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47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6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苜蓿草种植与饲料加工新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苜蓿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新建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

农牧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期:

200x-200x年

第二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

200某年3月5日在第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同时提出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

某省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设中也指出“坚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发展某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对策研究中将苜蓿草产品生产列入了某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鼓励和支持饲料工业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

全国饲料工业产品发展指标将由2000年的7400万t发展到200x年的9500万t,20某年的15200万t和20某年的22700万t。

全国畜牧科技远景发展目标规划中也指出,到20某年全国苜蓿草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00万t。

某在“十五”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农业稳县”战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将发展苜蓿草产品饲料生产列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产业。

因此,“某省某草产品种植及饲料加工”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退耕还林(草)工程列为西部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某省是畜牧业基础较好的省份,同时又是一个缺粮省,谷物饲料生产相对薄弱,饲料工业发展滞后。

依据省情,发展高效草食型和节粮型生态畜牧业是某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必需要以发展草产品为主的饲料工业予以支撑,项目区的某县,通过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调整种植业结构,预计到2010年,全县苜蓿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年生产优质苜蓿青干草15万t,这就为发展以草产品为主的饲料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某县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088元,生活仍处在相对贫困状态,迫切希望通过生态建设来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苜蓿生产基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综上所述,发展以草产品为主的饲料工业,是某省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的需要,是促进生态建设,巩固建设成果的需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三、项目建设的大环境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面对新形势,我国农业正在加快结构调整战略,以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后,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将进入小康社会,市场对肉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相应地对饲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分析,一般在40-50%,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还不到30%,仍有10-2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相当于2000亿元-3000亿元的产值。

目前我国饲料产品还局限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使用,如果饲料产品入户率能达到80%,全国年需要饲料产品2亿多t,为目前饲料生产量的2.7倍。

按人均占有配合饲料量分析,1999年美国占有量为510kg,欧盟310kg,世界平均水平为98kg。

我国人均占饲料量为45kg,某为18kg。

如果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配合饲料还有7000-8000万t的增长空间。

我国优质苜蓿产品生产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

1997年草产品年生产量约210万t,其中苜蓿生产76.90万t。

优质苜蓿草产品可作为粗蛋白质饲料添加剂使用,国内市场需求量为370-740万t。

到2010年全国规划苜蓿草产量生产量为500万t,与国内实际需求量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还要应对加入WTO后参于国际竞争,特别是亚洲市场的竞争,我国具有地域优势,所以优质苜蓿草产品饲料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节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某省“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总体规划;

2.某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3.某省生态建设发展规划;

4.某省扶贫开发规划;

5.某县“十五”计划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6.项目区调研资料。

二、编制原则

1.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某实际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与某省和某县生态建设规划和“十五”计划相衔接,为某县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3.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择优扶持,讲求实效的原则。

4.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草产品开发,必须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开发出市场适销,畅销的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依靠科技进步增效益的原则。

草产品开发必须采用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来提高经济效益。

6.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为某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同时要与生态建设密切结合,协调统一。

7.依法兴草,依法保护资源的原则。

草产品开发利用要依据《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项目区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环境污染,确保饲料安全。

第四节项目建设内容概要

一、主要开发产品及工艺

本项目以开发优质苜蓿草产品为主,谷物饲料产品为辅,苜蓿草产品主要有草粉、草颗粒、草捆。

苜蓿草产品与工艺流程主要采用人工脱水干燥工艺及混合脱水干燥工艺流程。

二、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基地建设和草产品饲料加工两部分。

其中建设苜蓿草产品基地10万亩,建设基地生产户2万户,户均建设集雨窖1座40m3,配套移动式喷灌机1台,合计集雨窖2万座80万m3,喷灌设备2万台(套)。

在草产品加工厂建设者中,主要基建工程9500m2、贮草场1000m2、围墙5000m、购置各类机械设备21台(套)、建设草产品质检中心1座,以及水、电、排工程等。

三、项目建设投资及效益评价

项目建设投资800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无偿投资5140.00万元,贷款2860.00;固定资产投资6200.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800.00万元。

建成后年实现产值9400.00万元,企业利润(税后)2509.22万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828.04万元,农民增收1500.00万元,户均750.00元,人均150.00元。

