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54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考研真题4.docx

心理学考研真题4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2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1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65,分数:

130.00)

1.虽然是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让被试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研究方法是(   )。

(分数:

2.00)

 A.实验室实验

 B.个案法

 C.自然实验 √

 D.测验法

解析:

2.(   )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分数:

2.00)

 A.个案法 √

 B.传记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解析:

3.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不属于大脑左半球功能的是(   )。

(分数:

2.00)

 A.空间关系知觉 √

 B.阅读

 C.书写

 D.逻辑推理

解析:

4.(   )是一种加法过程,就是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

(分数:

2.00)

 A.色光混合 √

 B.颜料混合

 C.马赫带

 D.颜色对比

解析:

5.如果我们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手上的白纸,那么我们在白纸上会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叫做(   )。

(分数:

2.00)

 A.后像 √

 B.闪光融合

 C.明适应

 D.暗适应

解析:

6.知觉辨认的方法主要用来测量(   )。

(分数:

2.00)

 A.情景记忆

 B.感觉记忆

 C.内隐记忆 √

 D.外显记忆

解析:

7.再认作业主要用来测量(   )。

(分数:

2.00)

 A.情景记忆

 B.感觉记忆

 C.内隐记忆

 D.外显记忆 √

解析:

8.下列哪种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体现了干扰说的观点(   )。

(分数:

2.00)

 A.系列位置效应 √

 B.复习的时间

 C.提取线索

 D.情绪或动机的压抑

解析:

9.不属于内隐记忆测量方法的是(   )。

(分数:

2.00)

 A.词干补笔

 B.知觉辨认

 C.颜色回忆 √

 D.模糊字辨认

解析:

10.大脑左半球颞上回病变引发的病症是(   )。

(分数:

2.00)

 A.运动型失语症

 B.表达性失语症

 C.接受性失语症 √

 D.阅读障碍

解析:

11.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其依据是(   )。

(分数:

2.00)

 A.思维表现形式

 B.思维的性质 √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结构

解析:

12.(   )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一组信息的最一般的排列或者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分数:

2.00)

 A.图式 √

 B.词汇

 C.句子

 D.文章

解析:

13.我们日常对事物所具有的情绪,往往不具有的特点是(   )。

(分数:

2.00)

 A.较大的情境性

 B.激动性

 C.深刻意义 √

 D.暂时性

解析:

14.积极的情绪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具有(   )。

(分数:

2.00)

 A.适应功能

 B.组织功能 √

 C.动机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

15.小刘前段时间去某企业应聘,最后面试失败,但是他从此每天去该企业门前静坐一小时。

这种在受挫折以后,刻板、盲目的重复这种无效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退化

 B.理智性反应

 C.固执 √

 D.冷漠

解析:

16.当前有许多青少年都梦想成为明星,但有一些人却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练好基本功,这种心态反映了什么样的动机冲突(   )。

(分数:

2.00)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17.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为(   )。

(分数:

2.00)

 A.能力就是知识和技能

 B.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

 C.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

 D.知识和技能水平一样的人能力也一样

解析:

18.(   )是指我们大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分数:

2.00)

 A.认知能力 √

 B.社交能力

 C.创新能力

 D.操作能力

解析:

19.当我们和领导发生冲突时,往往不敢直接顶撞领导,有人会采用诅咒的形式,这属于(   )。

(分数:

2.00)

 A.直接的攻击行为

 B.间接的攻击行为 √

 C.替代性攻击

 D.非攻击性行为

解析:

20.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语说明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最看中的是(   )。

(分数:

2.00)

 A.相貌

 B.交往频率

 C.经济能力

 D.人格品性 √

解析:

21.利用因素分析,卡特尔确定了十六种特质,这十六种特质是(   )。

(分数:

2.00)

 A.表面特质

 B.个人特质

 C.共同特质

 D.根源特质 √

解析:

