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8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docx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西小川站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兰州新区中川至马家坪铁路项目工程第一标段总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GZ130176-LZXQTLGC)。

国家、铁道部、建设部现行施工指南、规范、规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国家、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我单位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

2编制原则:

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加强工序控制,确保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完成该工程;并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控制投资,降低成本。

遵循“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原则,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

最大程度的减少施工对周边既有道路、单位办公及民众生活的干扰。

3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及技术标准

本段施工里程DK80+500~DK82+000,正线1.425km,到发线0.989km。

3.2、技术标准

正线1.425km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1667根/km,到发线0.989km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1520根/km,扣件均采用弹条Ⅰ型扣件。

此段为非渗水土路基,采用双层道床,正线0.25m面砟+0.2m底砟;到发线0.2m面砟+0.2m底砟,面砟采用一级碎石道砟,底砟采用《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79-1998)规定的级配碎石。

车档采用浆砌片石式车档。

 

4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西小川站

1

P50新轨1667根/km新Ⅱ型枕Ⅰ型弹扣件

km

1.425

2

P50新轨1520根/km新Ⅱ型枕Ⅰ型弹扣件

km

0.989

3

道砟(面砟)

4381

4

道砟(底砟)

2013

5

P501/12砼枕(左开)

1

6

P501/12砼枕(右开)

1

5施工组织机构

5.1施工组织机构图

西小川站场由中铁六局呼和铁建第八直属项目部管理,铺架架子队施工。

架子队岗位人员配备表

序号

姓名

专业职务

工作年限

联系电话

1

队长

2

技术负责人

3

技术员

4

安全员

5

材料员

6

质量员

7

实验员

8

领工员

9

工班长

6施工进度安排

西小川站施工总工期拟定为42天,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7月20日,计划完工日期2013年8月31日。

7轨道工程施工方案

西小川站场采用人工铺轨。

7.1人工铺轨

本工程人工铺设的具体方法是利用汽车运输,将人工铺设地段所需的轨料及部分面砟卸到相应的位置,先铺设底砟再预铺部分面砟。

钢筋混凝土枕用锚固架现场正锚,然后人工将轨枕按设计散布,粗方就位。

散轨底垫板,配轨,人工上轨,联接接头配件,画枕木间距,在钢轨腰部用白铅油打点,细方轨枕,散扣件,拧紧扣件,按线路中线拨正轨节,并检查铺设质量。

 

 

7.1人工铺轨工艺流程图

7.1.1底层道砟铺设

7.1.1.1、质量标准

1)、底砟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79-1998)的技术要求。

2)、底层道砟用20t压路机蹍压,道床密度不应低于1.6g/cm3。

3)、底层道砟厚度200mm,单线宽度一般为3.4m。

砟面应平整,中间不凸起。

7.1.1.2施工准备

1)、上砟前由铺架架子队与路基架子队共同对路基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铺砟作业。

2)、对路基中线、水平进行复测。

3)、配置摊铺、蹍压机械,各种检测设备,对机械进行安装调试,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

7.1.1.3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

1)、摊铺设备主要包括自卸汽车、洒水车、推土机、平地机、装载车、压路机。

2)、配套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定位标杆。

3)、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密度仪、方孔筛、全站仪、水准仪、3m靠尺及直尺。

7.1.1.4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

底层道砟铺设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见图7.2。

 

图7.2底层道砟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7.1.2预铺面砟

道砟采用自卸汽车运送。

根据道床断面及运砟车容量,合理确定卸料间隔距离,以免增加摊铺工作量。

摊铺中部拉成顶宽为60cm,深3cm的凹槽,在中线左侧1.25m处撒一条白灰线,以控制铺轨方向,并作好临时砟面顺坡。

多余道砟暂堆在轨枕头的两侧,以便串砟、填盒使用。

 

图7.3预铺道砟施工工艺流程图

7.1.3、铺岔、铺轨

采用人工铺岔,一次直接铺设就位。

道岔铺设后检查各部尺寸,以满足规范要求。

 

 

图7.4混凝土枕道岔铺设工艺流程图

7.1.3.1人工现场预铺道岔施

①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人员对平面图和站场设计说明书进行认真审核,确定道岔型号、道岔开向及采用的标准图,绘制施工平面图,提出道岔铺设材料表,编制施工计划和铺岔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作业劳动力安排:

