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常用算法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44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B常用算法总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VB常用算法总结.docx

VB常用算法总结

VB常用算法总结2010-05-0807:

21:

13|分类: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标签:

|字号大

小订阅

  本人多年一直在辅导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以下为整理的VB常用算法总结,在辅导中是必须要重点掌握的,非常实用,希望对你的学习也有帮助。

在学习中有需要帮助的网友可以发送邮件至。

常用算法总结

一、变量值的交换

算法思想:

若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必须引入第三个新的变量进行传递。

以下代码是错误的:

X=12:

Y=34:

X=Y:

Y=X

正确的代码是:

X=12:

Y=23:

T=X:

X=Y:

Y=T

二、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算法思想:

可以用整除的定义(余数为0)或X除以Y等于X整除Y等表达式进行判断。

条件表达式可以为:

XmodY=0或X\Y=X/Y或Int(X/Y)=X/Y

如果以上条件表达式为True,则表示X能被Y整除。

三、累加、阶乘、计数和求平均值

算法思想:

使用循环语句,并用一个变量存放累加的中间及最终结果。

注:

累加求和时变量初值为0,计算阶乘时变量初值为1。

统计个数(计数)时可用一个变量作为统计个数的累加变量,每次加1即可。

求平均值算法思想是先求和,再除以个数。

条件求和(或计数):

在循环语句中加入If-EndIf判断语句。

例题:

计算1到10之间所有整数的累加和以及10!

n=10

sum=0‘累加求和时,变量的初值一定为0

prod=1‘累乘(连乘)时,变量的初值一定为1

Fori=1Ton

sum=sum+i

prod=prod*i

Nexti

Printsum,prod

例题:

统计0—100之间能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累加和及其平均值。

s=0

n=0

Fori=0To100

Ifimod3=0Then

s=s+i

n=n+1

EndIf

Nexti

Printn,s,s/n

四、对数组中的元素逐一进行操作

算法思想:

在VB中,对于数组中元素的操作,往往使用到For循环。

通用代码为:

Dim数组名([下标下界]To下标上界)

……

Fori=LBound(数组名)ToUBound(数组名)

……

数组名(i)……

……

Nexti

通过以上循环,可以对数组中所有元素逐一操作。

注:

1)LBound函数:

返回数组的下界

UBound函数:

返回数组的上界

2)如果数组上界和下界已经确定,可以不使用函数,直接指明即可。

例如

OptionBase1

Dima(100)AsInteger

Fori=1To100

……

a(i)……

……

Nexti

3)对于二维数组,要使用For循环的嵌套实现对数组中元素的操作,其中外层循环变量控制第一维下标的变化,内层循环变量控制第二维下标的变化,例如:

OptionBase1

Dima(2,3)AsInteger

Fori=1to2

Forj=1to3

……

a(i,j)……

……

Nextj

Nexti

例题:

1.对下标为偶数的元素进行处理的程序代码

OptionBase1

……

Fori=1toUBound(a)‘循环变量i可代表数组元素的下标

Ifimod2=0Then

a(i)……

EndIf

Nexti

2.对数组元素中数据为偶数的元素进行处理

OptionBase1

……

Fori=1toUBound(a)‘循环变量i代表数组元素的下标

Ifa(i)mod2=0Then

a(i)……

EndIf

Nexti

五、交换数组元素

算法思想:

若某一维数组有n个元素,将第1个元素和第n个元素交换,将第2个元素和第n-1个元素交换……,需要交换n\2次(如果交换n次,则回到初始状态);对于二维数组,若进行行交换或列交换,需要使用循环语句,每次循环需要使用变量值交换算法。

例题:

交换一维数组(5个元素)的元素值

b=Array(1,3,5,7,9)

Fori=0To5\2

tmp=b(i)

b(i)=b(5-i-1)

b(5-i-1)=tmp

Nexti

EndSub

例题:

一维数组元素交换的通用代码:

n=UBound(数组名)

Fori=LBound(数组名)Ton\2

t=b(i)

b(i)=b(n)

b(n)=t

n=n-1

Nexti

例题:

交换二维数组Mat第二列和第四列的数据

Fori=LBound(Mat,1)ToUBound(Mat,1)

t=Mat(i,2)

Mat(i,2)=Mat(i,4)

Mat(i,4)=t

Nexti

例题:

交换二维数组Mat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

Forj=LBound(Mat,2)ToUBound(Mat,2)

t=Mat(1,j)

Mat(1,j)=Mat(3,j)

Mat(3,j)=t

Nexti

六、求数组元素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算法思想:

假设数组中第一个元素为最大值,并赋给变量Max,然后使用循环结构依次与第2个数组元素至最后一个元素进行比较,如果某数组元素的值大于Max,则将该元素的值赋给Max(同时可记录下该数组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例题:

显示数组a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

OptionBase1

DimMaxAsInteger,IndexAsInteger

Max=a

(1)

aIndex=1

Fori=2toUBound(a)

Ifa(i)>MaxThen

Max=a(i)

aIndex=i

EndIf

Nexti

PrintMax,i

求最小值的方法与此类似,差别在于取第一个元素为最小值Min,与2个数组元素至最后一个元素进行比较时判断关系有所调整,即

Min=a

(1)

Ifa(i)

Min=a(i)

EndIf

七、常用字符处理函数

Mid函数:

从字符串指定位置取指定个字符,格式为Mid(字符,p,n),从第p个字符开始,向后截取n个字符(若n省略则取到最后)。

Left和Right函数:

从字符串左边或右边取指定个字符,格式为Left(字符,n)和Right(字符,n)。

Len函数:

测试字符串长度。

UCase和LCase函数:

UCase将小写字母转换为大写字母;LCase将大写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

Instr([首字符位置,]字符串1,字符串2[,n]):

在字符串1中查找字符串2,如果找到,返回字符串2的第一个字符在字符串1中出现的位置。

首字符位置是可选的,如果不指定,从字符串起始位置开始查找;如果指明,从指定的位置开始查找。

Asc函数:

返回字符串中第一个字符的ASCII码。

Chr函数:

将一个数值转换为其所对应的字符。

字符的比较规则是按ASCII码顺序比较,规则为空格<”A”~”Z”<”a”~”z”

小写字母的ASCII比大写字母的ASCII小32。

例题:

1.将所有文本转换为大写(小写)字母

可以直接使用UCase(LCase)函数转换。

例如:

Text2.Text=UCase(Text1.Text)

2.对某个字符串的所有字符逐一处理

算法思想:

如果对某个字符串的所有字符逐一处理,即从字符串的第1个字符开始到最后一个字母,每次处理1个字符。

可以使用For循环实现。

通用代码为:

Fori=1ToLen(s)

s1=Mid(s,i,1)

……

Nexti

3.字符转换

算法思想:

通过字符的ASCII码进行处理(使用Asc函数),然后再使用Chr函数将ASCII转换成字符。

例题:

将文本框Text1中字符按如下规律转换a-b、b-c……z-a,并显示在文本框Text2中。

s=Text1.Text

n=Len(s)

Fori=1Ton

s1=Mid(s,i,1)

Ifs1>="a"Ands1<="y"Then

s2=s2+Chr(Asc(s1)+1)

ElseIfs1="z"Then

s2=s2+"a"

EndIf

Nexti

Text2.Text=s2

例题:

将文本框Text1中的小写字母转换其对应的大写字母,将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并显示在文本框Text2中。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s=Text1.Text

n=Len(s)

m=Asc("a")-Asc("A")

Fori=1Ton

s1=Mid(s,i,1)

Ifs1>="a"Ands1<="z"Then

s2=s2+Chr(Asc(s1)-m)

EndIf

Ifs1>="A"Ands1<="Z"Then

s2=s2+Chr(Asc(s1)+m)

EndIf

Nexti

Text2.Text=s2

EndSub

4.判断是否回文函数

所谓回文是指顺读与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如“rececer”

Functionfoundhuiwen(pAsString)

foundhuiwen=True

k=Len(p)

Fori=1Tok/2

IfMid(p,i,1)<>Mid(p,k+1-i,1)Then

foundhuiwen=False

ExitFor

EndIf

Next

EndFunction

如果foundhuiwen函数返回值为True,表明字符串p为回文,否则表示不是回文。

5.统计某字符出现次数

算法思想:

对字符串中字符逐一判断,如果是某字符,则统计变量加1。

例题:

统计文本框Text1中字符i和j出现的次数(不区分大小写)。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s=Text1.Text

n=Len(s)

Fori=1Ton

s1=Mid(s,i,1)

IfUCase(s1)="I"Thenni=ni+1

IfUCase(s1)="J"Thennj=nj+1

Nexti

Printni,nj

EndSub

八、素数

素数定义:

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正整数称为素数(或称质数)。

例如11就是素数,它只能被1和11整除。

算法思想:

判别某数n是否是素数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从素数的定义来求解。

对于n,从i=2,3,…,n-1判别n能够被i整除,只要有一个能整除,n就不是素数,否则n是素数。

此种算法比较简单,但速度慢,因此,可以将n被2到(或n/2)间的所有整数除,如果都除不尽,则n就是素数,否则n是非素数。

注:

执行For循环时,循环变量等于终值仍进入循环,遇到Next语句,循环变量会自动加上步长,因此如果循环正常完成后,循环变量的值将大于终值。

例如:

Fori=1To4

If……ThenExitFor

Nexti

Printi

如果循环正常结束,则输出结果为5(大于4)。

如果循环过程中满足If条件,执行ExitFor语句退出循环,则i的值一定小于5。

例题:

判断n是否是素数。

PrivateSubCommand2_Click()

n=Val(Text1.Text)

Forj=2Ton-1

IfnModj=0ThenExitFor

Nextj

Ifj>n-1ThenPrint"是素数"ElsePrint"不是素数"

EndSub

例题:

输出2~n范围的全部素数。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n=Val(Text1.Text)

Fori=2Ton

Forj=2ToSqr(i)

IfiModj=0ThenExitFor

Nextj

Ifj>Sqr(i)ThenPrinti

Nexti

EndSub

使用DoWhile循环判断是否是素数的代码为:

PrivateFunctionisprime(aAsInteger)AsBoolean

DimflagAsBoolean

flag=True

b=2

DoWhileb<=Int(a/2)Andflag

IfInt(a/b)=a/bThen

flag=False

Else

b=b+1

EndIf

Loop

isprime=flag

EndFunction

EndSub

其中flag作为标志变量,首先赋值为True,在循环体中,如果满足If条件(即n能被其他数整除),则flag重新赋值为False,最后根据flag的值可知n是否是素数。

九、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算法思想:

(1)对于已知两数x、y,使得x>y

(2)x除以y得余数r;

(3)若r=0,则x为求得的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否则执行步骤(4)

(4)x←y,y←r,再重复执行

(2)

求得了最大公约数后,最小公倍数就可很方便地求出,即将原来的两数相乘除以最大公约数。

PrivateSubForm_Click()

x=Val(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数:

"))

y=Val(InputBox("请输入第二个数:

"))

Ifx

t=x

x=y

y=t

EndIf

x1=x

y1=y

Printx,y

DoWhiley<>0

r=xMody

x=y

y=r

Loop

Print"最大公约数为:

";x

Print"最小公倍数为:

";x1*y1/x

EndSub

十、完数

定义:

一个数如果正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这个数就称为完数。

例如,6的因子为1、2、3,而6=1+2+3,因此6是“完数”。

例题:

编程找出1000以内的所有完数。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OutputWanNumber1000

EndSub

'求完数的过程

SubOutputWanNumber(ByValnAsInteger)

DimiAsInteger

DimjAsInteger

DimsAsInteger

Fori=1Ton

s=0

Forj=1Toi\2

IfiModj=0Thens=s+j

Nextj

Ifs=iThenPrinti&"是完数"

Nexti

EndSub

十一、水仙花数

定义: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中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如153=13+53+33)

分析:

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分离出一个三位数中的各位数字。

例题:

找出100~999之间的所有“水仙花数”。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Fori=100To999

a=Int(i/100)

b=Int((i-100*a)/10)

c=i-Int(i/10)*10

Ifi=a^3+b^3+c^3Then

Printi

EndIf

Nexti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Forn=100To999

s=0

a=n

DoWhilea<>0

b=aMod10

s=s+b*b*b

a=a\10

Loop

Ifs=nThenPrintn

Nextn

EndSub

十二、数列

以下数列:

1,1,2,3,5,8,13,21,…,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a(50)AsLong

DimfAsLong

a

(1)=1

a

(2)=1

Fori=3ToVal(Text1.Text)

f=a(i-2)+a(i-1)

a(i)=f

Next

Text2.Text=f

EndSub

以下数列:

1,1,3,5,9,15,25,41,…,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加1。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DimfAsLong

a

(1)=1

a

(2)=1

Fori=3ToVal(Text1.Text)

f=a(i-2)+a(i-1)+1

a(i)=f

Next

Text2.Text=f

EndSub

十三、排序

本算法主要应用于数组。

排序算法有种,其中“冒泡”排序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算法思想:

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每一项(i)都与下一个元素(i+1)进行比较,如果下一个元素的值较小,就将这两项的位置交换,从而使值较小的数据项“升”到上面(最大数“沉底”),重复这种操作直到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再回到开始进行重复处理。

当整个数组不再出现交换项目时,排序结束。

例题:

数组a种有5个元素,每个元素值分别为10、8、21、7、5,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

OptionBase1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arr1=Array(2,4,1,5,3)

Fori=5To2Step-1

Forj=1Toi-1

Ifarr1(j)>arr1(j+1)Then

t=arr1(j)

arr1(j)=arr1(j+1)

arr1(j+1)=t

EndIf

Nextj

Nexti

Fori=1To5

Printarr1(i);

Nexti

EndSu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