22.高尔顿在研究遗传对智力的影响问题时,设计出了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是(   )。

(分数:

2.00)

 A.因素分析法

 B.交叉相关法

 C.家族谱系研究 √

 D.双生子研究

解析:

23.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

(分数:

2.00)

 A.自陈量表 √

 B.评定量表

 C.投射量表

 D.评价中心

解析:

24.提出“教学五原则”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

2.00)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赞可夫 √

 D.霍尔

解析:

25.以下现象,不属于学习的迁移的是(   )。

(分数:

2.00)

 A.由于经常打篮球,小陈的弹跳能力很不错

 B.学会骑自行车后,学会骑摩托车的速度特别快

 C.由于画画的很好,小张在美术社的表现很出色 √

 D.由于喜欢剪草,小王长大成了一名出色的理发师

解析:

26.强调“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迁移理论是(   )。

(分数:

2.00)

 A.关系转换说 √

 B.分析-概括说

 C.形式训练说

 D.共同要素说

解析:

27.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分数:

2.00)

 A.能力

 B.努力 √

 C.运气

 D.任务难度

解析:

28.加涅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   )。

(分数:

2.00)

 A.感受器

 B.感觉登记

 C.短时记忆 √

 D.长时记忆

解析:

29.以下不属于巴甫洛夫的学习规律的是(   )。

(分数:

2.00)

 A.习得率

 B.效果律 √

 C.消退率

 D.泛化律

解析:

30.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

(分数:

2.00)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

 C.现实原则

 D.放松原则

解析:

31.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上在(   )。

(分数:

2.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

 D.11、12岁以后

解析:

32.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的突出表现是(   )。

(分数:

2.00)

 A.运用代词“我”

 B.内心世界越发丰富 √

 C.主观偏执

 D.个性上不平衡

解析:

33.“三山试验”考查的是儿童的(   )。

(分数:

2.00)

 A.自我概念

 B.守恒概念

 C.心理理论

 D.观点采择能力 √

解析:

34.成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轨迹是(   )。

(分数:

2.00)

 A.20岁以后逐渐达到高峰,30岁以后开始下降 √

 B.一生都在发展,25岁以后速度趋于平缓

 C.一生都在发展,并且速度均匀

 D.30岁达到高峰,并且水平不再变化

解析:

35.不能真实反映老人状况的是(   )。

(分数:

2.00)

 A.驾驶技术很好 √

 B.老态龙钟

 C.善于交际

 D.老年人和中年人一样有性和情感需求

解析:

36.实验者通过采用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分数:

2.00)

 A.消除法 √

 B.ABBA法

 C.恒定法

 D.匹配法

解析:

37.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淀粉片冒充包治百病的“神药”来蒙骗老人,可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受骗的老人在食用这些药的时候病情果然减轻了很多,这实际上是一种(   )。

(分数:

2.00)

 A.霍桑效应

 B.安慰剂效应 √

 C.罗森塔尔效应

 D.顺序效应

解析:

38.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才做了心理学实验的被试:

“真奇怪,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看了一部电影,又做了相同的问卷。

”从这些描述中,你可以得出他是在(   )。

(分数:

2.00)

 A.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中

 B.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中

 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中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中 √

解析:

39.某研究者使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考查新教师与老教师抓作弊学生的能力,这里噪音(   )。

(分数:

2.00)

 A.新教师

 B.老教师

 C.作弊的学生

 D.没有作弊的学生 √

解析:

40.在实验中,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困扰的实验设计方法是(   )。

(分数:

2.00)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

 C.混合设计

 D.随机化设计

解析:

41.在一个2×3 的组内实验设计中,发现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如何对交互作用的变异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   )。

(分数:

2.00)

 A.进行主效应分析

 B.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

 C.进行T检验

 D.进行协方差分析

解析:

42.小明完成简单反应需要250毫秒,完成辨别反应需要400毫秒,完成选择反应需要700毫秒。

那么选择过程需要(   )。

(分数:

2.00)

 A.300毫秒 √

 B.150毫秒

 C.700毫秒

 D.450毫秒

解析:

43.以下哪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

(   )(分数:

2.00)

 A.早期选择模型 √

 B.中期选择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注意资源有限

解析:

44.下面哪种实验方法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搜索模式(   )。

(分数:

2.00)

 A.减数反应时

 B.相加因素法 √

 C.移动窗口技术

 D.迷宫实验

解析:

45.如果研究正常志愿者和语言区受损患者在Stroop任务上的差别,最佳选择是(   )。

(分数:

2.00)

 A.眼动技术

 B.ERP

 C.FMRI

 D.TMS √

解析:

46.下列量表中,属于最高水平的量表并且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

(分数:

2.00)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

解析:

47.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会对关于测量结果造成不同的影响,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系统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B.系统误差影响准确性,也影响稳定性

 C.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D.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也影响准确性 √

解析:

48.按照经典测量理论,两次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为(   )。

(分数:

2.00)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共变

 D.相互独立 √

解析:

49.对于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

是测验真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误差的方差

 B.

是测验误差的方差, 

是测验真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C.

是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真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误差的方差

 √

 D.

是测验实得分数的方差, 

是测验的方差, 

是测验真分数误差的方差

解析:

50.专家判断法,就是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的符合性做出判断,看测验的题目是否代表规定的内容。

如果专家认为测验题目恰当的代表所测内容,则测验具有内容效度,因此,内容效度又称(   )。

(分数:

2.00)

 A.构想效度 √

 B.效标效度

 C.区分效度

 D.逻辑效度

解析:

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信度高只是效度高的必要条件 √

 B.信度高只是效度高的充分条件

 C.信度高只是效度高的充分必要条件

 D.效度高只是信度高的必要条件

解析:

52.一般而言,若获得信度的取样团体较为异质的话,往往使测验的信度(   )。

(分数:

2.00)

 A.高估 √

 B.低估

 C.忽略

 D.不清楚

解析:

53.哪一项不是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   )。

(分数:

2.00)

 A.

 B.

 C.

 D.

 √

解析:

54.受应试动机影响不太大的测验是(   )。

(分数:

2.00)

 A.成就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投射测验 √

解析:

55.下列测验中属于跨文化测验的是(   )。

(分数:

2.00)

 A.中国比内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联合瑞文智力测验 √

 D.斯旦福-比内测验

解析:

56.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

(分数:

2.00)

 A.散点图 √

 B.圆形图

 C.条形图

 D.线形图

解析:

57.有四个评委对八位歌手进行等级评价,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选用(   )。

(分数:

2.00)

 A.肯德尔W系数 √

 B.肯德尔U系数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解析:

58.王红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约为(   )。

(分数:

2.00)

 A.5

 B.85

 C.80

 D.95 √

解析:

59.某个单峰分数分布的众数是15,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

(分数:

2.00)

 A.正态

 B.正偏态

 C.负偏态 √

 D.无法确定

解析:

60.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从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关于其样本平均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其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B.其抽样分布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

 C.其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为原总体平均数

 D.

其抽样标准误等于样本标准差的

解析:

61.已知今年心理学考研统考报名人数为4万,总体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250,2500,现欲选出6000人进入复试,那么分数线大概是(   )。

(分数:

2.00)

 A.300 √

 B.325

 C.350

 D.375

解析:

62.假设80个被试被分配到5个不同的实验条件组,那么要考虑各组被试在某症状测量上的差异,F比率的df各为(   )。

(分数:

2.00)

 A.5,79

 B.5,78

 C.4,79 √

 D.4,75

解析:

63.总体呈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方差与总体方差间的关系为(   )。

(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64.在回归方程中,假设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当X与Y相关趋近于0时,估计的标准误是怎样变化的(   )。

