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62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docx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平昌县云台小学:

肖大秀

 

本课题从2013年9月申报,经过学校的审查鉴定,于2013年10月8日被确定为平昌县云台小学个人微型课题。

按照立项说明,本人克服种种困难,按照

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人员

肖大秀,女,1962年4月出生,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云台小学语文教师、校骨干教师。

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研究》分别在2013年10月、2014年3月获学校教研论文一等奖。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一部分学生虽然也知道作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写作兴趣仍不浓,甚至怕作文。

即使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作文,也大多是敷衍塞责。

而在教学中多数是以教师命题,学生硬着头皮在老师划定的圈子里咬笔杆、绞脑汁,冥思苦想,被动地训练,结果是材料枯竭,信息断流,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

理。

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只好生搬硬套或干脆抄袭。

由于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也就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面临这样的现状,要贯彻《课标》精神,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以课

本为载体,研究作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交给

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和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使语文素养和综合

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需求心理,进而调动其写作兴趣

呢?

如何融化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变快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

三、课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1、作文:

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2、兴趣:

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

这种倾

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

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名家论述

(1)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2)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怎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在寻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培

养其语文素养的道路上摸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规律性方法,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让小学生喜爱写作。

从三四年级开始,通过兴趣的培养与策略的学习,

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于写作文。

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1、对每次习作具有浓厚兴趣,能按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习作。

2、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能大胆朗诵自己的习作。

 

3、学会帮同学修改习作,也能自己为自己修改习作。

4、教师想方设法开展各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语文习作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对习作课教学采用的方法。

面对

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困难,着力从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学生

惧写的症结。

破解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贴近生活,化难为易,使学生敢于作

文。

2、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为研究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培养写作兴趣,激情促写,使学生乐于作文。

3、以作文为载体,培养写作骨干,尝试用榜样的引领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写

作,使学生真正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提升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

4、如何开展评价激励,提高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1、课堂上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多积累优美词句;开展仿写训练,让学

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

2、多读精背,即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

加背诵内容。

让学生做到手不释卷,学生读书多了,积累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的

丰富了,语言也流畅了。

写作水平也就会提高了。

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

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这样,既积累了

语言,又使他们从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为他们以后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文

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课,让学生有话可写。

认真为写作课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习作。

及时评价展示,树立写作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1、课题组织领导

云台小学教导主任:

杨琼

2、课题主研人员

云台小学教师:

肖大秀

3、研究对象:

云台小学中心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三个班125名学生。

(七)课题研究过程

 

A、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

a)设计实验方案;

b)对学生原有的习作兴趣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阶段(2013.10-2014.3)

a)选择实验班级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培养。

b)每月集中反馈一次,总结这一月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否提高。

3、总结阶段:

(2014.4-2014.5)

a)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b)撰写论文,写出实验报告。

c)整理学生的习作

B、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的问题,来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

学模式。

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模式。

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实验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可以通过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说,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小学生如何爱上写作的教学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验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

(3)、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培养习作兴趣”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培养习作兴趣”的重要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语文网站,参与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半年来,通过“培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带动了全校作文教学水平。

(一)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大量的校内外活动,如:

歌咏比赛、诗歌晚会、演讲会、经典诵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作文大赛、文艺

汇演、体育比赛、游园活动、故事会等。

这些活动学生非常乐意参加,既丰富了

学生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多阅读背诵,培养语感。

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笔下生花,文思如涌。

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要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诵训练。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1)、经典诵读形式为每天三个时段,分别为晨诵、午读、晚读,、每个时间段不少于15分钟,住校的寄宿学生与老师共读,由老师指导;校外学生,老师要求亲子共读,家长陪孩子读、帮助孩子读、指导孩子读书。

(2)、我在实验班级以宣传阵地、学习专栏、书画、手抄小报、读书笔记为平台,以每月的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活动。

2、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作文的兴趣。

(1)、故事会活动。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条件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

个性内向,不善言谈。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班上开展两周一次的故事会活动。

每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

这个活动开展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基本上是人人举手踊跃参加。

这样给大部分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口头能力不断提高,也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使同学们平时多看书,看好书,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2)、办手抄报。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手抄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

因此,我们每期办两次,以语文手抄报、节日手抄报、安全手抄报等不同形式展现给大家。

(3)、办黑板报。

黑板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的好方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帮手。

我们分组完成,每月更换一次。

版面设计、刊头设计、标题设计、文字编排等都由同学们自己负责。

(4)、开辟作文园地。

结合学校实际,丰富班级文化建设时,专门设计一块“作文园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作文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找出

 

自己习作中的亮点,再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读给同学们听。

最后推荐出优秀的作文在“作文园地”中展现出来。

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同学们的进步,一定暗下决心争取下一次会更好。

3、让学生体验生活,写亲身经历的事情,培养作文兴趣。

(1)、春天、秋天我组织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广泛的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

然中体验生活,使他们触景生情。

回来后以小组为单位先口头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变化,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再综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序地写下来。

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

那么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就容易多了。

 

(2)、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要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就

要让他们热爱生活。

因此,在严谨的课堂学习之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者作文之前带学生到操场上开展拔河比赛、丢手绢、接力赛跑、跳绳等活动。

可以分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参加,同学们一定很高兴。

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又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还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可算是一举多得。

回到教

室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心情给同学们说一说再写下来。

让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兴趣自然就来了。

要求看谁写的生动具体。

(二)适当组织学生竞赛,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

人在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活动的教育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得好的竞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采取每周一赛活动,有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词语接龙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

