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6941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docx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秋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基本农田:

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利用现状述评:

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总结全辖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找出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4.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5、土地整理: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率的良性循环。

6、土地利用区:

土地利用区系指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是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依据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上级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与布局的要求,划分出的土地主导用途相对一致的区域。

7、居民点:

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制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用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类。

8.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9、土地用途管制:

为了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规则,并据此对各类土地利用和对各利用区域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引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行为及方式。

10.土地需求量预测:

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选择题

1.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C

A.兼容性B.折衷性C.政策性D.动态性

2.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3.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

D

A.3oB.8oC.15oD.25o

4.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D

A.属于战略性规划B.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C.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D.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5.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的重点是()。

B

A.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方针

B.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

C.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D.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6.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

A

A.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

B.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方针

C.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D.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7.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A

A.土地评价B.经济分析C.社会分析D.环境分析

8.土地利用规划处理大量数据、图形,现在已经广泛应用()。

C

A.线性规划B.多元分析C.地理信息系统D.主因素分析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

D

A.法律措施B.行政措施C.经济与技术措施D.以上三项都是

10.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D

A.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以上三项都是

11.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收集的资料包括()。

D

A.县域基础资料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C.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D.以上三项都包括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B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3.土地利用调整次序是()。

A

A.优先安排农业用地B.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

C.首先制定各类用地调整的指标D.将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14.下列应列入农业用地区的为()。

A

A.宜农后备土地资源B.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

C.天然草地D.未成林造林地

15.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为()。

C

A.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B.已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占用耕地建砖瓦窑D.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16.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

D

A.进行村镇建设B.建砖窑、建房、建坟

C.挖砂、采石、取土D.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

17.县级规划成果包括()。

D

A.规划文本B.规划说明C.规划图件及附件D.以上三项都是

18.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

B

A.简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B.建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主要问题

C.阐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针D.阐述规划期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

19.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多少的(A)

A.地租B.价值C.成本D.劳动产品

20.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是(B)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级差地租

21.根据地价与土地用途之间关系,应把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作为(C)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商业用地D.仓储用地

22.省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的是(A)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

2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

A.人口规模和布局B.用地和人口的布局C.粮食规模和布局D.用地规模和布局

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B)

A.动态性B.控制性C.变化性D.联系性

2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下列哪级人民政府批准(C)

A.县级B.市级C.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D.省级

26.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主要是确定土地利用的(D)

A.方向和规模B.规模和价值C.政策和方向D.目标和方针

27.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开发程度和(D)

A.经济效益分析B.利用效益分析C.生态效益分析D.社会效益分析

28.土地质量评价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和(B)

A.土地经济评价B.土地承载力评价C.土地生态用地D.土地社会评价

29.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是(B)

A.农村现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C.城镇现状调查D.地籍调查

30.建筑物基底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率为(B)

A.容积率B.建筑密度C.遮蔽率D.基建率

3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作(B)

A.土地利用用途分区B.土地利用用地分区C.土地利用地域分区D.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2.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B)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3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A)

A.耕地的80%以上B.高产田的85%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

三、问答题

1、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需要作重点研究的专题有哪些?

答: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建设用地供需研究;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2、请列出5个以上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乡镇政府提供的主要资料。

答:

(1)基本农田调整情况汇总表;

(2)各乡(镇)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口现状详细情况;

(3)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4)各乡(镇)的各土地利用类型发展规模预测;

(5)各乡(镇)土地整理的可能开发区域、面积;(6)各乡(镇)的场镇、中心村、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现状、趋势;(7)各乡镇统计资料;(8)各乡镇建设规划;只要列出其中6条就得满分。

3、现代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有何影响?

答:

区位理论是位置级差地租存在的前提,影响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土地价格空间差异。

即在市场附近地租高,因为需支付很少的产品运费,因而引导单位向中心区集聚,对土地需求大增,地价会相应上升。

因此,位置级差地租可以控制区域土地利用,寻求土地利用最佳空间结构(农业、工业、交通、建筑、教育卫生、商和金融业等)。

(2分)

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

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

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5.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

(2)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

(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送审稿)要包括哪10方面的内容?

前言、行政区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供给和需求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和用地平衡、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说明、规划实施措施。

7.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1)综合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既有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经济属性,要考虑到综合性和复杂性;

(2)系统性原则,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高层次的规划比较概括,为低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和要求,低层次的规划是实施高层次规划的具体操作;(3)灵活性和动态性原则,规划要有多方案设计和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具有调整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注意稳定性;(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我国人均耕地少,各项用地对耕地的压力大;(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7)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8)以供给能力调控需求的原则

8、试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过程。

答:

编制程序如下:

(1)准备工作阶段:

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以及进行业务培训等。

从业务角度看,编制规划任务书和工作计划是两个重要的内容;

(2)调查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需要,在收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基础上,进行专项研究。

并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核实;

(3)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阶段:

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用地指标,编制供选方案,确定用地分区和主要用地项目的布局,编绘总体规划图,编写总体规划报告;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规划报告编写完成以后,要履行审批手续,形成一个规范性文件。

根据审批手续,规划(送、审稿)必须提交同级人民政府通过,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最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实施。

9.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

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10.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包括哪些?