线路工20人,工器具按劳动力配备齐备。

施工技术人员对测量班移交的岔位桩,依据站场平面图进行复测、验证,并对所铺道砟,按有关规定进行自我验收。

岔料装运采用平板汽车将钢轨运至现场,轨枕、零配件统用汽车运至现场,装车时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装车。

岔轨料装好车后,按有关规定进行捆扎加固,对装运长钢轨和长岔枕的车辆,要按长大货物运输的规定加设标志。

卸车时,要首先确认岔位各桩号,将各钢轨对准其相应位置,利用8t~10t汽车吊将岔料按序卸下。

②散布岔枕

木岔枕按标准图检尺,并将长度标在每根岔枕上,然后按序依次排摆,并在直向一端取齐。

混凝土枕道岔:

混凝土岔枕布设按岔枕编号依次布置,完成后进行螺旋道钉安装,钢轨布设完成后进行扣件安装。

③散布并铺钉连接钢轨

组装道岔钢轨按先直后曲,先外后里,由前向后,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详见下图。

道岔铺设顺序图

 

A、铺设直线基本轨及护轮轨

抬轨:

按图中1-1至1-3顺序,将基本轨、直股连接轨、护轮轨抬摆到岔枕上。

联结钢轨接头:

将基本轨前端对齐岔头中心桩,依次联结各钢轨接头鱼尾钣。

整正轨枕间隔,并按照岔枕间隔绳,在轨腰内侧划出岔枕位置印。

安装扣件:

安好垫板,按图纸要求安装扣件。

B、铺设直线下股基本轨及辙叉

抬轨:

按图中2-1至2-4顺序,将基本轨、直股尖轨、直股连接轨、辙叉抬摆到岔枕上。

连结鱼尾板。

安装扣件:

以基准股为准,按直股轨距,先安装大腰小腰,然后补钉其他部分。

拨正方向,使轨道中线与线路中心桩一致。

C、铺设导曲线外股钢轨

抬摆图中3-1至3-2的曲股尖轨和导曲线钢轨,联结接头,放置垫板。

以支距法测定导曲线:

以直股基本轨正对着尖轨跟端的地方作为0点,顺着直股钢轨从0点起,向后每隔2米量一点称为支距点。

在各支距点处,从直股钢轨中心到导曲线钢轨中心的垂直距离就是支距点的支距,以支距法确定导曲线外股钢轨位置。

安装扣件:

先安装支距点位置上的轨枕扣件,一人用尺量支距,一人用撬棍拨移钢轨,先安装外铡,后安装内侧。

D、铺导曲线里股钢轨及护轮轨

抬摆图中4-1及4-2钢轨,以外轨为基准,按照轨距钉里股。

按标准图中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头起,先直股后弯轨顺序散放,然后连接钢轨,并拨正位置,再用起道机将钢轨打起方正岔枕。

④拨道整修

道岔预铺完毕后,按中线桩将道岔拨到设计位置,按照验标要求,对道岔各部位进行整修。

7.1.3.3人工铺轨:

运散轨枕→硫磺锚固→拉间隔绳→铺摆轨枕。

螺纹道钉在锚固前应逐个检查,检查螺纹道钉的丝扣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发现不合格的要剔除。

锚固前将孔内杂物及螺旋道钉上的粘附物清除干净。

采用正锚,螺栓旋孔底部用粘土堵塞,填入粘土后用圆木棍捣实严密,孔的预留深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螺旋道钉利用锚固架锚固,以保证道钉位置准确。

螺旋道钉应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的交点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应高出承轨槽面但不得大于2mm。

螺旋道钉锚固凝固后,用抗拔仪按规定抽查,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

散轨时,人工搬运钢轨距离不宜大于50m,倒运轨料的小平车应有制动装置,小平车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并不得在6‰的下坡道上使用。

连接钢轨时,必须按气温条件预留轨缝,各接头可先上不少于2个接头螺栓,在直线上每隔6m,曲线上至少每隔3m固定轨距后,才准放行小平车运料。

上扣件前按钢轨轨腰标志的间距先方枕,然后将各种扣件依次放入承轨槽内,上扣件二人一组,用0.8~1.0m小撬棍及梅花板手将各种扣件上紧。

砼枕的螺旋道钉丝扣及螺栓帽、鱼尾板与钢轨的接触面均在连接前涂油。

拔荒道:

根据技术测设的线路中桩进行拔荒道。

7.1.3.4上砟整道

施工方法采取人工上砟,机械捣固方法施工。

工艺流程如下图。

上砟整道工艺流程图

 

上砟:

人工将卸在线路两侧的道砟均匀地上到轨道内。

起道:

将每节轨道在几个点抬高并用道砟垫实。

抬高后的轨面大致平顺,没有显著的凸凹和反超高。

起道时先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为内股),据此调整另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

串砟:

全轨节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砟。

钢轨两侧各45cm范围内串满串实,钢筋混凝土枕中部60cm宽的砟面低于枕底3cm以上。

第二次上砟整道在起道后、串砟前,先按轨腰上的标志细方轨枕,在起道后、方枕前拧松螺纹道钉的螺帽,拉轨调整轨缝并方正钢轨接头。

填盒:

起道串砟后,及时向轨枕盒内填补部分道砟供捣固用。

捣固:

沿钢轨两侧各45cm的范围内均匀捣固,钢轨下加强捣固。

钢轨接头处和曲线外股要加强捣固,轨枕中部60cm范围内严禁捣实。

拨道:

将线路拨到中心线位置,达到直线顺直、曲线圆顺。

第二次细拨轨道时,为减少拨道时的阻力,可将轨枕端部的道砟拨开一部分。

细致拨道的同时进行局部改道。

粗整道床:

补足轨枕盒内和砟肩道砟,沿线路均匀道砟,初步整修道床至设计断面,拍实道床坡面和顶面。

机车压道:

铺轨起道后的轨道需经过列车或机车压道,分别以15km/h、30km/h、45km/h的速度按规定趟数碾压,站线次数不少于30次。

全面整道:

机车压道后,进行线路全面整道。

拉轨调均轨缝,方正钢轨接头,拨正轨道、使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心一致,校正钢轨硬弯,达到直线远视平顺、曲线圆顺头尾无反弯或鹅头,起道找平小洼,校正钢轨左右水平和前后高低,轨枕正位,上紧扣件,捣固道床,挂线细整道床,使砟肩线、砟脚线与路肩线形成三条平行线。

由于路堤预留沉落量而引起轨道纵坡与设计的线路纵坡不同,其增大后的纵坡不能超出线路的最大坡度。

先在路肩上堆置备用道砟,随路堤的沉落逐步补足道砟至设计纵坡。

不同种类轨枕交接处的轨面高差用道砟调整,由较高方向以不大于2‰的坡度向较低方向顺接。

信号标志及线路标志,执行设计标准,位置正确,尺寸符合要求。

7.1.3.4质量检查

检查材料数量、道岔位置、轨距、扣件安装、导曲线支距、附带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程度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道岔结构件、轨枕、配件等均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齐全。

道岔铺设后,符合以下要求:

铺设位置正确,基本轨、尖轨、辙叉及配件铺设符合标准图。

转辙器搬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2mm,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1mm。

轨距允许误差:

装有控制设备的道岔,除尖轨尖端处为±1mm外,其余各部均为+3mm、-2mm。

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mm,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护背距离)不大于1348mm。

道岔的大方向与其连接线路的中线一致,与道岔偏差不大于30mm。

导曲线应圆顺,支距正确,其误差不大于2mm,连接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量不大于3mm。

接头处轨面高差和错牙不大于1mm,轨缝实际平均与检算值误差控制在±2mm,岔头或岔尾接头相错量不大于20mm。

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直,滑床板与尖轨间有2mm以上空隙者,不多于1块。

道岔铺设完毕,串砟找平,逐步捣固,全部滑床板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平顺,在道岔全长内高低差不大于4mm。

导曲线没有反超高。

表7.1道岔铺设允许偏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1

道岔方向

直线(10m弦量)

4

导曲线支距

±2

2

轨距

尖轨尖端

±1

尖轨跟端

±1

其他部位

+3、-2

3

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2

4

心轨尖端460mm范围与翼轨密贴

缝隙≤1

5

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5

6

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的间隙

缝隙≤1

7

尖轨跟端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开口距离

±1

8

尖趾距离

±10

9

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

±3

10

轮缘槽宽度

+1、-0.5

11

动程(尖轨、可动心轨)

