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10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高一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生物)和真核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多样性

B.原核生物都是自养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细胞壁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有关的物质DNA。

【详解】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A正确;

B、原核生物不一定是自养生物,如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同样真核生物不一定是异养生物,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B错误;

C、原核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细胞壁,如支原体,C正确;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故选B。

【点睛】

2.下列几组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的是()

A.淀粉和淀粉酶B.叶绿素和血红蛋白C.ATP和DNAD.磷脂和脂肪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淀粉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而淀粉酶中还含有N元素,A错误;

B、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N、Mg、H、O,而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是C、H、O、N,B错误;

C、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C正确;

D、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合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运输代谢废物

B.小麦种子晒干后的物质是无机盐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

(1)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

组成成分;

(2)自由水:

(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部分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

2、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

a、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c、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详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能运输代谢废物,A错误;

B、小麦种子晒干丢失的是自由水,剩余的主要是有机物,B错误;

C、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错误;

D、无机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4.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分子的R基中一定含有氨基或羧基

B.每种蛋白质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C.高温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的改变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都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多样性。

【详解】A、氨基酸分子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一个碳原子上,R基中不一定有氨基或羧基,A错误;

B、构成生物体的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并非所有蛋白质都有20种氨基酸,B错误;

C、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变性,该过程不可逆,C错误;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使蛋白质种类不同,是功能多样性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均为6种小分子有机物

B.绿色植物根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

C.蓝细菌所含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D.核酸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4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均为四种碱基、五碳糖(DNA水解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和磷酸,其中磷酸为无机物,A错误;

B、绿色植物根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DNA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蓝细菌所含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蕴含的遗传信息也不同,C正确;

D、核酸中的RNA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错误。

故选C。

6.下图表示脂肪肝患者肝脏细胞中四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

水、无机盐,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详解】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这两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7.以下①~⑥中,乳酸菌和秀丽隐杆线虫都有的细胞结构是()

①核糖体②液泡③细胞膜④核膜⑤叶绿体⑥拟核

A.①②⑥B.③⑥C.①③D.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

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

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

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乳酸菌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拟核。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性动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包括核糖体。

综上所述,乳酸菌和秀丽隐杆线虫共有的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故选C。

8.下面能正确反映流动镶嵌模型的模式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呈双分子层排列.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详解】A、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亲水一端在外侧,蛋白质不均等分布在磷脂双分子两侧,A正确;

B、蛋白质不均等分布在磷脂双分子两侧,B错误;

C、磷脂呈双层分布,而且是亲水一端在外侧,C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亲水一端在外侧,D错误。

故选A。

【点睛】

9.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分钟后甲溶液中细胞体积明显小于乙溶液中细胞的体积

B.由图可知甲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不可能相同

C.图中放入甲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中不可能复原

D.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的变化可能为a点上升,b点右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植物细胞在甲溶液中,细胞逐渐失水然后趋于平衡,说明甲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后吸水,说明乙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且植物细胞可以吸收其中的溶质分子。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10min后两个细胞的失水量不同,但是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两种溶液中的细胞体积相差不大,A错误;

B、据图分析,由于图中只统计了10min内的失水量变化,若时间延长也许甲溶液的失水量曲线也会有下降的趋势,因此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也可能是相同的,B错误;

C、图中放入甲溶液的细胞,不断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若将其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D、若适当增加乙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程度加大,复原的时间相对较长,即a点将上移,b点将右移,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发生

B.a需要有细胞表面蛋白质的参与

C.胰岛素、性激素通过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D.a过程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被溶酶体降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胞吐与a胞吞的结构基础都是膜的流动性,A正确;

B、a是胞吞过程,需要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B正确;

C、性激素属于固醇,不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C错误;

D、a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被溶酶体降解,D正确。

故选C。

1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可用b表示

B.O2、酒精、苯、水等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没有影响

D.方式b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方式b曲线表明,一定范围內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转运速率也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转运速率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存在载体饱和现象,说明方式b的最大运转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因此方式b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方式a随转运浓度的增加一直增加转运方式a为自由扩散。

【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A错误;

B、O2、酒精、苯、水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表示自由扩散,B正确;

C、方式a是自由扩散,抑制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方式b既可以表示协助扩散也可以表示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D正确。

故选A。

12.多酶片是由糖衣(外层酶)和肠溶衣(内层酶)组成的双层包衣片,酶成分是胰酶和胃蛋白酶,根据酶的特性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酶片不宜嚼碎服用,否则,胰酶在胃液中会丧失活性

