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395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docx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修订版)

第一章

1.传播的三种定义

①共享说

②劝服说

③反应说(生理学原理来自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2.信息、符号、媒介的概念

①信息:

产生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中,如果获悉的某一事物的表征,使人感到对这件事物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那么这种表征就是信息。

②符号:

指有意义的代表物或象征形式。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

③媒介:

信息、知识的载体。

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

3.媒介技术发展的四个时代

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4.传播的四种类型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印刷术的影响

1、印刷品数量增多,广泛传播、廉价供应

2、促进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扩散

3、导致了近代报刊的产生

4、形成生机勃勃、自由平等的公共文化,为民主政治创造了环境。

 

第二章

一、施拉姆

1、创立传播学博士课程的时间:

1943

2、传播研究所的时间:

1947

二、拉斯韦尔

模式

传者Who(控制分析)

内容SaysWhat(内容分析)

媒介InWhichChannel(媒介分析)

受者ToWhom(受众分析)

效果WithWhatEffects(效果分析)

2.传播三功能说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使社会各部分适应、环境传承社会遗产

三、拉扎斯菲尔德

1.伊利县研究

背景:

伊利县位于大城市克利夫兰和托莱多之间,人口万,主要为工人和农民。

居民多阅读克利夫兰日报、收听克利夫兰、托莱多及全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在历届总统选举中,此县投票结果与全国大选结果相近,具有典型性;调查从5月开始,到11月罗斯福击败威尔基结束。

调查结果:

大众传播对改变选民投票意向并没有什么用。

2.二级传播论

选民中存在一些意见领袖,大众传播内容基本上是从大众传媒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他们传给他们想要影响的人们,即人际传播扩大了大众传播内容的传播范围,且比大众传播更有说服力。

3.意见领袖

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

他们既是受传者又是传播者,他们提供的信息实际上加进了各自的见解、理解,和信源发出的信息有很大差异。

4.有限效果论

大众传媒对选民意图和行为的直接影响是非常微小的,决定人们选举意图和行为的是其不同的社会特点。

四、勒温

1.群体动力学

研究群体生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群众能改变其成员的个体行为。

他还研究民主的、专制的和自由放任的体制对人们的影响。

2.把关人

①定义:

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

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②发展该理论的四人

勒温:

提出“把关人”概念

怀特:

在研究报纸的采编时采纳并运用了这个概念(电讯稿的研究)

麦克内利:

提出把关的模式,要多重把关,多个门区。

巴斯:

把“把关”分为两个阶段,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

五、霍夫兰

1.新兵军事电影教育研究:

影片有利于士兵“了解”战争,但在鼓舞士气和唤起憎恨方面却影响微弱。

电影效果与士兵受教育程度有关。

2.睡眠者效应:

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说话者如果威信高,他刚说完时对受众影响大,但久而久之人们忘了说话者只记得内容,然而影响力有了降低;反之说话者威信低,刚说完时对人们影响小,久而久之人呢们忘了说话者只记得内容的时候,反而影响力得到提升。

第三章

1.心理学家眼中的传播的功能

①皮亚杰:

儿童社交和自我中心②托尔曼:

工具论

③斯蒂芬森:

游戏论④魏斯:

幻想逃避性、消息教育性

2.传播的四功能(赖特、施拉姆)

①赖特总结:

社会雷达、管理、指导、娱乐

②施拉姆把传播的四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

分三方面对传播四功能分别进行了解释。

3.舆论监督、舆论引导(联系案例)

①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的方向运作。

具体案例:

“表哥”杨达才

②舆论引导:

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具体案例:

柴静纪录片→两会

4.拉扎斯菲尔德传播负功能

1)大众传媒持续不懈的宣传将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地服从现状。

2)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3)媒介常以低廉的代价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

4)麻醉精神:

一是让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二是由此剥夺人的行动力。

5.李普曼与拟态环境

①概念:

媒介通过模拟现实而营造的环境。

②特点:

符号化、标签化,对事实的选取与组合。

③后果:

受众对现实的感觉完全来源于媒体,生活在媒介提供的和自己设想的一种“假环境”中。

6文化殖民的概念

西方国家将廉价文化产品“倾销”至第三世界国家,使本土文化遭受冲击。

这些外来文化的介入会导致某些国家发生重大变化,最终达到根本上消灭另一国文化自主性的目的,淡化其民族意识。

第四章

1.内向传播的六个环节

感觉、表象、判断、推理、概念、知觉

2.米德主我与客我的特点

主我:

主动性、生物性

客我:

被动性、社会性

3.库利“镜中我”: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镜中我即社会我具有被动性、社会性。

(金晶老师课上让我们发的朋友圈即为一次镜中我实验)

4.约哈里窗口

①开放区(公开):

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②盲目区(盲点):

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③隐秘区(隐私):

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即不便或不需要他人知道的隐私。

④未知区(潜能):

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

是潜意识、潜在需要。

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

 

第五章

1.报刊四种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集权主义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以下五人的主要观点或成就

①柏拉图

哲学王、集权制、审查制

②马基雅维利

帝王术、代表作《君主论》

③洛克

自然权利说、政权民授说

④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主张“放手”让各种思想观点在大地上传播

⑤杰弗逊

a.推动新闻自由的政治实践;

b.促成《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的通过;

c.对美国报纸的推进(拨款等措施);

d.完善法规保障。

3.美国报纸发展的三个阶段

政党报刊阶段:

17~18世纪

廉价报纸阶段:

19世纪30年代起

垄断报纸阶段:

20世纪

4.自由主义报刊

①主要观点

a.人是理智的动物,个人的成长就成为个人国家和社会的最终目标;

b.政府有可能犯错误,应该受到监督,报刊批评政府和管理是正当的;

c.任何人拥有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及讨论的自由;

d.新闻传播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接受任何强制;

e.人们具有判断力,应允许意见自由市场的存在,真理能接受谬论。

②积极意义

a.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集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的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b.它奠定了新闻媒体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传媒业的繁荣;

c.它消除人们心灵中的桎梏,推动社会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远景。

③消极后果

a.资本特权取代政府权力,控制报刊;

b.垄断取代自由竞争,传播自由化、多样化发生了动摇;

c.新闻传播异化,媒体道德危机。

5.黄色新闻

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6.哈钦斯报告

哈钦斯等人对美国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展开了一项调查,其研究范围包括了当时美国的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对新闻界的业主的良知、责任,以及这些责任对于形成公众舆论的普遍益处进行了讨论。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1947年发表题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

7.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

a.闻是真实的、概括的、全面的、理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论述;

b.报刊要说明事件的意义(即提出意见,意见和事实论述必须分开);

c.报刊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发表不同的意见;

d.正确描述每个社会集团、帮助人们作出正确判断、消除偏见;

e.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f.充分接近受众,成为受众的代理人,破除一切阻碍,新闻自由的障碍自由主义理论下报刊的发展。

第六章

1.传播过程&信息传播

①传播过程的四要素:

传者、受者、内容、媒介

②信息传播的三环节:

信息传达、信息接收、信息反馈

2.编码与译码

编码:

按照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输的符号。

译码:

受传者接收信息,按共同理解的“代码”解释符号。

3.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特征(联系案例)

①传播者(案例:

大众传媒)

1)具有政治倾向性;

2)控制了大众传播的过程和内容(控制分析);

3)受教育程度较高;

4)大都受过专业训练;

5)有机会对成千上万人产生影响;

6)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

7)能得到特殊的双重报酬(社会知名度和他人的尊重);

8)工作紧张程度高(需面对受众的监督和负面评价)。

②受传者(案例:

课上讲的“黑杨幂”帖子中回帖人的心态)

1)人数众多,不计其数;

2)差异显着、层次丰富;

3)没有组织、没有纪律;

4)分布散乱、个别接收;

5)接收自愿、选择自由;

6)目的多样、动机复杂;

7)时空分离、无缘见面。

4.沉默的螺旋(联系案例)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案例:

骂杨幂的多,支持的人少,到最后几乎没了)

5.三模式

①单向线性模式

1、反映了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单向传播的特点:

传播者即“把关人”,过滤信息,左右信息去留;受众则处于被动地位。

2、将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

3、忽略受众的反馈,受众的意见显得弱小。

②双向循环模式

1、突破单向线性模式的局限,注重受众反馈,注重传播效果,注重受者地位。

2、使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固定化,角色可以发生转换:

传者可变为受者,受者也可变为传者。

3、反馈可使传播者不断地改进传播方式以适应受传者,传受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传播、分享、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③社会系统模式

1、传者和受者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都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和其它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的关系。

 

6.三画法

1香农模式

2施拉姆两个模式

③奥斯古德模式

7.德弗勒所说的三种大众传媒内容

低级趣味内容、无争议内容、高级趣味内容

 

整理:

高海彬

2015/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