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7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苏州古典园林的修复与保护以耦园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为例Word文件下载.docx

1986年,开始修复西花园,但因经费不足,尚未全部修复。

中西部曾被用作园林修建队办公地、园林技工学校、园林管理局职工住宅和红木仓库。

期间,中西部因使用功能不同,建筑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1993年1月,市政府决定修复耦园中西部,并列入当年实事工程,修复结束后于同年lO月1日对外开放。

在经营管理上,耦园经营权实行承包管理模式。

由于经营公司缺乏世界遗产保护的意识和技术力量,建筑、植物、陈设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造成耦园与其它古典园林在保护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同时,历次修复中,由于经费短缺等因素,在材料、工艺使用上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造成一定程度的保护性破坏"。

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这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不相符合。

2008年3月,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决定对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逐步收回经营管理权。

在整修开始前,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先后数次邀请建筑、园林、民俗、文史、植物等方面的专家展开论证,不断完善整修方案。

在整修过程中,也定期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08年底整修结束,耦园整体环境水平得到了较大成的提升。

二、运用传统材料、工艺,保护建筑及构筑物原真性苏州古典园林由建筑、叠山、理水、花木、铺地及陈设诸要素构成,是融传统诗词、绘画、书法、雕刻、音乐、戏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时空艺术。

建筑形式、用材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

(一)建筑维修和保养建筑被称为园林的面目"。

中国古建筑的木质构造形式很容易遭到破损,保存时间较短,因此,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对建筑进行维修和保养显得尤为重23苏州市园林管理局前身。

1981年3月14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将园林管理处调整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局。

24苏州市园林管理局编史办公室.耦园志(初稿).1990年1月.第5页.33l要。

此次整修主要包括建筑油漆、花窗钩线粉刷、戗角维修、木构件维修和更换、屋面清理、墙体修复等内容,涉及主要建筑有载酒堂、城市山林、无俗韵轩、双照楼、还砚斋、城曲草堂、山水间、藤花舫、藏书楼、织帘老屋、走马楼等,计古建筑19座,施工面积近5000平方米。

主要内容有:

第一、维修屋面,更换木构件。

由于风吹雨蚀,古建筑屋面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碎瓦。

维修期间,对于一些已经开裂、损坏木构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

在维修住宅大厅、轿厅屏门时,发现1993年整修用材不规范的现象。

依据传统,大厅屏门应使用杉木,而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三合板。

此次整修使用原工艺和材料恢复了传统了杉木白善门。

第二、采用传统工艺实施建筑油漆。

对于一些木构件中附属的雕刻图案,要求施工人员仔细清理反复打磨至线脚轮廓完全清楚后再进行油漆。

油漆后的雕刻图案十分清晰。

另外,前几次修复时,东花园安乐国、还砚斋、城曲草堂的油漆采用了桐油材料,古朴典雅。

此次油漆时仍旧使用桐油按照传统工艺恢复原样。

第三、戗角维修,花窗勾线粉刷。

整修过程中对一些破损的戗角按照传统工艺维修,恢复原样,共计20处。

此次维修也对花窗进行勾线粉刷,使其线条清晰,层次分明。

第四、打通走马楼。

走马楼是耦园建筑的主要特色,从东花园双照楼通过二层走廊可以直通西花园藏书楼。

由于上世纪90年代建筑维修时西花园锁春"建筑格局发生改变,致使走马楼被阻断。

此次维修时,对锁春建筑进行翻建,使走马楼东西得以贯通。

(二)陋作修正和复原此次整修工作,对历次维修中用材不规范,未采用传统工艺的内容进行修正,恢复历史原貌,保护遗产的原真性。

l、正门大门采用竹条贴面,简洁朴素,与江南地区建筑风格及园林主人归隐的意境相吻合,整修中予以保留。

90年代修复时,大门两侧墙面采用线条仿砖细贴面,墙顶与屋檐梁架漏空,间隔约30厘米。

这种形式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

多位专家提出了修正意见。

为了确保修复风格与晚清苏州地区的建筑风格相符,工作人员多次到平江历史街区寻找证据,在大新桥巷28号发现编号为096332号控制性保护建筑的正门与耦园正门建筑年代相近、风格相近。

