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9417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薄膜工艺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而在低真空和高真空情形下,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泵。

低真空下一般使用机械泵,其抽真空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捕捉气体,压缩气体,排除气体。

比如:

活塞泵,旋转叶片真空泵,罗茨泵等。

高真空下使用扩散泵、分子泵和低温泵。

工作原理有两种:

一是转移动量给气态分子而抽取气体(扩散泵和分子泵);

二是直接俘获气体分子(低温泵)。

活塞真空泵(机械泵)示意图,旋转叶片真空泵(机械泵)示意图,罗茨真空泵(机械泵)示意图,扩散泵示意图,泵油加热成油蒸气,油蒸气从伞形喷嘴高速喷出,油蒸气喷出时带走气体分子,油蒸气碰到冷壁凝成液体流到蒸发器,油蒸气被加热成油蒸气同时释放出气体被抽走,特点:

垂直安装,需要设置冷阱防止返油,不能抽取与泵油反应的气体。

分子泵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动叶轮将动量传给气体分子,使气体产生定向流动而抽气。

其叶片是经过特殊设计,在叶片旋转的过程中,使气体分子能够产生定向流动。

分子泵必须在一定的真空度下才能有效的运行(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叶片间距)。

分子泵示意图,低温泵(吸附泵)示意图,腔体连接真空系统,气体吸附到冷却元件上,腔体关闭,加热冷却元件,使吸附的气体解吸并抽走,冷却元件制冷后恢复工作状态,连接真空系统与泵腔体,循环工作,吸附泵必须在一定真空泵下才能有效的工作。

真空密封:

在中真空领域,一般采用O型橡胶圈进行密封;

对于高真空领域,则需要采取金属对金属的密封。

2mm厚的金属环被夹紧在两个刀口之间。

1.2等离子体产生,等离子体是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四态。

它是部分离子化的气体,包括离子,电子和中性原子。

特点是:

导电性,宏观上的中性。

平板等离子体反应腔示意图,高压电源在电极间产生的电弧解离气体产生离子和电子,离子和电子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分别向负极和正极运动,离子轰击负极激发出大量的二次电子,这些电子向正极运动,电子向正极运动的过程中与中性气体原子碰撞产生大量的离子,产生循环,在这个系统中,等离子体靠二次电子的发射维持。

等离子体主要包括:

正离子、电子、中性气体分子或原子。

直流等离子体的组成,直流等离子体由各种辉区和暗区组成。

暗区是离子和电子获得能量的加速区;

辉区是不同粒子发生碰撞、复合、电离的区域。

直流等离子体的组成包括:

阿斯顿暗区、阴极辉区、阴极暗区、负辉区、法拉第暗区、正辉柱、阳极辉区和阳极暗区等区域。

射频(交流)等离子体示意图,游离电子在射频电源作用下在电极间作振荡运动,电子碰撞气体原子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离子和电子在射频电源的作用下在电极间作振荡运动,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和电子,从而产生循环,该系统中,二次电子的发射不再是维持等离子体的必要条件。

问题:

射频等离子体中,等离子体和电极之间的电位分布是怎样的?

答:

由于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因此电子会在电极上大量堆积,造成电极处于低电位,电极附近的压降与电极面积的4次方成反比。

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是利用电场或磁场来增加电子的射程,增加电子与气体的碰撞机率,从而增加离子的数量。

磁控等离子体:

利用磁场增加电子与气体原子(分子)的碰撞机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当射频电流流过线圈时会产生感应磁场,利用感应磁场增加电子与气体原子(分子)的碰撞机率;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

利用交变电场和磁场的频率耦合,使电子作圆周运动,从而增加电子与气体原子(分子)的碰撞机率。

磁控等离子体示意图,磁场平行于电极,这样从电极激发出来的二次电子会被磁场束缚作圆周运动,但离子比较重,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示意图,线圈上首先加上高电压产生等离子体,然后加上射频电流产生交变的射频磁场,从而使电子在磁场中的射程增加,与更多的气体原子(分子)碰撞产生离子。

等离子由射频电源激发,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射频电源的频率与磁场频率相同时,电子产生共振作圆周运动,从而大大增加其射程和碰撞机率。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示意图,1.3物理淀积蒸发,定义:

将固体源(如铝、钨、钛等)加热熔化,产生的蒸气在真空中直线运动抵达晶片表面,堆积成薄膜。

根据加热方式,可将蒸发系统分为:

电阻热蒸发、电感热蒸发和电子束蒸发。

一个简单的蒸发台,蒸发必须在一定真空度下进行,这是因为真空度太低,蒸气分子会与空气分子碰撞而损失能量,改变运动方向,从而到达不了晶片表面。

其次,低真空下,蒸气分子会与空气发生氧化等反应。

在真空下,蒸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很大,基本上可以沿直线方向运动到晶片表面堆积。

电阻加热蒸发,感应加热蒸发,电子束蒸发示意图,蒸发淀积速率,其中:

pe蒸发物质的蒸气压,T温度,蒸发物质密度,A坩埚面积,M蒸发物质分子量,k玻尔兹曼常数,Z视角因子。

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温度:

实际上确定了蒸气压。

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淀积速率越快,但需要控制淀积速率不能太大,否则会造成薄膜表面形貌变差。

视角因子:

确定了晶片淀积的均匀性,可以调整晶片的位置,使它们与坩埚在同一圆周上。

一些常用蒸发材料的蒸气压曲线,晶片与坩埚的位置,晶片与坩埚的位置确定了视角因子Z,如果晶片与坩埚均在同一圆周r之上,则有:

蒸发工艺的缺陷,台阶覆盖能力差,为了改善台阶覆盖,采用办法有:

蒸发过程中旋转晶片;

蒸发过程中加热晶片,增加原子的迁移能力。

合金膜的蒸发要注意:

合金中各组分的蒸气压要一致,否则会出现膜组分不均匀的现象。

为了改善合金膜的组分均匀性,可采用以下方法:

多源不同温度蒸发;

分层蒸发,但淀积后需要高温扩散。

一台蒸发台用于蒸发铝,铝材料温度加热到1100。

蒸发器的行星转动机构半径是40cm,坩埚直径5cm,铝的淀积速率是多少?

铝的密度:

2.7g/cm3。

作业,希望用一台单源蒸发台淀积Ga和Al的混合物,如果淀积温度是1000,坩埚内的初始混合物是1:

1,两种成分黏滞系数都为1,则蒸发初期膜的组成将是怎样?

膜的组成如何随时间变化?

1.4物理淀积溅射,溅射的物理机制:

是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对靶材料进行轰击,靶材料原子或原子团被发射出来,堆集在晶片衬底上形成薄膜。

与蒸发工艺相比:

台阶覆盖性好,容易制备合金或复合材料薄膜。

简单平行板溅射系统腔体,靶接负极晶片置于正极进气氩气(用于产生等离子)工作原理:

高压产生等离子体之后,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运动,轰击靶电极,激发出来的二次电子向正极运动,维持等离子体。

而被轰击出来的靶原子则堆集在晶片上形成薄膜。

离子入射到到晶片表面时,可能产生的结果,反射:

入射离子能量很低;

吸附:

入射离子能量小于10eV;

离子注入:

入射离子能量大于10KeV;

溅射:

入射离子能量为1010KeV。

一部分离子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

一部分离子造成靶原子溅射。

影响溅射速率的因素,离子质量:

离子质量增大,溅射速率有上升的趋势,但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起伏。

离子能量:

存在能量阈值;

能量越大,溅射产额越大;

能量过大,发生离子注入,产额降低,因此产额在某一能量时会有最大值。

离子数量:

采用高密度等离子体可以增加溅射速率。

靶原子质量和结晶性:

金属材料中,铜、银、金较容易溅射;

碳、硅、钛、钒、锆、铌、钽、钨等较难溅射。

不同靶材料溅射产额与氩离子能量之间的关系,定义溅射产额:

45KeV离子射向银、铜和钽靶时,溅射产额与轰击离子序数之间的关系,离子质量增大,溅射速率有上升的趋势,但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起伏。

