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2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docx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11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

第十一章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

凡编制《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簿》的气象服务机构均应编制《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总簿》(以下简称年总簿)。

第一节编制和上报要求

一、《年总簿》应在经审核后的《月总簿》的基础上,按规定用微机进行编制。

二、编报《年总簿》应以光盘形式存储和上报;一份报地区空管局气象中心审核,使用A3纸打印、装订一份留气象服务机构自存。

三、气象服务机构应于当年三月底前上报上年《年总簿》,地区空管局气象中心于收到《年总簿》后三个月内审核、查询、改错完毕。

四、由于新建、撤消等原因,致使一年中各项目的记录不足半年时,该年不编制《年总簿》;有半年或以上但不足一年记录时,仍应编制《年总簿》,但各项目不作年统计(包括合计和平均);若只有个别项目的观测记录不足半年时,此项记录仍应录入《年总簿》。

第二节封面和扉页及封底有关项的录入

一、封面及扉页

封面及扉页的录入与《月总簿》的录入内容及要求相同。

年内气象服务机构地址如有迁移,则有关栏按现址录入。

二、封底

(一)备注栏的内容

1、从《月总簿》“备注”栏中摘要录入与《年总簿》资料内容有关的情况说明;

2、年统计值中需说明的问题;

3、《月总簿》备注栏(三)-(五)条说明。

(二)现用仪器栏的内容

录入年内使用过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年月。

第三节各项目的录入

《年总簿》各项目的逐月记录,均分别从该年1~12月各《月总簿》的相应栏录入。

当《月总簿》中有“—”、“[]”、“()”、“>”、“<”等符号时,一律照录;《月总簿》中某栏空白时,《年总簿》相应栏也空白。

第四节各项目的挑选和统计

一、年合计和平均值的统计

场面气压、修正海平面气压、气温、最高(最低)温度、相对湿度、总云量、低云量、风速的平均值以及云量、天气现象、降水、最高(最低)温度、低云高、主导能见度、跑道视程的日数和降水总量等项的年合计,均按纵行统计。

即:

年合计=全年各月相应值之和;

年平均=年合计÷12

二、年极值及其出现日期的挑选

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风速、降水量等项的年极值,由相应项各月的最高、最低、最大、最小、极大、一日最大、连日最大等中挑取,并记其出现的相应日期。

日期用斜线“/”分隔,斜线后代表月份,斜线前代表日期。

同一极值若出现在两个月,则月份并记;出现在三个月或以上,月份栏记其个数。

出现日期若有两天,则日期并记;出现三天或以上,则日期栏记天数。

如:

某年极值同时出现在1月2日和12月4日,则年极值的日期栏应记为“2/1,4/12”;又如:

某年极值同时出现在7月18日、27日,8月1日、3日,则年极值的日期栏应记为“4天/7、8”;再如:

某年极值的出现月日为6月2日,7月5日、6日和8月的1日、2日,则年极值的日期栏应记为“5天/3个月”。

连日最大降水量的年极值,出现两次相同时,起止日期并记;出现三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记次数,并在斜线后记月份数。

例如:

连日最大降水量的年极值为93.3毫米。

1、出现日期为7月3-5日和10-15日,则年极值的日期栏记为“3-5、10-15/7”;

2、出现日期为6月29日-7月3日,8月10-11日,则年极值的日期栏记为“29/6-3/7,10-11/8”;

3、出现日期为6月2-3日,7月10-14日,7月30日-8月4日,8月21-23日,则在“连日最大”和“起止日期”的年极值栏分别记为“93.3,4次/3个月”。

三、初终日期的统计

(一)统计要求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霜、雪、积雪及低温等现象的出现,一般在下半年的十月左右(早的可在八、九月),而其结束一般要持续到次年的二、三月,至迟也有在6月份才终止的。

雷暴则一般在上半年发生,下半年终止。

由此,对有关天气初终期的填写要求不同。

1、霜、雪、积雪和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0℃的初、终日期分别为“上年度”(去年7月1日—今年6月30日)出现的初日、终日和“本年度”(7月1日—12月31日)出现的初日。

均由相应时间的《月总簿》天气现象摘要和最低温度栏中挑取。

2、雷暴的初终日期,填当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现的初日和终日。

3、如果某天气现象(或最低温度)只出现一天,则其初日和终日相同;如某天气现象(或最低温度)未出现,则相应的“初终日期”栏空白。

(二)统计“初终日数”是指包括初日和终日在内的初终日期之间的天数,按下式计算:

初终日数=终日累计日数-初日累计日数+1

1、霜、雪、积雪和最低温度小于等于0.0℃等项的初终日数,可由表11—2按年度统计的初终间日数查算表中查得。

2、雷暴的初终日数,可由表11—3按年统计的初终间日数查算表中查得。

四、“低、中云状日数”栏和“实测云高回数”栏的年统计

由1—12月的月总簿相应栏累加而得。

五、风的统计栏的录入和统计

(一)录入

各风向(包括静风和VRB)的风速合计、出现回数、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最大风速和最多风向分别摘自1—12月的《月总簿》中“风的统计”的相应栏。

(二)各风向的风速和出现回数(包括静风和VRB)的年合计均由1—12月的相应值累加而得。

(三)各风向年平均风速的统计公式:

(四)各风向年频率的统计

年某“风向频率”是表示该年内该风向出现回数占全年各风向(包括静风和VRB)出现总回数(平年为365×24,闰年为366×24)的百分比。

公式为:

风向频率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某风向未出现,则频率栏空白;频率小于0.5时,相应栏记“0”。

年各风向(包括静风和VRB)的频率,也可由表11—1不同观测次数风向频率表中查得。

六、各风向“最大风速”年最大值的挑选

由相应的各风向1-12月最大风速中挑一个最大值填入,并记其月份。

若出现的月份有两个时,则月份并记;有三个或以上时,月份栏记个数,如:

“3个月”。

七、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的挑选

由各风向(包括静风和VRB)频率中,挑选全年出现频率最大者,即为全年最多风向。

当年最大频率有两个、三个或以上相同时,年最多风向及频率的挑选方法与《月总簿》的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的挑选方法相同。

第五节台(站)迁址前后记录的统计

观测场址在年内迁移,如两地的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未超过五十公里,拔海高度差在一百米以内,而且迁移前后的记录没有显著的不连续现象,则迁移前后各项目的记录均可合并作年统计;反之,则只录入,不作年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