25最后,决定按照096号控制性保护建筑正门式样恢复,将正门两侧墙面增高,与梁架连接。

墙面去掉仿砖细线脚,恢复白墙。

阶沿石以上l米高墙面使用砖细贴面。

大门恢复后,整体风格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2、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门楼这三座门楼位于耦园中部住宅区,由南向北依次为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砖雕规格、档次也逐渐提高。

90年代修复时,存在用材、工艺不规范的现象,如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按照传统应使用砖细材料,却使用了明显具有现代风格的水泥纸筋,与古典园林的风格极不相称。

诗酒联欢"门楼雕工精细,是住宅区域规格档次最高的一座门楼,但建筑风格却是墙门形式26,围墙高度与门楼顶部一致,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

在深入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技术人员使用砖细材料和传统工艺按原样更换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的水泥纸筋材料。

对于诗酒联欢门楼,则将门楼两边围墙高度整体降低50厘米,地面往上1米墙面使用砖细贴面,以突出门楼的威严气势。

3、庭院假山花坛、铺地由铺地、假山、花坛组成的庭院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因此,铺地、假山、花坛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的整体环境水平。

由于历次修复及维护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假山堆叠、铺地手法艺术水平低、植物配置不合理等现象。

中部住宅区域由于历次修复不彻底,整体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东西花园的假山花坛、铺地保存较为完整,整修中仅采取勾缝、加固等措施。

因此,此次修复主要集中对中部区域不符合古典园林保护要求的陋作进行了修正和复原。

整修前,城市山林"(轿厅)南侧庭院东西分别种植白玉兰、二乔玉兰,白玉兰长势较差,地面积水严重。

东侧花台杂乱点缀太湖石。

整修时,对整个庭院进行清理,将东西花台采用青砖铺地,解决积水问题,同时,留出数穴,并用花岗石栏围土。

另外,施工人员在东侧铺设青砖时发现了一口古井,予以保留,并配与之适合的石基座和井圈,进一步丰富了庭院景观。

25此建筑年代为太平天国后期所建,当时为天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属下将领所有。

26墙门与门楼的区别:

墙门项部高度低于围墙,门楼顶部高度高于围墙。

333诗酒联欢门楼庭院位于住宅第三进,排水不畅,整个区域地面潮湿阴暗。

经过论证,决定按照传统工艺在庭院东西两侧制作青石花坛,雕寿桃、鹿、葡萄等吉祥图案。

另外,留出4只树穴。

其余区域采用花岗石铺地,清理排水窖井,使整个区域干净整洁。

植物配置方面,采用苏州园林传统植物,丰富文化内涵。

27调整结束后,整个庭院空间开朗,采光较好,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也有较大提高。

无俗韵轩北侧庭院位于耦园中部住宅与东花园过渡区域。

庭院内湖石花坛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国画平远山水"的意境,艺术价值较高。

由于管理不到位,花坛内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湖石缺失。

花坛内植物配置主要为桂花,品种单一、密度较高。

另外,庭院内铺地由于养护不到位、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导致铺地破损。

这些因素影响了整个庭院的景观效果。

庭院的整修内容为:

第一、沟通排水窖井、重新铺地。

第二、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根据湖石形状和纹理进行清理,突出花坛的三个层次,使其层次分明。

第三、调整植物品种,丰富植物景观28。

调整后,整个庭院环境大为改观。

无俗韵轩"与住宅区载酒堂相连的过渡走廊原有布局为铺地与假山花台结合的小型天井。

整修前,铺地破损、假山堆叠手法和艺术性较差。

古代匠师把假山堆叠技法总结为三十字诀:

安连接斗挎(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

29假山堆叠讲究运用绘画原理,符合自然之趣,可谓片山多致,寸石生情。

此次整修采用传统技艺重新铺地、堆叠假山。

湖石间按照纹理衔接,过渡自然,并且与东侧墙面屋檐呼应,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流畅。

花坛内植物采用松、竹、梅传统配置形式,形成一组优美的景观,俨然一幅国画。

通过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对耦园实施建筑维修保养以及对一些不符合古典园林整体风格的构筑物进行修正复原,历史原貌得到较好的恢复,整体风格更加协调。

