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14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docx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

火力不足用爆竹,中日两军的花炮大战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攻势凶猛、嚣张,几十个日军即可攻占一座县城。

中国军队,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杂牌部队,望风而逃。

但是,就在1938年6月的安国县战斗中,日军在此“鏖战”一个星期,县城反复易手,最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中弃城而走。

此后,日军有半年时间对安国城敬而远之。

当时,冀中地区的国民党军早已撤走,八路军尚未进入,凶悍的日军竟然吃了败仗。

是轻敌?

还是战术出了错误?

日军战史《支那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战志》中相当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战的前前后后,与中方记载对照,竟丝丝入扣,双方用兵如掌上观文,斗智斗勇尽在眼前。

1939年,吕正操、朱德(前排从左至右)、罗瑞卿、彭德怀、聂荣臻(后排从左至右)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合影

“知识分子部队”突袭受挫

如今重读日军战史中这场颇为不顺的战斗,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仗还可以这样打!

此次战斗,日军精心策划、势在必得。

进攻安国的日军便是在日后的“齐会战斗”中跟贺龙120师激战的日军第27师团吉田大队。

尽管吉田大队被贺老总打残,但作战堪称凶悍顽强。

对于一座小小的县城,日军出动了大队主力,包括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关枪中队,还配属了联队附属炮队,总共近千兵力。

此外,还有两个营的伪军(保安队两个大队),甚至还有飞机配合。

6月15日晚,日军部队在定县全体整列完毕,指挥官大队长吉田少佐作了一篇不短的训示,内容如下:

“鉴于八路军以安国县为基地,不断袭扰平汉铁路沿线。

故此,向我第二大队下达了对安国进行讨伐的命令。

这次讨伐,我大队将与定县驻扎的保安队两个大队共同行动,发起长途奇袭。

此时此刻,便是检验你们训练成果的时机。

希望诸君奋发努力,不失精锐皇军之体面。

”言毕,率队出发。

占据安国的中国守将吕正操久经战阵。

在吉田少佐之前,就有某旅团主力进攻安国受挫。

1938年4月1日,日军第一次对安国进攻未能得手。

安国县志中记载“驻定县日伪军500余人进犯”。

不过,日军最初将这位将军列入了国民党军序列,如是描述:

“昭和十二年秋,一部分国民政府军在冀中地区残留下来。

其中典型的是万福麟军(第五十三军)一一九师的691团(团长吕正操)两个营,在安国、任丘,河间潜伏。

该部在阜平聂荣臻部的影响下逐步共产化”。

日军的情报还算准,唯一搞错的是吕正操在“七七事变”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员了!

他率领691团加入八路军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

日军的华北驻防用地图。

安国的地理位置和有公路无铁路的交通状况,给日军机动部队出了难题

安国位于京津石三角地带中心的华北平原腹地,距离北京大约150公里,辖区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抗战初期,国军就放弃了这座无险可守的县城。

乡绅们选出一位比利时神父充当县长,维持治安。

10月,吕正操部进驻安国,这里很快就成了冀中抗战的中心。

占领安国,吕正操在地图上看出奥妙。

安国看似无险可守,偏偏对于崇尚机动能力的日军来说不好打。

安国不靠铁路,不像望都、定县那样容易为日军控制。

但是,它又在两条公路的交汇地,北可攻保定,西可通定县,比任丘、河间更有攻击性。

1938年,日军尚未完全控制河北的公路,只要破坏公路,使汽车难以通行,日军机动部队便很头疼,八路军步兵则畅通无阻,可以威胁平汉铁路。

上一次的进攻失败,让吉田大队对战术做了变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直到编纂战史,日军仍认为自己对安国的“长途奇袭”策划得十分周密。

但是,让日军想不到的是,他们小看了八路军的情报能力。

吕正操在回忆录里写道:

“六月十五日,定县的敌伪军,以彻底消灭安国我军为目的,利用暗夜从定县出发,征发大车一百辆满载子弹给养,打算在一星期内,达到他们的目的。

”甚至记载日伪军的番号比日军战史中还要详细:

“一路由安定公路南侧前进,先头为冀东警防队第一区队第二大队(营),负搜索我军情况的任务;另一部为任安县敌军吉田大队之主力,含步兵三中队、重机关枪一中队(六挺),附联队炮三门、大队炮及步兵炮五门,五号、六号无线电机各一班共四台,配属于步兵中队(连)及炮兵各一台,随着警防第二大队跟进”,“一路由安定公路北侧前进,为冀东警防队第一区队第一大队”

八路军的情报详细到这个地步也不奇怪,日军北支派遣军司令部情报课长尾崎庄太郎便是日籍中共地下党员。

吕正操将军回忆道:

“我将部队布置于定县、安国之间,打算在敌人行进中途截击。

”情报这么准确,看来可以打日军一个伏击了,结果等了一宿,等来的却是日军突然出现在安国城下的坏消息!