B.制作时胰酶在外层,胃蛋白酶在内层

C.胰酶和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部位不同

D.多酶片不宜用热水送服,因为高温会影响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酶活性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活性降低。

【详解】A、多酶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它主要是由胰酶、胃蛋白酶复合而成的一种药物,胰酶的适宜pH是8.0左右,而胃中pH为2.0左右,胰酶会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中变性失活,且会被胃蛋白酶催化水解,因此服用多酶片时不能嚼碎,A正确;

B、多酶片含有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酶,外层为胃蛋白酶,故制作时胰酶在内层,胃蛋白酶在外层,B错误;

C、胰酶在肠道中发挥催化功能、胃蛋白酶在胃中发挥作用,C正确;

D、多酶片不宜用热水送服,因为高温会影响酶的活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脂肪酶可被蛋白酶水解

B.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在55~65℃之间

C.测定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时,除温度外,其它因素只要相同即可

D.该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脂肪的水解量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说明脂肪酶的适宜温度为55~65℃之间;脂肪酶的作用是催化脂肪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详解】A、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在55~65℃之间,B正确;

C、测定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时,除温度外,其它因素为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C错误;

D、该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脂肪的水解量或剩余量表示,D正确。

故选C。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趋势图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

温度、pH等;温度(pH)能影响酶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但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pH过低或高均会使过氧化氢酶失活。

【详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7℃,在37℃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所以图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曲线的是C。

故选C。

点睛】

15.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合成ATP的场所

B.ATP-ADP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中ATP的量越多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

D.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ADP和ATP的关系:

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

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个高能磷酸键。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ATP的水解: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

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

形成游离的Pi(磷酸)。

(3)ATP的合成:

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详解】A、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也是产生ATP的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合成ATP,故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合成ATP的场所,A正确;

B、细胞中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少,B错误;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电能,C正确;

D、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供给生命活动所需,D正确。

故选B。

【点睛】

16.如图表示萌发

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①、②和④反应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C.产物水中的H主要来自葡萄糖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b、d分别是CO2和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

a~e表示的物质依次为丙酮酸、二氧化碳、[H]、O2和酒精;①~④表示的过程依次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催化反应①②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而催化④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图中物质c为[H],既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也可以参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B错误;

C、产物水中的H一半来自葡萄糖,一半来自水,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图中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b、d分别是CO2和O2,D正确。

故选D。

17.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为了排除杂菌细胞呼吸的影响,培养液可进行煮沸处理

B.甲、乙两组实验为对比实验

C.取D中滤液,加入蒸馏水配制的重铬酸钾溶液会出现灰绿色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A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D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将培养液进行煮沸处理,可以杀死培养液中的其他微生物,避免杂菌细胞呼吸的影响,A正确;

B、甲乙两组都是实验组,为对比实验,B正确;

C、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需要在酸性的条件下,C错误;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以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D正确。

故选C。

18.关于高等植物体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B.光合色素提取液不能吸收光能

C.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D.叶绿体中花青素的存在使枫叶呈现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等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此外,植物细胞中存在色素的场所还有液泡,如花青素。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A正确;

B、光合色素提取液能吸收光能,但不能进行完整的光反应,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中,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C错误;

D、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D错误。

故选A。

19.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高达2200亿吨,相当于全球每年能量消耗的10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细胞呼吸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上,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当某绿色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其叶肉细胞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为零

D.光反应的进行必须有光的参与,而暗反应的进行不能有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绿色植物白天和夜晚都会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B错误;

C、当某绿色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植物的总光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0,其叶肉细胞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0(植物非绿部位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为零,C正确。

D、光反应的进行必须有光的参与,而暗反应的进行对光没有要求,有光或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D错误。

故选C。

20.如图表示叶片

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

图示中,ce段是提高温度后测得的曲线,ef段是增加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内的五碳化合物含量,c点时等于b点

B.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C.随着ef段光照强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水分解速率加快、O2释放增多

D.f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有可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ab段,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ab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在c点增加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升高,说明bc段温度影响了光合作用强度,在e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说明出现de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详解】A、从b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叶绿体内的五碳化合物含量处于平衡,c点时等于b点,A正确;

B、c点提高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上升,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B正确;

C、光合作用阶段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C错误;

D、e点增加光照光合作用强度提高,f点后趋于稳定,f点再次增加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不变,D正确。

故选C。

21.关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进行中心体的复制,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

B.有丝分裂中期,均含有染色单体

C.有丝分裂后期,两者的着丝点均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裂

D.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赤道板,高等植物细胞形成赤道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动物细胞进行中心体的复制,高等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