.三、增强植物配置艺术性,美化园林植物景观花木是园林的毛发。

花木在丰富园林景观、增加景深层次、局部生态27植物配置第三部分作详细论述。

28同上2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125页.334环境构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衔接园林建筑、叠山、理水三者间的过渡环节,也是园林构成诸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

由于花木本身的特性也包含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民俗习惯及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情感,这又赋予了花木丰富多彩的文化寓意。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文人坚忍不拔的气节,白玉兰象征品性高洁,等等。

在园林花木配置上,苏州古典园林师法自然,吸取我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

花木品种的选择方面,根据区域功能差异主要选取乡土观赏植物,形成观花、观叶、观果等独具特色的季相景观。

由于生、老、病、死的特性,花木是园林景观中极易发生变化的要素。

大风、雷击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危及花木景观,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木高度、冠幅发生变化,也直接影响园林景观效果。

因此,为了维护园林的景观效果,加强修剪和选用乡土品种更换死亡花木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身也符合《佛罗伦萨宪章》中定期更换的树木、灌木、植物和花草必须根据各个植物和园艺地区所确定和确认的实践经验加以选择"的规定。

30由于历次修复时植物配置不到位、艺术性较差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耦园的植物景观效果较差,亟待调整和提高。

因此,此次整修借鉴了多年来园林管理的经验对这些内容进行调整,提高了植物配置的艺术性,景观效果明显增强。

(一)诗酒联欢门楼庭院位于住宅第三进楼厅的诗酒联欢庭院,原来的植物配置存在常绿落叶搭配不合理、密度过大、空间闭塞、采光较差、艺术性偏低等问题,并且地坪较低,雨水排水不畅,导致地面潮湿阴暗。

景观效果、文化内涵与古典园林的意境不符,也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整个庭院的植物调整与地面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东西两侧的青石花坛。

