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38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docx

中国传世山水画宋代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

宋代(三)

中国传世山水画:

宋代(三)

此图画水殿楼阁、渔舟、古松和江亭,本幅无名款,清代梁清标题签为王诜之作,然而将此作与王氏传世作品对照,并无多少相同之处。

惟据图上小楷书“鱼游春水”一阕,词意与画意吻合,从书法风格考察,可能为宋高宗赵构以后宫廷常见的书体,故推测此画系同时代所绘,是宋代画院的佳作。

画上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仙山楼阁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2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

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

图上钤有“黔宁王子王孙孙永宝之印”和梁清标等的收藏印章。

《石渠宝芨》著录。

《踏歌图》宋马远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院待诏,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

初师李唐,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

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

《踏歌图》表现了劳动的场面。

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

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

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水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一段20.7厘米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画各种不同的水波。

1.缺半幅,且无图名,2.曰“洞庭风细”,3.“层波叠浪”,4.“寒塘清线”,5.“长江万顷”,6.“黄河逆流”,7.“秋水迥波”,8.“云山沧海”,9.“湖光潋滟”,10“云舒浪卷”,11.“晓日烘山”,12.“细浪漂漂”。

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丰富多姿,水墨苍劲。

这里选两幅。

此图四字标题多是宋宁宗皇后杨氏所书。

《水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一段20.7厘米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一段20.7厘米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6.8厘米横第一段20.7厘米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宋代马远绢本浅设色纵125.6厘米横4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

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

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练的笔法,表现树枝挺坚有力,水墨苍劲,大斧劈皴,线条坚实而又爽朗有力。

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

树干瘦硬如屈铁,但刚健中又见柔合,其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合,刚柔相济,豪放又严谨。

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梅石溪凫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绘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凫飞集浮泳。

剪裁、构图新巧。

有款“马远”二小字。

所绘梅枝刚劲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树干,显得“瘦硬如屈铁”。

山石用大斧劈皴,坚实,爽朗而有力。

水波绘制生动,表现迂迥、盘旋、以及由微风吹起的微波,画得十分动人。

马远的山水画变古来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写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的说法。

《晓雪山行图》宋马远卷绢本水墨纵27.6厘米横42.9厘米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

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

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

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

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

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寒香诗思图》宋马远纨扇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25.7厘米

这是一幅构图别致意境幽远的小品山水画佳作。

作为纨扇扇面,其圆形构图对创作是一种限制。

此画之妙在于,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右下部,以浓墨钩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而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这既使圆形构图中的景物显得平稳安定,又富于变化。

《雪滩双鹭图》宋马远绢本浅设色纵60厘米横38厘米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从左侧伸出的带有积雪的树枝,向下弯曲后转向右上伸长,横斜曲折极富变化。

左侧及下部的山石,以带水的墨笔作大斧劈皴画出方硬有棱角的“一角”。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

前景的树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叶施以浅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笔墨枝法的运用与描写对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适应。

《山径春行图》宋马远卷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4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径春行图》描绘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文人,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拂动衣袖,慢步行进在春天的山径上,面向远方,似乎在触景生情吟咏赞美春天的诗句。

随风飘动的柳枝,雀跃嬉戏的小鸟,生机勃发的山径两旁的桃花,既是在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也是在借景抒发文人此时此刻内心充满诗意的喜悦之情。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而又显得闲适恬静的画面气氛,是文人内在修养和心理活动的生动写照,是对春天来临所唤起的生命之美的赞叹。

《山水十二景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夏圭,字禹玉,钱塘人,生卒年不详,略晚于马远,为南宋宁宗时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

《图绘宝鉴》评他:

“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

”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山水十二景图》为夏氏山水十二景中残存四景中的一部分,从画面右起分别署有“渔笛清幽”、“烟堤晚泊”二题。

图卷从右端出现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荡漾,渔舟出没。

然后是浅滩湖岸、巨石峭壁,绿树成荫。

此画山石用斧劈皴,先用水笔皴擦,然后落墨,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畅的效果。

《山水十二景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雪堂客话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4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设色画江南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线条丢笔直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

夏圭在画树干、树叶时多用笔随意点画,笔法生动活泼,人物、楼阁已不像马远那样工整细密,而是信手勾画。

由此可见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全图设色淡雅,构图迂迥曲折,疏密远近布置得当,为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临流赋琴图》宋夏圭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在《画眼》中称赞夏圭的独创性:

“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所谓减塑者。

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大面积的使用空白,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临流赋琴图》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士人扶琴吟诵之状,笔法劲健,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流水弹琴之声。

《烟岫林居图》宋夏圭绢本水墨纵25厘米横2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作画善于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夏圭独特风格的水墨酣畅的艺术风格。

此画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蔼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