原来,八路军还是轻视了这支吉田部队。

吕正操在同一篇回忆录中对这支日军的评价是“新兵较多,战斗力不强”。

1938年,八路军小分队整队集合

吉田大队正式番号为华北驻屯军第三联队第二大队,该联队成立于1938年4月7日,的确是一支新建部队。

日军的所谓华北驻屯军有一定的外交使命,因此征兵时要求士兵普遍具有较高教育水平,以第三联队成立时补入的1400余名补充兵论,1/3具有大学和大专学历。

这在日军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故此,该部参加武汉会战时被记者称为“知识分子部队”。

这么多知识分子对于部队的风貌来说肯定是好事,但兵员多半来自东京、大阪、兵库等大城市,连日军军官自己都很担心这些脑袋灵活的家伙打起仗来不肯卖力,甚至临阵耍起滑头来。

然而,论其血脉,它又可以追溯到侵华日军中最老的鬼子。

该联队的骨干是从日军所谓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中各抽调一个大队组成的。

这两个联队的日军是在《辛丑条约》后开始驻扎到中国的,当时关东军还没有成立呢!

故此,这支日军的装备训练水平相当高。

特别是第二大队大队长吉田胜,这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指挥官在同学中便以狡猾多智著称。

所以,他舍弃了沿大道直扑安国的计划,分兵两路,绕道急行军。

结果,忍耐饥渴的日军绕过了吕正操布下的伏击圈,于凌晨突然出现在安国城下,居然打了八路军一个冷不防。

日军第五中队长内匠俊三十几年后还洋洋得意:

“我军的奇袭完全成功,遥遥可闻城墙之内八路军在唱着歌做早操。

突然间山炮打出了第一发炮弹,啾啾的声音撕裂了早晨的空气。

枪声大作,黎明的大地顿时化作了战场。

挑着扁担来赶早市的老百姓丢下东西四散奔逃⋯⋯”

果然是“知识分子部队”,战况描述得极有文学色彩。

但内匠肯定想不到,他们已经失了先机。

为了伏击日军,前一天吕正操把安国城中的守军全部调出,日军攻击的是一座空城。

如果摸到城下的日军闷声发大财,一个突袭便可能将安国拿下来了!

吉田的长途奔袭打了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代价是几乎所有日军士兵都跑得精疲力竭。

因为掉队的人员越来越多,日军只得从邻近村庄拉来一辆大车,将十五六个掉队人员扔到车上。

安国城下枪声一响,拉车的马惊了,拉着十几名半死不活的日本兵冲向了城门。

中国兵也不给力,他们看着迎面飞驰的马车满面错愕,不晓得“皇军”这是要玩什么新花样。

战斗打了一天,第二天早晨两点钟八路军撤退了。

我方史料表明城内八路军是支持到半夜,因手榴弹告罄,有计划的秘密退出。

当时,太原才守了三天,小小的安国把一千多日军顶了将近一天一夜。

日军跟八路学会放花炮

对于吉田大队来说,战斗才刚刚开始。

日军入城开始休整。

田中淳夫所在的小队搜得蔬菜和面粉,还发现了一些油,将其混合搞成日本的炸蔬菜天妇罗。

很快日军便纷纷奔向厕所,大泻特泻起来。

中国兵预先下了毒?

非也!

日军腹泻的原因是他们找到的那壶油是桐油。

幸好每人吃得不多,否则是会死人的。

八路军撤退的当夜,便有从城外发动的夜袭,日军登城迎战,天明时分战斗方才稍歇。

此时,日军的轰炸机部队赶来参战,对城外的八路军目标进行了空袭。

不过,这次空袭的效果甚微。

第二天入夜,八路军的夜袭再次打响,声势浩大。

内匠回忆:

“入夜之后敌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夜袭。

敌军十分勇敢,一直逼近到城墙外的民房中,一边射击一边用各种话语大骂日军。

我们也不肯示弱,一边回骂一边还击。

这样的袭击反复了几次,我们忽然觉得有些奇怪——敌军的射击似乎十分激烈,但飞来的子弹却好像没有那样多。

因为觉得奇怪,开始仔细听对方的射击声,慢慢觉得这声音怎么有些像爆竹呢?