花坛内植物种植方面,遵循传统,体现苏州园林的特色。

参照苏州园林大多在庭院内堆叠花坛种植牡丹的传统。

西侧花坛内也种植牡丹,展现苏州地区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传统民俗习惯。

东侧花坛种植传统玫瑰品种。

这种玫瑰有别于市场上出售的改良品种,而是一种历史上苏州地区庭院内常见,但现在已基本消失的品种。

同时,利用地坪改造时预3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25页。

335留的4只树穴。

北部靠近楼厅处保留原庭院的2棵白玉兰。

白玉兰是苏州园林的传统树种,象征园林主人品行高洁。

南部靠近砖雕门楼处2只树穴分别种植木瓜,寓意吉祥,象征多子多福。

春天来临,白玉兰、牡丹、玫瑰花争艳斗奇,相映成趣。

秋天将至,木瓜树上果实累累。

调整后的整个庭院,空间开朗,采光较好,植物配置高低搭配,线条轮廓柔美流畅,艺术品味也有较大提高。

(--)无俗韵轩"南北庭院无俗韵轩为中部住宅与东花园过渡的小型庭院。

根据考证,南侧区域为菜圃,是园主欣赏田园风光之地。

北侧区域为太湖石峰、湖石花坛与植物结合的小型庭院,其中湖石花坛假山堆叠艺术水平较高。

无俗韵轩为园主读书、会客之所,南眺田园风光,北望湖石奇峰,吟诗作画,颇具风情。

南侧庭院的植物配置品种单一、密度过高,主要品种为腊梅和桂花。

为了展现田园风光,调整时移出部分桂花和腊梅,增加花木品种,适当补种红梅、绿梅、果梅、枇杷、木瓜等,并对花木进行修剪。

调整后,整个区域花木品种丰富,视野开阔。

阳春三月,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

枇杷、木瓜树上果实累累,一派田园风光。

北侧庭院三层湖石花坛内植物配置主要为桂花,品种单一、密度较高,由于疏于修剪,桂花冠幅增大,影响其他花木的生长。

另外,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花坛内水土流失严重,层次不明显,比较模糊。

此次整修对庭院内的植物配置进行适当调整。

原有桂花2棵,分布于花坛第三层次东西两侧,过于密集。

现移出东侧桂花1棵,将西侧靠墙的l棵桂花重新植于东侧花坛第二层,为将来桂花的生长预留空间。

同时,在西侧靠墙花坛第三层原桂花位置种植白玉兰l棵,第二层花坛白玉兰前种植二乔玉兰l棵。

为了确保景观效果,庭院内树木的修剪考虑周围建筑、围墙高度,以控制高度和冠幅,做到统一协调。

最后,在花坛边置耦园遗物汉白玉圆形兰花凳。

调整结束后,整个庭院植物的色彩、季相景观十分明显,较之整修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东花园黄石假山区域东花园黄石假山为耦园前身清初涉园遗迹,假山堆叠技艺十分高超,刘敦桢、陈从周等著名园林专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黄石假山与周边建筑、水池组成的景观是耦园造园艺术精华的体现。

黄石假山东部区域原有黄杨、女贞、朴树、国槐等树木,山林景观十分明显。

2001年夏季,一次强对流天气将l棵100多年的朴树刮断,并压坏国槐、女贞以及东部悬崖临池处古老树木黄杨,336导致假山区域主要植物景观完全消失。

黄杨由于主干损坏,长势较差,于2008年4.5月间死亡。

经过多次论证和听取专家意见,整修时决定黄石假山区域必须以保护假山为主,兼顾植物造景需求,营造山林景观。

为了确保树木补种后与周围建筑等景观协调,形成逼真的山林景观,工作人员反复多次至苏州郊区寻找合适的苗木,对种类、高度、造型等方面进行严格挑选。

最后,在东部悬崖临池处原黄杨位置补种l棵造型与黄杨相似的黑松。

由于女贞、国槐根系发达,逢大风雷雨天气极易倾倒,对假山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考虑保护假山的需求,在原女贞位置补种1棵二乔玉兰,国槐位置补种l棵青枫。

树木补种后,形成了黄石假山区域一组优美的天际线,山林景观十分突出,与周围景观也十分协调。

耦园植物的调整借鉴了多年来园林管理的经验,选用乡土树种营造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调整结束后,园内花木品种多样,景观艺术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四、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丰富厅堂陈设陈设被称为园林的屋肚肠",包括家具、字画、匾额对联、书条石、雕刻、摆件、挂件等内容,是反映园林主人社会地位、文化品味、生活场景的主要表现形式。

园林厅堂陈设的布置形式包含民俗、文学、书画艺术、园林历史、家具制作工艺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因此,厅堂陈设必须以深入研究园林历史、挖掘园林文化内涵为基础。

整修前,耦园厅堂陈设破损严重,缺乏变化,不能反映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对园林主人生活场景的表现内容较为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具陈设混乱,式样纹饰搭配不合理;

第二,匾额、对联破损严重;

第三,摆件、挂件单一;

第四,标识导示牌破损、陈旧,不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此次整修,在深入挖掘园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清代江南地区园林厅堂陈设风格,以耦园主人沈秉成夫妇为中心,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丰富和完善厅堂陈设内容,进一步表现园林的生活信息,增强厅堂陈设的观赏性,提高了陈设品味和档次。

(一)家具调整和增补厅堂家具调整和增补主要涉及载酒堂、储香馆、无俗韵轩、还砚斋、安乐国5处建筑。

下面以载酒堂、储香馆、无俗韵轩为例作简要介绍。

载酒堂家具风格为清式,原为1993年整修时为了满足开放要求,从网师337园万卷堂调拨至载酒堂。

但家具体量过大,厅堂空间显得过于闭塞拥挤。

现网师园万卷堂陈列一套精致小巧的明式家具。

但万卷堂建筑为清式风格,建筑体量较大。

家具与厅堂建筑不协调。

艺圃是具有明式风格的古典园林,但博雅堂家具陈列为清式风格,与建筑风格不协调。

经过测量,艺圃博雅堂现有家具与耦园载酒堂体量较为适合。

为了使三座园林主要厅堂家具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经过论证,决定将耦园载酒堂全套清式家具调回网师园万卷堂,网师园万卷堂全套明式家具调至具有明代风格的艺圃博雅堂,博雅堂全套清式家具调至耦园载酒堂。

