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84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docx

第六章幼儿美术活动评价

第六章幼儿美术活动评价

教学要点:

幼儿视觉艺术评价标准;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标准

学习重点:

掌握幼儿视觉艺术评价标准

学习难点:

多元性地评价幼儿的作品

学习时数:

4课时

学习内容:

一、幼儿美术活动评价

(一)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标准

(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方法

(三)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形式

(四)教师获取评价资料的途径

(五)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策略

(六)幼儿各类美术活动的评价

二、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一)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二)幼儿绘画评价的多元性

(三)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需注意的事项

三、建立幼儿美术档案

考核内容:

教学中正确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灵活掌握正确评价幼儿作品的方法

2、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主动评价,提升幼儿的评价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素养,进行自我评价。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在线交流、专家咨询、作品点评、评价表格。

基础理论

第一节幼儿美术活动评价

第二节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第三节建立幼儿美术档案

第一节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评价

一、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标准

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最困难的就是确定评价的标准,但评价标准又是进行活动评价必不可少的准则。

实践证明,确定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标准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本身让教师和幼儿都有成就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发展,而一个好的美术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而且会让教师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发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与幼儿一同进步。

2、活动方案与幼儿美术教育整体课程计划和谐统一,是完整的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又是由各个不同的美术教育活动组合而成的。

因此,美术教育活动方案作为完整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必须与美术教育整体课程计划相统一,从而保证幼儿美术教育整体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

3、活动目标与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相统一,并且是这些目标的具体实施。

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是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它是幼儿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最终追求;幼儿美术教育的分类目标是指幼儿园欣赏、绘画、手工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的目标;幼儿美术教育的年龄目标是分类目标在3~6岁阶段目标的具体分解和落实,是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要求;而单元目标是指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的其他目标最终都要通过教育活动目标才得以落实,因此,教育活动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活动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学习美术的特点与经验水平,并且是美术教育课程的整体内容的一部分。

有利于活动目标的实现。

对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评价可以依据新《纲要》中所提到的三个原则:

①   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②   ②既符合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③   ③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同时新《纲要》还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5、活动设计因地制宜,符合幼儿园、本班级的实际情况。

各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同,设计的美术教育活动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就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材料开展一系列的绘画、欣赏和手工活动,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6、活动过程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主动的操作和主动的表现。

任何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参与的主体、操作的主体和表现的主体。

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是否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亲自操作尤为重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7、活动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充满感情色彩的审美环境与轻松的心理环境。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物质环境、审美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而心理环境的创设也同样重要。

其中包括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是否和蔼、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真正平等、是否相互尊重、活动的气氛是否宽松等,这些都是心理环境的评价标准。

8、活动中应有充足的、富有美术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供幼儿使用。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美术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不同的材料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其使用方法也千差万别。

因此,在活动中能否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富有美术表现力的工具和材料,也是评价幼儿美术活动的一大指标。

9、活动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美术发展和其他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操作,会受到人的发展的制约,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会因美术发展水平以及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

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简单地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全体幼儿。

10、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现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或意外事件。

例如,幼儿某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建议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能出现幼儿对该教学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的现象。

由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可能预设幼儿的所有的状况,因此必须根据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反映出的现实反应,及时地调整自已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不能顽固地“按部就班”。

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方法

1、确立评价对象与标准。

(1)要确定评价的对象,界定评价的范围。

教师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评价范围可扩大到所有幼儿,或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价。

(2)确定本次活动评价的标准。

可以采取幼儿之间比较,幼儿自身发展的前后水平比较,或是根据教育需要与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差距,进行评价。

2、确定评价的内容。

(1)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主要包括构思、造型、着色等方面。

(2)评价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

3、选择评价途径。

幼儿美术活动评价途径多种多样:

(1)教师引导为主,幼儿参与为辅。

这适合于年龄小的幼儿,评价中注重鼓励与肯定,指出不足,态度要亲切。

(2)幼儿参与为主,教师协助总结。

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评价能力。

4、注重拓宽评价的功能。

通过评价应不仅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其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抓“两头”,还要给予大多数幼儿以较大的关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评价,不仅要发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问题,更重要是通过评价对教师以往教育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育手段,实现新的培养目标。

