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2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课时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学案5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课标要求] 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

1.背景

(1)英国殖民政策:

英国利用宗教差异,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2)印度两党的矛盾

①19世纪晚期,印度分别建立了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以穆斯林为主的穆斯林联盟。

②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如何组成新国家和权力分配问题上,两党出现矛盾。

2.蒙巴顿方案

(1)时间:

1947年6月。

(2)内容

①组成两个会议,单独投票决定是否实行分治。

②只要其中一个会议决定分治,就将实行分治。

(3)结果:

建立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

3.印巴分治

(1)过程:

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立。

(2)影响

①随着两个具有明显宗教特征的国家出现,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严重起来。

②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居民迁徙浪潮,在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教材互补]

印巴分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在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政策的挑拨下,印度的印度教派和伊斯兰教派分别主张建立符合自己宗教性质的共和国,它们分歧尖锐,不断造成流血冲突。

虽然根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分别成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但矛盾的种子已经深深埋下。

(岳麓版)

……印巴分治……造成了居民的大规模迁徙和大批难民;酿成了信仰不同宗教的信徒之间的仇恨与仇杀;人为地破坏了印度业已建立和发展的统一经济;使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根源。

(人民版)

[关键点拨]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致使克什米尔问题长期争执不下,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大因素。

战争手段没能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反而加深了双方的仇怨。

[重点精讲]

印巴分治的影响。

(1)印巴分治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的终结,是对英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2)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分治也是造成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简要图示]

印巴冲突根源

[深化探究]

材料 1947年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

(1)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2)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亦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思考

(1)结合材料分析印巴分立的原则是什么?

这体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怎样的政策?

其目的是什么?

(2)怎样认识“蒙巴顿方案”?

答案 

(1)宗教信仰原则。

“分而治之”。

目的是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

(2)“蒙巴顿方案”是印度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它加速了印、巴独立的步伐,印、巴的分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因而有其积极意义;但由于它是英国殖民者颁布的,具有殖民主义的烙印,造成印度民族分裂,产生了消极后果,分治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为它们以后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种子。

二、“三次印巴战争”

1.第一次印巴战争

(1)原因: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

(2)时间:

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

(3)结果:

①双方宣布停火,确定了停火线。

②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2.第二次印巴战争

(1)表现:

1965年8月,克什米尔的局势再度紧张,巴军率先发动进攻。

(2)结果:

①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

②双方宣布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③克什米尔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

3.第三次印巴战争

(1)背景:

印巴分治过程中,针对东巴基斯坦的自治运动,印巴发生尖锐对立。

(2)时间:

1971年。

(3)结果:

①印度取胜。

②孟加拉国于1972年1月宣告成立。

[辨别异同]

三次印巴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

都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

(2)不同点

①起因:

前两次起因都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第三次是在东巴基斯坦问题上发生尖锐对立而爆发的。

②结果:

前两次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克什米尔问题并未解决。

第三次印度取得胜利,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成立。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印巴分治          克什米尔地区形势图

材料二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

他曾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材料三 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说过:

“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

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印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印巴两国领导人都重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3)结合教材分析三次印巴战争有什么异同?

(4)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

答案 

(1)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2)1947年英国殖民当局采取“分而治之”政策,颁布《蒙巴顿方案》,但该方案对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悬而未决,印、巴两国都宣称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

(3)相同点:

都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

不同点:

①起因:

前两次起因都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所有权,第三次是在东巴基斯坦问题上发生尖锐对立而发生的。

②结果:

前两次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胜利,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第三次印度取得胜利,一个新的国家孟加拉国成立。

(4)第一次:

经过谈判,双方确定了停火线,但印巴两国都坚持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解决。

第二次:

1966年1月,印巴宣布将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限期撤军。

克什米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次:

在印度支持下,1972年1月孟加拉国成立。

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1.殖民政策:

“分而治之”政策。

2.宗教信仰

(1)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必将产生冲突。

(2)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

3.主权问题:

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双方都认为拥有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

4.大国推动:

美苏两个大国不断向印巴出售武器,推动了战争爆发。

[归纳总结]

由印巴长期冲突得到的启示

(1)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平相处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2)在确定民族国家时,要遵循大多数人民的意愿,不能实行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

(3)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会酝酿矛盾和冲突。

(4)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会埋下隐患。

(5)大国的介入和出售武器会对地区冲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要对大国的介入提高警惕,独立自主地解决内政问题。

[深化探究]

材料

思考

(1)读图,结合教材分析引发印巴长期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①英殖民主义者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印度在二战后取得独立,但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②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唯一原则,极易导致宗教排斥和对立。

两国之间占有的自然资源很难相同,这成为引发冲突的又一个诱因。

③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也是引起两国纠纷和冲突的重要原因。

如克什米尔问题曾引发多次印巴战争。

④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国的插手也推动了两国间的战争。

(2)①印巴分治固然有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但根本原因则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及为了达到分治目的而进行的分化和挑拨。

殖民主义者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是印巴冲突的根源。

②殖民主义者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殖民地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最终赶走殖民者;只有团结起来解决好内部矛盾,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发展、壮大;只有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英国实力下降特别是印度人民的斗争,为维护其在这一地区的殖民利益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按照宗教信仰的原则,建立了印度教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确定,从而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但战争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印巴冲突的关键问题,同时由于美苏大国的插手使南亚次大陆的安全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1.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的分歧有(  )

①是否脱离英国独立 ②如何组成新国家 ③是否实行对等原则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①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关系的认识。

