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9417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最新优质PPT课件PPT文档格式.ppt

若疾病的诱,导期、潜伏期长,则,随访观察的时间长,,花费大;

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发病,暴露组,未发病,随访观察,发病,非暴露组,未发病,研究开始时,(现在),研究结束时,(将来),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

方法,:

采用11配对队列研究的方法,参考,WHO,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选取身长和体重有一项低于相应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儿童作为,婴儿期营养不良暴露组,选择同性别、月龄,相差不超过,1,个月、家庭情况相似,婴儿期身长和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的儿童作为,婴儿期营养正常对照组,在儿童,3,岁左右,时追踪调查他们的体格、智力发育情况。

结果,:

婴儿期营养不良组儿童,3,岁左右时的身长、坐高、体重、,胸围、上臂围、上肢长、精细运动商、语言商、社交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的头围、皮脂厚度、,适应商、大运动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的体格、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

2.,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cohortstudy),优点:

研究所需的时,间短,耗费人力物力,少,,出结果快。

适宜长,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病,也经常用于具有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的研,究。

发病,暴露组,未发病,随访观察,发病,非暴露组,未发病,研究开始前,(,过去,),缺点:

暴露资料和疾,病结局资料均为历史,记录,真实性较差,,还常常因不能获得混,杂因素的资料而影响,资料的分析。

研究开始时,(,现在,),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在病例对照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有相关,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因果联系。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5,一,1997,年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普乐林,),与非暴露组,(,使用其它药物,),,,调查普乐林致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特异危险度,(AR),,揭示普乐林注射液暴露致热的剂量反应关,系。

普乐林致热发生率达,26.73%,,与非暴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RR,为,6.568,,,AR,达,21.47%,,暴露于普乐林注射,液致发热发生率和体温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普乐林注射液与不明原因短期发热存在强因果联系,,有剂量反应关系,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疗程和剂量。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混合型队列研究),发病,暴露组,未发病,?

特点:

这种研究,具有上述两种研,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应用:

最适宜评,价对人体健康具,有短时间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的研究,。

随访观察,发病,非暴露组,未发病,研究开始时,(现在),六、队列研究应用条件,?

有明确地检验假设,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5),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可靠的测量手段,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能完成随访的人群,足够的人、财、物力,七、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一,确定研究因素,暴露因素:

因果关联线索比较明确,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

暴露因素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或定量的规定,暴露水,平可分级别;

包括可能影响结局的因素,:

混杂因素、人口学特征,等;

收集方法:

如,通过访谈、问卷方法、医学检查、,有关记录、环境检测等。

混杂因素的确定,?

在队列研究追踪随访以前,除了要测量暴露因素外,,还要确定和测量混杂因素。

因为在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联系时,如果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中没有注,意和,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将不能正确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分析阶段用分层分析、,logistic,模型或,Cox,模型控制,混杂因素,以准确地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确定研究结局,?

观察结局是指追踪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的事件。

通常以疾病发生为观察结局。

也可将因该病死亡作,为观察结局。

判断结局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

可以同时收集到多种结局资料,故非预定结局的疾,病或死亡的信息也要收集。

发病或死亡,血清指标,分子标志的变化,定性或定量,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吸烟,肺癌,冠心,病,结局的测量,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

婴儿期营养不良暴露组,婴儿期营养正常对照组,结果,:

婴儿期营养不良组儿童,3,岁左右时的身长、坐高、体,重、胸围、上臂围、上肢长、精细运动商、语言商、社交,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的头围、皮,脂厚度、适应商、大运动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研,究,现,场,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发病率较高,不应低于,5,有代表性,研,究,人,群,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未患所研究疾病,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研究人群:

必须是未患研究结局疾病的人群,而且,在追踪观察期有可能发生所研究结局疾病。

分组:

暴露组,暴露于研究因素的研究对象,?

非暴露组,未暴露于研究因素或最低水平暴露于,研究因素的研究对象。

暴露人群选择,一般人群,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1.,一般人群,?

