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93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docx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湖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版

Cha1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

选择题

教育学相关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五道念:

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性恶论教育过程:

管理、教学、训育

管理方法:

威胁、监督、权威与爱兴趣说六种兴趣:

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兴趣

兴趣四阶段:

注意、期望、要求、行动

四段教学法:

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教育科学的分化类别

教育学科内部分化的各种分支学科

按照教育的层次:

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按照教育的要素:

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学

按照教育的历史发展:

世界以及各国的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史

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产生的各种分支学科

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育控制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等

哈佛教学改革

教什么:

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新生体验和增加学习机会

怎么教:

致力于教育国际化、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更加重视本科生科研、跨越学院界限、增加灵活性、更加优化教学法

简答论述题

把握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2.教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3.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高教理论

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

a.高等教育的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b.高等教育实践只有合乎教育规律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c.高等教育改革更离不开高等教育理论的指导。

注意:

教学改革

1)改革是破旧创新:

破什么旧、创什么新,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2)传承与创新3)提出改革方案:

小步走、循序渐进4)实施方案5)总结:

实现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有机统一

2.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a.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学术性和技艺性双重特点;b.大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学习其实在其教师生涯开始之前就有潜在地、无意思的感知;c.大学教师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效果的需要。

注意: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包括对教学规律的理解,具有必须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的学生满意原则,对社会风气是迎合还是保持合适的批判

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

1.要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其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

其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2.要理论联系实际

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的教育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

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即学以致用,在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的功效。

3.要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学创新、专业研究)

高等教育学科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在结构上是教育的最高层次;3.高等教育的规律与教育规律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4.高等教育总的来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Cha2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名词解释

教育现象:

是人们可以感知的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务的外部联系。

教育本质:

教育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集合,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

选择题

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主体性

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

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高校服务社会的途径或方法:

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

专门人才的类型:

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

简答论述题

教育的本质特点

1.教育:

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

教育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

教育需要促进人的自我属性的发展;

2.教育:

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教育:

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1.高级性:

第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第二,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青年,身心发展相对比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三,教师和学生更加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2、专业性: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

3、学术性:

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基本原则: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4、公益性:

5、主体性:

大学不仅是使人类掌握科学知识、追求客观真理的摇篮,更是教人如何守望心灵、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大学必须引领社会,给社会所必需(needs)而非社会需要(wants),清流,相对独立性,统治阶级及其统治工具的附庸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意大利波伦亚大学,最早、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2.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德国洪堡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

Cha3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名词解释

书院: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末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它还研究和传授世俗科学知识,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启迪辩论的风气。

赠地学院:

美国南北战争为高等教育的扩展提出了要求。

为了克服经费等物质条件困难,1862年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即《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入来资助至少一所学院。

这些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区学院: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

其前身为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它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院系调整:

文革前1952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实行“院系调整”,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他学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

高教60条:

为解决1958-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超常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全盘学习苏联带来的不良后果。

1961年9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即高教60条,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恢复。

选择题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高等学校的萌芽:

五帝的成均、虞夏时代的虞痒之学

中国古代高等学校确切的起点:

西周时代的辟雍

民办高等教育的起点: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

隋:

实行科举制(读书、应考、做官)

唐:

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书院:

始于唐代官办学院真正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庐山国学

明代最高学府:

设于京师南京的国子监

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学在官府、官学一体、政教合一

外国古代教育

世界最先出现的大学:

古埃及的宫廷学校

古希腊斯巴达的武士教育和雅典的博雅教育

古罗马教育--修辞学校

拜占庭教育—七艺上设哲学、法律和修辞学。

七艺:

文法、修辞、辨证、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七技:

骑、射、御、剑、诗、棋等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

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

近代西方教育发展

英国:

学院制、导师制

法国:

学区,大学校,中央集权

德国:

柏林大学提出: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术自治、大学自治原则

美国:

高等教育体系最完备,发展水平最高

综合大学:

哈佛学院(1636)

单科学院:

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为工农业服务的思想,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

研究型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区学院:

伊利诺斯州

中国高教发展

清末

西式学校教育在中国的开端---国立大学:

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

省立大学起点:

1902年,山西大学堂(现山西大学)

我国自办的新式高等教育始于—1895天津西学学堂的头等学堂

第一所教会大学:

1900年,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根本变革的标志。

京师大学堂—清末高等教育行政机构的萌芽。

民国

1922年,《壬戌学制》实行选科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完备的学制。

北京大学蔡元培,兼容并蓄,新文化运动摇篮

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

表明最早高等学校为官方垄断,对象为皇帝与贵族。

2.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

即官办的学校义官亦学。

3.政教合一。

政治与高等学校组成封闭系统,大学成为政治工具,读书与做官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可分离。

欧洲中世纪大学特点

行会性:

大学起初为学生和教师结合的“行会”,后来成为学习与研究的组织。

自治性:

这种行会性组织在与宗教和世俗政权的周旋中,为自己取得许多特权,都拥有自我管理、不受或少受外来干预的权利。

国际性: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均以拉丁语为共同语言,部分国籍种族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

宗教性:

很多学校在寺院基础上建立,多受教会的控制,神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地位最高。

中国古代教育为何未能自我更新、走向现代化?