在等离子腔中引入磁场,增加电子与溅射气体的碰撞机率,从而增加离子的密度和溅射速率。

磁控溅射装置示意图,溅射薄膜形成过程,溅射原子运动到晶片表面,被晶片表面吸附并扩散,原子密度足够大时成核,晶核长大成岛状,岛状区域长大合并成连续薄膜,溅射薄膜表面形貌,在不同真空度,温度和离子能量下,溅射薄膜的形貌会发生变化。

溅射薄膜不同形貌特点,溅射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溅射原子在晶片衬底上的扩散速率。

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溅射原子扩散越快。

或在正极引入偏压,使一部分离子轰击正极晶片,从而促进溅射原子的再扩散。

溅射原子的发散。

可以通过旋转晶片衬底和加入准直器来实现。

准直器,偏压离子溅射,合金和复合材料溅射,采用单靶:

由于各组分的溅射速率不一致,导致薄膜中组分与靶中组分会有差异。

采用多靶:

每个靶的功率可以单独调整。

反应溅射:

溅射室中引入反应气体,则溅射出来的靶原子会与反应气体发生作用,得到化合物薄膜。

溅射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靶的清洁:

正式溅射前可采用预溅射,去除靶表面层原子。

真空腔保持干净:

除了离子气体,其它残留气体要尽可能少。

溅射薄膜后处理,一般采取热退火,作用在于:

消除溅射引起的损伤;

使溅射薄膜与衬底发生某些反应。

如金属与硅衬底生成硅化物。

习题,溅射工艺中,离子能量越高,溅射速率越大吗?

二、化学气相淀积(CVD),该工艺是指:

气态化合物在晶片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固体产物淀积在衬底上成为薄膜。

从工作原理上,该工艺主要分为:

热化学气相淀积气相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600950)下进行,以热为化学反应的动力源。

如: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

其它化学气相淀积气相反应在比较低的温度(200300)甚至室温下进行,化学反应动力源为:

等离子体,光等。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光化学气相淀积等。

热化学气相淀积装置示意图,用于驱动化学反应的能源是热能,由温度提供,反应气体在被加热的晶片上吸附,分解,反应,从而最终生成固体淀积在晶片上。

比如应用SiH4(硅烷)气体淀积多晶硅的反应大致为:

该工艺一般在600950温度范围内淀积而成。

等离子增强(PECVD)化学气相淀积装置示意图,用于驱动化学反应的能源是等离子体活性基团,高能电子和分子相碰撞,会打开化学键,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至少含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反应活性。

利用自由基的高反应活性,从而可以实现等离子刻蚀,等离子增强薄膜淀积等。

等离子刻蚀,比如CF4在等离子中产生F自由基,用于SiO2膜的刻蚀,该刻蚀可在室温下进行。

等离子增强CVD淀积,SiH4+N2O生成SiO2,其它还有SixNy、多晶和非晶硅膜淀积等:

化学气相淀积的过程,反应气体通过滞流层向晶片表面输运;

反应气体生成次级分子(因为热或等离子环境);

反应物被吸附;

表面反应释放出固体产物;

反应副产物解吸;

副产物离开硅片并离开反应器。

其中:

1,6是质量传输过程;

3,5是吸附和解吸过程;

2,4是化学反应过程。

影响CVD系统的因素,气体输运控制淀积速率与流量、反应器形状密切相关。

必须有良好的气体流量控制和反应腔体几何形状设计,以确保均匀反应气体的均匀输送。

因此,只适合小批量生产。

反应速率控制淀积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

必须有良好的温度控制和温度均匀性,来自气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比较小。

因此可以适合大批量生产。

常压CVD,吸附和解吸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淀积速率主要取决于质量传输速率和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低压CVD,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很大,因此质量传输速率较大,因此淀积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为什么低压CVD优于常压CVD?

低压CVD属于反应速率控制,淀积速率主要与温度相关,比较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

低压CVD可以降低气相成核,从而增大成品率。

低压CVD可以有效抑制气相自掺杂效应。

低压CVD的淀积温度通常比常压CVD低100150左右,这是因为低压下,晶体成核临界温度降低。

影响CVD淀积速率的具体工艺参数,温度:

质量输运控制下,与温度关系不大;

反应速率控制下,与温度关系密切,淀积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

流量:

质量输运控制下,与流量关系密切,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反应速率控制下,与流量关系不大。

压强:

主要是指在低压CVD工艺中,淀积速率随反应腔内压强增大而增大。

典型常压CVD淀积速率与温度、气体流量的关系,气体输运控制,反应速率控制,低温时,反应速率控制;

高温时,气体输运控制,一项工艺在700下受反应速率限制,激活能为2eV,在此温度下淀积速率为1000/min,猜测在800下淀积速率是多少?

