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98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经典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

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

C.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D.喝进的部分水随④排出需要经过肾静脉

2.2018年1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调查水鸟时,偶然拍摄到一只非常稀有的黑狼。

有关专家称,该黑狼的父母可能都是含有相同黑色隐性基因的灰狼。

如果用H和h表示控制狼毛色的一对基因,根据该专家的推测,该黑狼毛色的遗传过程可表示为(  )

A.

B.

C.

D.

3.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②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

③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④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4.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物质时,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都是蛋白质

B.乙也可能是一种酶

C.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

D.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5.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选项

成语或谚语

非生物因素

A

春兰秋菊

光照

B

北雁南飞

大气

C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水分

D

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温度

 

A.AB.BC.CD.D

6.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可以分泌胆汁

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7.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人的性别是胎儿发育过程决定的

C.自然状况下,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D.生男还是生女,取决于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哪种精子结合

8.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

胸廓容积扩大

B.b→c时:

吸气,膈肌收缩

C.c→d时:

呼气,膈顶下降

D.c→d时:

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9.制作酸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组织培养技术C.发酵技术D.克隆技术

10.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少量的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这些物质最有可能取自于()

A.胃B.食道C.小肠D.大肠

11.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2.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生命历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使细胞体积增大

B.②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③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②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

13.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I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IV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

14.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

A.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B.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Aa

C.不能判断哪一个是隐性性状

D.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能卷舌的

15.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太阳鸟在吸食花螢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6.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7.2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B.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C.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D.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18.如图是人体内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较多的是静脉血

B.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内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19.刘伍同学中餐摄入了160克食物和240毫升水。

进食后一小时内,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量分别是:

唾液300毫升、胃液400毫升、肠液300毫升、胆汁100毫升、胰液300毫升。

则该同学在这一小时中,小肠腔内出现的消化液总量是()

A.100毫升B.300毫升C.600毫升D.700毫升

20.“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

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1.下列能体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是(  )

A.红细胞数量多,且富含血红蛋白,有利于输送营养物质

B.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获取并传递信息

C.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呼吸作用

D.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2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C.始祖鸟化石研究表明:

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D.现代人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3.已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某家族三代6人的单眼皮、双眼皮遗传情况如下表。

依据此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

祖父

祖母

儿子

儿媳

孙子

孙女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

B.祖父、祖母和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

C.若儿子、儿媳再生一胎,则该孩子是单眼皮、双眼皮的比例为1:

1

D.祖父、祖母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4.下列关于动物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雄蛙有鸣囊适应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应飞行生活

D.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适应陆地生活

25.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2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C.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乙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7.如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AB段植物处于无光环境中

②单位时间内C点氧气释放量最多

③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④E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⑤FG段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⑤

28.如图是某家庭某遗传病发生情况的遗传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8号个体的X染色体通过母亲来自2号或1号个体

C.5号和6号个体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一定表现正常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8

29.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ATP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

30.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①、肺②、胸腔③三者组合示意图。

据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曲线从b→c时,图乙由Ⅱ状态转化到Ⅰ状态

B.图乙Ⅰ转化到Ⅱ时,图丙气压由小到大顺序为①<②<③

C.图甲曲线从a→b时,图丙①处氧气含量大于二氧化碳含量

D.图甲曲线从c→d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二、综合题

31.人的棕眼和蓝眼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

如图一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系谱,据图一回答:

(1)人的棕眼和蓝眼称为一对_____,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

(2)第三代6号的基因组成为dd,他的两个d基因分别来自于第二代中的_____号和_____号。

(3)第一代2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第二代5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

(4)根据二孩政策,第二代3号和4号可再生一个孩子。

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眼睛颜色表现情况可用如图二中的_____表示。

32.中考复习阶段,小林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方式对人体几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如下图所示。

请你来和小林一起分析

(1)我们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进人甲系统后,主要在__________内进行消化和吸收,该器官有许多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例如:

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乙系统即________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肺,肺有许多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例如:

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丙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__作用,以及肾小管的___________作用。

(4)甲、乙、丙系统及皮肤都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血液流经乙系统中的肺后,由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血,这是由于肺泡中的_____进入了血液。

血液流经甲、丙系统及皮肤等处的组织细胞后,组织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等废物进入血液。

(5)皮肤可以通过分泌汗液排出部分废物,同时在人体免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请说出皮肤在免疫中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小林通过总结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在享用大自然赐于我们食物和氧气的同时,又将废物排到生物圈。

人与自然紧紧相依,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3.2019年是农历猪年,

不同的结体,表达着相同的心愿,祈盼“诸”事遂愿,国泰民安。

请分析回答:

(1)我国是家猪驯化最早的国家,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家猪是由野猪经过_____驯化而来的。

(2)刚出生的小猪碰到乳头就会吮吸,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决定的。

每次喂食时敲打食槽,经过一段时间,只要听到敲打食槽声,猪就会围拢过来,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

(3)猪肉绦虫是常见的寄生虫,给人类健康和养猪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分类学上猪肉绦虫和血吸虫、涡虫同属一门,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

(4)河口区正邦生态养猪基地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如图为该基地生态系统简图。

①在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

②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给农作物除草和杀虫的目的是_____。

③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_____,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蘑菇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

34.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物质,A~E表示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蛋白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直接吸收它,必须消化为c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有________.

(2)C系统的作用是为组织细胞提供a,并把b排出体外,a进入B系统后主要由________(填某细胞)运输.

(3)B系统中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器官是________.

(4)某人体检时,检查结果显示其d中含有蛋白质,可能的原因是肾脏肾单位的________(填某结构)处发生病变.

(5)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5.“我运动,我快乐”。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图中序号表示物质。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淀粉最终分解为物质[①]_______,经小肠吸收后,该物质最先达到心脏的腔的是_______。

(2)物质②是人体吸入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血,至少随血液流经心脏______次,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_______。

(4)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______(填“降低”或“升高”),形成④排除体外。

(5)健身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和图中所涉及的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_______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调节。

36.“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原始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_____。

(2)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

在6亿年前出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大约在5.3亿年前出现最早的鱼类,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_____](填图中字母)该种生物类群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的原因是_____。

(3)根据_____可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鱼类、B和C,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这类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的识别特征有:

①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_____;②_____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4)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兔子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内部都含有_____,这体现了生物体_____的生物学观点。

(5)请写出图中E所代表的植物类群:

_____。

(6)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主要是因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_____组织。

(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不断进化。

37.跑步、打球、游泳、骑车等活动不仅需要能量的供应,还需要通过调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请回答:

(1)饭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由80上升至140毫克/分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血糖上升期间,人体分泌胰岛素的量会________。

(2)长跑开始时,发令枪发出的声波经过运动员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后,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产生听觉(用箭头和文字表示),接近终点时,运动员看到的终点线会直接刺激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

(3)在温度较低的泳池中游泳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一是通过_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加;二是皮肤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量________使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________,在心率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血量;参加短时间运动可使大脑的________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5)体育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代谢废物会以________和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是由脊髓内______________汇集而成;运动过程中即使产生尿意也不会和婴儿那样随意排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它是输送血液的“泵”。

(2)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静脉瓣的开口方向与血液流动的方向一致,它们具有_______的作用。

(3)由小肠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要先经过[①]______后才能汇入下腔静脉。

(4)血液流经[③]肾脏后,流入肾静脉的血液特点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______、尿素等废物减少。

(5)某人因小腿伤口发炎,在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治疗,药物从臀部到达炎症部位之前,要经过肺循环路线吗?

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原尿、④尿液。

【详解】

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

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滤到②中,A错误;

动脉血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球末端仍为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肾小球、肾小管末端中流动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尿液,B正确;

当③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而④不含有葡萄糖,C错误;

喝进的部分水随尿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由资料可以看出亲代都是灰狼而子代出现了黑狼,因此黑狼是隐性性状。

如果用H和h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遗传图解如图: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性状的概念以及基因传递的途径。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

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错误;②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正确;③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遗传物质不变,因此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正确;④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但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错误。

因此正确的有②③,选A。

【点睛】

主要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的特点。

4.A

解析:

A

【解析】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据图可知,甲、乙两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乙是蛋白质,甲不是蛋白质,A错误;蛋白酶可使乙分解,说明乙是蛋白质,蛋白质也可能是一种酶,B正确;据图可知,蛋白酶对甲物质不起作用,C正确;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正确。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春兰秋菊”指的是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植物生理学上的光周期,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日照时间长,这时候合适的光周期促使其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入秋后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因此“春兰秋菊”是受到光照的影响,A正确;“北雁南飞”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因此是受到温度的影响,B错误;根据中国的节气,“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指的是到“五九六九”时天气已经渐渐回暖,杨柳渐渐发芽,是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冬春雨水贵如油,莫让一滴白白流”形容冬春雨水非常可贵,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供水多,各种农作物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的重要作用,D错误。

【点睛】

关键是掌握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

①咽、②肝脏、③胃、④小肠。

【详解】

图中④是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是胃。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

【详解】

性染色体是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是X和Y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A正确;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因为: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

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