三、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形式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是评价的主体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常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进行评价活动。

教师根据美术活动的教育目标。

结合自己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观察和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来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美术活动的评价。

这种评价形式比较适合小班,或刚开始接触美术活动的幼儿。

这种评价形式的优点是:

评价的整个过程教师比较容易把握,评价的主要内容很明确,幼儿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直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但缺点是容易让教师的主观意见影响幼儿对审美的价值判断,让幼儿认为“老师说画得好的画就是好画”,还有可能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幼儿是评价的主体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有时也会采取“退位”的方式,将评价的环节交由幼儿来完成,以幼儿间的相互评价为主。

例如,“请你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作品?

为什么?

”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因为此时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适合开展这样的评价活动。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幼儿能为别人的进步感到高兴,进而激励自己向别人学习,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独立地、客观地看问题,学会尊重别人,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幼儿能逐渐养成创造的习惯。

但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有缺点,即幼儿对于评价的指向性把握不好,评价的过程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将评价的结果与自己的创作过程结合起来。

3、家长是评价的主体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中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形式。

在对家长开放的活动中、亲子活动中以及在为幼尤建立美术档案时都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

运用这样的评价形式,一方面能让家长关注到自己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发展,从而发现幼儿一点一滴的成长,肯定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使幼儿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希望,从而增强参与美术活动的信心和愿望。

但是在运用这一评价方式的时候,由于家长的育儿水平并不一致,幼儿的发展状况也不相同,因此评价的标准就比较难以确定,评价的难度也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术活动评价形式要根据具体的美术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一次活动评价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可以将几种评价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弥补不同评价形式之间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活动评价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教师获取评价资料的途径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建立在充分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无论对幼儿、对教师都是有效的、可行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获取评价的资料。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或有目的的或随机的观察的方法。

为确保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教师还可以采用自由式的事项记录法和预定的行为目录法。

事项记录法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

运用事项记录法要注意区分事实记录和解释记录,前者是客观情况的描述,后者是评价者当时的主观分析和解释。

行为目录法是指事先将要观察的事项列成详细表格,观察过程中,教师只需将现场发生的事项逐条校对表格记录即可。

由于行为目录法不能反映行为的因果关系,因而运用时应注意对必要的活动场面和产生的条件进行补充记录。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对象可以是面对全班的集体观察,可以是分组的小组观察,还可以是针对个别幼儿的个别观察,这由不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来确定。

2、临床访谈

临床访谈是教师与幼儿面对面地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展开一系列的谈话,主要是幼儿围绕教师的提问展开,所以在临床访谈的时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发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和遇到的困难,以便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临床访谈时要注意:

①不要打扰幼儿的创作过程;

②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幼儿想法;

③多肯定、鼓励幼儿的创作成果;

④认真倾听幼儿的创作意图,必要时做适当的记录。

3、作品的分析与收集

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是从幼儿的发展出发的。

这种发展既有幼儿在身心方面的发展,又有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例如,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从绘画的基本要素,即造型、色彩、构图三方面和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的结合上来进行考察的。

其中,对线的造型的评价分析包括线和形状的使用、结构特征的把握、造型的创造性;对色彩的使用的评价分析包括随类赋彩、色彩的丰富性、色彩的情感表现性;对构图与构思的评价分析包括画面构图、立体空间的把握、主题的表达。

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收集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收集幼儿的习作,另一种是专门的收集。

日常习作的收集中,要注意收集不同类型的作品,并注意作品的数量,还要注意作品创作的时间,是收集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作品,还是间隔一段时间收集一定数量的作品都要有所考虑。

专门的收集是指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某个方面而专门设计一些测验题,对幼儿进行测试,然后收集其作品进行分析。