这样,三套家具与厅堂建筑实现了完美的组合。

储香馆位于东花园主厅城曲草堂西侧,为园主子嗣读书场所。

据记载,沈秉成之孙沈迈士就曾在储香馆内读书求学。

馆内总体布局分为东西向两间用房,设有门沟通,西间供上课使用,东间供教师休息。

一直以来,储香馆的书房功能一直没有得到恢复,一度被作为小卖部使用。

经过仔细研究,提出按照晚清风格恢复储香馆书房功能的构想,以反映教书先生授课及小孩读书的场景。

北墙横梁位置挂储香馆匾额。

东墙挂孔子画像、对联。

西墙挂朱伯儒治家格言书法。

馆内平面布置有4套小书桌,配小方凳,桌上置文房四宝。

小书桌东面布置教书先生用大书桌、藤椅、文房四宝、戒尺。

东间教师休息室设衣帽架、架子床。

在材质选用上,尽量使园内家具材质多样化,改变惯用红木等高档木材的习惯。

家具式样、结构则力求简洁,符合园林主人归隐生活的历史原貌。

这种陈设布置形式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风格独特。

无俗韵轩位于耦园中部住宅与东花园的过渡区域。

据记载,为沈秉成夫人严永华读书会客赏景之处。

轩南为菜圃,一片田园风光。

轩北为小型庭院,湖石奇峰与植物搭配组合成一组优美景观。

轩内家具原摆放清式太师椅(独座),格调凝重。

调整后的家具布置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东侧布置一套雕工精细的卷叶纹玫瑰椅、书架、香炉。

南侧靠墙置清式条案,配高脚花几。

西侧靠墙布置书橱。

考虑园林主人读书采光要求,轩正中靠西斜放小书桌,配明式圈椅及用于放置书画的轴缸。

(二)增补具有耦园特色的挂屏、挂屏是园林厅堂陈设的重要内容,书条石是丰富白墙布置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有书法、绘画、大理石等形式。

书条石是嵌于走廊墙体的石刻,主要以书法、绘画形式表现,反映出园林主人的个人喜好。

苏州园林中以留园法帖最为著名。

338此次整修选取耦园主人沈秉成、严永华夫妇著作《鲽砚庐诗钞》、《鲽砚庐联吟集》、《纫兰室诗钞》中的诗文制作挂屏。

如轿厅城市山林选取严永华咏荷花、菊花诗配画制作银杏木挂屏,分别悬挂于东西墙面。

住宅第三进诗酒联欢"门楼庭院位于住宅最北端,供园林主人休息起居之用,是一个封闭型庭院。

东西墙面一片空白,过于单调。

为了丰富庭院的文化气息,选取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制作书条石嵌于墙体。

在住宅至东花园过渡走廊、东花园南部走廊区域选取沈秉成夫人严永华诗文制作书条石。

这些内容的增添极大地丰富了耦园历史文化内涵。

(三)字画揭裱、匾额对联维修见新书法、绘画、匾额对联是园林厅堂中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陈设物,是园林立意的主要表达方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江南潮湿的气候,书法、绘画、匾额对联极易受潮损坏,因此需要定期维修。

此次整修,运用传统工艺重新揭裱字画,维修见新匾额对联和宫灯,加强对这些陈设物品的保护。

(四)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统一制作导示标识牌导示标识牌是方便游客游览的基础性设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耦园享誉海内外,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但是,耦园原有的导示标识牌设施陈旧,极不完整,不利于游客参观了解耦园的造园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此次整修参照国际通用标准设计制作富有耦园特色的导示标识牌,配以中、英、日文说明,以利于国际交流。

经过调整后,厅堂陈设较之修复前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生活气息更加浓厚,形成了具有耦园特色风格的陈设风格。

五、结束语此次整修是在全面系统地研究耦园历史文化内涵、造园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修复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整修过程中,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要求,实施原材料、原工艺修复,确保修旧如旧",保护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

为了加强对修复过程的监督,实行工程监理和古典园林监测预警双重监督模式,利用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