四、结论和建议

某省某县草产品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某省发展农牧业特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要求,本项目的实施能加快农区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农民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本项目会推动黄河上游生态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某省农牧业特色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项目的实施能产生明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和工艺,生产优质草产品。

草产品品种和产量按市场需求确定,苜蓿草产品技术指标按照国家标准GB10389-89苜蓿草粉质量指标执行,要求一级品率达到30%,二级品率达到50%,三级品率达到15%,三级以下控制在5%以内。

为参与国际竞争,草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可参照美国等国家的质量标准。

某县草产品饲料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t,销售收入9400.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2509.22万元(税后),农民增收150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28.04万元。

 

第二章主要饲料产品市场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一、饲料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饲料工业是在计划经济、短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时间短,起点比较低,规模较小,设备落后,企业现代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因而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饲料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到2000年我国饲料工业加工能力为1.3亿t,产品产量达到7400万t,比1995年增长40%。

其中,年生产配合饲料5900万t,增长21%,浓缩饲料1200万t,增长2.47倍,添加剂预混料300万t,增长3.69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的添加剂预混料和浓缩饲料产品比例大幅度增加,配合饲料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添加剂预混料的产品合格率也在80%以上。

我国的饲料工业整体素质已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饲料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确立了世界饲料大国的地位。

我国的草产品生产仍处在起步阶段,据20世纪末(1997年)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年生产草产品210万t,其中苜蓿76.9万t,羊草107万t,沙打旺25.1万t。

简单加工的牧草占人工种草资源量的5%左右。

以苜蓿为例,全国苜蓿种植面积133.3万hm2(2000万亩),约为世界苜蓿种植面积(3333.33万hm2)的4%,现阶段我国苜蓿总产量不足500万t,不到需求量的5%,苜蓿草粉生产量不足20万t,尚未形成产业化。

二、某省饲料工业发展及产业

某省畜牧业生产长期依赖天然草地放牧经营的粗放型畜牧业经济,饲料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省饲料工业主要为解决粮油加工后副产品的出路问题,生产规模小,饲料品种少,产量低。

70年代以后,相继发展了一批饲料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混合饲料为主,80年代末期才开始生产配合饲料。

进入90年代,全省相继建成了5家年单班生产能力万t以上的饲料企业。

1998年底全省有时产1t以上的饲料加工企业46家,个体饲料加工点82处,年生产各类饲料9.8万t。

同时生产骨粉、肉骨粉、磷酸氢钙等产品1.2万t。

目前饲料产品主要有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两大类,大部分是低档的混合饲料,约占饲料产量的70%。

饲料产品中猪饲料占58%,奶牛饲料占16%,禽饲料占15%,牛、羊饲料占10%。

当前我省饲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经营管理落后,经济效益差。

草产品生产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体系,苜蓿草产品生产仍是空白。

饲料工业发展与畜牧业大省地位极不适应。

三、中国加入WTO饲料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我国的饲料市场将与世界市场接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市场分析,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农村居民进入小康社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将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资本和廉价的饲料原料,来发展和壮大我国的饲料工业,增强竞争能力。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全面实施,草产品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这就为草产品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凭借我国的地域优势来逐步扩大和占领国际草产品市场,促进我国草产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国内饲料工业免征增殖税等优惠政策将会逐步取消,使原本微利的饲料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国外跨国公司和饲料加工业将随之进入我国,凭借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及原料优势,争夺饲料市场,压缩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空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所以,在新世纪我国的饲料工业不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且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满怀信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定能站住脚跟,迎接挑战。

第二节草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国内市场及省内市场需求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畜牧水产业消费大国,21世纪初叶,中国的饲料产品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

经测算,2005、2015和2030年,我国的饲料产品分别达到9500万t、15200万t和22700万t。

配合饲料中填加的苜蓿粉等草产品年需求量在200-300万t,远期需求量在600万t,潜在市场需求量在6000万t。

据权威部门估计,目前国内商品草市场容量约1000万t,能形成商品的苜蓿草等草产品不足20万t,只占国内市场缺口的2%。

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奶牛年需脱水苜蓿300万t,种鸡配合饲料年需苜蓿草粉(按5-8%添加比例)300-480万t。