专门的收集大都是为作绝对评价,即把幼儿的美术作品与理想的评价标准作比较而进行的。

五、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1).以评促发展的发展观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不仅应考虑幼儿的过去,重视幼儿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幼儿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通过不断收集每个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评价,不但要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其潜能和特长,从而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成长。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评价中既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也不能不要技能技巧,注意评价指导美术技能技巧的时机和方式,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应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及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2、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具体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如构思可以关注幼儿是事先构思还是事先局部构思或边画边构思;着色可以关注是否鲜明生动,协调均匀;表现技巧看是否具有利用绘画要素(线条、色彩、形状)表达情感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指标的评价,如幼儿是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美术活动,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

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指标的评价,如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关注程度与持久程度,是否能够专注坚持直到活动完成,或是需要鼓励才能把活动进行完毕;美术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或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美术活动过程中是否能大胆入手,同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创作主题和材料的个人偏好及独特的审美情趣是怎样的等等。

为了保证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还必须通过实践和探索将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概括关键要素,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具体到某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惰况重点评价其中之一两个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

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具体到某个幼儿的评价应体现评价的均衡和全面。

3、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各种评价方法应为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服务,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评价前,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广泛收集评价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水平,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对幼儿在活动区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家庭中的表现情况也应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淡化幼儿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实现幼儿与自酗过去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幼儿与课程标准比较(绝对评价),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坚持评价的结果是现在的、暂时的,通过评价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4、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参与评价资料的收集,进而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与要求。

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侧重点应有不同。

例如,让家长对幼儿进行评价,应主要集中于孩子在家中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如果让家长对幼儿具体的美术学习知识技法进行评价,家长可能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可能对教师的责任心产生怀疑。

5、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过程性、动态化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

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对象,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这样幼儿才会真正地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

6、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和发展性

评价首先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

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

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

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中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 “还可以怎样表现?

”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六、幼儿各类美术活动的评价

1、视觉艺术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元素

具体标准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具象性表现水平

基本形式

组成物体的基本线条形态、物体特征的表现、比例与显示接近的程度

1.垂直线、斜线和水平线孤立存在,包含结构的图画被涂得乱七八糟,涂鸦是任意而胡乱的;

2.基本物不完整;

3.物体内和各物体之间的比例不一致。

1.倾向于把某些几何图形组合成更复杂的形式;

2.能包含物体的主要特征;

3.物体内部自身的比例与现实一致。

1.轮廓线开始出现,画面不是几何图形的拼凑,而是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包括剖面图和侧视图;

2.明显的细节;

3.物体自身和物体间的比例接近现实。

颜色

画面颜色与所画物象的一致性

颜色的使用随意,与所画对象没有联系

使用多种颜色,且使用颜色中至少有一种是真实物体的颜色,或者完全就是真实物体颜色的反映。

使用多种颜色作画,且大多数画都能有意使用颜色,极少的画中出现与现实不符的颜色。

空间组合

物体在画面上的空间排列

画中各物体模糊地浮在空中,所画的人物、物体和动物是颠倒的。

倾斜的、偏离的,散布在画的四周。

对基线有着初步的认识,物体和人物之间常常彼此不相关,或局限在纸上的某个地方。

所作的画反映了明显的基线感,所画的各对象间彼此相关且在纸上融为一体,对上端、下端、里外的认识很明显。

探索程度

颜色

颜色的多样性

每一幅画基本上都是单色,颜色很少变化。

使用多种颜色,多用色彩作简单的画。

有效地运用多种颜色表现情感和气氛,色彩的对比和混合很明显,所作的画多彩而有意味。

变化

图画在形式和主题上的变化程度

图案和构思重复而且很少或根本没有变化,画中所表现的组合很有限。

具象性表现的形式极少或根本没有变化。

许多组合交织或一起或出现在所收集的图画中。

具象性图画在图案、物体或主题上有中等程度的变化。

在设计中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的和封闭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