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梧竹溪堂图》宋夏圭绢本设色纵23厘米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

远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处水势平缓,水际丛竹新篁,清润可爱,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

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

此图以空蒙的山林为背景,并将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画至精至细,在笔墨上,多用重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

其设色以淡石绿、花青为主调,充分显示了画家在控制浓墨与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艺术造诣。

《静听松风图》宋马麟绢本设色纵226.6厘米横110.3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杭州。

为南宋画院祗候。

出身于绘画世家,马远之子。

工书善画,宗其父笔,兼画花鸟,笔力遒劲,轩昂洒落。

《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构图有马远之风。

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

其笔法虽类似其父马远,但却可看出他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最为明显,其树虽亦气势纵横,雄奇简劲,但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

《荷香消夏图》宋马麟卷绢本浅设色

此图卷描绘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

画中以宽阔的湖面为主体,林中云雾萦绕,茅庵空落。

左岸上乱石嶙峋,柳荫蔽日,树上群鸟翔集。

在广阔的湖面上,微波轻荡,碧叶莲莲。

湖的对岸,远山逶迤,柳林如烟,小桥曲折,云雾飘动如练。

画中构景,平远开阔,布置简洁。

画中笔法细秀,描物具体,尤其柳树变化多姿,树叶丝丝勾出,又如烟动。

其用墨以淡为宗,又浓淡相间,着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静。

《万松金阙图》宋赵伯骕绢本青绿设色纵27.7厘米横1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伯骕,字希远,宋朝宗室,太祖七世孙,赵伯驹之弟。

曾任和州防御使,并出使金国。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

绘画上与兄齐名,风格亦相似。

其青绿山水在唐代大青绿画法的基础上,糅合了北宋文人画家的一些画法和趣味,改唐代青绿山水的浓艳辉煌的装饰性,代之以秀丽和清雅,既“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创作了一种介乎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画。

《万松金阙图》画春山茂林、苍松白云,山巅微露,琼楼金阙,烟波浩渺,旭日东升,景色分外清丽。

《捕鱼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3.3厘米横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以院画为主,李唐的大斧劈皴,马、夏的刚性,梁楷的大泼墨却不似一般院画写实。

南宋国势危在旦夕,人心惶惶,或心在庙堂,或志在疆场,故将完美的大自然置若罔闻,或只剪取一角,或仅略取半边,愈到后来,愈是直抒胸中的怨气、怒气,草草数笔,纵横涂抹,极少作真实的细部描写和刻画。

《捕鱼图》虽然还不是大笔皴擦,却也并非刻意描绘远山近景。

画中苍松偏安一隅,渔民在浩淼的江际捕鱼,频繁起网下罾,一派忙碌景象。

《雪溪乘兴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2.2厘米横23.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两人乘船游历雪溪,兴之所至,大有酣畅淋漓之感。

画上山势并不陡峭,只是因为白雪皑皑,积雪掩映,绵延的山脉显得分外妖娆,而与知己荡舟在清冷却能激起狂热激情的雪溪上,真可谓人生一大享受。

此画无名款,但设色淡雅,较一般的院体画,多了几分雅致和清幽。

绘画技法也纯熟无比,是南宋山水画中的上乘之作。

《盘车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作者名款及钤印,裱边有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梁清标的藏印二方。

“盘车图”题材常见于传统绘画作品,通常描写人力、畜力车辆行进出盘曲的山路间,或运粮、运货,或载人涉渡。

此图描绘盘曲艰险的山间栈道上,脚夫们赶着黄牛驾车奋力上坡。

向屋后眺望,林木尽头是无数的山峦烟岫。

图中以苍浑粗括的笔墨勾勒山峰树石,风格沉郁,山石的画法受郭熙的影响,是宋人无款画中的杰作。

《丝纶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83.2厘米横3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了在苍苍茫茫的山林中,几位女子正在纶丝,两个天真的幼童则在嬉戏游玩,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掩映在山林中的茅屋围以栅栏,近处的山石陡峭高耸,附岩壁而长的苍松枝干虬劲蟠曲,显示了劲松雄强的本色。

画上有一首题诗:

“素丝头绪长,羡居好安排。

青鞋不动尘,缓步交去来。

脉脉意欲乱,春春首重回。

王言正如丝,只付经纶才。

”对此画的画意作了很好的诠释。

《奇峰万木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4厘米横2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画家受“南渡四大家”的影响可谓巨大,此画无名款,构图采用了院体山水的格式,在画面中留下大量空白,山势陡峭,用笔劲健有力,然而远没有“南北宗”所说的剑拔弩张和生涩,因为虚实相生,反而有一种华滋秀润的湿润感。

画上高峰矗立,蔚然井秀,万木林立于险峰之上,葱茏苍翠,生机无限,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山水杰作。

错过这些风景你会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