(分数:

2.00)

 A.不变

 B.提高 √

 C.降低

 D.也趋近于0

解析:

65.已知某次高考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   )。

(分数:

2.00)

 A.77

 B.79

 C.81

 D.83 √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0,分数:

30.00)

66.下列不是研究选择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   )。

(分数:

3.00)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法 √

 C.双作业操作 √

 D.单作业操作 √

解析:

67.导致记忆信息发生遗忘的原因有(   )。

(分数:

3.00)

 A.干扰刺激 √

 B.情绪压抑 √

 C.提取失败 √

 D.记忆痕迹衰退 √

解析:

68.关于概念结构的理论模型有(   )。

(分数:

3.00)

 A.层次网络模型 √

 B.特征表理论 √

 C.原型模型 √

 D.融合理论

解析:

69.自我意识包括(   )。

(分数:

3.00)

 A.自我认知 √

 B.自我体验 √

 C.自我感觉

 D.自我控制 √

解析:

70.从众的类型包括(   )。

(分数:

3.00)

 A.真从众 √

 B.假从众

 C.权宜从众 √

 D.反从众 √

解析:

71.下列属于影响利他和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的是(   )。

(分数:

3.00)

 A.认知失调

 B.责任扩散 √

 C.情境的不明确性 √

 D.评价恐惧 √

解析:

72.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   )。

(分数:

3.00)

 A.依恋 √

 B.伙伴交往 √

 C.角色学习 √

 D.自我同一性

解析:

73.教育心理学成熟期的代表人物有(   )。

(分数:

3.00)

 A.布鲁纳 √

 B.奥苏贝尔 √

 C.加涅 √

 D.罗杰斯 √

解析:

74.小学儿童道德发展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   )。

(分数:

3.00)

 A.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

 B.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

 C.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占显著地位 √

 D.受到得到回报愿望的驱使,表现出利己主义

解析:

75.次数分布有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   )。

(分数:

3.00)

 A.集中趋势 √

 B.曲线趋势

 C.离中趋势 √

 D.分散趋势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

5,分数:

50.00)

76.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例如:

突然开门的声音引起的注意。

随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例如:

我们专心听老师讲课就是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既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

是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结合,一般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解析:

77.在遭遇挫折以后,情绪性反应有哪些表现?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情绪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着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它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者特定的行为反应。

(2)情绪性反应包括攻击、冷漠、退化、固执等常见形式。

攻击是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是个体遭受挫折后发泄愤怒情绪的过激行为。

冷漠是与攻击行为相反的另一种行为反应,指个体遭受挫折后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退化是指个体受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固执是指个体在受挫以后,刻板,盲目的重复某种无效行为。

解析:

78.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如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3)设置榜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

解析:

79. 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集中量数又叫集中趋势,是体现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

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

平均数、中数、众数。

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对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常用的差异量数有:

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解析:

80. 常见的效度有哪些。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估计方法有:

专家判断法;复本法;再测法;经验法。

效标效度:

考查测验分数与校标的关系,看测验对我们感兴趣的行为预测得如何。

具体方法有:

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

所谓构想效度是指测验对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解析:

四、综合题(总题数:

3,分数:

90.00)

81.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请用听觉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分数:

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频率理论

1886年,罗·费尔德提出的频率理论又叫电话说,即外界声音的振动会引起耳蜗基底膜相同频率的振动,听神经所发放的神经脉冲,可以复制外界声音的频率,就像电话的收话机与接话机的关系。

但是,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震动,人耳却能分辨每秒震动1000次以上,甚至20000次的声音,这是频率说所不能解释的。

(2)共鸣理论

黑姆霍兹提出的共鸣理论又叫位置理论。

黑姆霍兹指出,基底膜上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它们分别与外界不同频率的震动发生共鸣,短纤维与频率高的声音发生共鸣,长纤维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共鸣。

基底膜的震动引起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