也施一反作用力于物体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所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3)绝对时空观:

牛顿认为,绝对的、真实的和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地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与物质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把它们看作是在物质和物质运动之外的抽象的延续性和框架,是不正确的.直到相对论建立才被打破。

(34)微粒说:

以古希腊原子论派为代表的人们主张“微粒说”,他们认为光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微粒。

近代的笛卡儿也力主微粒说。

他认为光是由大量弹性微粒所组成,光的反射即是光的微粒依照力学的原理从弹性界面上的反弹,他对光的折射同样以力学的方式来解释。

牛顿也坚信光是一种实体。

微粒说后被波动说所战胜.

(35)波动说:

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光是宇宙中的某种媒质的运动形式。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是近代光的波动说的主要倡导者,他在《论光》中说:

光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在以太中传播的球面波,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形成子波。

主张波动说的还有胡克.通过傅科的实验,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36)偏振现象:

19世纪初,法国人马吕发现光线穿过冰洲石产生了双折射现象,但转动冰洲石到某一角度时,由双折射产生的两个像中的一个消失了。

后来英国人布儒斯特证实了这一现象。

对偏振现象正确的解释使波动说更有说服力。

(37)比热:

是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和他的学生确立的概念。

他们认为,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所含热量不同.把各种物质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同重的水升温或降温一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比较,它们都有固定的比值。

这个值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热。

(38)热质说:

是18世纪人们对热的本质的一种占主流地位的理解。

认为,热是一种可以在各种物体中自由流动的“无重的流体”,某物质含热质的多少就是包含热量的多少.温度的变化就是吸收和放出热质的表现,热质的量守恒等等.后经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3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确定的完整提法,其通常表述是:

在任何孤立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它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40)热力学第一定律:

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是1850年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的,即当一个系统的工作物质无论以任何方式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时,该系统对外作功与传递能量的总和守恒。

它其实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41)热力学第二定律:

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1850年克劳修斯首次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1854年他阐述为:

热不可能由冷体传到热体,如果不因而同时引起其他关系的变化。

(42)热力学第三定律:

是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之一。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能斯脱提出:

不可能通过有限的循环过程使物体冷到绝对零度。

这一论断不能从其他物理定律推导出来,只能看做是实验事实的总结,它在热力学领域是一条基本定律。

(43)超导现象:

是1911年开默林—昂内斯在实验中发现的。

即金属导体在一定的低温状态下,电阻会变得非常小,数值接近零,即超导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现对于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物理学家的成绩曾一直居于前列。

(44)气体分子运动论:

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认为,气体分子因相互碰撞而做无规则运动,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就是气体的热性质,如气体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决定了气体温度,气体分子对四壁的碰撞表现为气体压力。

气体分子运动论把气体分子类比为弹性小球,利用它们的运动来解释各种热现象。

(45)统计物理学:

运用经典力学来处理气体中每一个分子的运动然后加以综合,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其总体而言,分子的运动状态又具有必然性,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统计的方法把握分子运动的总体状况并加以研究。

统计物理学就是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由大量微观粒子所组成的物质系统的学科。

(46)场:

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时认为,宇宙间充满了介质,电和磁的作用是通过介质在空间里的传递而发生的,于是他把电和磁发生作用的空间称为场。

场的概念意义重大,麦克斯韦建立了完善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后人证实场是物理存在的一种形式。

(47)电磁波:

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的概念。

他说,如果空间某处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它将在周围激发出一个变化的磁场,这变化的磁场又在周围激发出一个变化的电场,这样就会连续出现电场和磁场的振动,以原先的变化电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48)燃素说:

是17、18世纪人们对燃烧现象的一种理解,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施塔尔所做的努力最大。

它认为,所有可燃的物质和金属都含燃素,燃素是火的要素,燃烧过程即燃素从可燃物或金属中逸出,同时发出光和热的过程.事实上,燃素并不存在,拉瓦锡的化学革命彻底击败了这一理论。

(49)化学反映的物质守恒定律:

是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确立的一条化学普遍定律。

他指出:

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

这一定律被公认为化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50)化学反应当量定律:

是1792年德国科学家里希特从“化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的思想出发,通过实验测定而提出的.即:

化合物都有确定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必有定量的关系。

这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51)化学定组分定律:

是1799年法国药剂师普鲁斯特提出的。

他指出:

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化合成某一化合物时,其重量之比是天然一定的,人力不能增减.

(52)倍比定律:

是爱尔兰化学家希金斯提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确立的.道尔顿指出:

当相同之元素可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若其中一元素之重量恒定,则其余一元素在各化合物中之相对重量有简单倍数之比。

(53)分子学说: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经过推理于1811年提出分子概念。

他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的分子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54)原子价:

亦称化合价.用来表示一个原子能和其他原子相结合的数目.原子价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揭示了元素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阐明了各种元素相化合时在数量上所遵循的规律,为原子量的正确测定和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55)人为分类法:

以意大利解剖学家切萨皮诺和马尔皮基为代表,认为物种是不连续的,因此可以用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选择的标准把生物区分成界限分明的类群,例如根据花的形状或子叶的数目来给植物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即人为分类法。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科技常识考点习题演练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2。

1957年10月,(   )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A.美国 B.前苏联   C.中国   D.欧共体

3.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

查德威克 C.卢瑟福D.麦克斯韦

4。

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

5.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

A。

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

6。

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

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7。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制定“863计划”B。

制定“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9.关于人类探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登月工程

B.阿姆斯特朗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C.“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的登月工程

D.美国发射的“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在月球上发现了水

10.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

A。

“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

“风云”一号D。

“嫦娥”一号

参考答案

1.【答案】C。

2。

【答案】B。

3.【答案】A。

中公解析:

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

4.【答案】D。

中公解析: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5。

【答案】C。

中公解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把大量的精确实验材料联系起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1777年,他在《燃烧概论》中,全面阐述了燃烧的氧化说,把燃烧过程解释为一种与氧化合的过程。

6.【答案】D.中公解析:

《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

7。

【答案】D。

中公解析:

1983年国家制定“863计划”;1988年制定“火炬计划”;1986年制定“星火计划”;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答案】B。

中公解析: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

9.【答案】A.中公解析:

“嫦娥一号”属于我国三期嫦娥计划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

因此A项错误.

10.【答案】B。

中公解析:

“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故选B。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高分冲刺之经济常识考点预测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

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

1。

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

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

(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

会导致热钱流入 D。

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答案】D。

解析:

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

(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

(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

(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

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

(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

解析: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

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2。

命题背景多与时事相结合,以时事为切入点

经济学上的新名词,中央的重大经济政策及对经济政策的重新阐述,以及重大经济事件等,都会成为命题的背景.比如:

2009年的第3题,背景是中央对“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阐述,以及“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这一新提法;第14题是以经济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为切入点;2010年的第120题考查的是扩大内需。

例题3:

(2010年)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降低税率B。

提高利率

C.缩减财政支出D.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A。

解析:

经济衰退时一般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

【分析】2009年是我国实施四万亿扩大内需政策的第一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地位,也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

当然近三年来扩大内需政策仍然适用。

此题即根据当年的重大经济政策来设置题目,以考查考生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

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