地租和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持续利用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协调理论;系统工程理论

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预期目的是什么?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目的在于显化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制约因素;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提供依据。

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的主要类别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其他用地区。

各土地用途不相互重叠。

四、计算题

1.市2006年耕地面积340598.6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基数为297635.31公顷,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量为①生态退耕7900公顷;②建设占用耕地46728.53公顷;③农业结构调整不视为耕地减少。

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量为①土地开发17563.42公顷;②土地复垦为1670.45公顷;③土地整理25319.26公顷。

若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不变,则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率为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规划基期耕地面积340598.65公顷

(2)规划期内耕地减少量=生态退耕+建设占用耕地

=7900公顷+46728.53公顷=54628.53公顷

(3)规划期内耕地增加量=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

=17563.42公顷+1670.45公顷+25319.26公顷

=44553.13公顷

(4)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基期耕地面积-规划期内减少量+规划期内增加量

=340598.65公顷-54628.53公顷+44553.13公顷

=330523.25公顷

(5)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基数/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

=297635.31公顷/330523.25公顷=90%

2.县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情况如表1所示,计算A~G地类的面积和各类用地规划期末面积。

(计算结果直接填写在表内)

表1县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情况单位:

公顷

地类

规划基期面积

规划期间调整至其他地类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采矿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

农用地

耕地

4840

4495

8

104

0

7

131

0

31

57

7

0

园地

58

0

52

1

0

0

1

0

4

0

0

0

林地

296

0

0

296

0

0

0

0

0

0

0

0

其他农用地

1381

0

6

78

1101

5

104

5

28

49

5

0

建设用地

建制镇

53

0

0

0

0

53

0

0

0

0

0

0

农村居民点

576

0

0

0

0

0

0

576

0

0

0

0

0

采矿用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40

0

0

0

0

0

0

0

0

38

2

0

0

交通水利用地

122

0

0

0

0

0

0

0

1

114

2

5

其他建设用地

15

0

0

1

0

0

0

0

0

2

12

0

未利用地

1312

12

5

66

0

4

88

4

15

39

5

1074

规划期合计

8693

4507

71

546

1101

69

900

9

117

263

31

1079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kg,蔬菜占有量14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

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解答如下:

求耕地需求量:

粮食用地=(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480kg/人×80%)/(15000kg/hm2×2)

=1.024万hm2

经济作物用地=(1.024×2)/8

=0.256万hm2

蔬菜用地=(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

=(80万人×140kg/人)/(30000kg/hm2×2)

=0.186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经济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1.024万hm2+0.256万hm2+0.1867万hm2

=1.4667万hm2

4.清远县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情况如表1所示,计算A~G地类的面积和各类用地规划期末面积。

(计算结果直接填写在表内)

表1清远县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平衡情况单位:

公顷

地类

基期

面积

调整后地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

交通

用地

水域

未利

用地

耕地

4717

A=4450

10

101

65

20

10

33

28

园地

773

515

46

33

B=110

44

15

10

林地

912

C=220

662

12

18

牧草地

171

106

8

39

18

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

D=666

53

19

22

23

531

18

交通用地

638

43

8

7

12

E=260

298

5

5

水域用地

1672

30

9

43

F=1570

20

未利用地

1331

19

18

34

G=251

14

995

规划期

末面积

10880

4565

790

838

303

1201

484

1641

1058

五、判断题

1.规划是一门规划变化的科学。

(预测)

2.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客观必要性。

(有限性)

3.垄断地租就是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4.综合效益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因地制宜原则)

5.劳动平衡法一般运用于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未来人口预测。

(城市和城镇居民点)

6.人口总数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为人口密度。

(对)

7.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

(对)

8.农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为土地垦殖率。

(农业土地利用率)

9.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地域分区和用途分区。

(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10.养鱼池池塘以圆形为好。

池岸最好整齐,塘底要平,深度要均匀。

(长方形)

11.在布置渠道时,尽可能避开岗丘、洼地、池塘、山溪和高级公路。

(对)

12.养蜂场场地最好设在起伏不平的小丘陵的南坡,蜂门要向北或西北方向。

(不要)

13.公路选线的原则中主干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0。

(对)

14.分区模式中区内含有一种或数种土地利用类型。

(对)

15.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不超过100-150,以减少土方工程量。

(一般不超过50-100)

1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作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