如果在800下淀积速率远低于预期值,说明什么?

怎样证明?

将Ea=2eV,k=8.61710-5eV/K,v700=1000/min代入上式,得到:

V800=9233/min,三、外延薄膜生长技术,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技术。

它是在单晶衬底上,沿其结晶轴方向,生长一层新单晶层的过程。

外延分为:

同质外延外延层与衬底材料相同。

如在硅上外延硅;

砷化镓上外延砷化镓。

异质外延外延层与衬底材料不同。

如在蓝宝石上外延硅;

在硅上外延砷化镓。

从方法上可分为:

化学气相淀积(CVD)外延:

包括等离子增强CVD(PECVD)、快速热处理CVD(RTCVD)、金属有机物CVD(MOCVD)、超高真空CVD(UHVCVD),以及激光、可见光、X射线辅助CVD等。

物理方法外延:

包括分子束外延、离子束外延等。

为什么要外延,外延层的性能在某些方面优于衬底材料。

如硅片由于工艺的局限性会含有碳和氧,而外延层中可以避免。

给设计者提供一种有别于扩散和离子注入的掺杂手段,不存在杂质的相互补偿,可在外延层和衬底之间获得突变型杂质浓度分布。

生长外延层之前硅片清洗,清洗的目的是:

去除自然氧化物、残留杂质和颗粒。

通常需要在一系列化学溶液中浸泡。

湿法化学清洗通常仍在硅片表面留下薄的氧化层,为了去除它,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采用高真空下的高温预烘烤在此环境中,氧化层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采用HF溶液浸泡,使硅片表面形成SiH键,称之为氢键保护技术,而H在500以上会释放出,一般用于低温外延技术中,如分子束外延。

硅和氧化硅稳定性和温度、氧和水汽分压的关系,3.1外延化学气相淀积,该工艺是指利用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来生长外延层。

其生长模型可用简单的Deal模型来描述,分为两步,即1、反应气体穿过滞流层,2、在晶片表面发生反应。

J是反应气体流量;

hg是质量传输系数;

ks是表面反应速率;

Cg,Cs分别是气流中反应气体浓度和晶片表面反应气体浓度;

当kshg时,生长速率由质量传输系数hg决定:

当hgks时,生长速率由表面反应速率ks决定:

其中N是硅原子密度除以所生长分子中的硅原子数。

2.51022cm-3,在常压下,吸附和解吸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淀积速率主要取决于质量传输速率和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在高温下,一般是质量输运控制。

在低温下,一般是反应速率控制。

在低压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很大,因此质量传输速率较大,因此淀积速率主要取决于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速率。

常压外延和低压外延,为什么基座要倾斜放?

生长速率与反应剂分压成正比,但随气流方向,反应气体的分压逐渐减小,导致沿气流方向的生长速率不一致;

将基座迎气流方向倾斜放置,则滞流层厚度会沿气流方向变薄,导致质量输运加快,生长速率增大,从而最终补偿由于反应气体分压减小带来的生长速率减小。

硅同质外延工艺,硅外延中常用的硅源有SiCl4,SiH2Cl2,SiHCl3,并用H2稀释,其中应用最广的是SiCl4。

不用SiH4作反应气体,是因为易在气体中成核,而不是在硅片表面。

对于SiCl4,主要反应为:

同时存在另外一个竞争反应为:

硅片表面的反应,实际上,硅片表面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在Si-H-Cl系统中,硅片表面的反应物主要是SiCl2,这说明反应气体发生了中间反应。

在Si-H-Cl系统中,在反应速率受限区域,外延生长都具有相同的反应激活能。

这是因为反应速率都受限于氢从硅片表面释放的过程。

不同硅源淀积速率与温度关系,B质量输运控制区域;