本人所教四年级刘梅、刘钰征文比赛赛获片区一等奖,王秋菊、伍文静片区二等奖;参加学校举办的《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刘钰获一等奖。

(三)利用阅读教学,培养习作兴趣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美文示范是解决学生作文“写不好”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文的思想内

容、语言表达、章法技巧等往往会给学生借鉴。

小学课文所选的大多是语言生动、

 

文质兼美、蕴意深刻、富有启发作用的中外佳作,也能显示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明的精华。

如:

《安徒生童话》、《中国节》、《要下雨了》、《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伊索寓言》、《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将相和》《草船借箭》等。

如果让学生学好学透,不仅有利于陶冶他们情

操,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语文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们教每一篇课文可以抓一两个有特色的方面来谈,给学生学会和掌握,然后去作文。

长期如此,学生无形中就学会一些写作技巧了。

(四)科学指导课外阅读,培养习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规定:

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不少于160篇。

毫无疑问,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

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下较扎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

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

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外阅读意识,科学引导课外阅读,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习作能力。

1、教师要率先垂范。

引导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大量阅读,自己首先就要率先垂范。

除了研究教材、教参之外,还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科技、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

把自己所学所懂讲给学生的时候,更能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就会模仿老师多看书。

教师自己喜爱读书了,对学生来说就能起到模范作用。

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在班上阅读教育名著,以身作则,同时我也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其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

外阅读的巨大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童

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如科幻小说、历史

小说)的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

一听老师说要讲一个故事,个

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

 

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老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

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

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到排挤。

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

材,并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些表达方法。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扎实写作基础,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①择优读书法:

指导学生择优选读的方法,并进一步拓宽阅读面,在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习惯。

学会了择优读书,就能在知识海洋中撷取属于自己的那朵浪花,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好书,掌握好人类进步的阶梯,取得更大的进步。

②教会学生欣赏与借鉴的方法:

欣赏文章中的精彩部分,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鉴赏与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展开想象,深入体验,力求领

悟。

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和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

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

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

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

表达事物的方法。

④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

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⑤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

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然后通过摘录讲评,学生相互交流感想

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做笔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研究效果

A、学生方面

(一)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作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而生活现象要成

 

为学生写作的材料,需要借助学生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小学生开拓视野,

认识生活,积累知识,获得立足的写作材料的保证。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

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

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

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

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

操。

2、提高了学生分析审题、立意能力。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如果学生思

路不开或狭窄就写不出好文章,怎样开拓学生思路,教会学生分析题意,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观点记录材料,这是教师在指导命题作文中必须做到的。

3、提高了学生审美谋篇布局能力。

作文是审美的特殊形式,是创造艺术美的思维活动。

一篇文章要达到内容美、形式美、卷面美,才是有可读性。

谋篇布局别具匠心是形式美的一个主要方面。

因为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题用因文章构思不同,其表现主题的效果各异。

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主题的统帅下,把表现主题的有关材料进行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展开,怎么过渡,怎么结尾,有条不紊地组成完整的篇章。

谋篇布局涉及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如开头与结尾,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以及贯串全文各个部分的线索等等。

文章的整篇要谋划,文章的各个部分要巧安排。

把握每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来的文章就能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繁简得当。

谋篇布局最为重要的准则是要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人的思维的逻辑规律。

谋篇布局须有清晰的线索,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照应也要巧作安排。

4、提高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批改作文高难度耗低效,已成不

争事实。

我进行了:

重批轻改,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学生交上作文,教

师只做评点和指导,对优点充分肯定,鼓励表扬,对不足及时指出。

然后写出满

腔期待鼓励的评语,再评出等级,及时发给学生。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认

真修改,评语又使学生获得改好作文的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勇气。

所有学生都积极

修改。

然后教师再次评出分数等级,最后对学生优秀作文进行展示。

经过两个的

轮回,“重批轻改,两次评分”批改方法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

 

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激发了听说兴趣、培养了听说习惯。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用性的听说训练,听内容、听广播、传达内容、听故事、讲故事、听音乐、想象情境,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听说课,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生和积极性,他们的学习情绪也随之异常高涨。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指:

一是“读”“查”结合,即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随时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鼓励学生经常使用字典。

二是“读”“思”结合,即在阅读中做到边读边思,勤读多思。

教会学生阅读的思路:

读一个故事后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

如果让你来编故事的话,你会安排怎样的情节?

,我们经常举行阅读交流会,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做到“读、思”结合,三是读“划”结合,即在阅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妙词佳句。

我们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摘录本,让他们把阅读时划出的好词佳句摘录进去以在习作中灵活应用。

2、培养了学生的品德。

少年儿童是处于品德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

这个

阶段的孩子道德伦理知识不是很多,道德判断能力还不是很高,根据人们对品德

的形成过程的研究判断,这一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孩子开

始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认同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这时对他们进行一些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是诗

歌,童话、寓言,还是散文、小说,它都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以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为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勤劳俭朴,勤奋进取,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等品质。

3、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言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的孩子,审美意识尚未真正形成。

要想提高学

生的审美情趣,就要让孩子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美、理解美、接受美的陶冶。

比如:

我从教材中选取构成意境美的片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反复诵读,

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身,记到心。

 

课文中的人、事、情、景跃出纸面,让美的意境与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也得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4、学生心理品质进一步向良性方面发展。

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园

文化日趋浓厚,班队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自己召开主题

队会、班会、办板报、写表扬稿,红领巾广播站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