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56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docx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范文

一、概念

1、土地利用:

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

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4、土地质量:

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

5、土地质量评价:

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6、土地适宜性评价:

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7、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8、土地人口承载力:

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9、土地利用结构:

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10、土地利用分区:

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11、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12、居民点规模:

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13、有效库容:

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

14、死库容:

放水涵洞以下的库容,其大小取决于水库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因素的要求。

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引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

15、耕地规划:

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

16、基本农田:

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7、基本农田保护区:

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18、土地整理:

是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

19、土地复垦:

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0、土地整治:

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

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

22、土地利用计划:

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

2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

25、土地供给:

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26、土地供给量:

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27、土地需求:

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

28、土地供需分析:

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二、计算

1、人口预测的方法

(一)人口自然增长法(适用于农村区域,人口变化不大且有规律)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又称复利公式。

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

预测公式:

Pt—规划年人口数Pt0—基期年人口数t—t0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二)劳动平衡法(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

适用于二、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预测公式:

P=A/【1-(B+C)】式中:

P—规划年人口数;A—基本人口数;

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2、作物产量预测

(一)年平均增长率法

【已知基期年末的单产水平】

an---期末作物单产水平。

a0---预期基期作物单产水平。

r—年平均增长率。

n—预期年期。

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某粮作比某复种指数)

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kg,蔬菜占有量140kg,预测到2022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总人口某人均粮食占有量某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某复种指数)=(80万人某480kg/人某80%)/(15000kg/hm2某2)

=1.024万hm2

蔬菜用地=(总人口某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某复种指数)=(80万人某140kg/

人)/(30000kg/hm2某2)=0.1867万hm2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蔬菜用地=1.024+0.1867=1.2107hm24、、果园用地需求量

(1、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V)(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3、确定果品总产量(W)W=V/(1-P)

(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YF)(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W/YF(6、确定果园面积

S2=S1/1-(K1+K2)5、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1、指标概算法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Z2—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规划人口数

J2—人均用地定额(指标)

(2、需求推算法:

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其公式为:

H=(N/P-F0)某n/2某d某e

式中:

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户数推算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P—户均人口数

F0—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n—规划年限

d—规划期间建房户数所占比例e—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

在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的新增占地面积:

Z=H(1+K)

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

K—公路、道路和乡村企业生产占地系数,一般取0.3—0.6.6、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1、渠道工程用地

Q—渠道设计流量(m3/)

ω—过水断面(m2)C—糙率系数R—水力半径i—渠道比降

(2、水库工程用地

V—库容

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度B—近坝处水面宽度L—近坝内水面长度K—系数,6、4

(3、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t)d—汽车运输天数(d)p—每辆汽车载重量(t)

7、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某100%8、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某100%

9、耕地复种指数=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某100%10、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11、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某100%12、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某100%

13、垦殖系数=已开垦种植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①一定的规划区域:

国家、省、地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区域;②实质: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③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④土地资源配置:

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⑤土地利用结构:

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1、整体性2、长期性3、战略性4、控制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

(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

(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摸清家底,规划基础(2、土地供给量预测:

明确土地利用潜力(3、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规划的方向(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规划的核心内容(6、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规划实施的保障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1、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成立规划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

制定工作方案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规划后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

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

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阶段性成果:

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2)土地供需与平衡分析:

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

3、规划审批阶段

(1)由专家评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

(2)再由政府部门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1、耕地规划的意义:

(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综合协调的原则;双轨并行的原则;区划完整性的原则。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程序

(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

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的问题、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

(3、耕地需求量预测:

农产品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上级下达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4、保护指标的确定与分解

(5、基本农田布局(6、保护措施的制定(7、成果整理和制图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成果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

是规划的文本,包括的内容有:

基本概况;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规划期内人口和耕地需求量预测;基本农田布局;保

(4)占地少,管理方便,灌溉及时;

(5)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一般地下水不含泥沙,不至淤积渠道。

(3、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再利用):

将经过一定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

12、地表水开发利用方式:

(1、对河川径流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无坝渠道方式、有坝渠道引水方式和机械提水;

(2、对当地地面径流通过选择适当地点修建水库或蓄水池进行利用。

水库库容的计算方法:

地形图法、断面法、系数法。

13、水库用地规划

(一)水库库容的确定

(二)水库供水量估算

当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时,以需水量作为水库有效库容;当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以供水量作为水库有效库容。

(三)水库用地规划

水库建筑物用地

(1)拦水坝;

(2)溢洪道;(3)放水涵管;(4)库区水土保持:

库岸林十一、其他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复盖率极低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耕地质量下降;

(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沙漠化严重(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逐渐减少

2、土地是处于地球表面的一定幅度三维空间之内,以土壤、砂砾、岩石、矿物、水、空气、生物等为基本要素,处于不同地质地貌水文状态,而且受到人类活动持续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的功能

①生产(养育)功能:

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②承载功能:

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

③仓储功能:

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

④景观功能:

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4、土地的特性

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