第二天天亮出城调查,果然发现一个很大的鞭炮作坊,储存着大量的爆竹。

晚上,八路军不出所料地再次来袭。

这一回,日本兵也纷纷点燃爆竹,发出梆梆梆的声音进行迎战。

八路军则毫不示弱地用子弹和爆竹打还回来。

这简直成了一场花炮大战!

第二天,每个小队都配发了爆竹。

于是,激烈的花炮大战便在每天夜间上演。

中国的爆竹造型巨大,发出的声音十分响亮,很难想象战争中会出现如此类似娱乐的场面。

河北安定公路旁,准备突袭日军的冀中地区八路军在做战斗前的准备

按照吕正操回忆:

“日军占领安国后,八路军的确迅速开始围城攻击,尤其是18日夜间的进攻,由于配合不够默契,还出现了数十人的伤亡。

因为缺乏重武器,攻坚一直是八路军地方部队的短板,以至于冀中八路军后来专门发动群众拆城墙,免得被日军利用。

莫言在《红高粱》中描述过八路军放爆竹冒充机枪牵制日军兵力的做法。

笔者采访过的八路军老兵也不止一次提到过这种火力不足时虚张声势的战法,尤其提到在汽油桶里放炮仗声音与重机枪极相似。

攻城缺乏火炮一时难以奏效,八路军夜袭同时放炮仗大得“敌驻我扰”的精髓,但没想到的是日军居然会学得这样快!

虽然日军学着八路放鞭炮,但八路军骚扰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搁谁也禁不住每天彻夜不停地折腾,日军日渐疲惫。

这期间吕正操的眼睛不仅盯着安国。

很快,集结在安国城下的八路军便改而集中兵力对保定和定县发动进攻。

吕正操在东北讲武堂是学过孙子兵法的,一出手便是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两招,直取日军后方的软腹部。

这一招果然厉害,在《支那驻屯步兵第三联队战志》中,日军描述佯攻保定的中国士兵高喊收复这座省城的口号,异常英勇,对日军来说更危险的是吉田大队的老巢定县。

因为日军进攻安国带出了大部分主力,定县防御十分空虚。

八路军对其攻势怎么看怎么不像佯攻。

吕正操将军回忆,当时打定县部队都已经上了城墙,如果不是日军回援迅速的确有攻下来的准备。

于是,日军迅速决定撤离安国这个鬼地方。

吉田大队长给下属各部发电安排突围,只是,撤退也不是那么好撤的,安国周边整个作战环境显得对日军越来越不利。

日军想到的脱身之计竟然也和爆竹有关。

当时,日军集中到西门,准备从这里出发突围,却在南门预设了一套掩护手段——在南门的城楼中,日军放置了一支大蜡烛,上面隔一段便拴上一条导火索,连接一大串爆竹。

按照设计,点燃之后的蜡烛每隔五分钟会引爆一组爆竹,直到烧光为止。

吉田的这个部署堪称判断准确。

吕正操回忆:

“当天部队主攻的方向就是南城,已经将炮兵,轻机关枪集中于南关,准备夜间由南面主攻。

1938年4月1日,日军华北驻屯军田代部队的士兵正在进行训练

6月20日,深夜11点,对阵亡者完成火葬的日军开始悄然从西门撤出。

此时,也正是八路军平时开始夜袭的时间。

南门城楼上的爆竹果然不负所托,气势磅礴地轰鸣起来,其声音与机关枪的发射几无二致。

城外立即开始还击。

即便是八路军,也想不到日军向自己学习之后还有如此创造!

日军加快了速度,士兵们纷纷祈祷爆竹在自己突围成功前不要这么快燃尽。

看起来日军的疑兵之计还是有效的,八路军在0时20分才攻占南城城墙,可能被日军的花炮耽误了将近一个半小时。

看来,这个吉田大队长还真是“狡猾狡猾的”。

日军的突围仍然没有完全成功。

悄悄出城的日军分兵两路,一路由吉田大队长率领日军轻装驰援定县,另一路则由伪军两个大队组成,携带辎重走另一条路返回。

在离城四五公里的时候,日军曾与八路军阻击部队有短暂的交火。

半个小时后,从伪军突围方向忽然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定县的两个保安队撞上了吕正操将军率领的主力部队。

日军无心恋战,匆忙赶回定县去了。

此战“敌虽由西南仓皇逃走,但被我军沿途截击,及各部队的尾追,退却的情形,极为混乱,沿途到处遗弃军用品及掠夺品,被我军截获大车五十三辆,缴获步枪三四十支,子弹甚多。

群众拾获骡马、物品、子弹,为数更多”。

看来,日军用放爆竹的方式省下来的弹药,最终大部分还是落到了八路军的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