在某地一般人群中选择暴露组。

其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但观察费用较高,在追踪观察,中易发生失访。

2.,职业人群,?

从暴露于研究因素的职业人群选择的暴露组。

如选择染料厂,工人来研究联苯胺致膀胱癌的作用;

心脏介入手术医生的,X,线暴露。

优点:

职业人群往往暴露于令人感兴趣的假设因素;

有固定职业不易发生失访;

一般具有完整的健康记录,可从中获得对研究有用的资料;

可结合定期体检进行追踪观察。

3.,特殊暴露人群,?

指对某因素有高的暴露水平的人群。

常常首选;

选择特殊暴露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做暴露时,常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因对暴露的危害作用多半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的,一旦认识到了,大多都采取了防护措施以减少,暴露,所以不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从有详细可靠的健康和疾病记录的参加医疗和人寿保险,者等有组织的人群团体选择暴露组;

便于有效地收集随访资料。

对照人群选择,内对照,(internalcontrols),外对照,(externalcontrols),同时设内对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对照,1.,内对照,?

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员作为对照即为内对照。

队列研究应尽量选用内对照,因为这是最理想的对照,,除暴露因素外,它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好,,同时选用,内对照较方便可行。

Doll,与,Hill,吸烟与肺癌的研究;

Framinshan,心脏病研,究,2.,外对照,?

当暴露组选自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时,有时难以,找到合适内对照,需要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可,从同一地区一般人群中或同一地区无该因素的职业人,群选择对照组。

3.,同时设内对照与外对照,?

有些队列研究可同时设立内对照与外对照,以便增加判,断因果联系依据以及减少只用一种对照带来的偏倚。

4.,一般人群对照,?

使用暴露人群所在地区的人口,而且时间上也是一致或,相近的,以保证可比性。

(,1,)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稳定且容易得到。

(,2,)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

(,3,)资料比较粗糙,往往不十分精确或缺乏要比较的项目,选择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时注意事项,?

1.,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的基本特征(如健康状态、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是否有,可比性,;

2.,混杂因素(除了假设因素外其他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或特征)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

1.1,研究对象,采用11配对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身长或体,重有一项低于相应平均数,2,个标准差的儿童作为婴儿期营养不,良暴露组。

选择同村或邻村,同性别,月龄相差不超过,1,个月,家庭情况相似且婴儿期身长、体重均在相应均数,1SD,范围内,的婴儿作为营养正常对照组。

于,2006,年,8,月,儿童,3,岁左右时再,次追踪调查他们的体格、智力、饮食及健康状况。

2,结果,2.1,一般情况,本次追踪的,1490,例对象全部来自安徽省某县,农村,均为单胎足月正常分娩儿,出生体重在,2500-4000g,之间,两组出生体重、身长差异无显著性。

2006,年调查时所有儿童,均已断奶以普通食物喂养,调查对象选自同一地区,他们的膳,食组成相同,各组儿童的热能、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既往及目前的健康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四,确定样本量,?

在队列研究开始以前,要确定足够的样本数量,以保,证在规定的显著性水平和把握度水平上,检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差异,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一)估计样本含量时的几个问题,1.,抽样方法:

与其它研究相同。

2.,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

一般来说对照组的样本,含量不宜少于暴露组的样本含量,通常采取两组等,量的方法。

3.,估计失访率,:

通常按,10%,估计失访率,故按计算出来,的样本量再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二)决定样本大小的因素:

1.,估计的非暴露组的发病率,P,o,(常用一般人群发病率代,替非暴露组发病率)与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之差,d=,P,1,P,o,。

2.,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越高所需观察人数越多。

通常取,0.05,或,0.01,。

3.,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

也称检验效力,,要求(,1-,)越大,则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

通常,取,0.10,。

4.,估计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

(三)利用公式计算样本大小,1.,队列研究样本含量计算公式为:

(,Z,pq,?

Z,q,p,q,),?

2,?

p,0,0,?

1,1,N,?