①是二者的共同要求,故排除。

2.20世纪40年代末,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的基本方式是(  )

A.依据宗主国制定的方案

B.通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

C.举行全体公民民族自决

D.按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英国殖民者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原先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别依据英国提出的方案实现独立。

3.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宗教原则来划分统治区域,在一个宗教比较复杂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区域占有的自然资源不同,这样容易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斗争。

4.孟加拉国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新生国家,它成立于(  )

A.第一次印巴战争后B.第二次印巴战争后

C.第三次印巴战争后D.《印度独立法案》颁布

答案 C

解析 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胜,在印度支持下,孟加拉国于1972年1月宣布成立。

5.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焦点 ②第一次印巴冲突后双方确定了停火线 ③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以解决 ④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印度的行为存在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克什米尔至今仍是印巴冲突的焦点问题;第一次印巴冲突后划定的停火线,成为双方后来的实际控制线;第三次印巴冲突是因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的自治运动而引起。

6.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第一款 自1947年8月15日起,应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分别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款 上述两个自治领……称为“新自治领”……

第二条第四款 本条中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印度土邦加入任何一个新自治领。

……

第五条 两个新自治领均应由英王陛下各指定一名总督,代表英王陛下治理该自治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节选自什么文件?

(2)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上述材料中的第二条第四款的内容后来引发了什么战争?

(4)上述材料中的第五条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印度独立法案》。

(2)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3)第一次印巴战争。

(4)反映了英国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的企图。

[资料回放]

点拨 “蒙巴顿方案”是《印度独立法案》的基础,《印度独立法案》是“蒙巴顿方案”的法律表现形式。

该段材料明确了未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法律地位:

英联邦内的自治领。

[历史纵横]

点拨 印巴两国军队同一个最高统帅的现象是英国政府在印巴地区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

[资料回放]

点拨 这一宣言是在印巴双方之间发生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国际社会调停下签署的。

但印巴双方并未真正实现他们所说的和平,之后又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学习延伸]

提示 2.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905~1908年印度反英起义。

1919~1922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8~1930年印度独立运动。

1945~1946年第四次印度独立运动。

1947年印巴分治。

[基础达标]

1.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推行的印巴分治方案中,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原则,其导致的结果是(  )

A.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B.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C.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宗教对立与排斥

答案 D

解析 在宗教比较复杂的南亚地区,宗教原则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依据,容易导致民族与民族间的对抗和斗争,这也是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手段。

2.有人认为第一次印巴战争实现停火“只是暂时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B.苏联蓄意肢解巴基斯坦

C.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

D.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印巴战争停火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的难解之“结”,必然导致新的矛盾和战争。

3.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如图)。

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答案 B

解析 1947年8月,印巴实现分治。

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4.南亚地区与中东地区时常出现紧张局面,共同的历史根源在于(  )

A.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异常激烈

B.宗教问题和民族冲突错综复杂

C.始终没有解决边界划分问题

D.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答案 D

解析 “贝尔福宣言”和《印度独立法案》都贯穿了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

5.印度总理尼赫鲁说:

“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总督真纳也曾说:

“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顶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印巴两国把克什米尔当作双方争夺的外交砝码 ②印巴两国都十分重视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 ③克什米尔问题是美国蓄意制造的 ④印巴两国都力图把克什米尔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克什米尔问题是英国蓄意制造的,因此,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6.要解决好印巴冲突,实现南亚次大陆的真正和平,你认为应(  )

A.大国插手

B.通过战争打败对手

C.联合国斡旋

D.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解决

答案 D

解析 造成印巴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克什米尔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印巴两国友好协商基础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特仑纳起义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惧。

当时的印度好似一艘载满弹药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

对英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材料二 艾德礼说:

“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艾德礼所说的“过去的公式”是指什么?

他为什么说“把过去的公式应用到目前的形势是行不通的”?

(2)为了应付新情况英国采用了什么样的新公式?

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 

(1)指英国传统的镇压政策。

镇压是行不通的。

因为这次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镇压会引起更强烈的反抗;同时,二战使英国的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它也难以抽出足够的兵力进行镇压。

(2)“分而治之”的政策。

反映了英国企图继续控制印度的野心。

解析 二战以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作为英国殖民者来说,要想用原来的统治方式继续统治印度平息日益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无疑是火上添油,因此必须调整殖民政策。

“分而治之”政策的实施英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其殖民势力,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其实质就是想继续控制这一地区。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域的划分主要根据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从《蒙巴顿方案》颁布至1951年,约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加之《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即现今的孟加拉国)相距遥远,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二

印巴分治

材料三 新华社新德里2009年3月21日电,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20日晚在两国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发生交火,造成1名印度士兵受伤。

1947年分别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印巴两国已经爆发了三次战争,其中两次源于克什米尔争端。

半个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松,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巴基斯坦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

(2)印巴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其根源又是什么?

(3)印巴矛盾为何长期得不到解决?

(4)印巴冲突的升级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 

(1)巴基斯坦被分为东西两部分。

(2)宗教矛盾、领土矛盾、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根源是英国的“分而治之”的殖民主义政策。

(3)长期积怨很深、外部力量插手、两国动辄诉诸武力。

(4)引起新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威胁着世界和平。

解析 二战后,面对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国无法阻挡,但英国不甘心彻底失去在印度的殖民利益,于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这是造成当今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当今印巴冲突的原因还包括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水源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等;印巴冲突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国际形势、长期矛盾积怨等方面分析;印巴冲突的升级不仅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而且威胁着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