A反应速率控制区域。

生长速率和流量的关系,在Si-Cl-H系统高温外延中,硅表面上的混合气体主要是H2,HCl和SiCl2,其中SiCl2是反应气体,而HCl则对硅有腐蚀作用。

因此,生长速率可以用下面公式拟合:

说明:

生长速率随流量会有一个最大值。

生长速率对SiCl4流量的函数,工业上典型生长条件,选择性硅外延,基于以下事实:

外延生长中在不同衬底上的晶粒成核速率有:

SiO2Si3N4Si。

通过调整Si-H-Cl系统中Cl的比例,因为HCl可以刻蚀掉硅晶核。

工艺步骤是:

采用SiO2作为掩蔽层,增加反应气体中Cl的含量,使SiO2上的硅晶核被腐蚀掉。

选择性硅外延示意图,外延掺杂,掺杂原理:

在反应气体中加入掺杂气体,在外延生长的时候结合进入生长层。

常用掺杂气体有:

乙硼烷(B2H6)、磷烷(PH3)和砷烷(AsH3)。

掺杂过程:

与外延生长相似,也分为:

向晶片表面输运,吸附,反应,解吸等过程。

掺杂浓度影响因素,与掺杂气体的分压成比例关系,一般随分压的增大而增大。

与温度有关,不同杂质对温度依赖关系不一样。

如硼随温度升高,掺杂量变大;

而磷、砷则变小。

与生长速率有关,高温下,掺杂浓度随生长速度增加而下降;

低温下,掺杂浓度随生长速度增加而增大。

掺杂浓度与诸多因素有关,通常是通过实验摸索出适当的工艺条件。

外延工艺中的杂质分布,气相自掺杂效应外延生长初期,反应器中杂质和衬底杂质蒸发出来,从而对外延层掺杂;

衬底杂质的再分布,衬底杂质向外延层中扩散;

掺入外延层中杂质的再分布,掺入的杂质向衬底内部扩散。

总的杂质分布是上述行为的叠加。

外延层中的杂质来源有哪些?

气体掺杂;

气相自掺杂;

衬底向外延层中的扩散。

减小杂质再分布措施,降低反应温度,比如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高温烘烤,使硅片表面形成杂质耗尽层。

清洁反应器,降低杂质污染。

用氧化硅,高纯硅覆盖衬底背面,减少蒸发。

外延生长缺陷,堆垛层错一般沿(111)方向,在晶面中插入多余的原子层面。

尖峰外延层表面突起,可能与生长初期缺陷有关。

图形漂移、畸变和塌边硅片上的图形在生长外延层之后,位置、形状发生变化。

图形漂移示意图,卤化物输运GaAs外延,砷源:

AsH3气体镓源:

HCl与热Ga反应生成GaCl气体,3.2外延分子束外延(MBE),该工艺是将分子束流直接喷射到衬底表面,形成外延层的技术。

它能够生长原子级厚度的薄膜,而且能够精确控制膜组分和杂质含量。

分子束的产生将制备薄膜的物质加热使之熔化,产生的蒸气分子通过喷射炉的炉口喷射出去,从而产生分子束。

常用蒸发源有:

硅,镓,砷,锑,铝。

分子束外延装置示意图,影响MBE薄膜质量的因素,必须在超高真空下进行,接近10-10Torr。

衬底必须清洗干净。

包括高温烘烤(10001200),氢键保护,等离子溅射等。

掺杂采用易蒸发的物质,如镓、铝、锑等金属杂质,而不是硼、磷、砷等。

常见薄膜沉积,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多晶硅(poly-Si)金属化薄膜,二氧化硅(SiO2),常压CVD或低压CVD,低压CVD(LPCVD),氮化硅(Si3N4),低压CVD(LPCVD),等离子增强CVD(PECVD),多晶硅(poly-Si),低压CVD(LPCVD),CVD沉积钨,CVD沉积TiN,用于提供金属与衬底的粘附性和防止金属与衬底之间的化学反应。

习题,从图14.8中找出每一种化合物,大约在什么温度时,生长成为质量输运控制的?

其中假设hg与温度无关,ksk0exp(-Ea/kT),Cg为1015cm-3,计算SiH2Cl2的hg和k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