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25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复习与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不平等的衡量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

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各社会成员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1.解决衡量不平等的四个问题

(1)社会中的不平等程度。

(2)贫困人数。

(3)衡量不平等程度时引出的问题。

(4)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流动。

2.贫困率

(1)贫困率与贫困线的含义

贫困率(povertyrate)是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贫困率常用量作为收入分配的判断标准。

贫困线是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在美国,贫困线是联邦政府按提供充足食物成本的大约三倍的标准确定的。

贫困线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每年进行调整。

(2)贫困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贫困是一种影响所有人口群体的经济病症,但对各群体影响的大小并不同:

①贫困与种族相关。

据统计,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生活在贫困中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三倍左右。

②贫困与年龄相关。

孩子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贫困家庭的成员,而老年人比一般人更不容易贫穷。

③贫困与家庭结构相关。

没有丈夫的以女性为家长的家庭生活在贫困中的可能性是已婚夫妇家庭的五倍多。

这些影响也会同时起作用:

在女性为家长的家庭中,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孩子有一半以上生活在贫困之中。

3.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至少由于三个原因使得收入分配与贫困率数据所给出的生活水平不平等状况是不完全的。

(1)实物转移支付

实物转移支付(in-kindtransfers)是指以物品和劳务形式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收入分配和贫困率的衡量基于家庭的货币收入。

但通过各种政府计划,穷人得到了许多非货币物品,包括食品券、住房补贴和医疗服务。

不平等程度的标准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些实物转移支付,大大影响了贫困率的实际意义。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研究,如果把实物转移支付按其市场价值纳入收入,生活在贫困中的家庭数量会比标准数据所显示的低10%左右。

(2)经济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1ifecycle)是指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人的一生中收入总在变动。

一个年轻工人,收入是较低的,可能需要借款来上学或买房子;随着工人年龄增长和经验增加,收入在增加,进入中年,储蓄率最高,在50岁左右达到最高,然后在工人65岁退休时收入又大幅度减少,但收入的减少并不一定会引起生活水平的相应降低,因为还有以前的储蓄。

这种正常的生命周期形式也会引起年度收入分配不平等,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生活水平的真正不平等。

(3)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人一生的收入不仅仅因为预期的生命周期而变动,还因为随机的和暂时的力量而变动。

比如由于自然灾害使得农民收入骤降,来年又有可能风调雨顺而收入增加。

持久收入(permanentincome)是指一个人正常的或平均的收入。

人们同样可以用借款和存款来平缓收入的暂时变动。

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在收入状况好的年份储蓄,而在收入状况差的年份借款(或动用储蓄)。

在这个意义上,收入的暂时变动就并不一定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

家庭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持久收入。

为了衡量生活水平的不平等,持久收入的分配比年度收入的分配更有关联性。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人们根据他们的持久收入来消费,因此,消费不平等是持久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判断标准。

由于持久收入和消费受收入的暂时变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持久收入的分配比当期收入的分配更平等。

4.经济流动性

(1)经济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各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经济流动性在美国经济中是相当常见的:

沿着收入阶梯向上移动可能是由于好运气或勤奋工作,向下移动可能是由于坏运气或懒惰。

这种流动性有一些反映在收入的暂时变动上,而另一些则反映在收入较持久的变动上。

(2)流动性是如此之大,因此许多低于贫困线的人处于贫穷状态只是暂时的。

对于相对少数的家庭来说,贫困是一个长期问题。

因此,旨在反贫困的政策需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区分。

判断经济流动性的另一个方法是代际经济成功的持续性。

持续性并不完全,它表明各收入阶层之间有相当大的流动性。

二、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1.功利主义

(1)功利主义的含义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2)功利主义的内容

功利主义的奠基人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uart。

根据功利主义者的看法,效用是福利的衡量指标,政府的正确目标就是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效用总和最大化。

功利主义者支持收入再分配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似乎收入完全平等才能达到社会总效用最大化,但功利主义者否定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因为他们接受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功利主义的政府必须使更大平等的好处与扭曲激励的损失保持平衡。

因此,为了使总效用最大化,政府要停止使社会完全平等。

2.自由主义

(1)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

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自由主义由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Rawls)在他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出。

罗尔斯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开始,但似乎每个人对公正的观点都不可避免地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

为了使社会成员对公正的判断保持客观的态度,提出了一种思想实验:

设想在每个人出生之前,所有人都要到一起开会设计统治社会的规则。

这时每个人对自己最终将处的位置都一无所知,也就是处于“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没有一个人能设计出有利于自己特殊状况的原则”用这种方法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

(2)最大最小准则

最大最小准则(maximincriterion):

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是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罗尔斯提出的思想实验使收入再分配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形式。

因为从原始状态的角度看,当一个社会选择向富人征税以补助穷人的政策时,就为社会每个成员成为穷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上了保险。

因此,处于原始状态下的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底层的可能性,遵循最大最小准则。

不像功利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使每个人效用的总和最大化,罗尔斯是要使最小效用最大化,因此它要求的收入再分配比功利主义者更多。