京津沪三市年需100-150万t干草(苜蓿草产品20万t),广东省年需苜蓿草粉90万t,四川省年需30万t,可见我国市场对草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很大。

从省内市场分析,全省饲料产品年需求量约123万t,目前饲料年生产量为9.8万t,仅为饲料年需求量的8%。

以苜蓿为主的优质草产品可以作为饲料原料和蛋白质补充料,如按8%的比例配合,全省苜蓿草产品年需要量达10万t。

某是畜牧业大省,仅草原牲畜就达2000万头(只),现代畜牧业对草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草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国际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市场草产品年销售量在500万t左右。

市场主要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及东南亚国家是主要的草产品进口国和地区,年需求量在300万t左右,市场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占领。

据《经济信息咨询》介绍,亚洲市场优质蛋白质饲料作物的市场潜力可达1000万t,日本苜蓿市场潜力为400多万t,韩国为200多万t。

北美州苜蓿需要缺口200万t,欧共体缺口100万t以上。

国际市场草产品竞争剧烈,在日本、韩国等主要国际市场上,约200多万t的草产品由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占领,我国在亚洲市场的草产品份额不足1%。

1995年以来,北美州草产品开始进入我国,1999年输入海南省的草产品市场价为2200元/t,输入广东省的市场价为3000元/t,输入上海的市场价为1800元/t。

质量是价格的决定因素,目前国际市场售价(FOB)为200-300美元/t。

美国苜蓿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接近世界苜蓿种植面积3300万hm2的1/3,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拉动相关产业(收获、加工、养殖等)的总产值逾1000亿美元,已成为种植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国际草产品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我国距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距离很近,具有地域和竞争优势,初步估计,到2006年我国苜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望达到20%,2010年达到50%,可与美国、加拿大平分秋色。

据国内人士预测,近5-10年内国际苜蓿草产品市场将供不应求,基本上呈现卖方市场。

第三节草产量饲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主要产品形态

一、草产品饲料的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89-89中规定,我国饲用苜蓿草粉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以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按含量分为三级。

我国苜蓿草粉质量标准(%)

等级

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18.0

≥16.0

≥14.0

粗纤维

<25.0

<27.5

<30.0

粗灰分

<12.5

<12.5

<12.5

注:

各项质量指标均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三项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二级饲料用苜蓿草粉为中等质量标准。

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美国是世界上苜蓿产品主要出口国,现介绍美国(AAFCO)苜蓿草粉质量标准,供参考。

美国苜蓿草粉的规格(%)

等级

蛋白质含量

粗纤维含量

>13

<38

>15

<30

>17

<27

>18

<25

>20

<22

>22

<20

美国豆科、禾科和豆科、禾本科混合干草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CP

ADF

NDF

DDM

DM1

RFV

特级

>19

<31

<40

765<40

>3.0

>151

1

17-19

31-35

40-46

62-65

3.0-2.6

151-125

2

14-16

36-40

47-53

58-61

2.5-2.3

124-103

3

11-13

41-42

54-60

56-57

2.2-2.0

102-87

4

8-10

43-45

61-65

53-55

1.9-1.8

86-75

5

<8

>45

>65

<53

<1.8

<75

注:

CP粗蛋白;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DDM可消化干物质88.9-0.779ADF;DM1干物质采食量=120÷NDF;RFV相对饲喂价值=DDM×DM1÷11.29。

100RFV标准干草含41%ADF和53%的NDF

二、草产品主要形态

为了提高饲料报酬,改善适口性,节约饲料,便于运输等,国际上越来越多地采用饲料固形化的现代饲草料加工技术这一生产工艺,将苜蓿等加工成粉状、块状和颗粒状等饲料,其中的颗粒饲料应用最多。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开发的草产品有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草捆、叶块、叶粒和浓缩叶蛋白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必须建设优质饲料生产加工基地