2,(,p,?

p,),1,0,2,式中:

P,1,暴露组发病率、,P,0,为非暴露组发病率,,q,1,=1-,p,1,q,0,=1-,p,0,p=(p,0,+p,1,)/2,q=1-p,,,Z,和,Z,分别为与、值相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参见表)。

表,1,: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或,Z,(单侧检验),Z,(双侧检验),Z,(单侧和双侧),0.0013.0903.290,0.0022.8783.090,0.0052.5762.807,0.0102.3262.576,0.0202.0582.326,0.0251.9602.242,0.0501.645,0.100,1.282,1.960,1.645,0.2000.8421.282,样本含量估计,已知,p,0,=0.007,,,RR=2.5,,,=0.05,,,=0.1,计算样本量,根据上述条件,Z,=1.96,,,Z,=1.282,,,q,0,=0.993,p,1,=p,0,RR=0.0175,,,q,1,=0.9825,代入公式得,N=2310,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资料来源,随,访,质量控制,资料来源,查阅现存的有关记录资料;

直接调查询问研究对象,并向家属、亲友、同,事等进行了解、核实;

对研究对象作健康与疾病的特殊项目检查;

环境因素的实地检测,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情况,包,括暴露的资料及个体的其它信息。

一般包括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庭疾病史等。

随访,(,follow-up,),随访对象,(暴露组,非暴露组),随访内容,(暴露、结局事件等),随访间隔,(取决于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结局事件),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一)随访的目的,1.,确定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之中,即确定分母信息;

2.,确定研究人群中的结局事件,即确定分子信息;

3.,进一步收集有关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资料,以备分析,时用。

(二)随访的对象,?

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无论是暴露组或对照组都一,律同等地同时间地进行随访,都坚持追踪到观察终止,期。

有时还必须对失访者进行补访。

未能追访到的,应尽量了解其原因,以便进行失访原,因分析,估计有无产生偏倚。

失访:

观察对象由于迁徙、外出、死于其他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研究而退出队列,称为失访。

(三)随访的内容,?

随访内容应与获得基线资料时的完全一样,其具体项目,视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而不同。

各种追踪观察项目应制成调查表或各项检查记录表,使,用时贯彻始终,不得改变,直至观察终止。

(四)随访的期限,1.,开始时间的确定,2.,观察的终点时间,3.,观察的终止时间,4.,随访时间的确定,1.,随访开始时间的确定,?

理论上随访应在,疾病的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之后,进行,,最好不要在暴露一发生就开始随访,但是实际实施中往,往难以做到。

诱导期指病因开始作用至疾病发生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充分病因逐步完成。

潜伏期指从疾病发生到临床上被发现的时间间隔。

2.,观察的终点时间:

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常为规定的疾,病的发生或死亡。

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

3.,观察的终止时间,?

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应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结局的一般潜伏期作为确定随访期限的,依据。

4.,随访时间的确定,随访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以及疾病的潜伏期长短。

暴露因素作用越强,随访时间越短;

潜伏期越长,随访时间也越长,。

5.,随访的间隔,?

间隔与次数视具体研究的需要而定,如果观察时间较短,,在观察终止时一次搜集资料即可。

反之需多次随访。

如,英国以医生为对象进行的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也历时,20,余年,分别于,1957,,,1966,和,1972,年进行三次随,访。

(五)随访人员的确定,1.,专门训练的调查员进行随访调查,,2.,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进行测定,,3.,临床医生进行终点判断。

4.,研究者可以参加随访但不一定非亲自参与,因为研究者,易于带来主观的偏性,反而不如不知情的局外人士能够,获取更客观的信息。

当采用单盲或双盲手段获取信息时,,更不能由研究者自己进行追踪。

(六)随访方法,1.,查阅记录或档案:

利用常规登记的人群和疾病资,料来随访研究对象。

在一些发达国家,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全国计算机连网的个人识别号,通过它可查,到有关就业、医疗、死亡等情况。

在我国,可利用,人事档案、肿瘤报告、传染病报告、死亡证明等记,录与档案。

2.,进行专门随访:

访问研究对象或其他能够提供信,息的人,定期家庭访视、电话询问或通信等。

3.,进行测定或检查:

如做体格检查或测定他们的血,压、血脂、血糖等。

4.,环境做调查与检测,,以确证一项暴露。

如对水质,进行化验,测定环境污染、食物成分等,(七)注意事项,1.,随访中确定结局情况的方法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应当一,致。

2.,如果以死亡为观察结局时,不能简单地接受死亡证书的,诊断,还要从临床病历收集其他资料,如病理诊断、实,验室诊断、尸检结果,以进一步核实死亡原因。

3.,用定期健康检查方法收集结局资料时,最好采用双盲法。

4.,在随访期间,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观察对象可能改变原,来暴露于暴露因素的状态,要注意收集这些资料。

社会因素剖宫产儿体格与智力发育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儿童体格与智力发育的影响。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确定社会因素剖宫产和顺产产,妇队列,(,社会因素剖宫产组,68,例、顺产组,65,例,),分别于出生,时、,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42,月龄时体格检,查,24,月龄时智力测验,(,采用,Gesell,评分,),。

两队列均衡性较好,(P0.05),两组儿童在身高、体重、,头围以及智力发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社会因素剖宫产对,42,月龄以下的儿童体格发育未见显,著性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智力发育并不优于顺产,远期影,响仍需扩大样本量以及继续随访研究。

1.2,?

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和查阅孕妇新生儿保健手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婴儿性别、月龄、出生体重、胎龄、胎次、,产次、,Apgar,评分、出生缺陷、疾病史、喂养方式、带养者,;

父,母生育年龄、受教育程度,;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家庭人,口数、家族疾病史,;

母亲既往妊娠史、孕期疾病及治疗情况、,本次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分娩情况等。

1.2.2,体格检查,首次调查时,对新生儿及其母亲均进行体格,检查,;

随访调查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

体格指标测量包括体重、,身长,(,高,),和头围。

1.2.3,生化指标检查,首次调查时,抽取婴幼儿静脉血,5m,l,抗凝、避光、,-,20储存,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出生时维生素,A,、,C,、,E,的水平。

1.2.4,智力发育,采用盖瑟尔,(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检测,测,试内容包括,:

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个方面。

六,质量控制,调查员选择:

工作作风、科学态度,调查员培训:

调查技巧和技术,制定调查员手册,监督,八、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率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效应估计,队列研究资料分析主要任务:

计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检验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分析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累积发病率或发病密度。

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表,4-3,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病例,暴露组,非暴露组,合计,a,c,a+c,非病例,b,d,b+d,合计,a+b,c+d,n,暴露组发病率,=a/a+b,非暴露组发病率,=c/c+d,二,率的计算,累积发病率,(或累积死亡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标准化死亡比例比,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

是指一定期间,内在固定的人群中发生疾病的概率,即一定期间内在固定,的人群中,从未患某种疾病变为患这种疾病的人所占的比,率。

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除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得到,该观察期的累积发病率。

CI,=,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变化范围,:

01,适用条件,:

样本大,;

观察人口稳定;

报告时必,须注明时间长短,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ID),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ID,=,观察人时,?

适用条件:

观察人口不稳定;

观察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不一;

每个观察对象随访时间不同;

观察时间,长;

存在失访。

人时:

观察人数,*,观察时间。

1,人观察,1,年即,1,人年;

1,人,观察,2,年即,2,人年;

2,人观察,1,年即,2,人年。

三,率的显著性检验,?

2,检验是检验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否统计学联系?

(,ad,?

bc,),n,?

(,a,?

b,)(,c,?

d,)(,a,?

c,)(,b,?

d,),2,2,病例,暴露组,非暴露组,合计,a,c,a+c,非病例,b,d,b+d,合计,a+b,c+d,n,四,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也叫危险比(,risk,ratioRR,)。

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是反映暴露与发生(发病或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其本,质为率比(,rateratio,),。

暴露组率,I,e,RR,?

I,0,意义,非暴露组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说明了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

相对危险度(,Relativ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