±3

12

道岔头、尾接头相错量

≤15

13

岔枕间距、偏斜

±20

14

尖轨尖端相错量

≤15

7.1.3.5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表

通病

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轨节生产质量通病

锚固强度不足,锚固螺栓高度超标,轨头欠方正,螺栓扭矩不足。

硫磺锚固砂浆熬制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灌注时砂浆温度低。

严格按规范要求熬制硫磺砂浆,砂浆温度低于130℃时不能进行锚固作业。

锚固螺栓长度超标,锚固模板尺寸不标准。

严格检查锚固螺栓质量,定期检查锚固模板磨耗情况。

钢轨长度丈量不准确,方尺不标准。

选择经校核的钢尺丈量钢轨,并严格按规范要求配轨,定期校核方尺。

电动扳手扭力不足。

及时检查、调节电动扳手扭力矩。

线路养护质量通病

整道过程中轨道顶面高程调控不利、曲线轨道不圆顺形成三角坑、硬弯等。

测量精度偏低,段落误差发生累积超标。

提高测量精度,相邻段落进行联测,综合平差,消灭误差积累。

作业连续性不够,间断施工造成衔接不好。

连续作业,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推进。

道床捣固不密实、钢轨与轨枕联接件松动或缺失,过车后发生沉降或变形。

加强道床捣固,检查扣、配件是否有松动缺失现象,如有马上补齐。

轨道铺设质量通病

轨道轨缝预留不均匀

配轨计算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考虑不充分;对钢轨温度变化掌握不及时;线路中线控制不到位。

在配轨计算前,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充分考虑影响轨缝预留的各种因素;随时掌握钢轨温度变化;精确测量,准确控制线路中线。

7.2安全措施

1、使用吊车卸轨料时,一定要挂吊牢靠,起吊时两端应设专人稳定,控制平衡,并由专人统一指挥装吊作业。

在吊起的轨料下面或移动范围内,禁止人员通过和逗留;

2、拖拉轨料时,挂钩一定要稳妥,防止脱钩,钢丝绳伤人,卸轨枕或扣件时,一定要站在确认安全的位置,防止作业人员闪落车下或挤伤手脚,同时注意轨枕和扣件下落时不要砸伤他人。

3、拨移钢轨时,作业人员一定要站在钢轨的同一侧,撬棍插稳,统一指挥、统一动作,防止撬棍滑落伤人。

4、上扣件时,禁止将手伸入承轨槽和轨底之间,拨动扣件和轨枕时,要用手推撬,防止手拉撬棍碰伤头部。

5、使用吊车及其他机械卸岔轨料时,必须执行装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章,吊点要选准挂牢,起吊时两端设专人稳定控制平衡,由专人统一指挥,在吊起的岔轨料下面或移动的范围内禁止人员进行作业。

6、装运钢轨、长岔枕的车辆,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捆扎、加固牢靠,并按长大货物装运的规定,加设醒目的防护标志。

7、押运人员要随时观察岔料变化情况,发现异常位移及捆扎失效等情况,及时通知停车予以处理,严防岔料滑落发生意外。

8、人工拨岔轨时,作业人员全部站在钢轨的同一侧,统一指挥。

翻转钢轨时用撬棍敲击轨头示警,待全部人员离开钢轨确认安全时,再开始翻轨,撬棍前后严禁站人,叫号时两人要一致,防止撬棍飞出伤人。

9、打道钉时,两组人员不可在同一根木枕上,要前后错开。

压撬人员站在与之成直角的方位用手压撬,不得坐在撬棍上,以免滑撬伤人。

10、拨道时,须将撬棍放在轨底,与钢轨轴向相交的角度不小于45°,插入深度不小于20cm,以免滑撬摔伤。

11、起道时,起道机应平衡地放在道砟上,不得歪斜俯仰,以免倾斜,放落时作业人员不得将手脚放在轨枕或钢轨上,以免压伤。

12、上扣件时,禁止将手伸入承轨槽和轨底之间,拨动扣件和木枕时,用手推撬,防止手拉撬棍碰伤头部。

13、各种作业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速度行车,避免出现脱线甚至颠覆事故。

14、大型机械作业时,人员不得进入作业范围。

15、长钢轨卸放、换铺长钢轨及工具轨回收工序作业中,须防止钢轨弹伤作业人员及钢轨倾倒砸伤作业人员。

16、各种线上作业车辆按规定速度运行,进入区间应凭调度命令。

17、安全员应现场跟班作业,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检查。

18、在路基上运行的运砟汽车,不得急刹车、急起步及急转弯。

19、按劳保防护要求,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7.4环境保护

1、用后的扣件袋子、捆绑铁线、木条等应随车收回。

2、现场机械维修所使用的棉纱、润滑油包装、油品等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

3、自卸汽车运送道砟的道路(含路基面)应洒水,防止粉尘对周边的污染。

4、防止设备油管路漏滴机油,废油料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排放。

中铁六局呼和铁建直属第八项目部

2013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