具象性图画在形式上或主题上有明显的变化。

动态

线条、形状和色彩显现出来动态

一直生硬僵化地使用线条、形状和形式,仅仅依赖基本的几何图形而很少使用斜线、虚线和飘逸的线条,所作的画是静态的、重复的。

在具象性图画和设计中大量或游戏似的使用线、形和形式,所作的画流畅而自由、奔放。

线条、形式和色彩生动地表现出节奏、平衡与和谐,显示出动态。

艺术水平

表现力

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

画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情感表现。

画几乎不能引起情感共鸣或反应。

具有比较明显的通过线条、形状引发感觉和情绪的能力,但还不够明确。

通过实际的具象和抽象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情绪色彩。

画面呈现出“活泼”、“悲伤”或“有力”。

饱满感

不同深浅线条的效果

线条的变化不能加强画的效果,而是画画本身需要。

用线条的变化来造成图案或具象性图画中一两个特定的事物的效果。

图画中用深浅不同的线条表现几个事物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美感

美感与和谐

缺乏美感,很少有意修饰、精心描绘,有时也使用多种色彩,但不是为了加强效果,而是画画本身需要。

为了修饰的需要而有意选择某些颜色,虽然修饰可能夸张或卡通化。

个体的形状显示出一定的美感与和谐感。

十分注意装饰,图式或复制品都表现出韵律并经过修饰。

形式经过了仔细和有意的安排,图画多彩,充满平衡感和韵律感。

儿童能用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到美的自我表现过程中来。

 

2、美术欣赏课程的评价

美术鉴赏评价的方法,戴依(M.D.Day)曾经提出11种评估方法

(1)、观察。

观察幼儿是否全神贯注在学习上,包括他观察作品的态度、描述分析的技巧、专注参与的情况。

对沉默寡言的,教师要注意给予关注。

(2)、晤谈。

私下与幼儿交谈,以了解幼儿学习困难之所在。

此外,教师为了解幼儿对艺术作品理解的程度,可展示其复制品或幻灯片,与幼儿讨论,向他们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

如:

“艺术品是如何产生的?

”“艺术家是如何从事其创作的?

”“艺术家所处的文化背景及其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怎样?

(3)、讨论。

组织幼儿讨论美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以了解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反应和解释。

(4)、作业或习作。

从幼儿美术作品的习作中,发现幼儿对美术知识的运用与认知程度。

(5)、检核表。

如在讨论的名单上做记号,以便鼓励未发言者,并解幼儿的学习成绩。

(6)、问卷调查。

用问卷调查评估幼儿对某一艺术风格、绘画特征,以及风格发展的理解程度。

(7)、测验。

把一学期来有关四大领域的学习,编成复选题或简答题进行测试。

(8)、撰写报告。

幼儿运用讨论时的批判能力,撰写美术鉴赏的心得报告。

(9)、视觉鉴定。

幼儿观看曾经学过的美术家作品的幻灯片,要求幼儿能分辨出幻灯中的作品是哪位画家所作?

是属于哪种风格的?

(10)、态度测量。

学习一个单元以后,观察幼儿的态度表现,看幼儿是否有兴趣继续探讨其他的作品。

(11)、美感判断。

对艺术作品下判断是美术批评的一个重要层面,它综合了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学四个方面的鉴赏能力。

因此,要评估幼儿的美感判断能力,教师需要有专门的美术技能、了解的原理、原则,并知道如何细察作品,同时,要能运用各种工具,以实施能均衡地涵盖各个领域的评估计划。

由于美术欣赏教学大多用集体讨论、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所以,观察法、对话法、问卷调查法、收集幼儿作业或习作、幼儿的心得报告、态度测量、美感判断等,都很适合于评价幼儿行为的变化,便于教师分析和了解欣赏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幼儿的态度、语言、行为的变化,作有系统的记录,也可以用抽样法,与个别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能力与态度,以弥补观察、讨论的不足。

本节内容摘录于《幼儿美术教育》,孔起英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节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一、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他们与美术材料、工具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因此,教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幼儿最终完成的美术作品。

在幼儿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评价上,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构思、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