最大最小准则证明了旨在使收入分配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正确的。

但最大最小准则仍然允许收入不对称,因为这种不对称可以增强激励,从而提高社会帮助穷人的能力。

但受无知面纱遮蔽的理性人实际上厌恶风险的程度是否足以使他们遵循最大最小准则还不是十分清楚。

由于原始状态的人最终可能处于收入分配的任何一个位置上,所以在设计公共政策时,他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可能的结局。

在无知面纱之下最好的政策应该是使社会成员的平均效用最大化,由此产生的公正概念就更接近于功利主义者而不是罗尔斯主义者。

3.自由至上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

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实行收入再分配。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社会总收入作为社会计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而能够自由地再分配的共享资源。

与此相反,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社会本身并没有赚到收入,政府不应该为了实现任何一种收入分配而拿走一些人的收入并给予另一些人。

没有任何集中的分配,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有权控制所有的资源,来共同决定怎样发放这些资源。

每个人得到的东西都是其他人通过交换或作为礼物送给他的。

在一个自由社会里,不同的人们控制着不同的资源,新的持有来自自愿的交换和人们的行动。

自由至上主义认为:

只要决定收入分配的过程是正义的,那么分配结果无论如何不平等都是公正的,当收入分配是以不公正手段达到的时候,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解决这个问题。

诺齐克通过进行社会收入分配与课程成绩分布之间的类比来批评罗尔斯的自由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

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政府应该强调个人的权利,以确保每个人有同样的发挥自己才能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旦建立了这些游戏规则,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三、减少贫困的政策

1.最低工资法

关于最低工资的法律总是争论的来源。

支持者把最低工资作为帮助那些有工作的穷人而政府又不用花钱的一种方法,批评者把最低工资看成是对它想帮助的人的一种伤害。

对那些技能水平低和经验不足的工人来说,较高的最低工资导致其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

因此它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并减少了这些企业需求的劳动量。

结果导致受最低工资影响的这些工人群体的高失业。

虽然那些仍然就业的工人从较高工资中受益,但另一些人的失业使得些原本在较低工资时能就业的工人状况变坏了。

这些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需求弹性。

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的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所减少的就业是微不足道的。

批评最低工资的人则认为,劳动需求富有弹性,特别是在企业可以更充分地调整就业与生产的长期中更是如此。

许多最低工资工人是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少年,因此,高水平最低工资作为帮助穷人的一种政策并不能完美地达到其目标。

2.福利

福利(welfare)是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比如两项福利计划:

贫困家庭临时援助(TANF)、补充保障收入(SSI),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收入低的穷人并不一定有资格获得帮助。

要想获得帮助,他或她还应该满足一些额外“需要”。

反对福利计划的一种普遍观点是,它实际上激励了人们变成“需要帮助者”。

3.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negativeincometax)是指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向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用负所得税来补贴穷人的收入:

高收入家庭根据他们的收入纳税,而低收入家庭将得到补助,实质上这些低收入家庭将“支付”一种“负税”。

在负所得税之下,贫困家庭不用表示需要就会得到经济帮助。

得到帮助所需要的唯一资格就是收入低。

这个政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一方面,负所得税不鼓励非婚生育和家庭破裂;另一方面,负所得税也会补贴那些仅仅是由于懒惰而陷于贫穷的人。

一种和负所得税有相同作用的现实税收条款是劳动所得税抵免(EI-TC)。

这种优惠使贫困劳动家庭一年中得到的所得税返还大于其缴纳的税收。

由于劳动所得税抵免只适用于劳动的穷人,它就不会像其他反贫困计划所做的那样鼓励得到补贴的人不干活。

4.实物转移支付

帮助穷人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向他们提供提高生活水平所需的某些物品与劳务。

例如,向需要者提供食物、居住场所和、食品券,以及医疗援助计划。

对实物转移支付也是有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种转移支付确保穷人得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通过向穷人提供食物和居住场所,可以降低他们用来嗜酒和吸毒,这是实物转移支付比现金支付在政治上更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反对者认为,实物转移支付是无效率的和不尊重穷人的做法。

政府并不知道穷人最需要什么物品与劳务。

许多穷人是运气不好的普通人。

尽管他们不幸,但由他们来决定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是最适当的。

与其通过实物转移支付来为穷人提供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的物品与劳务,还不如给他们现金以购买他们认为最需要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们的状况更好。

5.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

虽然这些政策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不利影响。

由于经济援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因此,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有效边际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这样就失去了工作中提供的在职培训的机会。

此外,他的孩子也不能通过观察有全职工作的父母而学到一些经验,而这可能对他们自己找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有负面的影响。

对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

随着贫困家庭收入的增加,逐渐减少对他们的补贴,从而降低他们的有效边际税率,虽然这种有效税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努力程度,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对工作的激励。

但这样又会大大增加反贫困计划的成本:

正好在贫困水平以上的家庭也有资格得到大量补贴。

补贴减少得越慢,符合补贴资格的家庭越多,实施这个计划的成本也越大。

因此,决策者面临着用高有效边际税率增加穷人负担与用高成本减少贫困计划增加纳税人负担之间的权衡取舍。

还有各种其他方法可用于减少反贫困计划的非激励性。

一种方法是要求任何一个得到补贴的人接受一份政府提供的工作--有时称为劳动福利的制度。

还有一种方法是只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补贴。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

请点击>>>:

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