中国古代教育最初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上,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形成百家争鸣现象。

但是秦朝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造成教育的倒退。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隋唐的科举制使得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

二清代的极端专制文教政策钳制人们思想。

(国家没有统一,社会动乱的影响;教育官方垄断,没有新的血液注入;学术之风不够自由)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多样化需要。

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生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Cha4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名词解释

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

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学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

民主化:

高等教育民主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实现高校内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民主化。

终身化:

职业教育,为生存和发展服务。

高校培养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培养及其构成。

国际化:

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主体地位: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不需要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授课方式广播、电视、函授并举,坚持既定的学术标准。

选择题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美国:

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管理体制上“还教于地方”,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开展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公立学校存在私营化的倾向。

1

英国:

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向高等教育经费由受益者分摊,开放大学。

法国:

1968年,学生运动爆发,《高等教育方向法》规定大学为公立的科学、文化机构,办学原则是自治、民主、多学科;2005年,巴黎骚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占法国总人口的10%左右的移民大多缺乏良好教育,社会地位不高,在法国经济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后被社会抛弃。

德国:

教育改革局限于课程范围内,体现出渐进式改革。

日本:

以教育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为中心,四个基本理念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印度:

伦敦大学模式,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基本免费、供大于求、质量不高、学术水平比较低,人才外流严重,美国1/3。

巴西: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引起和加深社会不公,扩大公立学校自治权、统一大学的基础教育、扩大招生名额、改革考试和录取方式、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实现学生教育贷款计划。

简答论述题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受教育对象的大众化2)产学研一体化3)培养目标的综合化4)行政管理自主化5)合作交流国际化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或内涵

1.是观念的现代化。

一是继承和发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统一、教授治校等传统大学理念。

二是认真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潮,如大众化、多样化、终身化、私营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等。

2.是制度的现代化。

3.是实体的现代化。

具体说就是能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使大学成为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任务

大众化:

量和质

民主化:

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管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终身化:

职业教育,为生存和发展服务

国际化:

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国际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涵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两个主体地位:

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一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分类指导、在各自层面上办出一流。

科学发展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依据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

立足点:

提升教育功能。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着力点: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突破点: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落脚点: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教师发展

Cha5教育的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

中国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

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功能:

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

教育价值:

价值则是客体的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教育适应性:

教育的适应性是一种主动的适应,是顺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统一,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

社会本位:

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个人本位:

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

选择题

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性:

具体身份(职业资格)的规定、质量规定、时间规定、层次类型规定

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全面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测性、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目标、体质目标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

普通素质、专业素质、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之中的创造性

人具有多重属性:

自然、社会、心理

简答论述题

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1.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

2.不同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但不能相互取代。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展机会和发展取向上的矛盾;主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社会制度的制约、传统观念的束缚。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关系

功能是指事物的作用,而价值则是客体的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只有当教育的功能作用于主体并能满足主体需要时,才会产生教育的价值。

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教育功能与价值、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社会发展:

1)两种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二者互补。

2)三代生产力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以手工劳动为标志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生产力、以计算机等高科技为标志的信息知识社会生产力3)现代发展观:

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人的发展:

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属性使实践成为社会的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人具有多重属性:

自然、社会、心理3)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P39)

全面性、适应性、可行性、可测性、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按心理结构划分: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专业能力、创造能力

按认识与实践功能: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或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目标、

体质目标

Cha6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①宏观结构:

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②微观结构: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层次结构:

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

科类结构: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形式结构:

A)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

公立和私立;B)授课时间:

全日制、半日制、业余制;C)授课方式:

普通高等教育、网络学院、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大学、夜大学、自考、管理干部学院

能级结构:

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为主、应用性与技艺性的专科

地区结构:

西、中、东

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方面,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它与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程度,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首先表现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模相适应。

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然联系紧密,但并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同的功能常常可由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P45)

经济因素:

在高等教育结构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与速度、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等。

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教育结构影响更为直接。

文化传统因素:

主要包括全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表现在人们对择业的态度、消费观念,对各类教育的价值取向、自身的文化需求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待等。

科学技术因素:

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与结构等。

科学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教育因素:

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双重跨越,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剧增相伴,从各方面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

区域因素: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水平,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影响到区域创新的能力,就成为区域经济实现梯度转移的关键。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如何优化?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反映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专科-本科-研究生

主要问题

1)专科层次独立性不强。

首先,要改变人们对专科层次教育的认识;其次,要突出专科层次教育办学特色;第三,要调整专科内部的科类比例。

2)研究生层次较为薄弱。

一是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二是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优化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

1.研究性大学要突出理论性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本科院校重点突出本科教育质量,围绕教学开展科研;

3.专科院校大力培养使用技术人才,以教学为主。

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如何优化?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专业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和层次结构不同,它是一种横向结构,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状态决定的。

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主要问题

1)适应新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契合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不足。

2)出现了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人才结构性过剩。

优化

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

2)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

4)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5)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6)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

Cha7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

名词解释

大学职能:

指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换言之,大学是干什么的,能为社会作哪些事情。

三职能观:

产生于美国,以“威斯康星思想”为标志。

大学教学职能、科研职能与为社会服务职能相辅相成。

高等学校定位:

1.我国高校定位中的问题:

办学类型趋同;办学层次攀升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辨证分析:

积极面是有利于竞争和高校发展;消极面是人才机构失衡。

院校研究:

指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实践领域。

选择题

现代大学三项职能:

教学职能、科研职能(1809年柏林洪堡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1904年范·海斯“威斯康星计划”)

现代大学职能发展:

改造社会职能、国际化职能

高等学校分类

1.发达国家分类

美国(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