某省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资源特色显著的省份。

从全国经济结构看,某必须走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

在特色产业中,高原畜牧业经济是特色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是全省170多万少数民族同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某省已将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列为战略性重点产业。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关键是牲畜的草和营养的季节不平衡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必须要有充足的饲草饲料作保证,单纯依赖天然草地放牧发展畜牧业是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发展我省饲料工业,培育和壮大我省饲料工业体系,是当务之急,建设草产品饲料加工厂和以苜蓿为主的生产基地,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系列草产品作为对畜牧业的支撑,这是我省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生态建设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

根据《某省退耕还林(草)实施规划》,到2010年全省退耕还林(草)面积36.46万hm2,其中退耕种草20.74万hm2,以每公顷平均生产牧草(青干草)3000kg测算,全省年生产青干草6.23亿kg。

海东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优质苜蓿种植,规划退耕种草面积4.95万hm2,以每公顷生产苜蓿青干草7500kg测算,到2010年全区年生产苜蓿青干草3.71亿kg。

项目区的某县通过退耕还草,优化种植业结构,计划到2010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20万亩),年生产苜蓿青干草达到1亿kg。

这就为我省草产品产业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建设现代化草产品饲料加工厂,来有效解决种草的出路和增殖问题,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才能提高他们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在某县建设草产品饲料加工厂还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势在必行。

三、促进农村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效益

我国农业经过阶级性发展普遍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局面,项目区农业产值下滑,农民收入增幅滞缓。

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通过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大力发展草产业,促进农业从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调整。

同时经过农业产值结构调整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现代高效农牧业的建立,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需要,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某县通过苜蓿草产品产业化,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海东地区是我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某县的有国定贫困乡16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69.57%。

据某县2000年统计资料,全县农业人口24万人,年平均纯收入1088元,低于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86元)的水平,年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大部分农民生活仍处在贫困状态,有的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某县在“十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中明确指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本项目建成后,可使20万人受益,按人均种植苜蓿0.07hm2(1亩)测算,人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300元,户均增加收入1000-1500元。

本项目亦属扶贫开发项目,通过扶贫创新,科技扶贫,可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某省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总体部署

苜蓿生产企业化和产业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国家鼓励和扶持苜蓿草产品工业的发展,某省已将苜蓿草产业列入全省农牧业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之一。

某省饲料工业发展滞后,必须利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饲料加工企业,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饲草饲料产品来支撑全省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在某县首建草产品饲料加工厂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某省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布署。

二、自然条件适宜苜蓿种植基地建设

项目区苜蓿种植基地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平均海拔高1900m-3200m,年平均气温0-7℃,≥0℃的积温1780℃-3242℃,≥10℃的积温1300℃-2500℃,年平均降水量在333.7-438.8mm,80%以上集中在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544-607GJ/cm2,作物生长期160-210天。

土壤以灰钙土、栗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富含钙质。

区内温凉的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苜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大部份地区属苜蓿的适生区域,能达到稳产高产。

据某县林业局对苜蓿种植区产量实地测定,一般每公顷产量(干草)在13500-18000kg,川水地区一年可刈割苜蓿2-3次,浅山地区1-2次。

苜蓿种植地区大气、土壤、水资源环境无污染源,符合绿色饲料生产的要求,确保草产品安全。

三、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高

据某县区划资料,全县粮食作物平均单产为每公顷1575kg,而且产量低而不稳。

按市场价测算,粮食产品收入和投入基本持平,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农民种粮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

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种草养畜已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经济收入。

据有关资料介绍,实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每吨苜蓿产品国内市场价1250元测算,苜蓿原料(青干草)成本每吨500-700元,加工费100元,运费100-300元,加上贮运损耗等,公司每吨能获利100元,农户每吨能获利100-300元。

目前项目区苜蓿种植是依据退耕还林(草)国家优惠政策实施的,农户在苜蓿原料生产中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苜蓿还可以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叶蛋白、天然色素、维生素E、苜蓿纤维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来提高苜蓿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

经过实践,项目区农民已掌握了苜蓿生产的基本技能,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希望建设草产品饲料加工厂,使生产的苜蓿原料有稳定的市场,增加经济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四、市场前景广阔

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市场,不论在国际、国内和省内,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广阔。

某县草产品饲料加工厂年设计能力为10万t,仅占全省饲料需求量(123万t)8%,占国际和国内市场份额甚微。

某省是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大省,草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